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具有抑制腐败作用的低值鱼蛋白深度酶解的方法
该成果涉及食品生物等高新技术领域,是一种具有抑制腐败作用的低值鱼蛋白深度酶解的方法。通过创造性地在低值鱼酶解过程中不断通入净化空气或氧气,抑制和杀灭引致水解物腐败变质的厌氧菌;利用内切蛋白酶与外切蛋白酶的协同作用,明显提高了鱼蛋白水解效率,可得水解度大于65%,氮回收率大于85%的低值鱼蛋白深度酶解液,显著降低了低值鱼酶解成本。 该成果避免现有技术采用化学杀菌剂所导致的对蛋白酶活性的抑制、化学杀菌剂残留的问题,以及使用热杀菌方法所导致的降低鱼蛋白水解效率的问题,解决了低值鱼酶解过程易
华南理工大学 2021-04-14
去除当归多糖提取物中蛋白质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当归,主产于甘肃东南部,其根可入药,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被人们作为滋补、造血、抗炎的良药,随着现代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发现其根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多糖(Carbohyd. Polym., 2012, 89,713–722)。研究表明当归多糖具有造血刺激、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等多种生物活性,同时还能起到保护胃肠道和肝脏的作用(Carbohyd. Polym., 2012, 89, 713–722),但是其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及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分离出高纯度的当归
兰州大学 2021-04-14
去除当归多糖提取物中蛋白质的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设计吸附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对当归粗多糖中蛋白质去除的吸附剂的制备和应用。在植物多糖的提取过程中,需要对粗多糖中的蛋白质进行去除,本发明为一种对蛋白质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的吸附剂。可以实现对植物粗多糖中蛋白质的选择性去除。 成果亮点 技术特点:本发明合成了一种多孔的蛋白质吸附剂,能够选择性的吸附去除植物粗多糖中的蛋白质,而对多糖无任何吸附作用。该吸附剂对当归粗多糖中蛋白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1%,当归多糖的损失率小于5.0%,具有比商业采用的sevag法、三氯乙酸法、澄清剂法及反复冻融法等技术手段更高的蛋白去除效率及更小的多糖损失率。且该吸附剂可以重复使用10次以上。
兰州大学 2021-01-12
效应蛋白的分泌机制和功能的研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董涛团队发现细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可以分泌一种新型的具有分子内伴侣的核酸酶毒素,并揭示了该毒素蛋白的分泌和自剪切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Intramolecular chaperone-mediated secretion of an Rhs effector toxin by a type VI secretion system”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裴同同、李浩和硕士研究生梁小夜为共同第一作者,董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文作者还包括谢志平研究员、于明特别研究员、林双君教授和许平教授等。本文是董涛团队自2019年11月在PNAS和2020年2月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研究结果的延续和扩展,深化了领域对效应蛋白的分泌机制和功能的研究,并为下一步对T6SS进行合成生物学工具化改造和应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或寄主体内,相应也进化出了多种与其他物种竞争的策略。Ⅵ型蛋白分泌系统(T6SS)是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致病菌与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竞争及感染宿主的重要“武器”。T6SS 能够通过直接接触将具有抗菌活性或细胞毒性的效应蛋白注射到受体细胞内。T6SS效应蛋白往往具有不同的大小、结构和功能特性,因此对其分泌机制的解析一直是领域内的热点和难点。 本研究在致病性气单胞菌Aeromonas dhakensis中发现了首个能够自我剪切的T6SS效应蛋白TseI。通过多种生化和遗传突变实验,作者发现TseI表达时能够自剪切为三个片段(N、 Rhs 和 C)。C端是一个核酸酶毒素,而N端和 Rhs在剪切后能够作为伴侣蛋白与C端毒素非共价结合。在N端和Rhs的辅助作用下,C端毒素能够通过T6SS分泌到受体细菌内至其死亡。此外,该研究还在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丁香假单胞菌和副溶血弧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中发现了具有类似特性的T6SS效应蛋白。因此,作者将TseI及其同源蛋白定义为一类新型的含分子内伴侣的自剪切效应蛋白。 A:纯化后的 TseI 显示蛋白剪切为三段; B:TseI同源蛋白的序列对比显示保守氨基酸序列和N/C端自剪切位点; C:TseI同源蛋白在致病菌中的分布;D:分子内伴侣介导的TseI分泌模型。 该研究获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8YFA09012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31770082)等项目的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1
蛋白质纯化用新型生化分离色谱介质生产技术
生化分离介质应用于生物医药和生物工程领域,特别是单克隆抗体药物等产品的生产过程。本成果开发应用“gel in a shell”复合结构设计,形成陶瓷/琼脂糖复合刚性生化分离介质,具有不可压缩性,操作流速高,密度高,易装柱,配基密度高等特性。此外,在蛋白质纯化功能基团的开发方面,本成果能提供包括 rProtein A 等亲和配基、疏水类配基、离子交换类配基等主要层析产品,能够达到进口产品的质量。 
江南大学 2021-04-11
南农系列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
本成果针对大豆种植的增产增效,通过优化组合设计与后代基因型选择的方法,开展了高产和优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培育出高产与优质兼备的大豆新品种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南农47蛋白质含量44.4%,接近高蛋白(45.0%)标准,在黄淮海南片种植,亩产高达337.34公斤;南农66亩产205.51公斤,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南农69油脂含量22.2%,超过高油标准;南农43异黄酮含量高达5980 μg/g,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产量和品质是影响大豆经济价值的重要因素。本成果针对大豆种植的增产增效,通过优化组合设计与后代基因型选择的方法,开展了高产和优质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培育出高产与优质兼备的大豆新品种南农47、南农69和南农43,高产抗逆大豆新品种南农66和南农64;其中南农47通过国家审定,南农66通过湖北省审定,其他品种通过江苏省审定。部分品种已完成成果转化,转化金额300余万元。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用微波还原弱磁性铁矿物制取铁精矿的方法
本项目针对现行碳热还原工艺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用用微波还原弱磁性铁矿物制取铁精矿的方法,它无需用碳作为还原剂和热源,因而没有碳的消耗和由此产生的CO2对环境的污染,生产成本低,特别适于铁品位为15~45%的难选低品位红铁矿和含铁工业废料中弱磁性铁矿物的磁化改性,再用弱磁选机磁选获得高品质铁精矿。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利用微波具有通过物体内部原子和分子发生高速振动的方式,选择性加热能够吸收微波的矿物之特点,以微波场中升温极快的铁粉或铁泥代替碳作为还原剂,铁粉或铁泥同时也是促进剂,通过微波磁化还原焙烧,使难选低品位红铁矿和含铁工业废料中的弱磁性铁矿物还原为磁铁矿,再用弱磁选机磁选获得高品质合格铁精矿。  与传统的碳热还原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用废铁粉或铁泥作还原剂,用弱磁选可将其作为铁精矿回收,可变废为宝,没有还原剂的消耗、过程清洁、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由于铁粉或铁泥在微波场中升温极快,对高温还原反应具有促进作用。 (2)由于微波仅选择性加热铁矿物,导致铁矿物和脉石矿物热膨胀系数不同,在晶格间应力的作用下,铁矿物更容易在晶界断裂单体解离,有利于后续的磁选回收富集。 (3)微波焙烧不仅可降低磁化还原反应的活化能,而且因其可选择性地加热铁矿物,不需要象碳热还原那样将整个物料加热至600~800℃的高温,还原反应效率高,可显著降低过程所需的能耗。实验表明:将同样二份1kg的红铁矿粉,一份用焦炭作还原剂,在4kw的马弗炉中还原焙烧,另一份用废铁粉作还原剂,在频率2450MHz、功率1.3kw的微波炉中还原焙烧6分钟,还原剂加入量均为处理物料的20%,后者在6分钟内可将98%的弱磁性铁矿物还原为强磁性的磁铁矿,而前者50分钟内弱磁性铁矿物的还原率不到60%,本发明所处理的弱磁性铁矿物物料含铁品位为15~45%,得到的铁精矿其铁品位大于60%,回收率大于80%。(4)突破传统工艺处理贫、细、杂难选红铁矿和含铁工业废料成本高、效率低的瓶颈,使目前传统工艺难以处理的大量铁矿资源得到回收和利用。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一种新型棉用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高校科技成果尽在科转云
青岛大学 2021-04-10
一种用脱硫石膏制备加气砌块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脱硫石膏制备加气砌块的方法,包括步骤:1)按质量取脱硫建筑石膏50-80%,普通硅酸盐水泥5-15%,高铝水泥1-5%,石灰5-15%,粉煤灰8-20%,将各物料混合制成粉状料;2)以粉状料质量为1,按与其质量比取下列组分:0.5-1.5%的高效减水剂、0.02-0.06%的缓凝剂、0.06-0.3%的铝粉、45-55%的水;并将高效减水剂、缓凝剂、铝粉溶于温度35~50℃的水中制成液态料;3)将粉状料与液态料混合搅拌2-3分钟,得均质料浆;将料浆浇筑于温度为35~50℃的模具中;4)将浇筑好的物料然后连同模具一起在35~50℃条件下养护2-4小时;5)将养护好的试块脱模,切割,即得到脱硫石膏加气砌块。
天津城建大学 2021-04-11
一种缓释烟用香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缓释烟用香料微胶囊制备方法,该微胶囊主要由改性多孔淀粉与密封材料组成。本发明涉及的微胶囊解决了烟用香料直接加入配方后易挥发、稳定性差等的缺点,对烟用香料达到缓释作用。本发明采用的多孔淀粉为改性多孔淀粉,引入疏水基团提高其吸附疏水性物质的能力,从而拓展其应用范围,且用密封材料对其表面进行包裹。该微胶囊可利用密封材料的粘合性固定在外层卷烟纸中,且可以进行接缝、包装、印刷商标等。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