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细胞培养生物制剂
山东斯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6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福建省院省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为加强我省与中国科学院开展科技合作,推动中国科学院系统科技成果在我省落地转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资源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根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闽科计〔2019〕9号)和《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闽科规〔2022〕8号)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福建省科学技术厅 2025-02-06
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吸收和利用装置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再生制动能量的充分利用是实现节能的重要措施。其中,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是目前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提高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降低牵引能耗,减少再生失效,抑制网压波动。北京交通大学开发了车载和地面两种类型的超级电容储能系统样机。掌握了储能系统优化配置、大功率双向DC/DC变流器、超级电容充放电控制、能量管理策略等关键技术。该系统也可应用于工程机械、电动工具等其他领域。
北京交通大学 2023-05-08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和优化系统
研究了中心控制和优化软件。结合用户的需求和比较现有软件,开发了灯组定义、相位定义、相位序列定义、相位配时模块。信号机直接以以太网连网,通讯模块负责接收信号机的各项参数,并发送指定的相应数据。进行了配时优化研究。在优化时采用固定周期的方法,相位的绿信比作为优化变量进行优化。
东南大学 2025-02-08
基于视听融合的智能导盲机器项圈系统
1.成果原理:通过图像增强算法优化恶劣天气下导盲犬视野,结合Transformer模型实现环境多模态语音描述,并通过手机平台实现远程监控与交互。 2.创新点:恶劣天气适应性(突破传统导盲设备在雾霾、雨雪等极端场景的视觉限制);多模态交互(支持语音合成、家人音色定制及实时场景描述,兼顾安全性与情感需求);轻量化设计(项圈重量适配犬只行动,避免传统穿戴设备的负担)。 3.应用场景:视障人士日常出行、导盲犬训练基地、公共复杂环境。 4.应用案例:与吉林外国语大学、科大讯飞联合开展技术验证,完成实验室原型测试。 5.成果获奖: 2023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吉林省铜奖 2024年“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6.成果评价:丰富了国内导盲生物辅助设备研究内容,获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重点支持,技术专利布局中,市场潜力预估超800万视障人群需求,助力东北地区智能装备产业升级与民生福祉提升。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5-05-07
寒旱地区被动式生态户厕系统
该方案针对寒旱区户厕用水不便、冬季上冻、清掏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太阳能加热技术与柔性材料结合,有效减缓冬季上冻问题,同时提高粪便堆肥发酵效率,确保极寒天气下的正常使用。方案优势如下: 人性化设计:粪便无害化处理减少蚊蝇滋生和异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温感座圈、扶手、置物架及太阳能照明等设施,提高冬季如厕舒适度和老年人如厕安全性。 环境友好:便器无需用水,粪尿经无害化处理后可直接还田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和碳排放。 经济可持续:相比同类设备,施工和使用成本显著降低。高效防冻措施减少施工复杂度,太阳能加热和好氧堆肥技术降低水电支出,减量化处理减少清掏频率,便于农民自行还田利用,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 获得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2024imaGen Ventures全球挑战赛,最终十佳项目(中国唯一团队),获得国际可持续专家一致好评,5月份正式发布。
清华大学 2025-05-16
高性能电机及其健康状态监测系统研发技术
团队具备成熟的高性能电机研发能力,具备瞬态有限元仿真技术、多物理场联合仿真技术、场路耦合仿真技术,能够定制开发有刷/无刷直流、感应电机、电励磁/永磁同步等各类电机,助力多家企业实现核心电机自主化、国产化。 团队研发了基于空间磁场的高性能电机健康状态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机健康状态,即使发现电机微小故障,有效提高电机可靠性。
重庆文理学院 2025-05-19
珠海昊星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昊星自动化致力于引领实验室环境监控的智慧化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创造。自1997年成立以来,昊星以匠心工艺和科技创新为驱动,专注于生物制药、石化、科研机构、高校、医疗保健及检测中心等行业的洁净和通风智能化应用开发与实践;为实验人员构建安全、舒适且智能的工作环境,至今已成功落地1000+领先案例。公司总部设在珠海高新区,在南屏宇讯科技园建有3000+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年产高精密风量控制阀10000+套,传感器15000+件和控制屏10000+件。秉持极致产品主义理念,昊星自主研发风阀全自动风量标定系统、高精度旋压设备、SMT车间和精密测试工装等10+台先进研发设备及50+台生产检测设备。未来,昊星将继续通过卓越品质和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化技术的发展,为各行业客户提供安全、舒适、智能、可靠的智慧化解决方案。  
珠海昊星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 2024-12-10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置,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创建于1992年,是云南省办学最早的民办学校之一。200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高专院校,更名为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2017年成为云南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学校位于春城昆明,地处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核心区,享有省会城市丰富的经济、文化、教育资源。设有财会金融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和医学院6个二级学院,结合行业产业需求及应用型本科人才需要,与企业共建了ICT、智能制造、大数据等产业学院。开设本科专业42个,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法学8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36234人,其中学籍留学生59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爱育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秉持“厚德尚行”校训,形成了“以爱育人、实践致知”的良好校风,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了毕业生9万余人。不断优化办学条件。现有海源和安宁两个校区,占地1000多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739.83万元,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387.17万册(种),建成了高速、稳定、便捷的校园网络,实现“万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无线全覆盖”。建有经济管理、工程训练、土木工程等24个实验(实训)中心及29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立项建有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实验中心2个。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学校把教师作为办学第一资源,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500余人。拥有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一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领军人才。注重教学建设与改革。通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式与方法、学分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与创新,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形成了“334”人才培养模式。现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和双语示范课7门,省级质量工程144项。加强应用型科学研究。建有现代供应链研究院、工业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大数据会计研究院等10个科研机构,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近三年,学校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省厅级课题76项,参与国家 863 项目1项;出版著作75部,发表学术论文2632篇;获得知识产权专利710项;完成社会服务项目729项。根据《2019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学校科研竞争力在全国民办院校排名第55位。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学校在云南省高校中率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云南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园、云南省省级校园创业平台等,以“专业+创业”为路径,构建了“创业资源、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和创业评价”五位一体、独具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蜜思优蜂”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应用型大学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得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社会声誉日渐提升。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优秀学校”“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5A级社会组织”“云南省就业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多项荣誉。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连续9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认可,办学成效得到了社会充分肯定。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2021-02-01
风电场智能扇区管理技术研发及应用
本项目以风电场扇区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发工程尾流模型和改进机组偏航控制品质,将尾流效应模型与场内机组偏航指令有效结合,以管理各机组尾流所覆盖的扇区,利用风电场多机组的偏航协同控制,实现以多机群或风场级发电量为优化目标的机组偏航动作,从而提高整体发电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风电机组偏航参数优化方法 围绕偏航系统的稳态误差校准展开研究,利用SCADA历史数据及高精度传感测量装置,开发数据驱动的校准分析方法,改进机组偏航控制系统的信号品质,提升机组功率输出性能。 (2)机组级尾流复合建模方法 以特定机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风仪与风向标数据,分析前排机组尾流空间分布特性,以建立有效简化的工程尾流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CFD风场仿真与现场测试,主动改变上游机组的偏航角,测试量化上游机组的尾流效应变化对下游机组的特性影响,最终建立起机组尾流效应到单机发电量的数学联系。 (3)风电场级尾流评估技术 以风电场中机组位置信息为依据,整合机组级尾流模型得到描述整场尾流效应的流场模型,基于风场当前的运行状况、机组受尾流影响等方面的分析,考虑尾流叠加空间耦合的影响。划分得到处于下游且受尾流影响较大的机组群,分析扇区管理实现优化改进的可行性及优化区域范围。 (4)扇区优化管理技术 在场级流场建模及评估的基础上,研究风场内多机组的扇区协同管理调度。以提高整场的发电量为目标,利用优化算法集中式优化整场各机组的动态偏航角,以降低尾流对后排机组的影响。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5-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0 81 82
  • ...
  • 688 68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