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利用具有磁性功能的核壳结构纳米材料进行糖基化肽和磷酸化肽富集
该材料具有双功能基团,能同时富集糖肽和磷酸化肽,同时具有体积排阻的作用,该方法合成简便,重复性好,具有较好的富集效果。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生物医学组织工程用三维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
组织工程支架是指能与组织活体细胞结合并能植入生物体内的材料,它是组织工程 化组织的最基本构架。聚羟基乙酸(PGA)和聚乳酸(PLA)等聚乳酸类材料是典型的合 成可降解聚合物。它的结构通式为[—OCH(R)CO—],式中的 R 为 H 时是聚经羟乙酸, R 为 CH3 时是聚乳酸,由于乳酸和羟基乙酸都是三羧酸循环中间代谢物,且吸收和代谢 机理明确并具有可靠的生物安全性。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PLA,PGA 及其共聚物生物 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降解可调性,而且可以诱导某些基因 的上调转录。 本组织工程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通过将聚乳酸共聚物颗粒放在模具中热压成型, 然后在室温下将成型的聚乳酸共聚物放在高压 CO2 气体中机械饱和,所述高压 CO2 气体 的压力为 3.0-30.0MPA,同时从膨胀室上端的液体溶液进口喷入极性溶剂;在足够的机 械饱和时间之后,于 1~100 秒之内将气压迅速降低到大气压水平,所述聚乳酸共聚物中 的 CO2 气体的溶解度迅速下降,产生大量的 CO2 气腔,就形成了多孔泡沫结构,而形成 组织工程用三维支架。 目前,聚乳酸支架材料已被广泛的用于骨,软骨,血管,神经,皮肤等组织的支架 材料,并显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同济大学 2021-04-13
新型膜表面生物活性材料真菌疏水蛋白产业化及应用
真菌疏水蛋白具有自我装配成膜的性质,因此 (1)疏水蛋白可作为蛋白和细胞固定化的媒介,可用于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作为引发层,交联上配体或形成融合蛋白,能使特定分子固定化到特定表面。 (2)它能改变表面的属性,保护表面。可用于提高医学器官移植物生物相容性和防止微生物细胞粘附;可应用于医药行业中烧伤、创伤的创面保护,为临床病人创面保护和恢复提供一种安全无毒、操作简便、高效低耗的新手段。 (3)作为一种生物表面活性剂,疏水蛋白还可以用于促进土壤中的污染物的降解和应用在石油泄漏后回收石油的过程中。 (4)疏水蛋白具有表面活性,可用于食品对抗相变能力并形成稳定泡沫,使其在密封食品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 (5)也可用于日用化妆品生产中,因疏水蛋白可以作为洗洁产品的成分,根据其疏水、亲水两相间的转变,可通过自我装配而将面部的油脂等疏水的成分包裹起来,再用水清洗将其除去,也可以作为保护秀发的天然膜,使发部维持清洁并保持一定水分;将它运用到面部的美容护理,由于它的特性,能使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天然生物活性保护膜,起到皮肤保湿、免受外界空气中污浊物的侵害,从而达到护肤美容之功效。 (6)疏水蛋白直接包裹药物以改变药物溶解性并实现控、缓释。通过真菌疏水蛋白与难溶于水的药物混合,可以达到良好的分散效果,并延长了两种药物的药效持续时间。 (7)真菌疏水蛋白与其他的功能性蛋白或小肽组成融合蛋白,同时发挥疏水蛋白的稳定吸附材料表面的特性和功能性蛋白或小肽的特异性功能,如在组织工程、抗炎抗菌材料等。 项目特色: 纯天然生物制品,无毒害,无污染。耐酸碱,抗相变能力强。自我装配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透气不透水性。由于它的特性,使得它具有:(1)自动成膜,无需贴敷,使用便利;(2)透气性优良;(3)纯天然无化学添加成分,瑞氏木霉已被证明是安全的菌种;(4)组织相容性好,避免了严重的排异反应;(5)耐高温(100 摄氏度仍保持活性),易于消毒;(6)稳定不降解,便于产品的长期保存;(7)用表面活性剂就可以很容易地清洗(8)延展性好,1 毫克的疏水蛋白在液面就可以展开 1 平方米的薄膜(9)透明,可直接透过成膜观察(10)性价比高。 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国际上尚未实现疏水蛋白的工业化生产,其相关应用产品的开发更为滞后。我们在已实现疏水蛋白中试研发的基础上,扩大发酵规模,进行后续产品的开发,我们的技术和工艺现居国际领先地位,无疑会占有宝贵的先机。 疏水蛋白产品将作为新一代膜生物活性材料进入市场,它的出现将会革命性地取代现有化学产品,这无疑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益处,消除人类在预防和治疗疾病、食品加工、以及医学检测、食物保鲜方面为健康做出努力的同时给自身带来的潜在危害,而且价格更为低廉。因此,本项目大规模生产疏水蛋白及其应用开发是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的,并且我们的技术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这些产品都将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最优竞争状态。
南开大学 2021-04-13
高性能氮化硼纳米材料
纳米氮化硼材料兼具氮化硼和纳米材料的双重优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端电子散热材料、吸附剂、水净化、化妆品等领域。项目团队开发出一种能够实现形貌和尺寸均一且具有超大比表面积多孔氮化硼纳米纤维的规模化制备技术,目前市场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该技术合成工艺简单可控、成本低、过程绿色环保,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1 产品的应用领域 图2 高性能氮化硼纳米纤维粉体 图3 氮化硼纳米纤维粉体微观形貌
吉林大学 2025-02-10
一种磁性Fe3O4纳米材料嫁接酸性离子液体催化芳胺乙酰化反应的方法
(专利号:ZL 201410181859.7)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Fe3O4纳米材料嫁接酸性离子液体(MNPs-IL-HSO4)催化芳胺乙酰化反应的方法,属于有机化学合成领域。该乙酰化反应中芳胺与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1~2,MNPs-IL-HSO4催化剂的摩尔量是所用芳胺的10~15%,在室温下反应15~60min,反应后用乙醚稀释,接着用磁铁吸附出滤渣并用乙醚洗涤,收集含有乙酰化产物的滤液,滤渣经真空干燥后可以循环使用。本发明与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1-12
磁性纳米结构自旋注入、探测和调控机理研究
本项目揭示了磁性纳米结构中电子自旋极化效应的新机理和新规律,通过构建新型纳米结构和器件实现了自旋电子极化的产生、传输的可调控性。加深了对自旋特性和基本物理现象的理解,也解决了自旋电流产生、传输、控制和应用方面的多个关键科学问题,为下一代自旋电子学器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近5 年来在Phys Rev B,Appl. Phys. Lett.等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76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2 项,已授权专利7 项。其中10 代表性论著被SCI 他引288次。多项研究成果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磁性球形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项目简介 本成果磁性球形填料以常温铁氧体法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中的磁性产物铁氧体、锯 木屑及粉煤灰等为原料进行制备。该方法制备的磁性球形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生物挂 膜效果好等优点。当填料用于生物反应器时,由于其磁催化作用增强了反应器内污泥的 活性,使污泥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生物反应器的降解效率。该成果在 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的同时,还可节约原料成本。 性能指标
江苏大学 2021-04-14
 酶催化可控释放一氧化氮生物材料制备方法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制备成可注射溶液、薄膜、多孔支架、以及静电纺丝纤维膜等多种产品。由于一氧化氮能够可控按需释放,CS-NO及其复合材料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皮肤损伤和心梗疾病。
南开大学 2021-04-10
一种硝酸酯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活性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硝酸酯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许多血管疾病都与血管内皮细胞衍化释放的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的代谢有关系。NO是一种可以通过细胞膜扩散的气体自由基,其最主要的功能是作为心血管系统的生理性调节分子,具有:1)调节血管张力和心肌收缩力,参与动脉血压及器官组织血流量的调节、2)维持血管内皮完整、促进血管新生、3)抑制平滑肌细胞粘附、增殖和迁移、4)抑制血小板在局部的粘附、聚集和白细胞在血管内皮的粘附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等作用。一氧化氮的重要生理功能,为心血管材料的制备与修饰提供了新视角。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硝酸酯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硝酸酯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具有缓释气体小分子物质NO的功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硝酸酯可降解生物活性材料,为端羟基可降解聚合物的端羟基共价连接M基团或N基团所得的硝酸酯聚合物、
南开大学 2021-04-10
诱导重大缺血性疾病治疗性血管新生纳米生物材料的研制
如何有效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国内外现代医学面临的重大医学难题,现有医疗手段往往只起到延缓病程的作用,例如现有针对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大部分是疏通血管,但对于超过超早期溶栓治疗时间窗(<3h)的大多数患者,梗死区域的血管问题难以有效解决,因此修复梗死病灶的难度很大,临床治疗效果甚微。项目立题的创新性即在于:绕开疏通病变血管的传统治疗模式,将自组装纳米技术与治疗性血管新生相结合,制备治疗性血管新生纳米生物材料。着眼于在病变的缺血组织中促进血管新生和成熟,从而达到改善缺血性组织器官的血供,最终实现修复缺血组织器官功能的治疗目的。本课题研发思路,目前国内外尚属空白。 本项目的优点在于通过治疗性血管新生纳米生物材料的干预,在缺血组织器官局部范围内建立促血管新生和新生血管成熟的局部诱导体系,一方面避免了传统治疗性血管新生中血管新生因子在体内的半衰期短,基因转染效率低下等弊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治疗性血管新生纳米生物材料针对的是缺血性组织器官的局部干预,避免了刺激其他组织、器官的病理性血管形成,如促进血管损伤后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甚至肿瘤的发生, 从而提高治疗性血管新生的安全性。
四川大学 2016-04-2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315 3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