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汽油机柴油机模型
产品详细介绍
洛阳金澜教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利用油脂脱臭馏出物生产生物柴油、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新技术
中试阶段/n针对酶在工程化应用中的缺陷,如易失活、不具回收性、抗逆性差 等,采用新型固定化技术,制备出具有高活性、高耐逆和工程化回用性 良好的固定化脂肪酶,提高酶活力 10-46 倍。如:以碳纳米管为载体整 合其它方法固定化 BCL,固定化酶最大蛋白比活达 50,200 U/min/g protein,酶活回收率达 3,740%,为游离酶的 54 倍,是 MPR-NKA 固定化 酶的 1.5 倍,且大幅缩短了酶促反应时间,10 分钟就能使手性拆分反应 达到平衡,较国际报道的最高水平提高 200 倍,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防爆柴油机自动保护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爆柴油机自动保护装置,包括红外测温装置、冷却水温度传感器、冷却水水位传感器、排气温度传感器、机油压力传感器,可燃气体检测器、电子控制单元ECU、燃油关断阀、自动灭火装置;所述红外测温装置、冷却水温度传感器、冷却水水位传感器、排气温度传感器、机油压力传感器、可燃气体检测器通过总线与电子控制单元相连。本发明能实时监测防爆柴油机表面温度、排气温度、冷却水温度及水位、机油压力、环境中可燃气体含量,当所监测参数超过限定值时,能自动发出警报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浙江大学 2021-04-11
JD-1 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
我们通过分子设计方法,研制出适合我国轻柴油使用的JD-I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适用于0#及-10#以上轻柴油的既降冷凝点、又降冷滤点的要求,将0#柴油改进到-10#柴油,将-10#柴油改进到-20#柴油。使柴油在低于浊点的温度下也能较好地通过油管与过滤器,具有良好的低温泵送性能。研制的产品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使用过程对内燃机不产生任何副作用,尾气排放符合标准;使用方便,容易与柴油均匀混合,可采用搅拌釜、静态混合器等混合装置按比例调和即可,也可通过槽车的长距离运输通过自然振荡完成混合。 JD-1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是采用先进的“分子设计”方法,合成并筛选出的适合我国柴油发动机所用高含蜡、窄馏分柴油的低温流动改进剂。既降低柴油的冷凝点,又能降低其冷滤点,从而使柴油在低于浊点的温度下,也能较好地通过油管和过滤器,具有优良的低温泵送性能。 该产品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发动机产生任何副作用,尾气排放符合标准;使用方便,容易与柴油均匀混合,可采用搅拌釜、静态混合器等装置按比例调和,也可通过罐车的长距离运输自然振荡完成混合。 该产品研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基础研究,对各种柴油进行了充分的适应性试验,解决了目前国内外柴油降凝剂难以降低柴油冷滤点和对窄馏分柴油感受性差的问题。 该产品不仅能有效地降低柴油的冷凝点,而且更有效地降低柴油冷滤点,从而使柴油达到更低的标号,为炼厂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提高了发动机的安全性和运营经济性,延长了换油周期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经济指标: (一)    JD-I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主要技术性能 表1  JD-I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暂定技术指标* 项目 质量标准 试验方法 外观 橙黄色油状液体 目测 运动粘度mm2/s   (100℃) 30-45 CB/T265 密度   g/cm3(20℃) 0.905-0.920 CB/T1884 闪点℃,(闭杯),不小于℃ 28—35 GB261 水分  m% 痕迹 GB B260 机械杂质m% 无 GB B511 水溶性酸或碱值   mgKOH 无 GB /T259 * 在使用高沸点溶剂条件下,闪点可调整到不小于55℃;其它指标实测后再订标准。 产品符合环保要求,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产品使用过程对内燃机不产生任何副作用,尾气排放符合标准。产品使用方便,为油溶性高分子溶液,很容易与柴油均匀混合,可采用搅拌釜,静态混合器等混合装置按比例调和即可(下图为混合配制流程),也可通过槽车的长距离运输通过自然振荡完成混合。 (二)低温流动剂改进剂特点: (1)制备工艺简单,各牌号柴油感受性均较强,对柴油的理化指标尤其实际胶质不会产生变化和影响。 (2)原料来源广泛、经济、配伍所选材料均为国产化工产品,价格相对低廉产品质量稳定,货源有保证的商品材料。 (3)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在低温下能使油品的细微蜡晶析出,具有阻止蜡晶长大的效果。可降低柴油一个牌号,减少柴油品种,简化油品管理模式。 (4)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对原用燃料指标无不良影响,对柴油机机理无理化损伤,无腐蚀作用。 (5)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为油溶性高分子溶液,很容易与柴油混合均匀,分散性好,性能稳定,存储运输方便,添加方法简单易行。 应用范围: JD-1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在中石油大庆石化、锦州石化、大连石化,中石化燕山石化、天津石化、石家庄炼化等多家炼厂生产的柴油进行了调试工业应用,达到了良好的降凝和降滤效果。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柴油机排气集成处理系统
项目简介( 1) 排气系统 SCR 技术。开发了空气辅助喷射计量泵及其 喷嘴;开发了 DCU 软件和硬件。( 2) 排气系统 DPF 技术。( 3) 排气系统噪声控制技术( 4) 排气系统能量回收技术性能指标( 1) 排气系统 SCR 技术,计量泵计量误差<4%;具备 OBD 功能;( 2) 排气系统噪声控制技术,可根据排气噪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运用GT-POWER、 Virtual_La
江苏大学 2021-04-14
生物法制备医药中间体甘草次酸的绿色生产工艺
本项目开发了酶法制备甘草次酸的生产工艺及分离纯化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化学键选择性好、收率高等优点。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技术分析 甘草酸是甘草的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是一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物局(FDA)公认的安全物质,在医药、化妆、食品、保健品、烟草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甘草次酸是甘草酸的衍生物,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病毒、保肝降血脂等作用,在国际上产品的应用广泛,年市场需求量超过200吨,每年均已5%以上的速度在增长,目前甘草次酸的主要生产途径为:以甘草为原料直接萃取或以甘草酸(或其盐)为原料进行酸化裂解、碱化裂解和化学合成制得;存在反应条件剧烈、能耗高、有机溶剂大量使用造成环境污染等弊端。本项目开发了酶法制备甘草次酸的生产工艺及分离纯化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化学键选择性好、收率高等优点。 该生产工艺甘草酸转化率在95%以上,产品收率在90%以上,甘草次酸HPLC纯度可以达98%以上,符合欧盟和国家生产标准,酸碱和有机溶剂的用量降低了90%以上,解决了甘草加工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8-17
场馆工艺
天津市春华体育设施有限公司前身为春合体育用品厂(成立于1922年)控股子公司,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曾先后题词“作新利器”、“自强不息”。后于2012年成功转型,历经近百年积淀与发展,已跨入中国体育产业先进行列。 目前,春华体育以全民健身器材、竞技体育器材、场馆工艺设计及建设为核心业务,致力于向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体育装备与体育环境。公司在发展同时不忘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支持国内体育事业发展,先后赞助金额两千余万。 今后,本公司将继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全方位服务体系,以“诚信、求实、勤奋、执着”的理念服务体育事业、服务社会和广大客户。春华专注于体育行业,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天津市春华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2021-02-01
降低柴油车颗粒物排放的催化型柴油机颗粒过滤器及制备方法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0
发酵废液/废渣微生物电化学产氢的工艺与装备
2 015 年我国实施了史上最严的环境保护法,对企业污染排放做出严格规定, 对违法排污企业惩罚力度大大加强。食品和药品发酵企业的废水/废渣的资源化 利用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的有效途径。发酵废水/废渣由于其有机质含量高、可 生化处理性好和成分相对稳定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微生物电化学产氢气。 微生物电化学产氢所用到的装置称作微生物电解池。该装置被质子交换膜分 隔成一个阳极室和阴极室。在阳极室,生长在电极表面的微生物能够降解有机物 生成二氧化碳、质子和电子。质子和电子分别通过质子交换膜和外电路到达阴极, 两者在一定的外电压(>0.2 V)作用下在阴极生成氢气。整个装置可以实现污水 中有机物的去除,同时回收氢气。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高浓度含盐难生物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组合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高浓度含盐难生物降解有机工业废水组合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冷冻法预处理,冷冻法包括人工冷冻法和自然冷冻法,人工冷冻法是将所述废水置于冷冻场中冷冻,温度为0~-30℃,待废水冻结到固液比为1∶4~4∶1时,取出冻结的冰样,用净水冲洗后,融化,待后续光催化处理备用;自然冷冻法是在自然温度为2~-15℃条件下对废水进行冷冻处理。光催化法深度处理,将冰样融水进行光催化降解,控制光催化剂的投加量、光照时间、体系PH值参数来控制处理工艺运行。有益效果是均可对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水如垃圾渗滤液、染料中间体废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183 1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