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大容量碳化硅电力电子产品研发及产业化
已有样品/n在微电子所的技术支持和协助下,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首条6英寸碳化硅(SiC)芯片生产线顺利完成技术调试,厂务、动力、工艺、测试条件均已完备,可实现4 寸及6 寸SiC SBD、PiN、MOSFET 等器件的研发与制造。与其他半导体材料相比,SiC 具有宽禁带宽度、高饱和电子漂移速度、高击穿场强,以及高热导率等优异物理特点,是新一代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一种用于多轴磁悬浮轴承的电力电子控制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轴磁悬浮轴承的电力电子控制器,包 括:2N 个绕组桥臂和一个共用桥臂,绕组桥臂包括绕组上桥臂和绕组 下桥臂,绕组下桥臂上设有可控开关,共用桥臂包括共用上桥臂和共 用下桥臂,共用上桥臂上设有可控开关,通过同时控制每个绕组桥臂 上可控开关导通时间以及共用桥臂上可控开关管导通时间,实现对每 个绕组进行充放电时间以及续流时间,实现对电流控制,从而实现对 多轴磁悬浮轴承中电磁力控制,符合实际应用要求。相对于传统的轴 悬浮轴承控制器,本发明能大量的减少开关器件使用数目,有效的缩 减控制系统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工科电力电子与电机控制教学实验台YXMBD-XEM500
实验平台能满足高等院校“电力电子技术”、“半导体变流技术”、“电机控制(直流电机调速、交流电机调速及变频调速)”等课程实验教学。 系统特点: 更精细的模块化单元封装 采用更为美观、集成度高的封装形式; 模块化更合理,数字化更突出。 更完善的安全保护机制 具备硬件保护和软件保护双重保护,可靠性高,软件保护可大大减少器件的损坏,可避免出现经常换器件的麻烦。 更细致的实验指导教程 创新的交互式实验课程软件,提供进行实验所需的各种支持。它不仅提供实验过程指导,还提供相关理论知识讲解介绍,记录测量结果,并可导出各类数据; 理论仿真验证与实际元件实验验证相结合; 在Matlab中设计的控制算法自动生成代码,自动加载到实时目标机中运行,避免了繁琐的编程和Debug工作; 使用门槛低,会Matlab仿真即可完成实验测试工作,所有测试工作只需一人即可完成。 更灵活,更开放 硬件模块化设计,多种实验拓扑模块可选,同时,可根据需求定制各种不同的功率硬件,拓扑结构、功率级别、传感器的数量位置等均可以变化; 软件模块化设计,编程和监控全部采用基于模型的可视化设计方法,提供各类验证过的算法模型,可直接组合调用,大大缩短上手时间。 更可信,更可靠 采用高可靠性的功率模块和经过完善测试的接口模块,故障率低; 具备数字仿真和物理电路双重验证,设计更灵活,实验数据更具说服力。
南京研旭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2022-07-22
用于电力电子系统的多通道隔离高速智能收发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电力电子系统的多通道隔离高速智能收发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以及隔离传输媒质。发送单元包括数据采样及信号调理模块、A/D转换模块、发送主控单元以及发送单元信号转换模块;接收单元包括接收单元信号转换模块、接收单元信号调理模块、接收主控单元以及存储输出模块;本发明装置可对多通道模拟量采样及开关量采样进行数字编码,并通过隔离传输媒质传输。每个接收单元可连接多个发送单元同时解码。本发明装置具有突出的高可靠电气隔离性、实时性和智能化特点。
浙江大学 2021-04-11
电力电子模块用关键绝缘材料 (导热绝缘陶瓷覆铜DBC板)
在电力半导体模块的发展中,随着集成度的提高,体积减小,使得单位散热面积上的功耗增加,散热成为模块制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而传统的模块结构(焊接式和压接式)已无法成功地解决散热问题。因此对处于散热底板和芯片之间的导热绝缘材料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国内外电力电子行业所用此种材料一般是陶瓷-金属复合板结构,简称DBC板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电力金具
山东格新精工有限公司 2021-08-24
大型电力变压器智能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电力变压器是电网能量传输的枢纽和核心,其安全运行是保障电网安全 的第一道防御系统。本项目针对电力变压器运行安全持续开展变压器智能化关 键技术反应用研究: (1) 深入研究并揭示了电力变压器运行故障机理及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了 新的电力变压器故障智能检测及诊断方法,形成了电力变压器智能化系统架构, 发明了变压器智能化系统核心的一体化智能监测技术及分布式诊断方法,研 发出感知运行状态信息的变压器传感网络,解决了变压器信息感知、数据传输、 信号处理、故障诊断等硬件的一体化设计技术难题。 (2) 提出了变压器多种信息智能感知新方法,研制了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 油中溶解气体、绕组暂态电压与套管绝缘参数等多种状态参数的无线智能传感 器。发明了变压器冷却与滤油系统的在线智能控制技术。 (3) 提出了提高变压器状态信息可信度的方法,开发了融合状态信息、统 计数据和老化程度等多源信息的电力变压器健康指数综合评估系统,如电气设 备状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分析系统、电气设备绝缘综合在线监测系统、电 力设备智能综合处理装置等,解决了多源信息无法进行关联分析和融合评估的 技术难题,提高了运行变压器状态准确评估的可靠性、有效性及实用性。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研发的智能变压器监测参量全面,同时具有冷却系统、在线滤油 系统智能控制和负荷调度辅助决策功能,系统维护工作量小。同类技术对比 结果如表4所示。相关统计表明:中国境内已安装1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 压器近5万台套,市场需求巨大。团队介绍: 自2003年至2017年,重庆大学采用“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攻关" 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变压器智能化面临的监测传感器不具智能化处理能 力和一体化水平低、缺乏融合多源信息的状态评估统一建模方法、变压器状 态评估无法支撑变压器运行控制等三方面复杂科学技术难题、尚不存在稳定 可靠的智能化变压器的现状,经过13年的研究,实现了变压器智能化4项 关键技术的突破,研制了智能化变压器及其状态监测装置与故障诊断系统。 团队由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讲师等构成,年龄结构合理,具 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成果转换能力,发展潜力较大。
重庆大学 2021-04-11
电力精灵—电力能源装备健康状态诊断平台
一、项目进展 已注册公司运营 二、企业信息 企业名称 四川铭学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企业法人 林钰 注册时间 2017.11.29 注册所在省市 四川省成都市 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C766U7T 经营范围 计算机软硬件开发 企业地址 成都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1700号 获投资情况 / 三、负责人及成员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入学/毕业时间 学号 林钰 电信院/控制工程 2019.9/2022.6 201922000100 四、指导教师 姓名 学院/所学专业 职务/职称 研究方向 李茜 电信院/电气工程 副教授 能源系统智能感知 五、项目简介 电力精灵—电力能源装备健康状态诊断平台是集状态数据汇集、故障诊断、状态评估、检修决策推荐、三维立体显示、创新健康管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栈式电力能源装备健康状况诊断平台。该系统改进了市面上监测系统主要存在功能单一、智能化不足、电力能源装备监测系统各自独立等问题,创新性地提出电力能源装备健康管理功能,同时覆盖变压器、海缆、蓄电池、开关柜、UPS、绝缘盘6类装备,使用户全面了解电力能源装备的生命周期及整体健康情况,为用户提供高效状态检修策略。
西南石油大学 2023-07-17
服务三农的安全可靠电子交易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本成果针对我国农村幅员广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难以推广电子交易的现状,积极响应国家“三农”战略,研制适合农村应用环境的电子交易平台、交易终端和专用芯片,形成了服务三农的整套电子交易解决方案,为农村金融业务提供了创新电子交易产品,成为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新型支付渠道。 成果基于多学科交叉和创新集成的技术路线,首创了基于瘦客户端型B-C/S架构的低成本、易维护金融交易平台和交易终端;通过专用芯片降低了终端成本,提高了终端可靠性。项目申请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16项,其创新点解决了电子交易终端应用于我国农村复杂环境下的成本、维护、安全、可靠性等诸多关键技术问题,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该成果荣获201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东南大学 2025-02-06
面向中高压智能配电网的桥臂复用电力电子变压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中高压智能配电网的桥臂复用电力电子变压器,包括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隔离型DC?DC变换器和变流器;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输出的正极连接第一个隔离型DC?DC变换器模块的输入侧逆变桥前一桥臂的中间点,负极连接最后一个隔离型DC?DC变换器模块的输入电容负端;相邻两个隔离型DC?DC变换器模块的连接方式为前一模块的输入电容负端连接后一模块的逆变桥前一桥臂的中间点;隔离型DC?DC变换器的输入电容串联而成的桥臂作为上一级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的电容桥臂,前后两级共用一个电容桥臂。本发明中MMC跟隔离型DC?DC变换器共用一组电容桥臂,降低了系统成本;可以避免在MMC模块输出电压短路的情况下,ISOP输入电容短路的问题。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319 32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