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流体食品阵列感应电场低温绿色杀菌技术
流体食品阵列感应电场低温绿色杀菌技术,针对指标菌(大肠杆菌,沙 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指标酶(辣根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果胶酶) 的杀灭温度为 60-65 ℃,处理时间<15 s,技术含标准化的开发流程。该新技术 可替代传统巴氏杀菌(~68℃, ~30 min)和超高温瞬时杀菌(~135℃,~8 s)的装备产品,实验室版处理量是 60-100 mL/min,应用客户包括高校、科研单位、 企业研发部;工业版处理量是 100-2000 L/h,客户包括酱油、食醋、黄酒、啤 酒、乳制品、蛋液、果汁等液态食品生产企业,中药/天然产物生产企业(中药 提取物和浸膏的杀菌)。 
江南大学 2021-04-11
高效抗菌纺织品的开发关键技术
卤胺化合物(N-halamine)是一种新型高效抗菌剂。这种化合物具有一系列不可替代的优点:如高效抗菌性、抗菌功能可再生性、广谱抗菌性等。本项目研究卤胺化合物纺织品的制备及其应用。以高效抗菌、耐久、生物相容为目标,通过设计和合成卤胺化合物前驱体,并将以化学方法接枝于纺织品上,制备出性能优良抗菌纺织品材料。 关键技术 经过改性后的纺织品能够在 5-10min 内杀死浓度为 10^6-10^7 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其次,抗菌纺织品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经过 50 次机洗后抗菌组分得到了较好的保留。第三,抗菌组分具有较好的紫外稳定性,经过 24 小时紫外光照射后,活性成分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同时,本项目还实现了抗菌、抗皱、抗紫外等纺织品的动功能整理的同时进行,实现了抗菌和染色的同浴进行。 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一种卤胺类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201210293286.8 一种反应型卤胺类抗菌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201310475978.9 项目成熟度 小批量生产阶段 投资期望及应用情况 应用情况:张家港互益染整有限公司、江苏悦达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2021-04-13
特浓豆浆工艺和连续生产技术
豆浆作为传统东方食品,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市场前景广阔。但我国豆制 品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产品品质、生产工艺和装备机械均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日本技术虽较我国先进,但也仅适用于中小规模生产。本技术以熟浆工艺(带渣 煮浆)为基础,确立了蛋白提取率高、风味损失少、豆腥味可控的豆浆生产工艺, 开发了连续化的熟制技术、高通量分级分离技术、富含泡沫液相体系的脱气浓缩技术等,解决了长期以来豆浆产业的多项技术难题,为高品质豆浆的推广奠定基础。 创新要点 大豆无需浸泡、全程连续化生产、单线处理能力大;产品口感醇厚;蛋白质含量是普通型豆浆行业标准的 1.5 倍以上,维生素保留率高于同行业 5%,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比例较牛奶高 40%,铁质超过牛奶 4 倍以上,致敏性远低于牛奶;高浓度豆浆既可以作为豆浆饮品直接享用,也可以作为星巴克等餐饮行业时尚饮品的牛奶基料替代品。
江南大学 2021-04-11
变性淀粉生产技术及生产线设计
本项目获国家“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相关成果获吉 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项目简介 开发出了以玉米、马铃薯、木薯、小麦等品种淀粉为原料的上百种变性淀粉,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多种新型复合变性淀粉,并提供与上述变性淀粉相配套的变 性淀粉生产线设计和调试服务。上述技术和生产线先后应用于数十家变性淀粉厂, 提高了变性淀粉工业水平和相关应用行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江南大学 2021-04-11
低聚木糖产业化关键技术
一、 简要综述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奖优秀奖,江苏省专利奖金奖等;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立项。    二、 具体介绍    1、项目简介    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蒸汽爆破、酶解、集成膜分离(微滤除杂、纳滤脱盐、超滤脱色、纳滤浓缩)技术制备低聚木糖,得到低聚木糖含量(对总糖)为>70%和>90%的两种型号的糖浆和糖粉产品,其中木二糖~木四糖含量≥70%。生产成本为60000元/吨,显着低于国内外同类产品。项目技术具有节能、高效、环保的优点,生产线居国内外领先水平。已先后在新疆、山东等地实现产业化生产,最大规模为年产2000吨低聚木糖。    2、创新要点    蒸汽爆破预处理玉米芯、酶解木聚糖、膜分离节能环保。    3、效益分析(资金需求总额 1000-8000 万元,根据产量而定)    每处理6吨干玉米芯,可生产1吨低聚木糖(以300天计)成本约60000元/吨,按市场价约为100000元/吨。生产废料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可直接用作栽培食用菌。全套设备及公用设施投资根据产量而定。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工程总包均可,技术费面议。    4、推广情况    在山东丰源中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年产2000吨低聚木糖生产线,为国内最大。
江南大学 2021-04-11
低值水产品高值化利用技术
集成应用生物酶技术、高效分离技术、节能干燥技术、保鲜技术等对虾、蟹 壳、河蚌下脚料等水产生物废弃物及低值鱼类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开发系列水产 蛋白粉、调味料、虾青素、甲壳素、壳聚糖、氨基多糖等产品以及酥脆小虾、酥 脆小鱼等休闲食品。在虾蟹壳综合利用过程中通过酶法回收蛋白代替传统的化学 法,减少甲壳素生产过程的酸碱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水产生物废弃物 和低值鱼类的资源化、高效利用和清洁生产。 
江南大学 2021-04-11
两收全程机械化水稻栽培技术
再生稻具有生育期短、日产量高、省种、省工、节水、调节劳力、生产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近几年来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单产逐年提高,为我国南方稻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该发明探寻一种建立在全程机械化作业基础上的水稻“一种两收”技术,形成相应的规范化栽培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为实现水稻“一种两收”过吨粮提供技术支撑。该成果适用于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区域。实现再生稻的高产必须做到春分提早播种、推荐机插密度为1.3-1.8万蔸/亩、再生季两次施肥(促芽肥于头季收割前10-15天施用,每亩施尿素6-8 kg,氯化钾5-7 kg;提苗肥于头季收割后2-3天内结合灌水施用,每亩施尿素7.5-10 kg)、留茬高度保留倒二叶叶枕等。 应用全程机械化“一种两收”技术模式,实现水稻比单季稻增产25%以上,效益增加20%,亩增收200元以上;比双季稻增产5%左右,效益增加30%以上,亩增收节支500元以上。 转化条件:目前需要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再生稻专用收割机。 成果完成时间:2013 年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化工生产中的热泵精馏节能技术与装备
项目背景简述:化工生产中存在大量的蒸发、浓缩、精馏、结晶、干燥等分离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作为塔釜热源,同时消耗大量的冷却水将塔顶蒸发产物冷凝成液态。本项目针对这一背景,基于压缩式热泵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此类工艺过程的节能改造技术,其基本思路是用压缩机对塔顶气态物料进行压缩,使其温度提高后用于塔釜液态物料加热,同时使塔顶物料冷凝为液态产物,形成一套压缩式热泵精馏(蒸馏)工艺及其成套装置设计技术。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体系
研究团队围绕山地城市、夏热冬冷气候区等特征下城市可再生能源分布特征, 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体系进行了多项研究和应用,先后形成“重庆市太阳 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空调应用前景及相关技术研究”、“重庆市建筑太阳能热水 系统一体化应用适宜技术研究”、“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性能监测控 制系统研发与应用”、“重庆市既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运行后评估(含水 处理监测与评价)”重庆市科学技术成果证书。 研究围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体系形成了多项实用成果,获权“地源热泵地 下换热器的换热量测量仪”、“一种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的埋设装置”、“一种 室内太阳能辅助通风采暖系统”、“高能效活动外遮阳”等发明专利,并进行实 际工程应用;出版《重庆地区地源热泵系统技术应用》、《太阳能光热技术的建 筑应用》等专著;开发了 “重庆地区太阳能热水应用评估分析软件”;编制了行 业协会标准《空气源热泵供暖工程技术规程》、重庆市《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标 准》DBJ50/T-301-2018、等标准。研究成果得到国内专家同行的高度评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李安桂教授认为“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湖南大学李念平教授认为“研究成果在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 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 支撑、指导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国家级示范城市、重庆巫溪县和云阳 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国家级示范县建设(财政直接投入资金9050万元)。原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吴元炜教授认为研究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环榄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对我国自然资源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改善中的技术应用和推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重庆大学 2021-04-11
大型复杂构件近净省力成形技术及装备
采用局部加载增量成形大型复杂构件可有效减少成形载荷、提高材料成形极限、拓展构件成形尺寸范围、提高设备成形能力,是采用难变形材料的大型复杂构件近净省力成形的有效途径。揭示了大型复杂构件局部加载成形过程的加载状态并建立了下材料流动解析模型;发展了适用于大型复杂构件三维坯料设计的解析-数值混合方法;构件了能快速稳定实现局部加载的液压机的液压系统,获得相同装机功率下远大于整体加载成形的成形能力。工艺理论已形成系统,且技术成熟度高,撰写综述论文发表于国际 SCI 期刊,已在实现局部的液压系统方面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69 670 671
  • ...
  • 982 98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