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复合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和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和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和应用,其通过添加污染土壤化学改良剂以固定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再通过高效重金属抑制微生物功能菌剂和土壤改良微生物功能菌剂持续强化受污染土壤的修复,克服了传统的化学改良剂针对单一或性质相近的重金属固定效果很好,而对复合型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不能完全达标的缺陷;同时兼顾了经济和环境效益,可以大规模应用于复合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四川大学 2016-10-20
生物基高性能尼龙原料 1,5-戊二胺的生物催化合成技术
已有样品/n本项目建立了从葡萄糖生产戊二胺完整的工艺包。创新了自有知识产权的赖氨酸生产菌种,糖酸转化率达到75%,是报道最高水平;通过蛋白质工程手段获得了耐受高温、高pH且具有高活性的赖氨酸脱羧酶突变体,其酶学性能处于已报道的最高水平;通过调整酶的生产工艺和赖氨酸催化工艺,利用该酶进行戊二胺转化,1吨发酵罐上6h内可以获得218g/L的戊二胺,摩尔转化率大于98%;打通了戊二胺提取路线。经过初步核算,戊二胺的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在1.4万每吨左右,远远低于己二胺(2.5万每吨)。该成果已申请4项中国发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一种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取富含愈创木酚生物油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催化热解制取富含愈创木酚生物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以碳酸钠为添加剂,称取一定量的添加剂,配成水溶液,加入粉碎后的生物质原料,保持生 物质原料和添加剂质量比为 8-10%时,干燥去除自由水分,再置于流化床裂解反器中裂解, 裂解产物经冷凝后得到富含愈创木酚生物油。本发明的原料来自天然的生物质,无毒,反应 过程简单,同时原料廉价,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针对现阶段生物质催化热解后添加剂随固 体产物随意丢弃的现象本发明也提出了一套措施-循环利用催化剂,本发明不仅得到了制取 富含愈创木酚的生物油方法,也更经济环保的解决了热解过程后催化剂何去何从的问题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微生物、植物耦合的水体治理与盐碱化湿地修复综合技术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少、耗能低、效果好的生物-生态新技术,即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降解、富集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生长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水体中藻类数量降低,提高水体透明度,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的目的,实现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污染,从现场环境中筛选和构建具有高效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和对原有生态环境没有威胁等优点。
北京大学 2021-02-01
微生物、植物耦合的水体治理与盐碱化湿地修复综合技术
项目简介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少、耗能低、效果好的生物-生态新技术,即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降解、富集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生长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水体中藻类数量降低,提高水体透明度,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的目的,实现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污染,从现场环境中筛选和构建具有高效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和对原有生态环境没有威胁等优点。应用范围北京大学工学院从选育耐盐碱性植物新品种入手,研究并优化不同盐碱程度下植物组合、配伍模式,构建盐碱环境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筛选高效耐盐功能菌,利用耐盐功能菌接种技术,进一步发挥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作用,加快盐碱环境改良进程。形成以生物为主,盐碱环境改良与污水治理同步进行,实现盐碱改良—污染治理—生态重建系统综合技术的集成的盐碱化湿地的修复与改良综合技术体系。项目阶段北京大学工学院以多年对微生物的研究积累,将微生物与水体植物相结合,已经完成难降解有机磷化合物微生物——植物耦合净化体系理论模型构建,建立了对有机磷农药和难降解有机物(壬基酚等)具有高效分解能力的微生物菌群(同时可以作为微生物菌剂应用在水环境以外的如土壤环境的修复中)筛选、培育,开发了从相应污染环境筛选具有有机物吸收或降解功能的水生植物的技术。微生物-植物耦合水体污染治理技术比原有单一的微生物净化方式提高70% 的效率。同样,用生物的方式治理土壤的盐碱化,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调节土壤中的水气温状况,改变土壤结构与特性,改善有益微生物生存繁衍的环境。通过生物措施改良的盐碱地脱盐持久、稳定,且有利于水土保持以及维持生态平衡。
北京大学 2021-04-11
一种硝酸酯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活性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硝酸酯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许多血管疾病都与血管内皮细胞衍化释放的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的代谢有关系。NO是一种可以通过细胞膜扩散的气体自由基,其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性调节分子,具有:1)调节血管张力和心肌收缩力,参与动脉血压及器官组织血流量的调节、2)维持血管内皮完整、促进血管新生、3)抑制平滑肌细胞粘附、增殖和迁移、4)抑制血小板在局部的粘附、聚集和白细胞在血管内皮的粘附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等作用。一氧化氮的重要生理功能,为心血管材料的制备与修饰提供了新视角。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硝酸酯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硝酸酯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具有缓释气体小分子物质NO的功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硝酸酯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为端羟基可降解聚合物的端羟基共价连接M基团或N基团所得的硝酸酯聚合物、
南开大学 2021-04-10
一种与肝癌相关的非编码RNA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三大致死性癌症。我国肝癌病发率位居全球首位,肝癌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肝癌患者通常在肝癌晚期才被诊断,其5年生存率仅为15%。目前肝癌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或者血液活检中的甲胎蛋白(AFP)标志物等手段。但这些传统方法对于癌变早期存在敏感性低、特异性低等局限性,例如,血液活检中的甲胎蛋白特异性差,且往往到癌症晚期才能检测到其含量升高,可能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亟需找到一种可用于肝癌诊断及预后的可靠的新型液体活检标志物。 液体活检为一门新型的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可以作为无创检测的生物标志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但这些标志物在灵敏度、误诊率和经济成本高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它们很难被普及。RNA分子在细胞中拥有多个拷贝并且存在多种转录调控形态,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细胞状态和癌症动态发展过程,而且其检测成本也很低。 过去体液中的RNA标志物研究主要集中在miRNA等小RNA的研究,相对于细胞中大量的长RNA,miRNA的数量要少一个到两个数量级,因此提供的信息也有限。本项目另辟蹊径,通过对大量肝癌患者(HCC)、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和健康个体(HD)进行血浆中非编码RNA表达谱的高通量测序检测和分析,发现了一种非编码RNA,srpRNA (RN7SL1),的功能结构域可以稳定存在于血液中,并在区分肝癌患者和阴性对照组时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约90%)。并且,通过在独立验证集上的实时荧光定量检验(RT-qPCR),该srpRNA (RN7SL1)的功能结构域被证明在 肝癌的诊断及预后方面都具有可靠的临床表现。
清华大学 2021-02-01
在高温热泉极端环境烷烃代谢的微生物进化与起源
滇藏热泉生态系统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包含大量的系统发育位置未知且功能奇特的神秘、新颖的微生物类群。课题组结合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从中重构出14个具有甲烷/烷烃代谢能力的微生物基因组(图1),其系统发育多样性极高且独特,广泛分布于韦斯特古菌门、哪吒古菌门(Nezharchaeota)等TACK超级门中。值得一提的是,该课题组首次于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中发现其具有产甲烷功能。此前,奇古菌门以其好氧氨氧化能力而为众人所熟知,而课题组首次对其厌氧状态下产甲烷能力的发现表明我们目前对此门认知的局限性,神秘的自然界或将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此外,组学技术的发展或将指引我们对其进化历史进行更全面的认知。课题组对这些未知生命的代谢特征进行了揭示,并发现除却传统的氢营养型产甲烷菌外,还有多种氢依赖的甲基营养性产甲烷菌,他们可吸收热泉生态系统中多种甲基底物以完成甲烷的产生(图2)。通过进化基因组分析,课题组还对古菌祖先的进化起源进行了推测,研究发现对于具有产甲烷能力的微生物类群,其甲烷代谢关键基因mcrABG相对较为保守,并无明显的水平基因转移时间发生;而对于烷烃氧化的微生物类群,水平基因转移对其多样性塑造有着深远影响。基于甲烷代谢基因的保守性,课题组对其祖先序列进行了序列重构,从而来推测祖先序列的最适生长温度,结果表明具有mcrABG标记基因的微生物类群或起源于高温生境(图3)。另外,由于 TACK和ASGARD超级门中,以及广古菌门中大部分支系均具有甲烷/烷烃代谢能力,且相应微生物相比其它同支系微生物有着更为悠久的进化历史,因此,课题组猜测地球早期生命中,古菌的祖先或具有甲烷和烷烃代谢能力。
中山大学 2021-04-13
一种与肝癌相关的非编码RNA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第三大致死性癌症。我国肝癌病发率位居全球首位,肝癌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由于肝癌的早期诊断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肝癌患者通常在肝癌晚期才被诊断,其5年生存率仅为15%。目前肝癌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或者血液活检中的甲胎蛋白(AFP)标志物等手段。但这些传统方法对
清华大学 2021-01-12
微生物、植物耦合的水体治理与盐碱化湿地修复综合技术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少、耗能低、效果好的生物-生态新技术,即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降解、富集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生长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水体中藻类数量降低,提高水体透明度,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的目的,实现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污染,从现场环境中筛选和构建具有高效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和对原有生态环境没有威胁等优点。
北京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7 38 39
  • ...
  • 527 52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