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天然气的室温转化
已有样品/n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但由于甲烷的极高惰性,其活化往往比较困难, 甲烷的活化与转化被公认为催化乃至整个化学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研究方向之 一。苛刻条件下(高温、高压)甲烷转化(转化为酒精和汽油)对于商业生产带来极大困 难,具有较高的转化成本,尤其是甲烷碳氢键的断裂、重组以及由(C1)生成高碳有机物的机理。利用原位固体 13C NMR 实验发现,甲烷在室温下裂解生成表面锌甲基(Zn-CH3,-20ppm 信号)及大量表面甲氧基(-OCH3,58ppm 信号)物种。分子筛表面甲氧基物种被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24025能的转化实验器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24024能的转化演示器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Ptα-MoC1-x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
本项目设计开发了一种新的碳化钼负载的原子级分散Pt催化剂,能够在低温(150 ~ 190 ℃)条件下实现对水和甲醇的高效液相重整产氢。其中,原子级分散铂-碳化钼双功能催化剂在190 ℃条件下,催化产氢速率可达~20000molH2/(molPt * h),活性较传统铂基催化剂提升了两个数量级。
北京大学 2021-02-01
Pt/α-MoC1-x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
本项目设计开发了一种新的碳化钼负载的原子级分散Pt催化剂,能够在低温(150 ~ 190 ℃)条件下实现对水和甲醇的高效液相重整产氢。其中,原子级分散铂-碳化钼双功能催化剂在190 ℃条件下,催化产氢速率可达~20000molH2/(molPt * h),活性较传统铂基催化剂提升了两个数量级。
北京大学 2021-04-11
常州新能源科技服务专家行工作会在常州大学召开
1月8日下午,常州新能源科技服务专家行工作会在常州大学举行。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2025-01-13
在基于纳米石墨烯的高性能单原子电催化剂、C60衍生物高效储锂、CSPbBr3量子点铁电性质
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王湘麟课题组在基于纳米石墨烯的高性能单原子电催化剂、C60衍生物高效储锂、CSPbBr3量子点铁电性质研究等取得重要进展。相关论文发表于Nano Energy(IF:15.548);ACS nano (IF:13.903);《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IF:14.695)。发展高效稳定的非铂基电催化剂对质子交换膜电池等清洁能源转换装置的大规模应用具有关键作用。王湘麟团队基于结构明确的纳米石墨烯,合成了单原子铁-氮-碳氧还原催化剂,其催化活性接近商业Pt/C,并具有高循环稳定性。我校物理系副教授徐虎和物理系博士后黄祥构建了理论计算模型并模拟电催化反应过程。在锂电池电极材料方面,王湘麟团队与台湾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教授王立義(Wang Leeyih)团队合作,基于C60衍生物开发高性能的储锂材料,研究论文发表于ACS Nano。王湘麟团队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袁宏明教授合作,首次发现全无机卤化物钙钛矿CsPbBr3量子点具有出色的铁电性,研究论文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1
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
(null)
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 2021-02-01
过程装备的能源高效利用
一、团队(专家)简介高秀峰,男,工学博士、副教授,2000 年 12 月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曾主持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 863 计划 3 项、主持省部级及企业横向科研课题 30 余项。参编手册、专著、教材共 6 部,累计撰写 100 余万字。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1、№3)、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4、№5)、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三等奖一项(№1)。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 70 篇,其中SCI 和 EI 收录 20 余篇,累计获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 20 余项,获 CNG 加气站压缩机科技成果鉴定一项(№1)。先后从事《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设备设计》、《密封技术》、《粉体工程》、《过程装备课程设计》等近 10 门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工作。擅长从事工程实践类研究项目与实际产品的研发,擅长从事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工作,主持研发的多项产品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和市场推广。主要研究方向1) 过程流体机械:石油、化工、动力、制冷用各种容积式压缩机与流体输送泵,主要专长为往复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0
整车多能源控制系统
Ø  成果简介:采用了由局部管理层、整车信息管理层、人机接口与通讯扩展接口层组成的三层综合网络系统结构,在国内首先实现了电动车整车网络布线,自主定义了电动车辆CAN总线通讯协议,成功地实现了整个电动车的综合控制,将电动车的各个部分组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该技术主要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最有效地管理电动车辆有限的能量,实现电动车辆效率最大化,估计电池组的剩余电量及车辆续驶里程、单体电池及成组电池的检测与电池组温度控制、电机及空调等耗能部件的功率分配等内容;二是如何解决电动车辆运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 17 18
  • ...
  • 405 40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