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重残患者居家及医疗环境无障碍系统
本项目与深圳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合作,针对四肢功能重度障碍的卧床患者,开发了一种满足长期卧床的重度残疾患者能用无线语音实现对门、灯、窗帘、家电、紧急呼叫等主要居家及医疗环境的控制。   该系统主要功能及特性: 具多通道独立无线终端控制(门控制、常规照明灯具、呼救铃、窗帘、电扇、电视、空调等); 无线多节点网络系统与语音控制器连接,语音控制器通过无线与控制终端连接;无线信号具有多重室内墙障穿越功能。 基于嵌入计算机的按键控制与信息反馈式,五英寸彩色可移动独立功能显示屏。 语音控制装置安全可靠,满足普通家用电器安全标准; 在15-20m范围内,能通过语音控制各种终端; 语音控制声音适中,准确性高,对语音种类无特别要求,使用方便; 独立无线终端控制对周围环境无干扰。 该系统预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与生产企业合作产业化。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4-13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地处渤海之滨,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辽宁西部历史文化名城—锦州,是由锦州医科大学举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99年7月原锦州医学院分院,是当时辽宁省9所高校举办的二级分院之一。2004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按照新机制、新模式改建为独立学院。2006年8月,伴随锦州医学院更名为辽宁医学院而更名为辽宁医学院医疗学院,2016年3月,伴随辽宁医学院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而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学院立足辽宁,面向全国21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800余人。设立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4个学科门类,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药学、公共事业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等10个本科专业。学院依托锦州医科大学雄厚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育资源,采用新机制组建了高素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37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76人。学院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实验教学条件优越,建立了解剖(手术学)实验中心、机能实验中心、化学实验中心、形态实验中心、口腔医学实验中心、护理医学技能中心、临床医学技能中心、康复医学实验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等综合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在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锦州等省内外城市建立了近30余家高水平教学实习基地。 学院秉承“厚德修身 精术济世”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努力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积极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多年来,学院已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院将继续完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以适应学院发展的需求。2019年我院将在锦州滨海新区建成2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新校园。届时,我院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更大的挑战。
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 2021-02-01
杭州爱贝护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爱贝护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应急产品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矢志于投身生命健康事业,将专业的院前救护理念与先进的产品方案带入万千家庭和企业。 公司建设有完整的医疗应急产品研发、生产体系和各项软硬件设施,拥有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研发人员。依托在医疗应急行业多年的管理实践经验,以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和健康生活为主线,推出六大系列急救包(箱)产品以及专业的应急培训课程。 六大系列急救包(箱)产品分别是:礼品关爱系列、家庭护理系列、车载应急系列、安全生产系列、防灾应急系列、专业救护系列。 爱贝护团队具有丰富的大型国企、政府部门项目实施经验,产品广泛应用于政府机构、大中型国企、社区和个人。为政府机构和公益救援团队的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工作服务;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员工健康服务;为社会公众的个人安全、家庭健康服务。 坚守质量第一、产品安全第一、服务品质第一是爱贝护医疗的思想源泉;坚守质量优先于利润、品牌优先于速度、社会价值优先于公司价值是爱贝护医疗发展的核心原则。 爱贝护医疗以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及质量保证体系,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致力于成为中国院前急救、医疗应急业行业的领先品牌。
杭州爱贝护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021-12-07
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1999年,是广东省首家从事外科植入物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包括创伤、脊柱类植入物及相关配套的手术器械,公司在国内率先采用钛合金材料生产脊柱类植入物,并不断精益求精,研发适合临床操作,为患者带来卓越健康效益的多项专利产品,经十数年努力,公司已发展为集研究、制造和销售矫形外科(骨科)手术器械于一体的专业的现代化企业。 公司位于佛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包括瑞士托纳斯、日本西铁城、美国哈斯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先进水平的加工设备,及三座标检测仪、影像仪、动态疲劳试验机等一系列高精度检验设备。公司还拥有十万级洁净生产车间及环氧乙烷灭菌设备。 公司利用自身的研发设计、加工特长,及南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研究所、汕头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等多个临床基地的实践试验保障,不断的与国内众多的知名专家联手走产、学、研的道路,研发出包括专门为中国人设计研制的解剖型肋骨板微创技术,脊柱经皮三维外固定联合微创技术,经皮微创钉棒内固定技术、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技术、经皮微创骨水泥注入式椎弓根螺钉椎体加固技术、经皮微创非融合动态钉弹性内固定技术等多项专利技术,尤其是用于脊柱内固定的双螺纹钉棒系统及经皮微创的钉棒系统等产品及工具,是目前临床上最先进、最符合临床操作的新时代产品之一,是施泰宝人匠工精神的结晶。 公司结合临床的特殊需求,不断设计、生产出满足临床需求的专业产品,不断创新中前行。其自主研发生产的脊柱经皮三维外固定联合微创技术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的中西结合手段革命性的选择。对伤椎起到纵向撑开、撬拔复位、非融合持续弹性固定的作用,联合PVP、MED或经皮微创人工骨植骨术,用全微创的方式救治了大量的患者。手术简便成熟、不需要全麻,手术风险少、病人创伤少出血少、术后可以平卧、副作用少、康复期短、无需二次手术切开取出植入物等特点,并能最大限度的恢复伤椎的生理结构与活动功能。施泰宝特有的组合式解剖型钛网融合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现场为患者量身组合,无需裁剪,钛网上没有了锋利的剪切口,不再担心会损伤终板,为解决传统钛笼下沉、植骨融合率不佳的业界难题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选择。非融合动态钉棒弹性内固定技术,可选开放或经皮微创的术式让患者能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柱的生理结构及活动功能,为脊柱内固定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理念;骨水泥注入式椎弓根螺钉,融合了开放、经皮微创、非融合动态弹性内固定技术供临床灵活搭配选用,在固定的同时加固了椎体,是骨质疏松患者及年长患者的福音。经多年的临床验证,施泰宝各项产品质量优良、技术先进,得到业界广泛好评,相信会有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的由施泰宝呈现给国人!为保证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本公司的产品已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进行承保。在此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郑重承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如确有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医疗事故,将严格按照产品责任保险合约进行赔偿。 公司按照GB/T190001-2008idt   ISO9001:2008、YY/T0287-2003idt BSEN  ISO13485:2012标准、MDD93/42/EEC(2007/47/EEC)以及《规范》和《细则》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顺利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GMP现场检查及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的CMD认证;产品也全部通过CE认证,并获得广东省技术一等奖、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 2016年,施泰宝公司由佛山市康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全资并购,翻开了公司高速发展的新篇章,经过扩大融资、吸纳人才、资源整合后,已成为一家具有创新意识、高效运作、专业管理的现代化企业,我们将致力于更加精确的市场战略体系和更贴心的市场销售态度,为新老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期待与新老客户联手合作,并肩发展。
广东施泰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2021-11-05
中小型移动式室外生物质热水发生器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物质能转化装置,尤其是一种中小型移动式室外生物质热水发生器,其主要包括由容水室,燃烧室和保温层等共同围成的发生室,投料口,控氧调节口,排气调节口,水位观测器,测温及注水孔,出灰口等;其能够适应北方高寒地区恶劣的野外使用环境,不需要自来水管道连续供水,不需要提供其它能量源,通过控氧调节口,排气调节口的调节,可按要求提供不同温度的温热水,并利用排气余热解决水位观测,温度测定问题,在包括畜牧业,家禽养殖业在内的多种涉及野外作业的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5-04
一种基于声音的生物种群识别方法及系统
成果描述:本发明申请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偏僻的野外或者野生动物保护区,对珍稀物种检出,从而追踪它们的生活轨迹,或者在某些仓库农场对破坏储存物的害虫或者家养动物的天敌的检出是非常重要的。本专利建立一种实时的基于生物声音的只能检测方法,分析提取了动物声音的时域特征,频域特征,通过对特征的分析、分类,及时有效的检测出生物的运动痕迹。市场前景分析:生物活动轨迹的追踪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粮食以及动物保护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作用。本发明着重从声音的频域、时域进行特征提取,然后选取特征组合,对特征进行有效的分类。研究实验表明,本算法的平均准确率达到89.9%。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本篇专利提出的识别系统的流程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环节,即流程成为:预处理->声音提取->特征提取->特征选择->模型训练;并且还提出了新的算法,采用了许多最近提出的特征,比如MFCC[6-9]。经实验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相比之前的方法正确率提高了20%左右,达到了89.9%。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新冠病毒、流行病学、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2020年2月3日,复旦大学张永振团队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告了一名在海鲜市场上工作的患者,该患者于2019年12月26日入住武汉市中心医院,患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综合症,包括发烧,头晕和咳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样品的基因组RNA测序,鉴定了一种新型的RNA冠状病毒,在此称为为WH-Human-1冠状病毒(也是后面称为的2019-CoV)。 
复旦大学 2021-04-10
生物质聚乳酸基复合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
聚乳酸被全球公认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生物质塑料,它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相容性、力学性质、热塑性、成纤性、透明度高,适用于吹塑、挤出、注塑等多种加工方法,加工方便,部分性能优于现有通用塑料;但其同时也存在着强度较低、脆性大、耐热性差等不足,使得其应用仅局限于生产通用塑料、薄膜等领域,要想应用于条件较为苛刻的汽车、航空航天、建筑业等领域,必须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其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本项目拟采用课题组多年来积累的研究成果,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进行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工作,最终形成具有市场潜力的系列化改性聚乳酸复合材料制备技术,例如天然纤维增强聚乳酸、高韧性聚乳酸、高填充级聚乳酸、阻燃级聚乳酸和纤维级聚乳酸等的制备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制备的改性聚乳酸树脂将具有更加优异和针对性的性能,主要用于生产聚乳酸纤维、薄膜、板材和容器等,可应用在生活快消品、农用地膜、飞机/汽车内饰用材料等领域。项目目标是通过深入研究,对部分尚不完善的技术环节进行最后的攻关,然后整合已有的技术与专利成果,并进一步放大实验和标准化测试,形成一系列可直接产业化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技术包,最终顺利完成相关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工作。 本项目研究采用的原材料为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经过本团队十多年的研发,目前已实现产业化。本项目的主要工作是梳理课题组多年来对聚乳酸树脂改性的相关技术,与授权专利等成果整合,进一步放大成系列化的产品技术,最终顺利相关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转化工作。 项目中的大部分关键技术均已被攻克,目前需要做的是有目的的对所有技术进行梳理和整合,查漏补缺,对部分尚不完善的技术环节进行最后的攻关,从而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产品技术,并与相关授权专利进行整合,最后打包形成一系列可直接产业化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技术包。目前70%的聚乳酸市场在对性能要求不太高的包装行业中,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该市场容量会继续增加,但由于聚乳酸整体市场的快速增长,包装材料所占聚乳酸市场比例会逐渐缩小。在汽车、家电及电子产品行业中对更高性能聚乳酸改性材料的使用是个新趋势,市场份额虽然不大,但会持续增长。目前聚乳酸在全球市场的总容量预计为100亿元,且有很好的成长潜力。本项目技术面对的正是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潜在市场,其产业化预期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产品在环境污染治理和防护方面的贡献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 2021-04-11
生物转化生产2-酮基-D-葡萄糖酸
2-酮基-D-葡萄糖酸 (2-keto-D-gluconic acid,2KGA) 是工业上大规模生产的一种有机酸,主 要用于食品抗氧化剂D-异抗坏血酸及D-异抗坏血酸钠的合成。本项目采用氧化葡萄糖酸杆菌 静息细胞转化法生产2-KGA。转化反应体系中,底物葡萄糖浓度达到300g/l左右,2-KGA的产 率在95%以上,时空产率达到13.48g/l/h。国内外报道的最高发酵生产水平是11.4g/l/h。 现有的2-KGA生产,主要通过荧光假单胞菌发酵葡萄糖或淀粉水解糖。工艺面临的主要问 题是抗噬菌体菌株的筛选、连续发酵的周期长、菌体与CaSO4 的分离等。 本项目采用静息细 胞转化法生产2-KGA。本项目和发酵法比较,具有转化反应简单、易控制、时间短、后处理容 易等优势。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化妆品用和医用生物活性胶原蛋白生产技术
成果描述:采用高效预处理、低温酶萃取、盐析和膜分离等成套技术,从新鲜动物皮、鱼皮、鱼鳞等不同原料中制备未变性胶原蛋白,解决了获取大量高纯度、未变性的化妆品用和医用生物活性胶原的技术难题;掌握了通过物理与化学改性手段调控未变性胶原的热稳定性、流变学等性能的方法和原理,为未变性化妆品用和医用胶原的产业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化妆品用和医用生物活性胶原蛋白生产技术已分别在成都新际生物活性胶原开发有限公司和广东胜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产业化,产品技术参数与天然胶原标准品一致,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前景分析:生物活性胶原即未变性胶原,具有三股螺旋结构,分子量为30万,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可生物降解,且生物相容性与机械力学性能良好,已广泛用于美容护肤、组织工程等领域。胶原作为一种高技术含量的生物材料在生物医学、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首先生物活性胶原作为一种生物材料本身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是全世界科学家都在研究开发的新型材料之一,国内当前处于探索性开发阶段,因此只要抓住这个先机将来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回报;其次生物活性胶原的深加工产品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这主要是由于生物活性胶原具有其它化妆品的活性成分所无可比拟的增强皮肤弹性,祛除细小皱纹,优良的保湿、护肤的确切效果,先期投入的第一代产品已被市场认可。目前,本项目的先期产品技术已在成都、广东的2家公司实现生物活性胶原原料的产业化,制备的精华液、面膜、眼贴膜等护肤产品市场反应效果良好,作为医用胶原海绵、骨修复材料的原料也即将投入市场,产品市场仍存在很大的开拓空间。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化妆品用和医用生物活性胶原液体(4mg/mL)每毫升售价约为20元,而生产成本每毫升仅约为2元,因此每公斤生物活性胶原液体的利润为1.8万元。可见,本项目技术生产的未变性胶原功能材料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川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0 91 92
  • ...
  • 366 36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