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抗过敏益生菌的研发及制剂的高效制备技术
过敏性疾病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疾病,涉及全球 22%的人口。如哮喘、鼻 炎、过敏性湿疹、食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均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IgE)介 导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但目前过敏疾病的治疗药物存在副作用,不宜长期使用。江南大学食品生物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积累,通过体外高通量筛选。细 胞、动物模型,人群临床试食及多组学机制解析等手段,研究得到能够有效调 节免疫,缓解过敏性疾病,可长期食用无毒副作用的益生菌;并以此为基础, 开发了提升益生菌在消化道中抗逆性的关键技术,并攻克了菌种在产业化应用时的发酵工艺、活性保持、生产技术等多层面难题。 主要成果包括: (1)研发得到 3 株有效缓解不同过敏性疾病的益生菌,长双歧杆菌 CCFM1029 通过降低血清中总 IgE 水平,皮肤组织 IL-4、IL-13 水平,局部组织 中组胺的释放,以及炎症细胞的浸润,缓解过敏性湿疹;短双歧杆菌 CCFM1067 通过改善肥大细胞炎症浸润,降低皮肤组织中 IL-13 和 CCL11 水平,且提高皮 肤组织中 IL-10 的表达,最终实现缓解特应性皮炎症状;罗伊氏乳杆菌 CCFM1040 显著降低过敏性哮喘小鼠肺部病理炎症,抑制血清中尘螨特异性免疫30 球蛋白 IgG1 的产生,降低肺泡灌洗液中 IL-5、IL-13、IL-17A 的含量,缓解过 敏性哮喘症状; (2)通过剖析益生菌的底物代谢规律和关键限制性生长因子,建立科学有 效的益生菌特异性增殖培养体系,并基于生长过程碳氮代谢规律,提出遵循底 物消耗规律的自动补料技术和发酵精准化自动控制工艺。益生菌增殖密度达到 1.0×1010 cfu/mL 以上,是传统培养方法的 5~10 倍; (3)开发了提高益生菌消化道耐受性的关键技术,解决了菌株通过胃肠道 后存活率低的技术难题。通过开发高渗预胁迫、微胶囊预包埋等技术,使功能 菌株在胃酸环境下的存活率达到 95%以上,在胆盐环境下的存活率达到 90%以上。 
江南大学 2021-04-11
L-苏氨酸的微生物高效生产方法
L-苏氨酸在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的用量呈长期稳定增长趋势,尤其在饲料添加剂中增长最为迅速。以添加了 L-苏氨酸的低蛋白配方饲料作为家禽日粮,不但可以缓解天然蛋白的匮乏,减少动物氨的排放,还能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而在医药领域,L-苏氨酸除了用于氨基酸输液之外,随着人类保健意识的提高,各类氨基酸保健饮品涌现市场,L-苏氨酸是必不可少的配方成分。L-苏氨酸有望取代色氨酸,成为继赖氨酸和甲硫氨酸之后第三大发展最迅速的氨基酸。因此 L-苏氨酸产业迫切需要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以满足市场需求。本实验室以谷氨酸棒状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代谢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基因敲除和敲入,对关键基因进行了测序、蛋白结构解析及定向改造,以达到“开源节流”,即增强 L-苏氨酸合成路径代谢流,抑制或阻断旁路途径代谢流,最终提高L-苏氨酸产率近 20 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江南大学 2021-04-11
L-甲硫氨酸的微生物高效生产方法
L-甲硫氨酸广泛应用于饲料业,是家禽饲料中首选的限制性氨基酸。L-甲硫氨酸是强肝解毒剂、促进发育剂,当缺乏时会引起食欲减退。甲硫氨酸广泛应用于营养补充与畜产饲料,由于甲硫氨酸容易被鸡吸收而转变为鸡肉蛋白,在鸡饲料中添加甲硫氨酸,可少耗饲料,并使鸡肉生长健全。L-甲硫氨酸合成方法主要为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两种。因化学合成法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甲硫氨酸越来越受到关注。本实验室以谷氨酸棒状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代谢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基因敲除和敲入,以达到“开源节流”,即增强 L-甲硫氨酸合成路径代谢流,抑制或阻断旁路途径代谢流,最终提高 L-甲硫氨酸产率,目前中间菌株产率已达 21 mmol/L,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江南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高效聚光热电联合供能系统
一. 项目简介:应用背景 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太阳能利用最为成熟和广泛的两个技术领域,但是由于其产能形式单一,最终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的技术发展和市场推广前景。其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存在光电转化效率低(由于温度效应,晶硅型光伏发电系统综合光电转化效率只能达到 12%-13%),光伏组件成本高,导致其成本回收期长。同时光伏电池生产也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如何提高单位面积光伏电池的发电量,减少电池用量是降低系统成本提高发电收益的重要手段。通过聚光可以有效提高光伏电池片表面的太阳能能流密度,并大大增加光伏电池的光电输出功率,成倍减少电池片用量(用量为传统技术的 1/4),间接降低了光伏电池生产的总能耗和总污染,但是提高电池表面太阳能能流密度的同时,电池的温度也急剧升高,严重影响电池的电输出性能和使用寿命,只有通过水冷的方式来降低电池温度,这就形成了该技术手段的另一种产能形式,太阳能热水。即太阳能热电联供。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一种微型燃气涡轮发动机及其回流式燃烧室总成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回流式燃烧室总成,包括机匣和嵌套于机匣中的火焰筒,火焰筒外壁、火焰筒内壁以及火焰筒后壁围合形成圆环型的燃烧室,火焰筒后壁上开设有多个向燃烧室内喷射燃油的燃烧室供油孔,燃烧室供油孔沿燃烧室的周向分布,并且燃烧室内还设置有与燃烧室供油孔一一对应的蒸发管,任意一蒸发管的第一端均固定在火焰筒后壁上并与相应燃烧室供油孔连通,第二端均朝向远离火焰筒后壁的一侧延伸,并且每一个蒸发管的轴线均与燃烧室的中心轴线平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将 LNG 冷能用于空分制氧和碳捕获的天然气富氧燃烧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 LNG 冷能用于空分制氧和碳捕获的天然气富氧燃烧系统。该系统包括 LNG 冷能空分制氧子系统、富氧高压加水燃烧循环发电子系统和高压液氧碳捕获子系统,将 LNG 冷能应用于天然气富氧燃烧电厂的空分制氧过程中,同时冷凝回收富氧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碳的零排放。解决富氧燃烧电厂空分制氧能耗高、碳捕获成本大的问题。此外,还可以附加高压液氮再循环制氧子系统,进一步利用液氮冷能,降低制氧能耗,从而提高系统能效水平。本发明实现了冷能连续传递使用,同时解决了富氧燃烧电厂空分制氧能耗高,碳捕获成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耦合太阳能与化学链空分技术的低能耗富氧燃烧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太阳能与化学链空分技术的低能耗富氧燃烧系统,该系统包括干蒸汽制取装置、化学链空分装置以及富氧燃烧装置,其中,干蒸汽制取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器、蒸汽发生器和分流器,干蒸汽制取装置生成的干蒸汽经分流器分为两股:一股干蒸汽进入化学链空分装置用于吸氧反应器的流化气,另一股干蒸汽进入富氧燃烧装置,化学链空分装置生成的高纯度氧气进入富氧燃烧装置与干蒸汽和燃料进行混合燃烧,产物经简单冷凝分离后获得高纯度的二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海藻生物保鲜膜高效高质产业化转移技术
项目成果/简介:该项目的核心技术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和北京格瑞智博生态科技研究院合作研究的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是原创性创新性技术,技术壁垒非常高,难复制,拥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的问世必将推动我国食品保鲜膜的高速发展。我国塑料保鲜膜市场25000吨左右。该项目生产的海藻食品保鲜是原创性技术产品,可逐步有效替代塑料保鲜膜产品,市场容量达到108亿元,市场接受度高,比较容易推广,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项目阶段:完成实验室阶段效益分析:我国塑料保鲜膜市场25000吨左右。该项目生产的海藻食品保鲜是原创性技术产品,可逐步有效替代塑料保鲜膜产品,市场容量达到108亿元,市场接受度高,比较容易推广,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知识产权类型: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编号:ZL201410539503.6技术成熟度:已有样品技术先进程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果获得方式:独立研究获得政府支持情况:无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4-11
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模块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1
高效率的分布式智能光伏云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绿色无污染,而且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水平面总辐射约 1680 吉瓦(1 吉瓦=1000 兆瓦=109瓦),大部分可以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随着光伏材料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光伏发电成本已经大幅度降低,光伏能源作为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在我国的应用规模迅速增长。光伏发电已经跨越了示范应用阶段,进入了大规模推广的阶 段。近年来,光伏发电产业规模迅速增长。截止到 2015 年 6 月底,中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了 35.78 吉瓦,其中光伏电站 30.07吉瓦,分布式光伏 5.71 吉瓦。根据美国 IHS 咨询公司预计,2015 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增长 16%~25%,达到 53-57 吉瓦之间。
南开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1 52 53
  • ...
  • 383 38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