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埋地换热器地源热泵供热(水)制冷空调技术
项目研究的背景及用途:该项目利用地球表层中较恒定的温度以及储存于地下土壤层中可再生的低品位热能,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电能),热量实现了从温度低的介质传递到温度高的介质的转移(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可以满足用户全年供暖、制冷空调以及生活热水的需求,从全年的角度,能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循环回用,具有较强的经济竞争力,是最有希望在供热制冷空调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新技术。地源热泵可以应用在各种建筑物中(独立住宅、集中住宅、学校、工厂、办公楼等商业/公用建筑),可以供暖、供暖+供热水、供暖+制冷空调、供暖+供热水+制冷空调,还可以用于道路融雪、除冰和体育场草坪加热。市场应用范围广泛,国内市场潜力很大。 技术原理及流程:该项目实施可以采用集成埋地换热器、热泵机组、控制系统与建筑末端设备等,从而完成系统工程为目标。因此,其技术核心在于优化各子系统,重点解决地下蓄放热关键技术。成果水平及主要技术指标:该项目经专家鉴定,技术水平为世界先进水平。 市场分析及效益预测:我国的建筑市场巨大,1995~2000 年,每年全国城市新建住宅建筑面积约 2.4 亿 m2,其中上海每年新建约 1500 万 m2,北京约1000 万 m2,天津约 600 万 m2,大连约 260 万 m2。2000~2010 年,每年新建住宅建筑面积约 3.4 亿 m2。这为地源热泵的工程开发应用奠定了极好的市场条件。地源热泵的经济效益可在 3~6 年中从节能中偿还投资,因为与电加热相比可节省三分之二的电能,与燃油锅炉相比亦可节省二分之一的运行费用。而且地源热泵可以大幅度减少常规能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消除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每年完成该方面地源热泵工程 50 项,可实现总产值 5000 万元以上,年净利润 1000 万元。
天津大学 2021-04-11
改性藻絮凝剂治理蓝藻水华的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灾难,不但影响到景观娱乐和生态安全,还直接影响到水产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对人们生产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影响。该技术研发了一种改性的絮凝剂对蓝藻具有较好的絮凝和去除效果,并且对于蓝藻水华控制具有显著效果。适用于景观水体、池塘养殖水体、自来水水厂等多种类型的水体。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污染、环境友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该项技术研发了一种新型的絮凝剂来有效控制和去除蓝藻水华,絮凝剂成本较低,去除蓝藻水华后可为景观、水产等节约调水产品的开支,累积经济效益达120元/亩。 成果完成时间:2017年3月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工业循环冷却水多参数快速分析仪
工业循环冷却水的硬度、碱度、浓缩倍数等控制指标在化工、电力、钢铁企业的日常分析工作中需要占用大量人手和实验空间,HACH等品牌的进口仪器操作繁琐,耗材价格昂贵。我们与多家单位联合研制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多参数快速分析仪结构紧凑,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两分钟内可完成全部指标的测定。整机和耗材价格优势明显,可提供专家级的咨询服务,售后响应快捷。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水酶法同时提制植物油脂和蛋白技术
项目以花生等高含油油料作物为原料,集成可控酶解、连续三相分离、膜分 离浓缩、高效破乳等技术,从油料中提取油脂与水解蛋白,工艺路线较为简单, 实验室小试条件下,游离油与水解蛋白得率分别达到 93%和 87%,中试实验中, 游离油得率和水解蛋白得率均达到 80%左右,所得花生油达到国家三级花生油的标准。该深加工技术大大提高了花生的附加值,为花生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有 广泛市场前景的途径。 创新要点 (1)处理条件温和,可得到无黄曲霉毒素污染、无溶剂残留的高质量的油脂,同时有效回收原料中的蛋白质; (2)工艺绿色环保,比现行分离蛋白工艺更为节能降耗。
江南大学 2021-04-11
食品安全/水安全/种子活力检测仪
   国家现有食品检测可以保障食品的基本安全,但如何加快合格食品检测的时间?如何战胜日益增多的未知有害物质挑战,让国人饮食更安全?   为迎接这些挑战,旭月“食品安全检测仪”以国家现有的食品检测标准为基础,利用创新的NMT生物检测技术,实现了食品的更快和更安全检测。   旭月“食品安全检测仪”的创新在于,无需事先推断可能污染被测食品的有害微生物种类,有效避免了漏检的可能性,而且无需进行微生物培养等长时间的前处理,能够实现快速检测。其操作简单,灵敏度极高,能够发现有害微生物可能存在的相互间协同加强危害性的现象,结果准确可靠,适宜在一般餐饮企业和普通家庭大规模推广使用。     特点:更简单、更灵敏、更安全、成本更低,检测速度更快。     该产品和服务由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生产和提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号:ZL201210462141.6),凭借十年磨一剑的技术和优质服务,该产品和相关检测服务已为国内企业和百姓提供服务,并已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2621 J30021不锈钢蒸馏水器
产品详细介绍3L/h,5L/h,10L/h,20L/h
浙江嘉兴凤桥电热器厂 2021-08-23
SMART PLUS系列超纯水机(一级水)
项目 Smart Plus-N Smart Plus-NT Smart Plus-NE Smart Plus-NET Smart Plus-EP Smart Plus-EPT Smart Plus-P Smart Plus-PT 进水水源 < 400μS/cm(市政自来水) RO或蒸馏水 进水压力 0.1-0.5 MPa - RO脱盐率 ≥98%(在特定进水条件下) - RO制水量 30L/H@25℃ 30L/H@25℃ 15L/H,双级RO - RO电导率* < 20 μS/cm - - - 高纯水电阻率 - >10MΩ.CM >10MΩ.CM - 配置EDI 否 是 是 否 TOC在线监测 NT型含有 NET型含有 EPT型含有 PT型含有 超纯水电阻率 18.2 MΩ?cm@25℃ 总有机碳TOC** <10ppb 颗粒物 < 1/ml (配 0.22 μm 终端滤器时) 微生物 < 1cfu/ml (配 0.22 μm 终端滤器时) 热源含量 < 0.001 Eu/ml (配进口超滤柱时) *典型值,RO产水的电导率受自来水进水电导率的影响 **TOC含量直接受到进水条件和采样操作环境的影响 备注:含超滤时,超纯水产水量会下降30%左右
力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2022-06-27
半焦负载型催化剂制备及其在CO2光催化合成甲醇过程的应用
本项目以陕西榆林及内蒙地区生产的半焦焦粉为原料,通过高温催化处理以实现半焦焦粉的有序化、多孔化和功能化改性;进而将改性半焦焦粉作为催化剂应用在 CO 2 光催化反应过程中。本项目通过考察改性半焦对 CO 2 光催化转化产物组成和产率的影响,揭示不同温度、不同催化剂对半焦结构的调控规律及作用机制;进而揭示改性半焦作为催化剂在 CO 2 光催化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转化机制,以期探寻半焦焦粉应用的新途径及 CO 2 转化的新技术。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零价铁与TiO2光催化耦合的类芬顿光催化反应体系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零价铁与TiO2光催化耦合的类芬顿光催化反应体系的方法,该方法步骤:配制1L浓度为10mg/L-100mg/L的模拟染料废水置于玻璃容器中,向该模拟染料废水中加入0.1g-2g?Fe0,用浓度为1mol/L的HCl溶液调节所述模拟染料废水的pH=3,然后向所述染料废水中投加1g/L的TiO2催化剂,开启λ=254nm的紫外灯,将盛有模拟染料废水的玻璃容器置于所述紫外灯下,开启曝气泵,采用玻璃容器底部曝气方式驱动混合反应体系中的HCl溶液、TiO2催化剂和模拟染料废水,反应结束后,关闭紫外灯和曝气泵,往反应体系中加入2-10ml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静置沉淀30-60min。本发明的效果是可降低反应体系中35%-50%的色度和浊度,出水水质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一种多级结构工程的策略来实现协同优化水分解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一种多级结构工程的策略来实现协同优化水分解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通过两步化学合成途径,研究人员制备出了铁(Fe)掺杂的磷化钴(CoP)纳米片与碳纳米管的复合物 (图1a, b)。研究发现,这类复合物催化剂具有与标杆的金属铂(Pt)催化剂接近的氢气析出反应催化活性。并且首次发现Fe掺杂量对这类无机-纳米碳复合物催化剂在不同pH电解质中的催化氢气析出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原位的电化学氧化/水解,这类复合物催化剂可以转换为Fe掺杂的羟基氧化钴/碳纳米管的复合物并展现出非常优异的氧气析出催化性能。进一步,研究人员利用这类复合材料作为正负电极的催化剂构筑了一个简易的碱性水分解电解池,并证明了这种电解池可以在1.5 V的电压下以10 mA cm -2 的电流密度持续稳定的进行水分解,该性能是目前水分解电催化剂的最好性能之一。该电解池也可以由单节AA干电池来驱动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4 75 76
  • ...
  • 754 75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