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生物质燃气锅炉的气-活性炭联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PM2.5雾霾等空气污染频频发生,为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国内很多地区限制使用燃煤工业锅炉,这为生物质锅炉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与此同时,由于传统煤基活性炭原料(优质无烟煤和不粘煤)资源的不断减少及其不可再生性,造成了原料供应不足、生产成本提高的局面。本课题针对目前燃煤锅炉污染大、能耗高以及传统活性炭制备技术粗放、成本高的问题,开发一种新型生物燃气-活性炭联产技术,以木屑、木片、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为生物质燃料,通过高温气化转化为生物质可燃气,同时将所得生物质炭渣改性为具有高吸附性能的粒状或粉状活性炭,并将此气炭联产技术应用于实际燃煤锅炉改造,开发出融节能、减排及废弃物资源回收利用为一体的绿色生产技术。该技术不仅能排除生物质本身的缺陷, 扩大了农林废弃物的利用途径,而且生成了应用广泛、价值高的活性炭,做到了变废为宝,使得农林废弃物生物质的工业化、大规模、高效率利用成为可能。目前针对本课题已在实验室进行了初步的小试研究,在利用农林废弃物产生生物燃气的同时制得了生物炭,如下图所示。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应用于实际。
同济大学 2021-04-11
用富氧燃烧锅炉高温烟气制取高热值生物质气化气的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富氧燃烧锅炉烟气制取生物质气化气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流化床气化器、旋风分离器;循环流化床气化器具有进料口,该进料口用于将生物质物料输入至循环流化床气化器;循环流化床气化器还设置有进气口,该进气口用于输入富氧燃烧锅炉的烟气;循环流化床气化器用于在富氧燃烧锅炉烟气的作用下将生物质物料气化得到气化气;旋风分离器与循环流化床气化器连接,用于分离气化气。将生物质气化系统与富氧燃烧锅炉系统配合使用,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生物质电厂灰基免蒸压加气混凝土吸隔音砖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电厂灰基免蒸压加气混凝土吸隔音砖及其制备方法,该加气砖的配方基本组 成按重量百分比 wt%为:水泥 10-15%、粉煤灰 45-54%、稻壳灰 12-20%、珍珠岩 1-9%、激发剂 3-5%、 石灰 8-12%、石膏 2-4%,水、铝粉、减水剂分别为干料总重量的 49-52%、0.07-0.1%和 8.5-8.8%,稳泡 剂为减水剂的 10%,其中,干料为上述水泥、粉煤
武汉大学 2021-04-14
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世界首创的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技术。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该技术为南京林业大学周建斌教授团队于2002年在世界首创的农林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热、肥技术,采用自主专利的气化多联产装置将农林生物质在不需要外加能源,也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品、添加剂、催化剂的条件下同时生产气、固、液三相产物并分别进行高值化利用。产出的生物质可燃气、生物质炭、生物质提取液,在工业、农业和民用设置方面均有广泛用途。 创新提出了林农生物质气化发电联产炭、肥、热的理念,攻克了其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解决了传统生物质气化、生物质炭等行业长期存在的产品单一、废水废渣污染(世界性难题)等问题,取得了系列原创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和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各1项。
南京林业大学 2022-08-15
基于MOFs材料的生物大分子封装
提出一种半胱氨酸增强的仿生封装策略,可快速、高效地将不同表面化学性质的蛋白质和酶封装在MOFs内。这种增强的封装策略灵感来源于生物体内金属巯基蛋白对金属离子的富集作用,半胱氨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和蛋白质形成类似于金属巯基蛋白模型的自组装体可促进金属离子在蛋白质周围富集,加速MOFs的预先成核 。研究发现封装的蛋白质和酶可维持其自然构象,而MOFs保护层对酶的紧密结构限制作用可大大提高酶在极端环境下(e.g. 水解试剂、高温和化学溶剂等)的生物活性。最后,这种仿生的封装策略在生物储存、酶级联催化和生物传感等多方面的应用也得到验证。
中山大学 2021-04-13
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合金材料
为挤出和注射开发的改性聚乳酸材料与美国 NatureWorks 公司产品相比,抗冲击强度提升了约 20%;与比利时 Sovey 公司的聚己內酯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 50%,并可根据客户需要调节降解速率。
扬州大学 2021-04-14
轻量化液态金属物质
常温液态金属通常是指一大类熔点接近室温的低熔点金属。与传统认知中的金属不同,此类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液态,既具有液体良好的流动性,又拥有金属材料优异的导电性与导热性,且易于通过温度调控使其在固液相之间快速切换,即表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由于这些因素,液态金属在柔性电子、3D打印、芯片冷却、生物医学以及可变形机器人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增长的应用。 然而,常规的液态金属材料自身密度通常很高,这会给由此制成的器件与装备平添额外重量,造成相应能量消耗,也削弱了使用的灵活性。 为改变上述现状,刘静课题组提出了旨在制造轻质液态金属的基本思想,他们特别以共晶镓铟合金及中空玻璃微珠为典型代表(图2),制备出了密度仅为水的一半以至可漂浮于水面的轻量化液态金属复合材料(图3)。这种材料除保留了纯液态金属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力学强度及固液相变特性(图4)外,还拥有可塑性、可变形性乃至磁性等行为,作者们为此设计了系列平面及三维应用场景,并引入不同封装方式实现了对材料漂浮行为的调控,展示了水面电路及水中机器人的潜在应用。 图2. 典型轻量化液态金属复合物微观结构的SEM与EDS图 图3. 基于液态金属-中空玻璃微珠制成的轻量化复合材料及对应密度 轻质液态金属物质概念的提出具有基础科学意义和普适应用价值,由此开启了一条研制新型液态金属功能材料的基本途径。原则上,结合各类液态金属与对应的轻质改性物质,可赋予终端材料更多目标功能,从而能以一种材料形式同时将许多尖端材料的功能如电、磁、声、光、热、力学、流体、化学等集于一体,这是已有材料体系不易具备的,因而在许多场合十分有用,比如作为印刷电子墨水、3D打印材料、可注射金属骨骼与牙科修复、血管栓塞及造影剂、水中机械电子设备、刚柔相济型可穿戴外骨骼以及可变形柔性机器人等。 此项研究中,论文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生袁博,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刘静。相应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中科院前沿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fm.201910709
清华大学 2021-04-11
富磷钾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磷钾肥)
一、项目背景1.1 农产品有机化与健康食品的需要现代高效农业离不开肥料的使用。然而,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了严重的土壤酸化板结以及对地表水系的生态破坏,在回归自然、农产品有机化的全球大趋势中,有机肥料则成为关键的源头。 近年来,世界上有机农业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各国都相继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多数国家规定只有通过有机认证的农产品才允许进口。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在悄悄的改变,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们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口感、健康和环保。而直接关系生态环境、食品安全、身体健康的关键因素就是农产品种植所必须的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因此,在食品安全革命的背后是一场肥料、农药等农资和种植技术的革命。2002年4月,农业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随后又出台了相关标准;当年7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纲领性文件,对食品生产所采用的肥料、农药、土质等作了全新的规定,并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要求和必然趋势。一个全新的、有着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和新型项目——有机农业所必备的生产资料——高效生物活性有机肥的时代来临了。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大部分的省份加大了农业补贴的力度。同时,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大幅上扬,农民收入增加了,生产积极性高涨。然而,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农药使土壤板结、肥力下降,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另一方面,包括化肥在内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使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因此农民急需寻找一种能部分或全部替代常规化肥、改良土壤、优质高效、价格实惠的新型肥料。 近年来,以施用有机肥料为主而生产的绿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绿色食品的生产增加了有机肥料的需求。对应4000多亿元的化肥销售总额,生物有机肥仅占2%左右,约74亿元。由于生物有机肥的诸多优势逐步被人们认可,加上国家政策的倾斜,生态有机肥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必需品。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5年内,我国生物有机肥市场将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2015年预计将超过1500亿元的产值。从而给高效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 目前,由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以及技术手段所限,有机肥中磷、钾元素的补充仍然延用磷酸铵、硫酸钾等常规化学肥料,对肥料的全面有机化形成了技术障碍。 清华大学与合作者经过十年潜心研发,富磷钾无机有机复合肥突破了非水溶性磷肥制备的技术瓶颈,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补充磷钾元素的技术基础。 1.2解决磷资源短缺与传统磷肥环境问题的需要磷,是人类赖以生存且不可替代的资源,而作为农业生产基本物质的磷肥消耗了80%的优质磷矿资源。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9%,养活了20%的人口,使用了全世界30%以上的化肥,仍造成70%的土壤缺磷。在大力使用速效化肥创造粮食生产奇迹的同时,也引发了水污染、土壤板结、磷石膏堆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特别是磷肥工业仍以酸法制备水溶性化学磷肥为主,2006年以来,我国每年使用化学磷肥1100万吨(按照纯P2O5计量),而生产与使用酸法水溶性磷肥已导致一系列环境与资源问题: 充分利用磷矿资源的要求。磷矿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近几年来,全球的高品位磷矿资源储量急剧下降,作为磷肥原料的磷矿品位逐年降低。据IFA统计数据显示,世界磷矿石折P2O5后含量降低,1999年为31.41%,而2006年为31.04%,品位下降了0.4个百分点,对于大吨位磷矿石来说,磷矿品位下降,不仅是有效磷含量的降低,而且还会导致磷矿加工成本的上升。磷矿资源大国已开始有意识地减少磷矿开采,以保证国内磷肥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据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世界磷矿石出口量为3278万吨,2006年为2965万吨,矿石出口下降了9.5%,年均复合降低1.42%个百分点。世界磷矿出口减少,供需趋紧,价格上升。我国拥有资源储量为178.6亿吨,其中储量11.8亿吨,基础储量31.7亿吨,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摩洛哥,中以中低品位为主,P2O5平均含量不足17%,富矿储量仅占6.6%。国土资源部已把磷矿列为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矿种之一。利用微晶化纳米粉体加工技术和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制成生物磷肥,保障磷肥供应,平抑磷肥价格。 低碳清洁化磷肥生产的需要。首先,酸法生产化学磷肥的杂质含量影响用酸量的多少,关系到生产的成本和工艺复杂性,杂质含量高的磷矿甚至造成生产中断。故酸法磷肥生产直接使用的磷矿粉一般是品位28%以上、杂质含量低的优质磷矿。因此普遍存在用富弃贫的现象。选矿产生的含磷低于10%的尾矿和生产过程产生的磷石膏堆积成山,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也给周围安全带来威胁有些磷矿,甚至品位较高的磷矿,因选矿难度大而没得以利用。其次,磷肥生产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也污染周围环境。再次,酸法生产过磷酸钙和磷铵的耗酸量巨大。2008年我国生产磷铵(MAP+DAP)类肥料总计740万吨 P2O5,共耗用优质磷矿近2800万t,耗硫酸2100万t。我国缺少硫磺资源,用硫磺燃烧制备硫酸需要大量进口硫磺;国内用硫铁矿燃烧法制硫酸从开采、运输到冶炼,都会带来不容忽视的污染问题,有些地区还会带来酸雨危害。微晶化纳米粉体加工过程是纯物理过程,没有“三废”排放,能耗低;生物发酵过程消耗工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清洁环境的工艺。 解决土壤面源污染、优化土壤环境的新思路。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农田过量使用化肥是造成河流湖泊等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而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决定因素。水溶性磷肥施加到田间后磷酸根极易随灌溉或雨水流失。大量磷元素随农田进入河流湖泊,形成藻类繁衍基础物质的富磷化面源污染。太湖流域每年每亩农田施用化肥34公斤左右(约1/3的磷肥)。约30亿立方米“回流水”携带大量由化肥产生的氮磷污染物,从而造成太湖流域大面积出现蓝藻。水溶性化学肥料刚施入土壤后,造成局部浓度过高,会毒害作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之后又在环境因子作用下挥发、流失或沉淀,造成肥料利用率降低,磷为2—25%,氮为30—60%,钾为30—60%。生物磷肥是利用微晶化磷矿粉结合生物发酵制造而成,由于主要养分形态为非水溶性态,在土壤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因素作用下缓缓释放,不但根系土壤环境,发酵产生的有机酸还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刺激作物生长。施用非水溶性磷肥减少了磷的流失,从而降低环境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可结合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实施。我国每年产生各类农作物秸秆约6.5亿吨,畜禽粪便产生量约20亿吨,是工业废弃物的3倍。随着种植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农业废弃物数量还在增加。农业废弃物不但污染农村环境,还易引起火灾。利用农业废弃物制造生物磷肥,不但净化农村环境,而且变废为宝,成为优质肥料,是农业物质循环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农业科技发展的新提示。我国农业专家李振声院士多年来从事磷高效基因型作物品种的选育工作,利用改良作物品种提高作物对非水溶性磷素的吸收能力,并取得巨大成功。这也启示我们,非水溶性磷也是作物吸收利用的重要磷源。许多农业专家研究表明,改性磷矿粉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也具有明显效果。非水溶性的磷代替高消耗高污染的水溶性磷肥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有机农业发展的好助手。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有机无公害农业在我国取得快速发展,有机农业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有机农业要求禁用化学人工合成的肥料。现在有机农业基地主要采用有机肥和骨粉补磷。有机肥含磷量低,骨粉资源不足且价格高昂。长期下去必然造成有机农业基地土壤磷的亏缺,造成作物生长不良,产品品质下降,产量和效益降低。采用天然矿质和生物发酵技术制成的生物磷肥,符合有机农业用肥要求,试验证明在实践上也是可行的,是一种质优价廉的有机农业用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适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酸法磷肥带来的“生产环节环境负担大—优质磷矿资源短缺—水溶性磷肥流失污染水系”等一系列问题的形成是基于传统磷化工产业和化肥体系基础之上的,特别是近几年水溶性磷的产能激增,与我国主要以中低品位磷矿为主、硫资源不足的资源特点不相适应。用微晶化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生产生物磷肥,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磷矿,不耗酸,降低选矿成本,减少施肥污染,是环境友好型的低碳农业用磷途径。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土壤类型众多。过磷酸钙和磷铵等对农业增产增收虽然做出巨大贡献,但并不是适合所有土壤的最佳选择。我国南北方都有土壤酸化问题,过磷酸钙含有游离酸,会加重土壤酸化。而生物磷肥可以平抑土壤酸性,改良土壤结构。水田施用非水溶性的磷更能降低肥料损失。坡地施用生物磷肥可减少翻耕,降低水土流失风险。 多年来,我们以多学科交叉合作的方式,深入探索创新材料微晶化技术,将难选的中低品位磷矿利用与农业废弃物资源生物发酵等新技术结合,形成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原创新技术,制备能够替代水溶性化学磷肥的新一代缓释性生物磷肥,已在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水稻、茶树、冬枣、橡胶、蔬菜、荔枝、鸭梨等作物的试验中取得了与水溶性磷和骨粉等同的效果,并正向更多作物种类试验推广。二、产品的技术特点“有机农业发展的肥料瓶颈—生产环节环境负担大—优质磷矿资源短缺—水溶性磷肥流失污染水系”等一系列问题的形成是基于传统磷化肥的生产和施用体系。虽然,传统磷化肥为人类生存的粮食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资源短缺、环境与健康矛盾日趋尖锐的今天,需要重新考虑如何突破传统水溶性磷肥技术瓶颈,开发高效非水溶性生物磷肥。100多年前,化学家认为作物必须通过水溶性磷化合物才能吸收磷元素;而近代植物营养学家研究却发现:植物根系对磷元素的吸收,主要是靠根部分泌的生物酸缓慢分解土壤中的含磷矿物质而进行的。 我们能否找到一种在弱酸或自然状态下,能够向土壤中补充作物所需要磷元素的技术途径呢? 针对上述问题,清华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和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历经10年努力,开发了“富磷钾矿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本产品是采用经过高能活化的磷钾矿物为主要原料,在特效菌种的作用下与有机质共同发酵处理而得到的;其特点是长效缓释、非酸化、非水溶性,后效性显著,一季使用多季有效;该肥料的使用可以优化土壤矿物组成和结构,避免了化学肥料对农产品质量及土壤酸化等不良影响,达到增产、改善品质、绿色生态的效果。 该产品的原材料来源广泛,除磷钾矿物外,发酵过程中的有机物料可以利用各地农作物秸秆、食用菌残渣、泥碳、褐煤、风化煤、糖渣、部分发酵法制作食品类的废弃物、各种炸油废弃物、沼气残留物、禽畜粪便及屠宰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等,能减少环境污染、净化环境、也起到生态循环作用。 该技术的研发得到了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支持,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并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低品位磷矿微晶化活化磷元素的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林科院、海南大学的作物科学、资源环保学、土壤肥料学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参加、主持多次的大田试验、科研论证,在山东、浙江、江苏、辽宁和海南等30多种作物上推广示范使用,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中国化工报、中国矿业报、农资导报、农民日报、粮油市场报等各大媒体专题报道,它的普及推广将为我国发展节本增效、绿色、环保的现代农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产品的应用效果 3.1与其他化学肥料的对比与差异分析“富磷钾矿物无机有机复合肥”生产技术开辟了磷肥生产的新途径,工艺简单,成本降低,且对环境无污染。我们归纳了几种常用磷肥的的生产工艺、肥效与环境效果,请参阅以下流程图和表1。表1 本产品与化学磷肥的对比磷肥种类磷矿原料品位加工条件供磷机理供磷速度肥效供求平衡生产使用对环境的污染磷铵高品位加温耗酸水溶性很快短前期过高,易失效,后期不足有,易造成土壤板结过磷酸钙中高耗酸水溶性枸溶性快较长前期过高,易失效,后期不足有,易造成土壤板结钙镁磷肥中低高温水溶性枸溶性慢长供<求有,易造成土壤板结磷矿粉中低-水溶性枸溶性很慢最长供<求无富磷有机无机复合肥中低-非水溶性枸溶性适中适中供=求需求拉动释放无,改良土壤 3.2在蔬菜种植中的试验研究3.2.1蕹菜图1为施用相同含磷量不同磷肥时,蕹菜的生长状况。可以看出,施用四种磷肥的蕹菜长势差异性明显,由好到差的顺序为:富磷有机无机复合肥>过磷酸钙>普通磷矿粉。图1施用不同肥料的蕹菜收获图片(山东泰安) 表2中PB1、PB2、PB3 为不同微晶化程度磷矿粉的处理,且PB1 处理号Treatment 叶长(cm)Length(cm) 叶宽(cm)Width(cm) 株高cmHeight(cm) 鲜重g/盆F.W. 增产%Rate of increment 较CK0 较CK1 较CK4 空白CK0 8.00 2.80 19.50 76.21 - - - 过磷酸钙CK1 7.90 2.93 18.63 86.61 13.65 - - 普通磷矿粉CK4 7.20 2.43 17.33 66.64 - - - 富磷复合肥PB4 9.10 2.77 22.00 111.47 46.27 28.70 67.27 3.2.2油白菜油白菜是对磷比较敏感的植物,幼苗期如果缺磷会导致植株矮小,生长发育缓慢,根系小且发育不良,叶片少、小而厚,严重时叶片蜷曲。图2为棕壤上的盆栽对比试验。在对照不施磷肥的处理中,油菜幼苗生长不正常,植株矮小,茎叶纤细;施用生物磷肥提高了油白菜幼苗的叶片数、叶面积、根长和干重。图3 生物磷肥对油菜的肥效(山东泰安) 由表3可以看出,在相同施磷量处理下,与原磷矿粉CK2相比,富磷有机无机复合肥1、2、3、4产量分别提高5.62%、6.95%、10.57%、15.39%。在相同施磷量处理下,富磷有机无机复合肥3和4比钙镁磷肥CK1有增产作用,分别在0.69%和5.08%。 表3 不同处理对油白菜生物量的影响编号处理方案株高(cm)鲜重(g/盆)增重(%)较CK0较CK1较CK2CK0不施磷肥17.33356.21---CK1钙镁磷肥24.33410.6115.27-9.82CK2原磷矿粉18.63373.914.97--1PR1+FYM+PSB20.83394.9910.89-5.622PR2+FYM+PSB21.00399.9112.27-6.953PR3+FYM+PSB22.00413.4316.060.6910.574PR4+FYM+PSB24.67431.4721.135.0815.39 图3 盆栽油菜(浙江长兴)3.2.3西兰花在北京近郊有机蔬菜基地的潮土上,施用生物磷肥的西兰花比仅施用有机肥对照组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都显著提高,研究发现叶片的SPAD(叶绿素相对含量)含量高、平均花头更重。 图5 施用富磷有机无机复合肥对西兰花生长的影响(北京昌平)3.2.4辣椒在浙江长兴辣椒幼苗的盆栽试验中,土壤类型为红壤,施用等磷量的辣椒幼苗的生长量:生物磷肥与钙镁磷肥、磷酸二铵效果相当,均优于普通磷矿粉与空白。图6 不同磷肥对辣椒生长的影响(浙江长兴) 3.2.5叶用莴苣南方红壤上的叶用莴苣盆栽试验表明,在等磷量的施肥水平条件下,分析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过磷酸钙>富磷有机无机复合肥>对照处理;土壤容重:生物磷肥>对照处理>过磷酸钙处理;植株鲜重:生物磷肥>过磷酸钙>对照处理。这是因为生物磷肥的有机活性因子刺激了植株的生长。图7生物磷肥对叶用莴苣生长的影响(浙江长兴) 3.3在小麦玉米种植中的试验研究3.3.1 小区小麦试验从表4看出,施用生物磷肥和过磷酸钙处理能提高小麦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富磷有机无机复合肥处理PA4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与过磷酸钙相当,显著高于对照和普通磷矿粉。 表4小麦田间试验的产量和磷的吸收处理生物产量kg/mu经济产量kg/mu籽粒含磷量g/kg秸秆含磷量g/kg总吸磷量kg/mu空白CK1880.00387.535.341.582.86过磷酸钙750kg/ha CK21024.49498.035.432.243.88普通磷矿粉750kg/ha CK3947.69442.255.941.643.46生物磷肥750kg/ha PA41029.38498.335.521.523.56图8 小麦小区试验(左为对照,右为生物磷肥,山东泰安)3.3.2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的肥效试验该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资环试验站进行。前季小麦和后季玉米的活化微晶化磷矿粉处理和生物磷肥处理,在植株生物量、经济产量、磷吸收量等方面接近或超过过磷酸钙处理,较空白对照和普通磷矿粉处理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该试验表明,活化微晶化磷矿粉和生物磷肥不仅对当季作物有效,而且对后季作物有一定程度的肥效。图9小麦-玉米轮作肥效试验(山东泰安) 3.4生物磷肥的推广应用3.4.1在大田小麦上的应用(1)生态小麦增收试验。试验点位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园区阳信现代农业示范区,小麦品种为鲁麦23,土壤类型为黏质盐化潮土,自2010年10月16日播种,2011年6月16收获。结果表明,施用富磷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小麦较对照增产8.2%,施用等施磷量的传统磷肥(磷酸二铵)的小麦增产8.7%,这证明了这类非水溶性肥料与水溶性磷肥的肥效相当。图10 生物磷肥小麦高产示范(山东阳信)   表5 施用生物磷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处理产 量 结 构产量(kg/ha)较对照增产%亩穗数(万/亩)穗粒数(个/穗)千粒重(g)空白26.3540.4254.228771.9习惯施肥(二铵)27.4043.3051.649531.58.7生物磷肥26.4644.1049.489489.88.2 (2)有机小麦增收试验。试验点位于山东省菏泽市银香伟业有机农业基地,土壤类型为黄河冲积砂质潮土,轻盐碱。供试小麦品种为新麦9408,2010年10月30日播种,播种量为7.5公斤/亩,2011年6月5日收获。图11 富磷有机无机复合肥在有机小麦高产示范(山东曹县) 表6为苗期小麦的出苗、分蘖和植株生长状况。施用生物磷肥促进了小麦的出苗率、分蘖和冬前生长,高于对照,与磷酸二铵相近。生物磷肥1是活化磷矿粉与有机物发酵制成,含有生物活性因素,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具有刺激作用,价格低廉,已有多项指标超过磷酸二铵。从冬前苗期生物量和年后总分蘖数上看,生物磷肥都显著高于对照和单施磷酸二铵处理 表6 富磷无机有机复合肥(生物磷肥)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处理出苗影响万株/亩冬前分蘖数个/株冬前主茎叶龄数平均总分蘖个/株冬前生物量g/株Kg/亩空白CK13.461.003.002.750.2838.32磷酸二铵14.321.863.343.110.3550.17等磷生物磷肥115.391.833.253.450.4061.58等值生物磷肥115.902.173.224.130.4774.35等磷生物磷肥215.291.403.065.580.3960.08等值生物磷肥214.631.433.164.020.2942.22表7示小麦产量状况。可以看出施用各种磷肥都较显著提高小麦的亩穗数。由于该试验地块处于沙质潮土上,土壤肥力薄,无水浇条件并有轻度盐碱化,小麦后期群体和个体发育矛盾突出,生育期偏短,穗粒数和千粒重低于对照,但施用生物磷肥处理的每公顷产量都在6300kg以上,增产在17%以上。 表7富磷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磷肥)对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处理亩穗数(万株/亩)穗粒数(粒/穗)千粒重(g/千粒)产量(kg/ha)较对照增产%空白CK24.729.648.985379.36—磷酸二铵35.327.447.976960.8729.40等磷生物磷肥135.226.345.486307.8017.26等值生物磷肥135.125.846.366300.2417.12等磷生物磷肥232.228.646.616437.0219.66等值生物磷肥233.228.146.416492.4020.69 3.4.2在油菜上的应用油菜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也是对磷敏感的作物。在浙江长兴的红壤上,施用富磷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磷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降低土壤酸度,促进植株生长。油菜幼苗的生物量:生物磷肥>钙镁磷肥>普通磷矿粉>对照。 图12富磷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磷肥)的油菜试验(浙江长兴) 3.4.3在有机红菜头上的应用图13 施用富磷钾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磷肥)的红菜头与对照(北京昌平) 在北京昌平兴寿保护地有机蔬菜基地上,在普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富磷钾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磷肥)的红菜头较对照平均鲜重和叶面积显著提高。生长50天的幼苗鲜重,施用生物磷肥处理较空白单施有机肥处理增重18.5%,商品增重13.0%。 表8富磷钾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磷肥)对红菜头产量(鲜重)的影响处 理施肥量 kg/亩总 产商品产量kg/亩增产%kg/亩增产%空 白—1600.00—1600.00增产生物磷肥801896.3018.51807.4113.0生物钾肥1002168.8935.62008.8925.6生物磷钾肥P80+K1002115.5632.21866.6716.7有机蔬菜安全无公害,很受人们欢迎,价格较高,从表9看出,施用富磷钾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磷肥)具有较高效益,亩增值在万元左右,产投比较高。 表9富磷钾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磷肥)对红菜头产产值的影响处理肥料投入 元/亩亩增值/元亩实增 元/亩产出/投入产值增值空 白—32000.00———生物磷肥8036148.159481.559401.55117.5生物钾肥10040177.7813511.1813411.18134.1生物磷钾肥18037333.3310666.7310486.7358.3注:有机蔬菜实际价格:20元/ kg3.4.4 在芦笋上的应用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属于百合科,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图14为红壤上的保护地芦笋种植。生物磷肥由于供肥均匀,降低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芦笋健康生长。施用生物磷肥较传统磷肥过磷酸钙地上部茎叶生长更加健康,提高采收量和产品品质。图14 保护地芦笋施用生物磷肥和传统磷肥对比(浙江长兴)3.4.5在非洲菊上的应用非洲菊是多年生常绿宿根草本植物。图15为施用不同磷肥的非洲菊。富磷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磷肥)含有的有机质能刺激作物生长,且供肥均匀,调节土壤酸度,改良土壤结构,促使非洲菊植株生长健壮。施用这类新型肥料的优质鲜切花的产出率高于过磷酸钙8%。图15保护地上的非洲菊(浙江长兴)  四、工艺流程特点本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清晰简明,分为矿物活化、生物发酵和干燥造粒三个工序。根据实际需要,每个工序都可以形成不同阶段的产品: 产品A:由磷钾等矿物组成的活化矿物粉体,可以直接施用,也可以配送到不同地点与不同的有机质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形成产品B或产品C。以满足有机质原料和形成的富磷钾有机-无机复合肥不适合长距离运输的场合。 产品B:活化矿物粉体与有机质在菌种作用下发酵处理后的产品,可以直接施用,也可以进入下一个工序,形成高度商品化的造粒产品C。以满足具有大批量有机质原料和有机肥用户距离较近、生产与用户关联度较高的场合,避免干燥造粒的成本和干燥过程中的菌群和有机酸的损失。 产品C:将有机化处理后的富磷钾有机无机复合肥进行干燥、造粒和包装等成品化处理,以便用户使用和市场流通过程中的储存运输。  
清华大学 2021-04-13
高浓度复合粉末载体生物流化床技术
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一般需要大量投资,尤其是征地投资,技术工艺复杂,投资和运行费用高,建设周期长。 工艺流程 工程应用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戴晓虎教授团队研发的高浓度复合粉末载体生物流化床技术,基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原理,向生物池投加复合粉末载体,提高生物池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构建悬浮生长和附着生长的“双泥”共生微生物系统,强化抗冲击能力,并提高污染物容积负荷和污泥沉降性能。通过污泥浓缩和复合粉末载体回收系统,实现双泥龄,解决脱氮菌和除磷菌泥龄矛盾,强化了生物脱氮除磷效率。 相对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处理负荷提升两倍以上,投资成本减少20%以上,建设周期减少30%以上,不仅可用于已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造,也可直接用于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可有效解决我国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扩容征地难、建设周期长和投资费用高的难题,具有巨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该技术目前已在10多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应用,日处理规模达到120万m3,产值30多亿元,相关技术申请发明专利11项,包括PCT4项;得到政府的广泛关注。现正在编制运行指南、导则及相关标准规范,被列入国家环境保护核心技术名录,以进一步扩大其推广应用范围,提升我国污水高标准处理技术水平。
同济大学 2021-04-11
新型微波旋磁-介电复合陶瓷材料
针对当前各类电子信息元器件多功能化、高频化的趋势,特别是微波、毫米波60GHz载波通信的出现,所研发的新型微波旋磁-介电复合陶瓷材料能够在宽频段范围特别是微波频段内同时具有优良电磁性能与介电性能,并满足LTCC技术要求,是一种多功能电路板材料。研发的新型微波旋磁-介电复合陶瓷材料性能将达到先进水平,可以满足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的需求,实现基于自主研发的微波磁介复合陶瓷材料及其相关器件的批量生产。项目的实施可以满足我国在运载火箭系统、卫星系统、导弹、神舟飞船、区域电子对抗系统中的微波通讯、功率放大器、发射机等微波集成电路中(MIC)等军事方面对无线通信天线的应用需求,从而填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替代国外同类产品,改变我国目前面临的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和社会经济效应。本项目完成后,在微波磁介复合陶瓷材料技术方面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降低我国在这一关键领域的对外依赖程度,同时将显著改善相关领域缺乏自主创新、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的现状,形成示范性整体性产业化链条,提升产业地位。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9 50 51
  • ...
  • 367 36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