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电力系统稳定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稳定器,包括加法器、临界增益提 升模块、以及依次连接的测量模块、增益模块、第一隔直模块、相位 补偿模块和第一输出限幅模块;临界增益提升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至增 益模块的输出端,临界增益提升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至加法器的第二输 入端,加法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至第一输出限幅模块的输出端;临界 增益提升模块用于提升3Hz~20Hz频段电力系统稳定器的相位特性并 输出第二电压控制信号;加法器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出限幅模块输出的 第一电压控制信号与第二电压控制信号相加后输出电压控制信号。本发明在抑制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750kV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随着我国大型水电、火电及核电基地的建设,我国对远距离、大容量超高压及特高压输电的需求日益增加。 2005年底我国交流750kV电压等级的电网投运,标志着我国进入特高压电力时代。对电力变压器的研究,我们已从最初的大部分依赖进口,发展到如今可以自主研发与进口产品具有相当竞争力的产品。 我公司根据750 kV产品技术特点,通过分析研究国内外超高压变压器技术资料,在重点解决绝缘结构、漏磁场分析、抗短路能力等关键技术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两柱并联和串联、强油冷却和自然冷却、励磁线圈电压选取及调压线圈结构等不同方案的分析比较,并同时结合变压器安装位置、国内运输条件等要求, 设计制造的产品顺利通过中电联技术鉴定,具有损耗小、噪声低、体积小、抗短路能力强、无局部放电及过热等特点,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山东泰开变压器有限公司 2021-08-26
江西着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我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江西省科技成果产业化实施方案(试行)》。
江西日报 2023-02-13
电力金具
山东格新精工有限公司 2021-08-24
电力精灵—电力能源装备健康状态诊断平台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四川铭学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林钰 注册时间 2017.11.29 注册所在省市 四川省成都市 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C766U7T 经营范围 计算机软硬件开发 企业地址 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1700号 获投资情况 /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林钰 电信院/控制工程 2019.9/2022.6 201922000100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李茜 电信院/电气工程 副教授 能源系统智能感知 五、项目简介 电力精灵—电力能源装备健康状态诊断平台是集状态数据汇集、故障诊断、状态评估、检修决策推荐、三维立体显示、创新健康管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栈式电力能源装备健康状况诊断平台。该系统改进了市面上监测系统主要存在功能单一、智能化不足、电力能源装备监测系统各自独立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电力能源装备健康管理功能,同时覆盖变压器、海缆、蓄电池、开关柜、UPS、绝缘盘6类装备,使用户全面了解电力能源装备的生命周期及整体健康情况,为用户提供高效状态检修策略。
西南石油大学 2023-07-17
多功能电力电子变压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传统电力变压器过于单一的功能已不能满足电网对新能源柔性接入、电能质量治理等方面的需求。基于完全可控器件的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项目陆续提出了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新型拓扑结构、无通讯线数据HUB实现方法、容错设计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了适应不同场合的基于H桥级联型结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型结构以及混合型结构的电力电子变压器。相关产品现已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验证,并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获取短路阻抗相对变化率,幅频曲线的整体相关系数,低、中、 高频段的幅频曲线,各个频段幅频曲线的局部相关系数,电压比偏差, 电容相对变化率。根据短路阻抗相对变化率与幅频曲线的整体相关系 数获取发生形变的绕组及相别结果;根据低频段幅频曲线相关系数与 电压比偏差,获取匝间或饼间短路检测结果;根据中频段幅频曲线相 关系数与绕组间电容相对变化率,获取局部变形结果;根据高频段幅 频曲线相关系数与绕组对地电容相对变化率,获取绕组线圈整体位移 或引线位移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用于多轴磁悬浮轴承的电力电子控制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磁悬浮轴承是利用电磁力实现转子无接触支撑的新型支撑设备,对于高转速和高精度的场合,磁悬浮轴承在旋转机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磁悬浮轴承系统中,电力电子控制器用于控制磁轴承线圈电流,从而产生用于悬浮的电磁力,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现有技术的痛点问题:目前在此领域广泛使用的电力电子变换器存在使用器件较多的不足之处,从而带来体积大、成本高等缺点,不利于系统的集成化。对于多轴磁悬浮轴承,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另外,磁悬浮轴承中电力电子器件是最易失效的部件之一,威胁磁悬浮轴承的运行可靠性。如果在高速旋转过程中出现器件失效,将造成严重后果。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6
工信部发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新举措
10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新网 2024-10-25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是中央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1985年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学校现有杨浦、浦东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一万两千余人,教职工一千余人。 学校的校训是“爱国、勤学、务实、奋进”,学校坚持“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办学方针,树立“务实致用,明理致远”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内涵建设,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兼有理、管、经、文等学科,主干学科能源电力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 学校沿革 学校创建于1951年,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0年属地化管理。学校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力学院的发展演变,1985年起开始本科层次办学,2006年正式开始硕士层次办学,201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79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51.26%。目前有入选高端人才、教育部高端人才奖励计划1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骨干教师称号1人;入选高端人才2人、教育部优秀人才奖励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上海市“高端人才”1人,上海市领军人才1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人,上海市教学名师3人,上海“高端人才”(“青年高端人才”)特聘教授13人。另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人,上海市宝钢优秀教师奖10人,上海市育才奖28人次。 学科与教学 学校设有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含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共13个二级院部和32个本科专业。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拥有上海市IV高峰学科1个,高原学科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市教委重点学科5个。目前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6个一级学科,拥有动力工程、电气工程、控制工程、工程管理、计算机技术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独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2018年我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电气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6年,学校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在近两届上海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共获奖1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2010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院校,目前共有5个本科和2个硕士试点专业。2017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共认证,标志着该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2018年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项目1个,“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9个、“中本贯通”试点专业2个。拥有上海市精品课程3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及上海市优秀教材28本、上海市教学团队4个。学校拥有国家级实践(实验)基地(中心)2个,省部级实验示范基地(中心)3个,省部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5个,10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 科学研究 学校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源泉和动力,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牵引,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学校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及11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学校拥有一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一个大学生创新基地。 学校积极服务于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战略和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构建了由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上海电力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组成的“三中心一智库”,成立上海能源电力科创分中心,全面服务于地方与行业发展。 近年来,学校科研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科研总经费有较大幅度增长,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近千项,其中国家“973”“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浦江人才计划、曙光计划、晨光计划、阳光计划等多种类高水平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项目400多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5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学校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也得到了蓬勃发展,许多成果在生产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并拥有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被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的科技论文数量连续攀升,多篇论文入选ESI论文。 国际合作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倡议并成立了“ADEPT国际电力高校联盟”,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德国科特布斯勃兰登堡工业大学、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等9所以电力为特色的国外大学签署了10校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备忘录,共商能源电力行业高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互惠交流关系,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办学等实质性合作协议;每年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和科技专家来校担任名誉教授、海外名师,进行讲学及合作研究;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共同举办电气工程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推动暑期游学、海外实习、硕士双学位等学生海外学习、实习项目,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数日益增多;学校目前有来自越南、老挝、蒙古、柬埔寨、津巴布韦、刚果(布)、喀麦隆、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长期留学生近百名。 学校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结合自身特色,成立“‘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及“一带一路能源电力海外挂职实训基地”。学校成立了“中葡文化交流中心”,为学校师生与葡语系国家的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毕业生就业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下,学校确立了“就业主导、举校联动、巩固电力、拓展纵横、两形并重、确保五率”的就业方针。通过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规范化的就业服务,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学校借助广泛的校友网络和多年来与行业用人单位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举办全国电力人才招聘大会(上海站)等各类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近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97%以上,研究生毕业就业率100%,学校致力于行业合作,实施了“3+1订单模式”培养模式,行业内就业率显著提高。 发展目标 2018年6月,学校召开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确定了学校“分三步走”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到 2020年前后,建成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学校综合实力、办学质量显著提升;到2025年前后,建成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能力明显增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成效初现,优势学科更加突显,主要可比性指标再上新台阶,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更加突出,办学综合实力整体提升;到2035年前后,优势学科进入一流学科行列,办成中国知名的地方高水平大学。 走进新时代,学校将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扎实推进综合改革,在社会各界的热心帮助下,在所有上电人的共同努力下,迈步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新飞跃。
上海电力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40 34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