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改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使用性能的关键技术
1、成果来源、成果被评价及认定(发明专利授权号)等情况 本项目来源于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宗粮食绿色加工技术与 产品”中课题“玉米淀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BAD34B07,479 万元, 研究起止时间:2012.01-2014.1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酶法选择性合成单一 类型环糊精的控制策略研究(31101228,25 万元,研究起止时间:2012.01- 2014.12)”,属于农产品深加工科学技术领域。本项目累计申请发明专利 7 项(1 项获授权),发表论文 11 篇(8 篇被 SCI 收录),于 2015 年 7 月通过中国粮油学 会鉴定,获国际先进评价。 2、主要技术内容、作用、对行业的意义,获奖情况 CGT 酶生产环糊精最不利的条件之一是产物特异性差,给产物的分离纯化 带来很大不便。同时,CGT 酶存在的另一大缺陷是其热稳定性较差,由于在环糊 精工业化生产中,底物淀粉首先要经过高温糊化、液化处理,然后降温至适当温 度进行环化反应,若 CGT 酶能够适应更高的反应温度,势必有助于提高反应效率, 因此,有必要改善 CGT 酶的热稳定性,提高其催化效率,进而有效降低环糊精生20 产成本。本项目主要是通过改善 CGT 酶产物特异性和热稳定性,提高该酶的使用 性能,将其应用于环糊精的工业化生产中,能显著降低环糊精的生产成本,促进 环糊精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随着环糊精在食品、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 越来越广阔,开发改善 CGT 酶使用性能的关键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很好的推 广应用前景。 3、成果的技术指标、创新性与先进性 本项目在长期从事淀粉生物转化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环糊精工业化生产过程 中 CGT 酶的产物特异性和热稳定性较差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和不懈努力,逐步改 善了 CGT 酶的产物特异性和热稳定性,突破了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具有理想产物 特异性和热稳定性的β-CGT 酶突变体在酶法生产β-环糊精中的应用。该酶使用 性能改善易操作,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技术位于国际领先水平。与国内外同类 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创新: ①针对 CGT 酶产物特异性较差的问题,确定了 CGT 酶的产物特异性与其一级 结构的相关性,获得构建具有理想产物特异性的 CGT 酶突变体的简单可行方法, 为从本质上改善 CGT 酶的产物特异性提供理论基础; ②针对 CGT 酶热稳定性较差的问题,采用定点突变技术阐明了重要氨基酸残 基对 CGT 酶热稳定性产生影响的规律,获得了构建具有理想热稳定性的 CGT 酶突 变体的简单可行方法,为从根本上改善 CGT 酶的热稳定性打下了基础; ③ CGT 酶使用性能的改善方法简单易行,所得到具有理想产物特异性和热 稳定性的酶突变体可直接应用于β-环糊精的工业化生产,能提高β-环糊精的得 率,降低β-环糊精的生产成本。 
江南大学 2021-04-11
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头孢卡品酯 与其噻唑酸侧链的合成
头孢卡品酯是由日本盐野义公司开发的新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于1997年以Flomox的商品 名首次上市。这一头孢抗生素品种对头孢烯羧酸母核的7-位、3-位和4-位进行了化学修饰,使 其成为它一个口服吸收性能好,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有广泛抗菌活性的头孢类抗生素品 种。日本14、15、16版药局方收录头孢卡品酯一水合物盐酸盐作为商品活性物。由于头孢卡品 酯的专利到期,国内多家企业在开发仿制。 头孢卡品酯由于涉及头孢烯羧酸母核三个结构部位的化学修饰,以及它的噻唑酸侧链的合 成,因此具有较高的难度。华东理工大学经数年潜心研究,打通头孢卡品酯合成工艺,并且开 发了立体选择性合成噻唑酸侧链的新工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头孢卡品酯合成工艺,工 艺简便、收率高。 所开发的头孢卡品酯与噻唑酸侧链合成路线的优点在于: 1. 工艺路线设计合理,反应步骤简洁,避免使用无机碱,提高了关键中间体头孢卡品酸二 异丙胺盐的收率和质量。 2. 在合成路线中,使用一锅煮工艺,操作简便,易于规模化生产。 3. 采用高效、高立体选择性技术合成噻唑酸侧链,可以合成单一完全顺式的侧链产物。 4. 在全部的合成步骤中,避免了敏感昂贵试剂的使用,均使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中间体与终 产物,消除了分离的难点。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一种3-苯甲酰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苯甲酰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能够直接利用香豆素类化合物与醛类化合物为原料合成3‑苯甲酰基香豆素类化合物,该方法简单,合成产物产率高,且无金属参与,环境友好。该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反应瓶中分别加入香豆素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二叔丁基过氧化物,并在100‑200℃的温度下反应10‑24小时;待反应结束后,利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合并有机相;待对所述有机相干燥后,进行色谱分离,得到3‑苯甲酰基香豆素类化合物。本发明可用于3‑苯甲酰基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制备中。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类含氟酰胺基香豆素化合物及其制备与除草用途
本发明涉及11种含氟酰胺基香豆素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除草方面的应用。11种化合物可通过4‑三氟甲基‑7‑甲氧基‑6‑(N‑间氟苄基)‑氨基香豆素与不同酰氯缩合制备,这些化合物可作为除草剂防治单子叶杂草马唐、稗草及双子叶杂草灰藜、荠菜等。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从小肠浸出液中提取肝素和硫酸皮肤素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猪小肠浸出液中获得高纯度肝素和高纯度硫酸皮肤素的方法,本发明以猪小肠粘膜浸出液为原料,通过离子交换层析、透析、旋蒸、有机溶剂沉淀生产高纯度的肝素钠以及高纯度的硫酸皮肤素。通过离子交换层析的分步洗脱得到两步洗脱液,以透析法除盐,经旋蒸浓缩得浓缩液,再进行一步醇沉即得到高纯度肝素与硫酸皮肤素。在离子交换树脂的洗脱中使用了梯度的氯化钠溶液洗脱,从而使肝素和硫酸皮肤素能在不同的洗脱液浓度下分离下来,达到了肝素与硫酸皮肤素的分离,并且分别提高了肝素和硫酸皮肤素的纯度,且效价也有了提高,分子量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纤维素/聚苯胺纳米多孔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本发明公开一种纤维素/聚苯胺复合微球,其是以纤维素溶液为分散相,通过乳液法制备再生纤维素 微球,再利用植酸能分别与纤维素和聚苯胺成氢键的桥梁作用,在再生纤维素微球上原位聚合聚苯胺, 得到纤维素/聚苯胺复合微球。用它们筑构电极材料时明显提高其充放电速率和稳定性。因而这种复合微 球在电化学器件方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纤维素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纤维素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共混材料包括纤维素、离子液体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聚合物含量为 10~90wt%,离子液体含量为 2~63wt%,余量为纤维素;离子液体 作为增塑剂,破坏纤维素分子间氢键和增加自由体积,在热机械作用 下赋予纤维素分子链充分的运动能力。方法是将离子液体与纤维素充 分混合后进行混炼,得到离子液体-纤维素基料,再将其与聚合物进行 熔融共混。本发明不仅具有可反复成型加工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类噁唑并香豆素衍生物在农药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名称为:一类噁唑并香豆素衍生物在农药方面的应用)涉及一类噁唑并香豆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在抑菌、除草方面的用途。这类噁唑并香豆素衍生物均可通过4‑甲基‑6‑氨基‑7‑羟基香豆素与不同羧酸缩合制备,这些化合物可作为杀菌剂防治番茄灰霉病菌、柑橘炭疽病菌、白菜黑斑病菌、小麦全蚀病菌、棉花枯萎病菌,也可作为除草剂防治杂草马唐、灰藜。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高效合成虫草素的酿酒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合成虫草素的酿酒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涉及的构建方法包括:将异源的密码子优化后的2’‑羰基‑3’‑脱氧腺苷还原酶基因和3’‑腺苷单磷酸磷酸水解酶基因经进行多拷贝基因组整合表达,增加了关键酶的剂量;并将工程菌株的缺陷基因进行回补,得到高产虫草素的酿酒酵母菌株B5U3。本发明获得的高效合成虫草素的酿酒酵母菌株,经摇瓶发酵后虫草素产量达到2.92g/L,发酵罐发酵后虫草素的产量达到7.5g/L,为更安全可靠的工业化生产虫草素奠定了基础。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微生物转化生产维生素 C 磷酸酯的关键技术
维生素 C 磷酸酯钠(SAP)作为维生素 C(AsA)多种衍生物中性能最好的一种,克服了 AsA 本身存在的缺陷(如受热、见光易分解和易氧化),在体内磷酸酶作用下迅速转化成 AsA。SAP 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添加剂、保鲜剂、饲料添加剂等诸多领域。目前,工业化生产 SAP 主要途径为化学合成法,此法反应步聚复杂,条件不易控制,副产物较多,成本也很高。本技术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了高产维生素 C 磷酸化酶突变菌株。目前该项目正在酶工程改造,以进一步提高底物的转化率。 
江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9 50 51
  • ...
  • 59 6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