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在基于纳米石墨烯的高性能单原子电催化剂、C60衍生物高效储锂、CSPbBr3量子点铁电性质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王湘麟课题组在基于纳米石墨烯的高性能单原子电催化剂、C60衍生物高效储锂、CSPbBr3量子点铁电性质研究等取得重要进展。相关论文发表于Nano Energy(IF:15.548);ACS nano (IF:13.903);《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F:14.695)。发展高效稳定的非铂基电催化剂对质子交换膜电池等清洁能源转换装置的大规模应用具有关键作用。王湘麟团队基于结构明确的纳米石墨烯,合成了单原子铁-氮-碳氧还原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接近商业Pt/C,并具有高循环稳定性。我校物理系副教授徐虎和物理系博士后黄祥构建了理论计算模型并模拟电催化反应过程。在锂电池电极材料方面,王湘麟团队与台湾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教授王立義(Wang Leeyih)团队合作,基于C60衍生物开发高性能的储锂材料,研究论文发表于ACS Nano。王湘麟团队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袁宏明教授合作,首次发现全无机卤化物钙钛矿CsPbBr3量子点具有出色的铁电性,研究论文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1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院李严波教授团队与海外合作者在光电催化水氧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针对载流子表界面复合的问题,研究团队通过在氮化钽薄膜上下界面分别修饰p型的Mg:GaN层和n型的In:GaN层,一方面钝化氮化钽薄膜的界面缺陷,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异质结提升界面载流子分离能力,实现了最高为3.46%的ABPE,这是目前基于氮化钽光阳极的最高效率值(图)。将体相和界面载流子管理策略相结合,有望进一步提升氮化钽光阳极的效率。
电子科技大学 2022-06-15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可见光催化还原CO2的最新成果
CO2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引起的环境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枯竭问题。以太阳光为直接驱动力的光催化还原CO2生成有机物是较为理想的途径之一,也是极具挑战性的前沿方向。含氮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拥有良好吸光能力和电荷传输能力,具有高稳定性、高CO2吸附量、易于设计调控和修饰等优点,是一类非常有潜力的光催化固碳材料。我所通过胺醛缩合席夫碱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相同结构不同官能团的酮胺基COF材料TpBD-X [X = -H2、-(CH3)2、-(OCH3)2和-(NO2)2],并研究不同官能团对该类材料光催化还原CO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官能团的引入会影响TpBD的可见光吸收能力,改变其能带结构;与吸电子基团相比,该COF材料中的给电子基团更有利于光催化还原CO2的进行,其活性顺序为-OCH3 > -CH3 > -H2> -NO2。结合各种表征技术,发现给电子基官能团可以增强该类材料的共轭效应,提高可见光吸收,加快光生电荷分离与迁移,进而提高光催化还原CO2活性。该研究不仅可以拓展COF材料的实际应用,还可以丰富光催化理论,对于CO2的固定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浙江师范大学 2021-04-30
 酶催化可控释放一氧化氮生物材料制备方法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制备成可注射溶液、薄膜、多孔支架、以及静电纺丝纤维膜等多种产品。由于一氧化氮能够可控按需释放,CS-NO及其复合材料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皮肤损伤和心梗疾病。
南开大学 2021-04-10
新型光催化剂、长余辉粉及其复合材料的开发制备
开发了一系列高活性的光催化材料:TiO2 纳米管负载Au, 石墨烯/暴露{001}面的TiO2 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 石墨烯/棒状TiO2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 Ag3PO4/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片(RGOs)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可见光催化的(Mo,C)/(B,N)共掺杂锐钛矿相TiO2纳米颗粒光催化材料,微量磷酸银敏化二氧化钛光催化剂,B、N掺杂石墨烯/ TiO
兰州大学 2021-04-14
双催化活性的锂空气电池催化剂
包括:简单背景、关键技术名称概念解释、技术原理简介、关键技术路线、技术先进性、技术特点或创新点、技术或产品应用领域等。传统能源,尤其是化石燃的消耗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气体对全球环境的变化具有直接的影响。据预测截止 2050 年能源需求量会是现在的两倍,而到本世纪末会增至三倍。电动交通工具和大规模的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等)的开发利用将成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能源安全和可持续性的重要策略。高能量密度、简便、可靠的电化学能量存储技术是传统能源系统向清洁能源系统、内燃机动力系统向电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催化转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转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从反应器中移出的催化剂首先进入第一再生器中通过第一再生气进行吹扫再生。第一再生器出口的一级再生剂输送至催化剂流量分配器后分为两股物流分别进入第二再生器和反应器,进入反应器的一级再生剂流股的流量占流股中一级再生剂总流量的1-100%,部分一级再生剂进入第二再生器中通过第二再生气进行二次再生后得到的二级再生剂与一级再生剂流股合并后一同进入反应器。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现有反应器产能,避免催化剂的频繁烧炭再生并降低再生温度与温升,有利于延长催化剂总寿命,并且能够实现不同移动床反应器中催化剂流速的单独调控,可用于甲醇制丙烯的工业生产中。
浙江大学 2021-04-13
金属催化亚胺与一氧化碳共聚法合成多肽类材料
成果与项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一种在金属催化下亚胺与一氧化碳共聚合成多肽类聚合物材料的新的、简捷的方法,不用氨基酸为原料,以廉价的亚胺和一氧化碳为单体,在金属催化下发生交替共聚,直接生成多肽,从而使合成多肽的成本大大降低。这一途径将可以避免繁杂的合成和活化氨基酸的步骤,使得多肽的合成和传统的方法(如开环聚合反应法)相比,被大大地简化。所得到的多肽类材料,在生物医学材料和制药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 技术原理与工艺流程简介
南开大学 2021-04-14
金属催化亚胺与一氧化碳共聚法合成多肽类材料
一种在金属催化下亚胺与一氧化碳共聚合成多肽类聚合物材料 的新的、简捷的方法,不用氨基酸为原料,以廉价的亚胺和一氧化碳 为单体,在金属催化下发生交替共聚,直接生成多肽,从而使合成多 肽的成本大大降低。这一途径将可以避免繁杂的合成和活化氨基酸的 步骤,使得多肽的合成和传统的方法(如开环聚合反应法)相比,被大 大地简化。所得到的多肽类材料,在生物医学材料和制药等领域具有 重要用途。 该方法是在高压釜中,以 1,4-二氧六环为溶剂,在 800psi 压力 的 CO、50℃油浴以及在催化剂作用下,亚胺与 CO 共聚得到产物多 肽。采用一种简单的金属钴化合物作催化剂,能有效地催化亚胺和一 氧化碳的交替共聚,得到高分子量和低分散度的多肽类聚合物。方法 简捷。 已取得的知识产权: 本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是一项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科 研 成 果 , 已 申 请 2 项 中 国 专 利 ( 申 请 号 200610129890.1 , 200710195204.5)和国际专利(申请号 PCT/CN2007/003465),还将对后续发现及时申请专利保护,因此将拥有该技术的全部知识产权。成 果发表在化学刊物 Angew.Chem.,已受到学术界和一些国外公司的关 注。 应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预测: 应用行业:生物医学材料、制药、功能材料。该项目所提供的新 型多肽类化合物,已经能够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提供一类新的重要的 可供选择的材料。从长远来看,开发出多个新的有效的催化剂体系, 实现更多类亚胺与一氧化碳的共聚,最终使该方法成为一种广泛有效 的多肽的合成方法,将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应用领域及能为产业解决的关键技术: 作为新的生物医学材料可能具有更好的生物兼容性,因而代替现 有材料用于人工血管等方面。此外,还可被用作药物的糖衣以及具有 药物缓释等功能。如能实现一般肽类的合成,其低廉的成本将有潜力 替代用任何其它合成方法得到的该类产品。不用氨基酸为原料,而是 以廉价的亚胺和一氧化碳为单体,从而使合成多肽的成本大大降低、 方法大大简化。 技术产业化条件: 投资规模约 500 万元(不含基建投入)。
南开大学 2021-04-13
固氮催化剂
元素是构成生物的最主要元素之一。尽管大气中氮气的含量高达78[%],但是氮气的活化十分困难。目前工业上广泛采用Haber�Bosch法将氮气还原成氨气,然而这一过程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因此能耗高。据统计,每年用于合成氨的能耗超过全球年能耗的1[%]。光/电催化固氮是合成氨的一种新途径,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实现氮气的还原,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核心问题就是寻找和设计高效、稳定、低廉的催化剂。目前,高效的固氮催化剂主要是基于过渡金属(TM)化合物,而关于非金属催化剂的报道很少。这是由于过渡金属中空的d轨道和占据d电子的共存,既能够容纳氮气分子中N原子的孤电子对,又能够提供电子到氮气分子的反键轨道,从而活化N≡N三键、增强N‒TM键。通过分析硼原子的核外电子结构,王金兰教授团队发现sp3杂化的硼原子与过渡金属类似,也同时具有空轨道和占据轨道,因此有望用于氮气的活化与还原。通过结构、性能等多方面的分析,他们最终选择g-C3N4作为衬底来负载sp3­杂化的硼原子,设计了首个不含金属的单原子催化剂,B/g-C3N4。理论计算表明,B/g-C3N4可以在极低的起始电位(0.20 V)下,通过酶促机理有效地将氮气还原为氨气。此外,硼的修饰可以显著增强g-C3N4的可见光吸收,因此有望实现太阳能驱动的固氮反应。此外,该催化剂也具有很大的合成前景以及极高的稳定性。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5 6 7
  • ...
  • 240 24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