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造纸废水近零排放膜集成工艺
造纸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属于高物耗、高能耗的污染大户,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17%以上。实现废水综合治理,减少尾水排放量,已成为造纸行业发展迫切。本项目技术采用膜集成技术实现了造纸尾水的净化处理,实现了水的分级回用,项目已经建成万吨级工程2项,经济效益好。 专利情况:在申请3项;已授权3项, 成熟度:量产 合作方式:技术入股、技术转让、技术服务 创新要点: 1)高效预处理技术实现尾水杂质深度净化; 2)双膜法尾水的脱盐和降COD技术; 3)低成本浓盐水处理技术。 技术指标:水回收率可以实现95%,85%和75%等不同工艺,经济性好。其中,回用95%时,水处理成本低于5元/吨水。本工艺已建成了4万吨/年和1万吨/年等应用示范工程。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级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插管模型
XM-50高级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插管模型   XM-50环状软骨气管切开术训练模型主要用于ALS课程中常规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环甲膜切开等高级生命支持训练。   一、模型特点: ■ 高级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插管训练模型为成人男性,解剖学标记(如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环甲膜、气管)位置准确,易触及。 ■ 模型采用高分子材料制作,质地柔软,富有弹性,形象逼真,可反复进行穿刺。 ■ 模型颈部皮肤采用环状结构,为此,当某一部位经多次穿刺、切开不能使用时,可适当地旋转环状颈部皮肤,将其移开,学生又可在新的颈部皮肤部位反复进行训练,提高了模型的使用寿命。 ■ 环状颈部皮肤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环甲膜、气管模块可以更换。 ■ 可供学生进行环甲膜穿刺与切开术训练。   二、模型功能: ■ 模型具有标准的气管解剖位置,用手可触摸气管,进行切口定位。 ■ 模拟病人仰卧位,颈部伸展。 ■ 可以进行传统的经皮气管切开术,包括不同类型的切口:纵向、横向、十字形、U形和倒U形切口。 ■ 可进行环甲膜穿刺和气管切开训练。 ■ 模型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材质,确保真实的操作手感。 ■ 模型允许用户在确定动脉位置时确定正确的切口位置,并可从头部观察颈部的内部操作情况。 ■ 配备模拟气管和颈部皮肤。   三、标准配置: ■ 高级环甲膜穿刺及气管切开插管模型:1台 ■ 可更换颈部皮肤:1块 ■ 可更换气管模块:3个 ■ 说明书:1册 ■ 保修卡合格证:1张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大蒸发量湿膜柜式加湿机_工业加湿器
产品详细介绍 洪森湿膜柜式加湿器是一种等焓加湿方式,水的蒸发是通过吸收空气中的能量实现的,这时空气的干球温度下降,同时空气中的绝对含水量增加,但空气的焓值保持不变。此种加湿方式在国际与国内已被大量使用。加湿器通过供水管路或循环供水泵系统将水送到湿膜顶部,由布水管上的小孔向下喷出,通过疏水介质均匀分配供给加湿介质,加湿介质提供空气与水之间较大的接触面积,形成水膜,通过给水不断流动,与空气进行热湿交换,达到空气增湿功能。湿膜工业加湿器适用行业:电子生产车间、计算机房、丝印车间、精密注塑车间、实验室、电子仓储、印刷车间等。环保:利用清新的水作加湿介质,消除静电及有害气体,增加空气的含湿量。产品特点:1.加湿快,加湿量大(出风口湿度可达90%以上)。2.无白雾、无滴水、对水质无特殊要求、可进行大范围加湿。3.湿度30%~95%任意设定。4.自动清洗加湿介质,使用寿命长。5.缺水自动保护,指示灯亮。6.加湿、洁净空气、噪音低。7.独立加湿,底装有转向轮,移动方便。8.适用电子、印刷行业。控制湿度,清除静电                                              公司承诺整机保修一年!详情请登陆www.hsbgsb.com ,或咨询:028-87696653 13396539811 联系人;洪忠伟                  
四川档案用品经营部 2021-08-23
具有超低导电渝渗值的三元共混物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超低导电渝渗值的三元共混物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是由40vol%~45vol%的聚偏氟乙烯,40vol%~55vol%的高密度聚乙烯,20vol%聚苯乙烯和0.025vol%~0.5vol%多壁碳纳米管经熔融共混制备得到。多壁碳纳米管在熔融混合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选择性分布在聚苯乙烯界面相,相比双渝渗结构型导电复合材料以及填充型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本发明得到的三元共混物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渝渗值更低,这种特殊的多层次结构使得三元共混物基复合材料的导电渝渗值低至0.022vol%,达到超低的填充水平。
四川大学 2016-10-08
凝集素修饰型鳀鱼抗菌肽脂质体在抑制单增李斯特菌及其生物被膜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凝集素修饰型鳀鱼抗菌肽脂质体在抑制单增李斯特菌及其生物被膜中的应用,属于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根据植物凝集素与被膜胞外多糖基质中糖单元的特异性亲和力,制备凝集素修饰的鳀鱼抗菌肽脂质体,建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模型,通过杀菌曲线、菌落计数和结晶紫染色评价凝集素修饰型鳀鱼抗菌肽脂质体对单增李斯特菌及其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凝集素修饰型鳀鱼抗菌肽脂质体对单增李斯特菌有杀菌作用,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反渗透膜组件连续清洗装置及利用该装置清洗反渗透膜组件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渗透膜组件连续离线清洗装置,包括:用于浸泡和清洗反渗透膜组件的清洗槽,所述清洗槽有若干个且相互独立;还包括用于带动反渗透膜组件在相互独立的清洗槽内连续清洗的驱动传送装置。采用离线清洗方法,污染的膜组件浸泡在清洗液槽中,设备采用并联方式同时对多支膜组件单独清洗,清洗液入口端盖与膜组件的一头用卡箍固定于双链条上,组件另一头用卡箍固定于另一侧双链条上,组件安装方便,免去了组件复杂的拆装过程,省工省力。每个清洗液槽中安装相同数量的膜组件,链条的传动方式使该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不同的清洗液槽中的膜组件同时运行,整条流水线具有连续性,节约清洗时间,提高清洗效率。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绿藻资源的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项目成果/简介:以我市丰富的绿藻生物质资源(浒苔、石莼)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藻体胞壁特性、多糖结构、理化质构特性及生物活性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藻生物工程技术,攻克了海藻温和高效转化关键技术,率先实现绿藻综合利用及其产品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实现生物乙醇、精准生物肥、绿藻多糖等农用制品的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系统性阐明了绿藻糖链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其空间定量构效关系,首次构建绿藻多糖工具酶系并明晰酶多位点催化与调控机制。创新性建立了绿藻资源的生物转化关键技术,突破了藻体温和破壁液化与高效提取转化技术瓶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菌株的绿藻工具酶的液体高通量发酵与规模化制备技术。构建基于计算机在线智能控制的硫酸鼠李低聚糖酶法精准制备技术、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下的糖链构效实时预测系统、稳定性叶绿素制取以及非酸温和预处理乙醇转化技术,开拓了绿藻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的新领域。项目阶段:工业化生产阶段效益分析: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和石莼(Ulva lactuca)是我国黄海、东海最主要的绿藻资源,同属于绿藻纲、石莼目,具有良好食用和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临海异物志等),在我国东南沿海养殖量均在10万吨以上。我国黄海海域自07年以来连续10年暴发绿潮浒苔,生物量高达1000万吨每年。将这类大型生物质资源合理利用并高值转化,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而且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项目开发产品包括绿藻多糖工具酶、硫酸鼠李低聚糖、稳定性叶绿素、农用精准生物肥、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新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等生物制品。在农用制品领域实现绿藻精深加工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开拓了我国海藻利用范围,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市场预期前景广阔。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 、 软件著作权知识产权编号:ZL2012102016043 ZL201410298678.2 ZL2013102784589 ZL2012101066863技术成熟度:通过中试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可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的制备技术
目前使用的一次性聚合物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已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因此,合成在自然环境中能够降解的聚合物材料,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熔点为113℃,性能介于聚乙烯、聚丙烯之间。目前高分子量PBS的制备主要采用直接缩聚法,需要很高的真空度(0.2mmHg以下),在工业化中存在较大困难,对设备要求高。本技术建立了一种缩聚-扩链法,先以丁二酸与丁二醇进行熔融缩聚,制备特性粘度在0.5以下的PBS预聚体,再经扩链,获得特性粘度在0.7~1.0dL/g之间的PBS。这种方法原料配比较易控制,所需设备较为简单,不需要太高的真空度,便于工业化推广。技术指标PBS外观:无色或淡黄色固体;特性粘度:0.7~1.0 dL/g;熔点:112~115℃。可用做生物降解地膜、食品包装材料,汽水、可乐、洗发水瓶,以及纸质食品包装盒的可降解涂层,可降解热溶胶等。本技术所得的产品与日本Showa Highpolymer公司的BIONOLLE产品(PBS)相当,性能相近,且在扩链剂方面有创新。所得产品应用范围广泛,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所需设备如下: 1、聚酯反应釜:能够加热至220℃,承受1mmHg的负压; 2、真空系统:从常压到1mmHg负压可调; 3、直接造粒系统:能够进行聚合物的熔融切片、造粒。 本技术具有显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工业污泥制生物燃气关键技术装备与产业化示范
项目背景是北京市燃气紧缺,日缺口最多达800万立方米;北京市大力推广市政天然气管网入村工程;污水处理产生的大量污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北京2014年工业污泥产量超过100万吨;污泥是城市水处理厂的伴随产物,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环保水平的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量也在逐年增长, ,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目前国内污泥的处理处置率很低,主要是填埋和农用,也有一部分进行焚烧处理,而这些处理方式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问题。污泥热解技术具有可回收能源 和有用物质、技术不复杂、气体能源产品可不需要储存、对不同的物料成分可以灵活运行等优点。 项目创新点在于太阳能干燥技术实现污泥干燥和减量化,有低能耗、绿色环保的优势。污泥热解-气化工艺及关键设备循环流化床均系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实现污泥所蕴含的化学能高效转化为生物燃气。污泥热解-气化工艺主要产品系生物燃气,联产灰分和中压蒸汽。污泥热解-气化工艺实现污泥中灰分无害化利用制建材并回收重金属。污泥热解-气化工艺实现废物零排放,原子经济性高。 本技术使用固定床反应器,以制备气体燃料为目的,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进行了热解资源化研究。以污泥为原料进行了热解工艺开发,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热解效果的影响。得出在合适的操作条件下,污泥热解制备气体燃料最佳的反应条件。此时,气体产率达35%,所得气体中可燃组分H2、CH4和CO的总含量达到了60% ,产气热值为8039.77kJ/m3。对500℃时生成的焦油进行了成分分析,发现焦油中N和O含量较高,若用于燃烧可能会产生较多的二次污染物。 分别用干污泥和湿污泥与生物质混合,进行共热解技术开发。结果发现,当干污泥中掺混50%时,能有效提高污泥热解的气体产率。湿污泥与生物质进行混合热解时, 随混合物中生物质比例的增加,温度的增加,气体产率、气体热值逐渐增加。对污泥热解残渣进行了水蒸气气化反应。分别改变温度、固相停留时间、水蒸气流量和 催化剂等条件,考察其对气化结果的影响。得出污泥热解残渣水蒸气气化制取富氢燃气的最佳条件。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大豆生物加工与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油料加工和消费国,总量近 1.5 亿吨,在国家食品安全体系中举足轻重。植物油料加工长期以来以压榨法和浸出法制油、碱溶酸沉制蛋白、化学精炼油脂为技术主线,普遍存在:1)加工条件剧烈、能耗高、溶剂残留、环境污染;2)蛋白功能性差、组分高值化利用率低;3)生物精炼连续性差、附加值低等共性关键问题。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支持下,历经 13 年持续攻关,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突破植物油料生物解离关键技术为核心、组合发明生物解离产物及油脂的高值化利用成套技术,形成了植物油料全产业链新一代加工技术体系。 项目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45 件,申请国际专利(PCT)3 件,出版著作 10 部,发表相关论文 205 篇(SCI/EI106 篇),主持制定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 10 项。项目已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成果一等奖、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14 项。 项目技术主要用于生产有机大豆油脂、大豆蛋白肽以及大豆膳食纤维等产品,项目目前已通过中试实验。项目计划投资预计 2 亿元,建设规模为加工原料豆 20000 吨/年,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为 3.6 亿元人民币。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将打破了国外在高端油脂和蛋白产品生产上的技术垄断,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东北农业大学 2021-05-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6 47 48
  • ...
  • 784 78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