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用于检测织布机布铗刀口缝隙的非接触式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织布机布铗刀口缝隙的非接触式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水平基座、压紧装置、支撑装置、光源提供装置、视觉检测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压紧装置用于压紧待检测的布铗,支撑装置对布铗进行支撑,光源提供装置用于提供光源,视觉检测装置用于采集布铗刀口的图像信息,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获得布铗刀口缝隙值,并予以显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测布铗放入测量系统,视觉检测装置采集图像信息,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计算获得缝隙值,通过缝隙值与标准的比较,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若不合格重新装配后重复检测步骤。本发明具有高效、稳定、高精度的优点,能极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锂空气电池Co-Pd双原子正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空气电池Co‑Pd双原子正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化学及催化技术领域。包括:将碳纳米管与醇溶液混合,得到碳纳米管溶液,将所述碳纳米管溶液与钴盐、锌盐混合,得到含钴混合物;将2‑甲基咪唑与醇试剂混合,得到2‑甲基咪唑溶液,将所述2‑甲基咪唑溶液与含钴混合物混合、搅拌、离心和干燥后,得到CoZn‑CNT等。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构建锂空气电池表现出低的充电平台(3.2V)和低的过电位(0.6V),解决了锂空气电池普遍存在的过电位高问题(1.5V);并且具有高的放电平台(2.8V)和良好的放电容量(15000mAhg‑1)。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示了马来穿山甲可能是SARS-CoV-2类似病毒的潜在自然宿主
云南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志刚团队于2020年2月2日开始对之前发表的马来穿山甲病毒组学数据(该数据由2019年3月24日无法救护成功的穿山甲肺的样本获取)(Liu et al. 2019, Viruses 11, 979)进行重新组装和全面系统地分析,发现这批马来穿山甲携带SARS-CoV-2相近的冠状病毒(命名为Pangolin-CoV),其与SARS-CoV-2和BatCoV RaTG13(武汉病毒所石正丽团队报道)的基因组相似性分别为91.02%和90.55%。Pangolin-CoV与SARS-CoV-2的亲缘关系仅次于RaTG13,但是Pangolin-CoV与SARS-CoV-2的S1功能基序高度一致,涉及与人类ACE2受体互作的五个关键氨基酸残基完全一致,而RaTG13发生了四个突变,提示了Pangolin-CoV与SARS-CoV-2具有相似的宿主细胞识别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自2019年底爆发以来,迅速在世界范围扩散流行,新冠肺炎疫情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控制COVID-19全球大流行,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是当前的关键任务之一。 该研究首次全面澄清了SARS-CoV-2与穿山甲冠状病毒(Pangolin-CoV)、蝙蝠冠状病毒(RaTG13)、2003年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SARS -CoV)以及2015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的关系,认为除了蝙蝠和穿山甲之外,SARS-CoV-2还存在其它未知中间宿主,为进一步攻克病毒源头和传播路径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同时,该研究也呼吁保护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云南大学 2021-02-01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二乙基双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脂肪胺聚氧乙烯醚二乙基双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表面活性剂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式(I)中M为碱金属离子,R为C的烃基,m和n为乙氧基团的加合数,m+n取值范围为2~10。本发明的表面化活性剂能在高温高盐高二价金属离子的条件下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的优良性能,可用作高温高盐高硬度的苛刻油藏的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工艺流程短、反应条件温和,适于规模化生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02-01
一种无侧向约束力混凝土接缝抗水渗透性能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成果描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侧向约束力混凝土接缝抗水渗透性能的试验装置及方法,用于对新旧混凝土接缝部位试块进行抗水渗透性能测试,具有用于放置新旧混凝土接缝抗渗试块5的双层方筒4,方筒的底部密封,方筒的上口具有外凸缘14,方筒下部设置有具有中间开口10的内凸缘9,内凸缘将方筒分隔为试块舱6和进水舱13两部分;内凸缘上设置有弹性密封垫圈8;左盖板1和右盖板2由紧固螺栓3压紧固定在方筒的外凸缘上;方筒下部的进水舱连接水压装置11及进水,并连接水压表12;左盖板和右盖板之间根据混凝土接缝的形状和区域设置有便于观察渗水情况的观察口。本发明能实现在无侧向约束力作用下新旧混凝土接缝部位的抗水渗透性能试验。市场前景分析: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技术先进,性价比较高。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0
一种测定甲胎蛋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甲胎蛋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基底电极由MWNTs?CS溶液修饰,甲胎蛋白第一抗体溶液共价结合到修饰后的基底电极上,甲胎蛋白抗原溶液特异性结合到甲胎蛋白第一抗体上,CdTe@SiO2?GO?甲胎蛋白第二抗体溶液特异性结合到甲胎蛋白抗原上,所述基底电极为玻碳电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CdTe QDs信号放大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检测方法,所述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具有很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且成本低廉。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铂铜凹形合金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铂铜凹形合金纳米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铂铜凹形合金纳米晶的制备方法。将油溶性的铂源和铜源溶于油胺中得第一溶液;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三正辛基氧膦溶解于油胺中得第二溶液;将第二溶液搅拌的同时加热至160-200℃,用移液枪将第一溶液注入上述第二溶液中,160-200℃下反应2-24小时;将得到的产物离心分离,即得铂铜凹形合金纳米晶。本发明所用试剂较为简单,无毒无害,制备方法简单,较易实现,具有较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铂铜凹形合金纳米晶,大小均一,分散性好,成分可调。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有机聚合物/二氧化硅复合吸声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产品是一种以多孔二氧化硅为基体,聚合物为增韧剂的多孔吸声隔热材料。由于该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孔洞,因此具有很好的吸声功能,对消除噪音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由于孔洞内部为空气,该材料的隔热性能远远低于其他固体材料,并可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对孔隙率的调节来调节导热系数。 该材料成分及制备工艺与在合成的过程中伴随着有机单体聚合,从而可达到无机物与聚合物在分子水平的结合,使该材料比其他无机材料具更大的韧性,同时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与钢筋混凝土墙体很好的粘合,且其防火性能远远高于有机材料。 将该材料作为隔热填料与涂料树脂相配合,配为隔热涂料,将涂层涂覆于墙体表面,形成吸声隔热涂层。材料为白色粉末,与墙体颜色基本一致。 将制备的材料在压机上与玻璃纤维复合压制,可以形成隔热板,由于板内部有大量的孔洞,密度较低(约为450-600Kg/m3),因此将其粘合到墙体不易脱落,即使脱落也不至于发生比较大的伤害。该材料的隔热性能优越,30mm厚的隔热板的隔热性能与350mm的水泥墙相当,与400mm厚的粘土砖墙相当。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剑麻玻璃纤维复合增强有机硅改性的酚醛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剑麻玻璃纤维复合增强有机硅改性的酚醛模塑料,该酚醛模塑料的组成为:35-70%的有机硅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5-45%的玻纤和剑麻混合纤维,5-45%的填充料,0.5-3%的脱模剂,0.25-1.5%的着色剂,2-10%的固化剂。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剑麻玻璃纤维复合增强有机硅改性的酚醛模塑料制备方法,由上述组份经混炼,粉碎或造粒等工序制备而成。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酚醛模塑料储存时间长,不易受潮,耐候性能优良,相对密度小,生产成本低,固化后的材料韧性和耐热性能优异。利用该有机硅改性酚醛模塑料制成的塑料件具有储存时间长,韧性好,相对密度小和耐热性能优异的特点。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介孔中空球形载银二氧化硅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抗菌剂的制备,旨在提供一种介孔中空球形载银二氧化硅抗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聚苯乙烯微球加入溶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乙醇和去离子水混合溶液中混匀后加入氨水,逐滴加入正硅酸乙酯,所得溶液过滤、洗涤后干燥,得到二氧化硅微球包覆聚苯乙烯的复合粉体;粉体550℃保温得到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在避光条件下,将中空二氧化硅微球加入硝酸银溶液中浸泡,过滤后于干燥、升温至300~500℃得到介孔中空球形载银二氧化硅抗菌剂。本发明提高了银粒子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有效解决了传统纳米抗菌粉体的团聚问题。同时,抗菌剂可以通过介孔缓慢释放出来,并能长期有效的保持银粒子的释放,从而起到持久抗菌的作用。
浙江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17 718 719
  • ...
  • 748 74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