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基于像素空间优化的相机与机器人相对位姿标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像素空间优化的相机与机器人相对位姿标定方法。本发明采用机器人末端携带标定板在固定相机视野内运动,利用标定板的空间运动约束信息,标定得到最优的相机与机器人基座的相对位姿关系。首先通过利用旋转矩阵的线性不变性求解齐次变换矩阵,得到的初步的标定结果;然后将初步标定结果作为优化初值,在像素空间进行优化,使得重投影误差最小。本发明采用了迭代优化算法,无需精密的外部测量设备,利用图像像素空间的模型约束,结合有效的优化初值获取方法,得到了相对高精度的标定结果,可满足工业应用中视觉伺服机器人完成定位和抓取工作的需求。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适用于低用户密度小区上行链路的能效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低用户密度小区上行链路的能效优化方法,具体为:首先基站初始化计算用户密度临界值λ0(α),根据用户发送的导频信号确定当前路径损耗因子α0,然后基站根据已经使用的信道个数计算当前小区用户密度λ′,最后判断如果当前小区用户密度λ′小于λ0(α0)时,则调用等功率控制算法,否则调用信道反转功率控制算法。本发明适用于用户端配备单天线,基站端配备任意天线的小区场景,能够提高低用户密度小区上行链路的能量效率,从而提升整个网络上行链路的能效。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适用于具有功能梯度及拉胀属性的超材料的拓扑优化方法
本发明属于超材料设计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具有功能梯度及拉胀属性的超材料的拓扑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加权法建立每层的、同时考虑微观结构拉胀属性及宏观结构刚度属性的多目标优化模型;(2)控制所述超材料结构整体在一个方向上的拉胀属性及刚度属性呈梯度形式分布;(3)计算每层设计域上的微观位移、宏观位移、以及每层微结构的等效弹性属性;(4)基于计算获得的敏度,采用优化准则法更新设计变量,进而判断所述目标函数是否收敛。上述拓扑优化方法采用加权法建立同时考虑微观结构拉胀属性及宏观结构刚度属性的多目标优化模型继而进行优化,使得优化后的超材料同时具备拉胀属性及足够的刚度。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项目开展的背景及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转型面临需求放缓、传统产能过剩、环境问题突出、整体效率较低等问题,传统能源系统又存在着各能源子系统规划协调不足、弃风弃光现象突出、对化石能源依赖严重等现象,推进国家能源转型、构建新型能源系统势在必行。 综合能源系统是能源互联网建设的物理载体,是支撑国网战略目标落地的重要形式。综合能源系统能够拓宽国网公司发展业务,培育业务增长点和盈利模式增长点,是实现国网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建设是项目成立的开端,规划优化效果最优是项目最好的投资、更是最好的节约。综合能源系统规划问题涉及源、网、荷、储协同,需要多维能源数据信息支撑,包括不同设备动态运行特征信息、多元用户负荷特性等数据。而大数据技术能够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建设提供基础的数据服务。  有助于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进一步提升,促进社会能源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能源的投入产出效率进一步提升,减少能源消耗总量; 有利于社会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降低能源系统建设成本;  有利于推动能源互联网的进一步实施和落地,助力国网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 有助于电网公司新型业务进一步推进,扩展业务和收入增长点;  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大数据——应用 在能源革命和数字革命的推动下,大数据技术在综合能源系统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助力解决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优化或运行优化多因素设备建模、设备运行状态诊断、用户用能画像、用能场景生成、优化策略生成的问题。  项目研究内容 项目研究成果 主要成果 本项目的应用示范能够指导综合能源系统工程实际落地,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指导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效果评估,提供规划决策工具;能够指导不同区域典型综合能源系统场景示范推广,打造可推广的样板工程;能够深化综合能源系统一体化服务,助力综合能源系统广泛推广。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5项。 示范应用 本项目预计在山东省内落地应用,打造不同行业的综合能源应用示范项目,目前在前期项目应用实施阶段,预计2021年底完成项目应用实施。  
华北电力大学 2021-05-10
智能服务语义理解与优化调度
针对目前智能服务系统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人机交互语 义理解不够深入、服务适配实时性差、以及智能化优化不足 等问题,利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知识图谱等技术手段, 重点研究:1)高效低成本的服务数据获取方法,为各类基 于机器学习的服务模型提供高质量训练数据;2)面向服务 过程的深度语义理解,包括服务意图识别、服务过程抽取、 事件检测等;3)面向复杂服务需求的服务任务智能调度, 结合具体服务场景展开基于多目标多约束的智能优化。
浙江工业大学 2021-05-06
热电联产机组智能优化控制的研究
科研领域及方向        热能与动力工程 / 先进控制策略在热工过程自动控制方面的应用研究项目概况    本项目主要针对众多热电联产机组在实施自动控制时所存在的问题,采用先进的智能优化控制理论,研究能较好地解决热、电负荷优化控制问题的先进控制系统,具体包括:热电联产机组热电负荷协调优化控制;锅炉母管蒸汽压力的优化控制;机组主汽温度的优化控制等。主要特点 传统控制和现代控制在提高热工对象的控制品质上已作了大量的努力,但对于一些复杂对象的控制效果仍欠佳。本项目对人工免疫系统这一新的智能理论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的PID控制、模糊控制、预测控制等方法相结合,将新的思想与传统及成熟的控制理论有机结合,应用于解决实际复杂热工过程的优化控制,以期取得良好控制效果。技术指标     着眼于热电厂母管制机组实现热、电负荷整体优化控制需要解决的的一些关键问题,针对现有控制系统的不足,研究更为有效的基于免疫算法、多Agent技术和预测控制方法等的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市场前景本项目研究成果对改善中小电厂锅炉燃烧自动控制的现状,提高其锅炉自动投入率和经济效益,以及节约能源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将有力地促进人工免疫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热工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并为类似分布式复杂系统的控制提供借鉴。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动力电池包液冷结构优化设计
电动汽车采用动力电池包提供能源,动力电池的热管理系统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动力电池的热管理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充电速率以及极端条件下的使用性能。乘用车通常采用蛇形管液体对流冷却电池。高性能的电池热管理系统通常要求冷却系统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小,冷却快。本项目通过高精度的数值模拟技术对液冷管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达到传热系数高,压降小,体积小的目的。
厦门大学 2021-04-11
超临界机组AGC优化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工作的深入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电网对火电机组动态调节性能的要求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火电机组开始采用AGC调度方式,而且AGC调度方式下的技术指标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机组能够快速加、减负荷,而且变负荷过程中还要保持良好的调整精度。要求机组能够在加负荷过程随时能够随时停止加负荷,甚至变为快速减负荷,反之亦然(机组实际负荷同AGC指令偏差小于1%)。AGC调度方式下,机组负荷响应速率直接影响到机组平均负荷率,提高机组负荷响应速率有利于提高机组的平均负荷率,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为了保证机组的快速负荷响应能力,大多数电厂采取了快速改变锅炉燃料量的调整手段,由此造成了机组动态过程中煤耗水平的升高,对机组经济性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本课题采用自主研发的全程动态燃烧优化控制技术,将锅炉燃烧优化技术和DCS优化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燃烧相关控制手段的自动控制调整。通过优化技术能够使锅炉动态过程中的锅炉效率提高1%以上,动态过程的发电煤耗减少3g/kw.h以上,机组平均煤耗水平降低1 g/kw.h。以实施项目的600MW机组为例,发电煤耗降低1g/kw.h,每台机组每年可以节约原煤约15000吨,减少CO2 排放约55000吨。
上海电力大学 2021-04-29
一种优化的动态模拟小车
一种优化的动态模拟小车,本实用新型涉及游戏设备技术领域,其中底座下表面的四角固定设置有支撑脚,底座上设置有座椅支架,底座上固定设置有数个蜗轮蜗杆直流减速电机,蜗轮蜗杆直流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偏心轮,偏心轮上偏心连接设置有万向节球头连杆,座椅支架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数个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方向盘支架,方向盘支架上固定设置有踏板,方向盘支架的一边固定设置有支撑杆;其使用万向联轴器连接座椅支架,减轻了其机械碰撞给使用者带来的不适,减缓了佩戴VR眼镜带来的眩晕感,其使用多组力反馈设备,模拟出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干式电抗器优化设计软件
该软件包括干式空芯电抗器、干式半芯电抗器以及干式铁芯电抗器等3种电抗器的设计模块。 1.干式空芯电抗器设计模块的主要功能和特点为: (1)包含自动优化设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两个子模块。其中,自动优化设计子模块,只需输入待设计电抗器的额定电气参数,不需要任何结构参数,软件即可进行自动寻优,得到最优设计结果;计算机辅助设计子模块,只需要输入一些必要的结构参数。如果用户有特殊的要求,可选用该设计模块。 (2)可以设计各种用途的单相空芯电抗器和三相空芯电抗器。三相空芯电抗器组安装方式包括三相平面布置,三相垂直叠放布置和三相两叠一平布置等。 (3)可以精确、迅速地计算电抗器电感值。对传统温升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温升计算更准确。 (4)特有的自动优化设计模块无需人工参与,避免了因给定结构参数不合适而导致的不合理的设计结果。同时,采用了改进遗传算法,具有更强的全局寻优能力和更高的求解精度,对电抗器的优化设计效果明显。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9 40 41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