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电化学电容器用中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电容器用中孔炭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炭材料与微波化学技术领域。该方法以花生壳为碳源,氯化锌或磷酸为活化剂,通过微波辅助加热活化花生壳一步制备中孔炭材料,所制得的中孔炭材料比表面积介于1307-1552m2/g之间,总孔容介于0.67-1.83cm3/g之间,平均孔径介于2.06-5.02nm之间,非微孔孔容占总孔容的比例介于62.7-99.2%之间,产率介于32.3-44.9%之间。本发明中碳源是可再生的农业废弃物,具有廉价、易得的特点,微波加热具有均匀、快速、节能的优点,所制得的中孔炭作为电化学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优异的综合性能。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高氨基嫁接异质金属掺杂炭干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氨基嫁接异质金属掺杂炭干凝胶,以掺杂异质金属的炭干凝胶为载体,通过引入表面活性剂负载高浓度有机胺,所述有机胺与掺杂异质金属的炭干凝胶的质量比为0.2~3:1;所述的掺杂异质金属的炭干凝胶中异质金属的摩尔分数为1~7%。本发明以异质金属掺杂炭干凝胶为载体,通过异质金属的掺杂实现在载体表面高浓度的高氨基嫁接,可用于密闭空间低浓度二氧化碳的高效吸附。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高氨基嫁接异质金属掺杂炭干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作为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应用,尤其是用于密闭空间低浓度CO
浙江大学 2021-04-13
用于烟气脱硫的伽玛型三氧化二铝膜改性污泥活性炭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硫用伽玛型三氧化二铝膜改性污泥活性炭,其原料组分为ALCL3·6H2O和污水处理厂污泥;制备步骤如下:①制备AL(OH)3溶胶;②制备污泥活性炭;③制备伽玛型三氧化二铝膜改性污泥活性炭。本发明应用于对低浓度的烟气脱硫,有益效果是,首次将伽玛型三氧化二铝膜用于改性污泥活性炭的脱硫性能,有效提高了污泥活性炭的脱硫效率。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1-12
生物纤维面膜和抗菌性生物医用敷料
本项目结合目前先进的生物技术、面膜和抗菌医用敷料生产技术培育两类高附加值新型生物技术产品:生物纤维面膜和抗菌性生物医用敷料。 目标产品生物纤维面膜,基料采用了微生物合成纳米纤维素材料,是100%的纯天然材料,材质均匀细致,韧性、持水性强,与皮肤相容性、服贴性佳,是生产面膜的理想基料。采用新型清洁发酵生产工艺和后处理技术,大批量提供优质生物纤维面膜原料,独立研发,推出保湿、美白两大类生物纤维面膜。 目标产品抗菌促愈医用生物敷料,是在细菌纤维素基体中均匀植入纳米银粒子后,通
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基于蚯蚓生物效应的城市污泥处理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利用蚯蚓动物反应器将有机废弃物与脱水污泥进行同步处理,能够解决区域一定范围内的以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的有机废弃物污染问题。蚯蚓的适应和消化能力强,能够起到分解混合物中的有机物,调节系统的氧化还原条件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等作用,迅速的完成将污泥到处理产物(蚯蚓粪和蚯蚓)的转化。本研究从资源循环利用角度出发,主要研究蚯蚓动物反应器对污泥处理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处理产物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更好的将有机废弃物与污泥一并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与理论依据。
浙江大学 2021-04-11
化妆品用和医用生物活性胶原蛋白生产技术
成果描述:采用高效预处理、低温酶萃取、盐析和膜分离等成套技术,从新鲜动物皮、鱼皮、鱼鳞等不同原料中制备未变性胶原蛋白,解决了获取大量高纯度、未变性的化妆品用和医用生物活性胶原的技术难题;掌握了通过物理与化学改性手段调控未变性胶原的热稳定性、流变学等性能的方法和原理,为未变性化妆品用和医用胶原的产业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化妆品用和医用生物活性胶原蛋白生产技术已分别在成都新际生物活性胶原开发有限公司和广东胜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产业化,产品技术参数与天然胶原标准品一致,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前景分析:生物活性胶原即未变性胶原,具有三股螺旋结构,分子量为30万,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可生物降解,且生物相容性与机械力学性能良好,已广泛用于美容护肤、组织工程等领域。胶原作为一种高技术含量的生物材料在生物医学、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首先生物活性胶原作为一种生物材料本身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是全世界科学家都在研究开发的新型材料之一,国内当前处于探索性开发阶段,因此只要抓住这个先机将来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回报;其次生物活性胶原的深加工产品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这主要是由于生物活性胶原具有其它化妆品的活性成分所无可比拟的增强皮肤弹性,祛除细小皱纹,优良的保湿、护肤的确切效果,先期投入的第一代产品已被市场认可。目前,本项目的先期产品技术已在成都、广东的2家公司实现生物活性胶原原料的产业化,制备的精华液、面膜、眼贴膜等护肤产品市场反应效果良好,作为医用胶原海绵、骨修复材料的原料也即将投入市场,产品市场仍存在很大的开拓空间。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化妆品用和医用生物活性胶原液体(4mg/mL)每毫升售价约为20元,而生产成本每毫升仅约为2元,因此每公斤生物活性胶原液体的利润为1.8万元。可见,本项目技术生产的未变性胶原功能材料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川大学 2021-04-10
生物基乙烯、醋酸乙烯及VAE成套生产技术及工程应用
"我国是乙烯、醋酸乙烯及其衍生化学品的消费、生产大国,但一直不掌握先进的生物基乙烯、乙烯法醋酸乙烯及VAE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生物质为原料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对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提升、实现大宗化学品的生物制造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科技创新如下: 1.开发出高空速、水蒸气协同的乙醇制乙烯反应工艺,空速达750h-1(GHSV),转化率大于99.6%,选择性大于98%,并有效抑制了催化剂积碳。与国外技术相比较,原料乙醇消耗降低2.7%,蒸汽消耗降低11.4%。 2.探明了CO在Pd-Au催化剂上与表面吸附氧的作用及转化规律,修正了醋酸乙烯生产关键原料乙烯的质量控制指标,CO浓度由小于5mL/m3放宽至小于500 mL/m3,使乙烯低温精制过程能耗降低40%以上。 3.开发出沸腾水移热固定床反应器壳方结构,提出了放大准则并用于醋酸乙烯合成反应器设计与制造;探明了氧气混合过程安全机制,开发出本质安全型氧混器并实现工程应用。实现了关键设备的自主创新。 4.开发出以复配聚乙烯醇等为表面活性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VAE生产技术,生产出具有优异性能的VAE新产品。
天津大学 2021-04-10
挥发性有机物(VOCs)及恶臭气体生物处理技术
近年来,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恶臭气体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VOCs 与恶臭气体的处理技术包括催化氧化、吸附、生物处理、低温等离子等。其中,废气生物处理的 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气中含有的烃类、硫化氢或氨等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 的水、二氧化碳、硫酸盐或硝酸盐等物质,从而实现废气净化的目的。废气生物处理技术在 国外已经有 50 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历史,在美国、欧洲各国、日本和韩国均得到广泛应用。 国内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研究废气生物处理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尤其是污 水处理行业)恶臭和 VOCs 气体处理。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表明:与其他技术相比,生 物处理技术具有效率高、投资运行费用低、工艺运行维护方便、二次污染小等突出优点,尤 其适用于低浓度 VOCs 和恶臭气体处理。本研究所是国内较早开展废气生物控制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多年来,针对废气生物处 理技术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和科学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和开发,在新工艺开发(紫外光氧 化+生物过滤)和反应器结构优化、新型填料开发、高效菌种筛选和培育、营养盐配方和填 料层堵塞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已成功应用于污水厂恶臭气体、喷涂 废气和炼胶废气处理。目前,我们在该领域已获得省部级奖 2 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 奖、二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4 项,发表论文 60 余篇。
清华大学 2021-04-11
生物酶法制备纳米级功能性膳食纤维技术
本技术采用花生壳、小麦麸皮、大豆皮等农副产物为原料制备 纳米纤维素。首次采用生物酶结合超声波技术以农副产品为原材料制备纳米级 膳食纤维,克服了目前酸法制备纳米级膳食纤维污染重、周期长等缺点,建立 了一种高效、绿色、环保制备纳米级膳食纤维的新方法;首次开发出纳米级膳 食纤维及高纤维食品:包括面制品、淀粉制品、肉制品及功能性饮料制品等, 拓展了纳米级膳食纤维的应用范围。本项目所开发的纳米级膳食纤维功能性食 品,兼具优良口感与保健功效,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 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生产条件及经济效益预测:纳米膳食纤维素的初步市场估价为 15 万元/吨。 项目投产后,年加工量 2000 吨的农副产物生产线,估算投资额为 8000 万,可 产生经济效益 2.55 亿元,实现利税 1.2 万元。年加工量 1000 吨的农副产物生 产线,估算投资额为 4000 万,可产生经济效益 1.275 亿元,实现利税 8400 万 元;年加工量 500 吨的农副产物生产线,估算投资额为 2000 万,可产生经济效 益 6375 万元,实现利税 3200 万元。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甘薯废弃物制备糖和乙醇的微生物技术
本项目适用于生物工程公司。该项目是一种利用甘薯废弃物中的多糖制备 糖和乙醇的方法,以甘薯废渣为原料,添加微生物培养液,再添加糖化酶,制 得葡萄糖醪液;接入耐高温酵母,制得糖和乙醇。本发明利用微生物培养液和 酶联合作用于含有淀粉、纤维、半纤维素、果胶等多种多糖的甘薯废弃物,多 糖降解酶系快速降解成可溶性糖,可将甘薯废弃物完全转化成可发酵糖,提高 了原料的生物转化率。
山东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5 26 27
  • ...
  • 758 75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