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海洋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分子快速检测与评价技术
本课题研发用于海洋环境(海水及水产品)中病毒、致病菌等病原微生物、重点针对可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和病毒(如总杆菌数、大肠杆菌、粪链球菌、产气荚膜梭菌、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腺病毒、肠道病毒、甲肝病毒、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沙门氏菌及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分子生物技术,为研制用于这些微生物的现场监测手段和设备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检测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检测、蛋白质检测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三种。
南开大学 2021-04-13
基于微生物群落功能调控的酿造食品品质优化技术
传统发酵通常采用固态多菌种酿造,其功能微生物组成复杂,其形成的微生态在酿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动态的平衡,这种微生态结构与功能的揭示对提升传统酿造食品的营养价值、风味保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现代的微生态技术,认识酿造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并加以理性应用,既是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又是行业技术升级的关键。实验室长期从事传统酿造食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实践,与国内的众多大型酿造企业,如镇江恒顺、泸州老窖、山西老陈醋、张家界大德酿造、安徽胡玉美等保持着长期的产学研合作。近十多年来,针对白酒、黄酒、酱油(酱)、泡菜等传统酿造食品,在系统研究酿造微生物功能的基础上,理性设计功能调控手段,达到传承工艺特色,稳定发酵生产,提升产品品质的目的。 创新要点 (1)系统建立了复杂酿造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和微量代谢产物精确分析的技术体系,解决了妨碍定量研究传统酿造食品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精确其复杂组份的技术难题。 (2)创新了传统酿造功能微生物高效筛选技术,从传统食醋等酿造过程中分离获得近百株背景明确、安全可靠、发酵性能优良的微生物,形成了完备的酿造用菌种库,包括乳酸菌、醋酸菌、酵母菌、米曲霉等。 (3)首次提出了传统酿造菌群生物强化策略,构建了酿造微生物群落功能强化技术体系并实现了产业应用,促进了传统酿造生产的三个可控(酿造微生物群落功能可控、酿造过程可控、产品品质可控)。
江南大学 2021-04-13
富油微藻的驯化及规模化培养
自养型富油微藻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周期短、生物产量高的特点,是理想的生物质能源材料。利用藻类生物质生产液体燃料对缓解人类面临的粮食、能源、环境三大危机,有着巨大的潜力。本项目开发的富油舟形藻属硅藻类,是富油潜力藻种之一。对原始藻种驯化和筛选后,在不补充CO2的情况下,以自养方式培养藻细胞,干重可达3.66g/L,生长周期15天,油含量达到40%以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现完成实验室3L规模的小试阶段,500L规模的中试培养正在进行中,10吨级规模的光生物反应器正在建设投产,可年产960kg的干藻粉。更大规模的光生物反应器正在筹备之中。富油小球藻是本实验室开发的第二个品种。以BG11为培养基,在100L光生物反应器中,优化后的藻细胞自养培养,干重可达5.5g/L培养基,总油脂含量可达藻细胞干重的50%左右,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已达到500L的中试培养规模,10吨级规模的光生物反应器正在建设投产。以年产10 M gallons生物柴油的投资成本计,约10年即可完全收回投资成本。自养型微藻的无机盐占到总成本的60%以上。本项目已成功把沼气发酵和小球藻的培养两个体系进行偶联,即利用沼气发酵的沼液作为小球藻的培养基,同时把沼气中的CO2作为微藻培养的CO2来源。偶联后小球藻的各项指标和无机盐培养相近。这样既解决了微藻培养的培养基成本问题,又提高了沼气的纯度与质量,还减少了沼液的环境污染。已申请专利一项。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3
室内养殖海水的微生物净化研究
重金属、有毒有机物排放入海后,被海洋生物吸收并随食物链积累与放大,严重损害海产品的质量,威胁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因此,开展室内养殖海水主要污染重金属、有机物的有效净化技术研究,对于提高养殖海水环境质量和保证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室内养殖海水污染特点和海水高复杂体系对重金属测定的化学干扰问题,研究和建立了测定重金属离子新方法;从海水中筛选出耐重金属离子的细菌,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用海藻酸钠和四氧化三钴固定化,进行室内养殖海水中重金属吸附和有机物去除研究。借助XPS、XRD、FTIR、SEM等手段研究了海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机理。
江苏海洋大学 2021-05-06
量子点荧光探针快速检测生物活性分子
完成人简介:樊君,西北大学教授,西北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 陕西省化工过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指导博、硕士生研究方向包括反应工程、碳一化工、纳米材料、分离工程、精细化工产品开发研究等。 成果内容:基于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分析对推动即时检测(POCT)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以制备功能型纳米荧光探针为主,主要包括量子点荧光探针(QDs)和稀土掺杂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并利用制备的荧光探针实现了对生物活性分子的定量检测。项目设计了基于荧光共振能量传递(FRET)的QDs荧光探针和基于CuMn双掺杂的ZnS QDs比率荧光探针,分别实现了对生物活性分子多巴胺和叶酸的定量检测(图13),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探针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项目成果将为医学检测和POCT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不同反应时间得到的CdTe量子点在紫外灯下的实物图及其吸收和发射光谱 成果优势: 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是指颗粒半径小于激子波尔尺寸半径的纳米晶粒,属于三维尺度限域的零维纳米材料,其尺寸一般在10nm以下。QDs有许多显著地光学性质:优良的抗光漂白能力; 较宽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窄;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Stokes shif)。 成果成熟度:中试阶段。 转化方式:技术转让等。 市场展望:本项目的研究结果对提高疾病诊治水平,推动医学科技前沿发展,形成经济新增长点,带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等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北大学 2021-05-11
铌酸锑纳米棒复合生物滤料
(专利号:ZL 201510339003.2)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铌酸锑纳米棒复合生物滤料,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铌酸锑纳米棒复合生物滤料的质量百分比组成如下:铌酸锑纳米棒35-50%、碳酸铵9-18%、锗酸镧纳米片8-16%、硅酸钠2-7%、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0.5-2%、水20-35%。本发明制备出的铌酸锑纳米棒复合生物滤料表面粗糙,具有耐水性能优良、热稳定性好、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和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有利于滤料表面微生物膜的形成与生长,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1
丢糟酿酒专用微生物制剂
成果描述:借助白酒微生态研究构建的白酒菌种库及信息资源库,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实现传统酿酒工艺中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将传统制曲工艺与复合酶、复合酵母配合技术相结合,精心制作而成的具有较高的产酯能力和出酒率的丢糟专用酿酒微生物制剂。可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增加酒糟单细胞蛋白、消化性酶、有机性矿物质的含量等。市场前景分析:可应用于食品加工、酿造或发酵产品生产企业。产品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白酒丢糟专用的酿酒微生物制剂,为浅褐色粉粒,含高活性酿酒酶类和多种生香酵母,每吨酒渣可再产50度酒20kg。年产300吨,年销售收入300万元。
四川大学 2021-04-11
一种生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生物敷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敷料以蚕丝中提取的丝素蛋白为主要原料,由丝素海绵多孔材料单独或与纤维网状加强层复合、以及在其表面覆盖一层有孔的高分子膜构成。本发明生物敷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良好的柔韧性和强度、治疗药物的渗透性、创面湿度调控性,对创面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发明生物敷料的制备方法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浙江大学 2021-04-11
封闭海湾典型生境物理修复和生物修复
针对我国沿岸封闭海湾自净能力弱和滩涂、水体等典型生境退化严重的实际,建立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 DPSIR)”框架模型的封闭海湾生境退化综合诊断技术,确定其生境退化的主导因素;开发基于有限元技术的浅海水动力模型(SHYFEM)、充分利用潮、余流的稀释、输运能力降低湾内污染物积累的物理修复关键技术和综合利用盐土植物、大型藻类、贝类和多毛类改善水质和滩涂底质的生物修复关键技术,建立“海岸-滩涂-浅海”一体化的生境修复示范区,编制相关技术标准;以 DPSIR 框架模型为指导,提出封闭海湾典型退化生境的修复策略和对目标海湾(三沙湾)生境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修复技术方案,重点解决封闭海湾因积累性污染引起的生境退化问题。为提高我国封闭海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保障沿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咨询。
厦门大学 2021-04-10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坐落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大学城内,国家公办。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黑龙江省首批骨干高等职业院校、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立项建设院校、国家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验校。办学历史悠久。学院由1948年建校的原黑龙江省北安农业学校和1958年建校的原黑龙江省水产学校合并组建。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的办学能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内涵建设全面加强,现已发展成为一所面向现代农业、面向生物产业、面向现代服务业、面向智能制造业的高等职业院校。目前在籍学生规模11000余人。教学条件优越。学院总占地面积69.8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教实训基地、1个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047站)、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2个省财政支持的职教实训基地;有20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408个校外实训基地。图书馆纸质藏书59.02万册,校园内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专业特色鲜明。学院设有生物制药分院、经济管理分院、动物科技分院、建筑工程分院、信息工程分院、农业与食品科技分院、智能工程分院、人文分院和思政部、体育部。目前共开设54个专业及方向,其中水产养殖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药物制剂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兽医、电子商务、动漫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农作物生产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学院现有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4门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院是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黑龙江省水产养殖科普教育基地。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50人,教授28人,副教授128人,“双师素质”教师235人。有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省级、委级、院级学术带头人35人,博士、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9.76%,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鱼类养殖技术”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水产养殖专业”教学团队、“兽医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教科研成果丰硕。学院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农业科学技术奖、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应用技术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国农业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教改成果在全国30余所同类院校推广。近年来,学院承担厅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得教育科研和应用技术成果奖97项;编审高职高专教材109部。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学院是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先后与省内外312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与9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订单企业工作。学院与葵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大米网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共同牵头组建了黑龙江省生物制药职业教育集团和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学生就业优势明显。学院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三名。学院多次被授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学校、黑龙江省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优秀站。办学业绩显著。学院连续四届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和黑龙江省首届文明校园标兵称号。学院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基地、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黑龙江省高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高校标准化食堂、黑龙江省高校校园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如今,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正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秉承“厚德、尚技、求精、拓新”的校训,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为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办好社会需要、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而努力奋斗!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3 74 75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