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焦化废水生物强化-
本技术结合了生物强化技术、生物膜技术、生物滤池技术,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系统微生物群落进行鉴定和分析,建立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处理过程的关系。将自主分离并已获专利的焦化废水专用菌种投加到生物膜系统中,应用生物强化技术,替换原系统内的菌群,发挥优势菌种的优良性能。根据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特点,将专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高效无机复合絮凝剂用于深度处理,进一步改善出水水质。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判断时间的生物显色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显色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商品包装上判断时间的生物显色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生物显色剂制备方法,通过将地雷花的叶子汁4.5重量份、大戟的叶子汁1.8重量份、地锦的叶子汁3.2重量份、水50份混合均匀后,涂在纸片或者塑料上,在高温、低温、高湿、低湿、光照、避光处理下,均在318 340天内变成棕黑色。本发明说述的生物显色剂,一方面能通过颜色的不同判断时间,另一方面颜色变化不会因材质和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受到影响。
青岛大学 2021-04-13
热泉微生物培养策略
通过高通量测序及共现网络分析预测热泉菌席微生物的互作模式的思路,实现了绿弯菌的定向分离(图1)。通过对潜在互作的微生物验证,确定了一株具有广泛促生活性的菌株Tepidimonas sp. SYSU G00190W;基于此,团队建立了基于物种互作的“SCM-定向分离”策略,成功分离到大量之前难以培养的微生物类群;最后作者还对其基因组和代谢组做了进一步机理解析和实验验证。 本研究首次应用网络预测的方法实现了热泉菌席生境中未培养绿弯菌的定向培养。基于两株代表性菌株的互作研究,初步阐明了热泉菌席中绿弯菌(自养微生物,优势类群)和温单胞菌(异养微生物,稀有类群)之间的互作关系,并为理解贫营养生境中优势类群与稀有类群的相互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出的分离策略为其它环境中难培养微生物的可培养化提供了思路。
中山大学 2021-04-13
吡啶甲基胺衍生物
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发了一类新型甲基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主要特点如下: 1, 发明一种硅 胶活化的方法, 获得一种催化活性高的催化剂,该方法可提高现有硅胶的附加值;2, 运用市场易得的原料,在活性催化剂作用下,制备系列高附加值的吡啶甲基胺产品。 3, 我们发明的合成工艺路线具备, 污染小 ,生产成本低的特点, 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 争力。 吡啶甲基胺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和抗肿瘤药物制备的原料药。吡啶甲 基胺衍生物在药物研发,金属离子解毒,及医学诊断试
江苏大学 2021-04-14
可降解医用金属生物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3
可降解医用金属生物材料
可降解镁基生物医用材料,被誉为“革命性的金属生物材料”,用作新一代生物可降解心血管支架、骨组织修复材料与器件等,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植入体。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与MD模拟,对优选的生物相容性好的合金元素对镁变形和降解行为的影响作定量评估,研发出 生物相容性好,强韧性匹配、降解可控的专利医用镁合金材料。医用镁骨板在大白兔骨内植入18周仍保持原始强度70%,医用镁血管支架植入大白兔腹动脉16周,仍保持机械完整性,显示了临床应用前景。
上海交通大学 2023-05-09
活性纳米复合生物材料制品
一、 NHA/PA复合材料制品(纳艾康)应用。 二、 NHA/PA复合材料制品外形设计改进。 三、 新型复合材料体系制品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报告。 四、 编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注意事项等临床应用手册。 五、 人才队伍建设,发表论文,申请国家专利。
四川大学 2016-04-21
蓖麻油生物航空煤油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成果简介 生物航油是我国航空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欧盟碳税引发的全球性“碳对抗”所急需,能够拉动生物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形成绿色低碳新增长点,对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 南开大学世界首创蓖麻油加氢制生物航煤催化剂与生物航煤加氢工艺,并联合天津蓖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成果放大和产业化运营。2015年蓖麻生物航煤被列入了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实施指南,亚太地区重点投资低碳技术。并获得了2016-2017年度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创行者,进行全球推广。团队集聚了南开大学蓖麻产业链专家、绿色化学和催化剂专家、空军油品应用开发专家、及工程化专家,目前已获得国内外专利7项,完成了技术中试放大,产品全项达标,具有成本低、品质好、容易推广等特点,下一步正联合行业伙伴,积极开展工业化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
南开大学 2022-07-29
生物靶标光谱指纹识别
在生物医学光学方面,本团队开展了基于低相干原理的检测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展了低相干眼生物测量仪的研制;实现了工程样机的制备,技术成熟度 7 级;具体如图 1 所示;此设备可以开展眼轴长度,角膜曲率,角膜直径和前房深度的测量;还开展了低相干原理下的生物折射率研究,开展了液体,固体状态下的折射率测量,因为折射率与生物体的属性都有一定的相关性。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生物质裂解制油系统
项目简介 本成果针对农村废弃生物质资源丰富的情况,利用热裂解副产物炭和不可凝气体作 为热裂解液化的能源,有效利用热载体加热装置排放的烟气作为流化气。采用该技术研 发的生物质裂解制油系统具有工艺过程合理、无二次污染、节能、成本低等优点。 性能指标 系统能耗: <10kW; 覆盖面积:100m2 ; 生物油质量产率:>55%。 适用范围、市场前景
江苏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9 80 81
  • ...
  • 986 98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