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可升降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加热器,包括传送杆,载物台,加热器和丝杠,加热器和丝杠的顶部固定连接,加热器的顶部设置有斜槽和深槽,载物台用于承载样品,载物台的底部设置有弹性定位销,侧面设置有一对侧面定位销,加热器与载物台是通过弹性定位销与斜槽和深槽的配合实现固定连接,用于为样品提供温度保证,传送杆和载物台固定连接,用于将载物台从一空间初始位置水平传送到另一空间位置上进行加工和测量工艺,加热器和丝杠的顶部是通过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固定连接,丝杠用于通过自身旋转实现加热器的升降,且具有粗调和精调的功能,传送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水下航行体电磁加热空化装置
水下航行体电磁加热空化装置。装置示意图如下,由磁性分子材料构成 的空化器 1 安装在航行体 2 头部,高频交变电磁场发生器 4,空泡 3 由涡流导致 的高温产生。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GHJY-COD加热器(消解仪)
产品详细介绍GHJY-COD加热器(消解仪) 一、产品简介:     COD恒温加热器(消解仪)是经典方法分析污水中一种采用空气冷凝代替水冷凝测定化学耗氧量的加热回流装置,它采用新型温控器,升温速度快,温度恒定均匀,操作方便,是一种实验手段仪器化新产品。经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试表明,结果符合国际标准方法ISO06066-86的要求。     国内首家推出具有时间控制型恒温加热器;时间可任意设定。     国内首家自动进行计算加热回流时间,无需人工进行计时,加热回流时间2小时到达完毕后,仪器自动关机。且定时可以随时关闭和开启及重新记时,以便不记时单独恒温加热。     加热板底部采用特殊材质和加工工艺制作,每个加热孔部位恒温均匀。     采用数字化设定、显示加热温度,自动控制加热温度。升温速度快,温度恒定均匀,耗电小,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可靠,不用冷却水,占用地方小,可完全克服原测定COD加热回流装置存在占地面积大,耗电、费水和操作不方便等缺点,广泛用于环保、医疗、卫生、食品、自来水、造纸、污水处理、印染、石化、冶金、院校等行业的水质检测。 二、COD恒温加热器技术特点: 1、温度可调节范围:室温—399℃ 2、恒温精度:±2℃ 3、升温时间: (180℃)<30min 4、最大功耗:1.5kw 5、同时加热样品数:16个(可制作非标) 6、电源电压:AC220V±10%,50Hz 7、外形尺寸:45cm×35cm×26cm 8、自重:18kg 9、加热孔尺寸:直径:42.5mm深度:65mm 10、定时:0.01秒-99小时之间任意设定 三、仪器的安装与调试 1、开箱后按装箱单核对主机与附件的数量及质量。 2、按试管架装配示意图按装加热管及空气冷凝管。 3、主机通电前检查外观有无异常现象。 4、定时表的设定和使用 字母的含义:h表示小时,m表示分钟,s表示秒 设定调整:用尖锐硬物在仪表内右侧的小方孔里上下拨动至所需的时(h)分(m)秒(s). 然后用手指轻轻拨动对应数字上的小齿轮,达到所需的时间。 5、智能温控仪的设定和使用 表面板下面左一按键为设定键、左二为移位键、左三为减值键、左四为增值键,上视窗为测量值显示单元、下视窗为设定值显示单元。 根据需要设定在所需的温度即可。 本仪表采用单相可控硅过零触发输出,对无线电设备无干扰。它是以计算机芯片作主控单元,采用多重滤波电路,干扰自动恢复,PID控制及自整定功能,产品具有测量精度高,控温准确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单,此仪表适应性广。 四、仪器的使用方法 1、将温度恒定在170℃-180℃之间。 2、在主机予热的同时,按《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第156页表5-1所示测定条件,取水样20毫升,加入0.25NK2CrO710ml,Ag2SO4—H2SO4 30ml,再加小沸石两叁粒轻晃加热管,使溶液均匀,以防爆沸. 3、在加热管上接好冷凝管,置于已经恒温的加热孔中加热,约15分钟后,溶液开始沸腾,沸腾后继续加热2小时。 4、回流2小时后仔细取出(注意烫伤手臂)加热管及冷凝管。置于支架中待自然冷却或强迫冷却后,用少许水冲洗冷凝管管壁和磨口处,取下冷凝管加入搅拌子,加水稀释至140毫升后电磁搅拌,用0.1N硫酸亚铁铵滴定,用2~3滴试亚铁灵作为指示剂,如无电磁搅拌器,可将加热管中的溶液转移到500毫升三角烧瓶中,加水稀释至140毫升后,手工滴定。 0.1N硫酸亚铁铵标定方法 量取10毫升(0.25N) K2CrO7稀释至约100毫升,加入30 ml浓硫酸冷却后用硫酸亚铁铵滴定(2~3滴试亚铁灵作为指示剂)。
华鲁电热仪器(天津)有限公司 2021-08-23
多工位加热型磁力搅拌器
产品应用:   加热型多工位磁力搅拌器外形设计新颖美观、加热快、受热面积大、受热均匀;广泛适用于医疗、石油、化工、环保等领域,是各大中科院校、科研单位、检验检疫、卫生防疫等实验中的好帮手。 主要特征: ●  直流无刷电机,性能稳定,免维护;●  噪音低,寿命长,低速平稳,高速强劲; ● <30°斜面操控面板适合坐位和站位视角; ● PT100温度传感器,实现±1的温度精度控制; ● 旋转式调节开关按钮,防水设计,安全系数高; ● 每个工位独立控制,可搅拌多达4个工位的不同样品; ● 亚光特氟龙涂层加热面耐腐蚀,表面温度最高可达320℃;受腐蚀侵害; ● LCD数显功能,显示加热温度、搅拌速度,方便实验操作; ● 控温采用PID控制算法,自整定功能,具有测量精度高,冲温小;    
上海沪析实业有限公司 2021-12-21
JYD-2A恒温金属浴(加热型)
JYD-2A恒温金属浴是采用微电脑控制的恒温金属浴装置,控温精度高,制样平行性好,以替代传统的水浴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样品的培养、保存和反应,应用行业遍及医药、化工、食品安全、质检、环境等。JYD-2A恒温金属浴可实现2个模块独立加热、恒温,独特的二合一设计,满足更多实验需求。 产品特点 1、LED显示,界面清爽简洁。 2、仪器升温速度快、加热均匀、控温、稳定性高,低能耗无噪音。 3、内置温度偏差校准功能,自动故障检测及蜂鸣器报警功能。 4、内置超温保护装置,使用更安全可靠,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5、产品设计紧凑而严密,占用的空间范围小,带来更多的自由和方便。 6、多种模块选择更换,便于清洁与消毒食用各种试管。 7、可实现2个模块独立加热、恒温,独特的二合一设计,满足更多实验需求。
江苏金怡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2022-09-19
一种温控加热型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及其方法
能源与环境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保障。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国,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和化石能源短缺三大问题亟待解决。发展先进的供能系统是缓解能源与环境问题、落实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的重大需求,与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息息相关。太阳能燃气联合循环(ISCC)基于“温度对口,梯度利用”原则,是一种先进可靠的供能系统。ISCC系统中太阳能作为辅助热源加热给水,实现了能源互补,克服了单独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负荷变动大、需要大规模蓄热装置的缺陷,大大提升了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创新点 为了增加变负荷下太阳能集热器出口蒸汽产量,提出从过热蒸汽管道或汽轮机中抽汽加热太阳能集热器进口水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蒸汽产量,提升联合循环的能量利用率且成本低。根据太阳辐射的强弱和排烟温度自动调整进入太阳能集热器的进水比例和过热蒸汽管道或汽轮机的抽汽量,保证太阳能集热器进口水温度达到其设计接近点温差对应的温度值,实现对能量的梯级互补和综合利用,提高太阳能联合循环系统的运行效率。 市场前景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约3.3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1亿千瓦。到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且风电与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占比还要提高。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严重受限于天气、季节、风力等自然气象条件。 太阳能与化石能源互补利用有利于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然而燃煤电站灵活调峰能力尚且不足,现阶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以燃气轮机实现化石能向热能的转换,响应速度远快于燃煤锅炉。且集成太阳能集热器构建ISCC系统实现能源互补的技术比较成熟,作为太阳能利用的可靠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团队成果适用于槽式太阳能集热器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集成,可优化机组变负荷与太阳能辐射波动过程中的能量匹配规律,低成本实现多热源梯级利用,允许系统集成更大太阳能面积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逐步推进双碳目标。 获奖情况 2021年12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温控的复杂热力系统优化北京市优秀。
华北电力大学 2023-07-19
磁场调制型永磁耦合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耦合器,包括:两相对布置且同心的转 子;同心设置于第一转子上并与之同步旋转的多对极永磁体,以产生 第一旋转磁场;以及同心设置于第二转子上并与之同步旋转的导体环; 还包括设置在永磁体与导体环之间的调制铁环,第一旋转磁场经该调 制铁环的磁场调制作用后,可在靠近第二转子的气隙中变为第二旋转 磁场,导体环在第二旋转磁场作用下感应出一与该旋转磁场极对数相 同且保持同步旋转的磁场,从而产生稳定不变的转矩实现稳定地传输 功率。本发明通过磁场调制作用与磁耦合效应的结合,可以同时实现 “变速与恒频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光子-激子强耦合相互作用
构建了多激子与单个表面等离激元模式耦合相互作用的全量子理论,给出了简洁的实现强耦合作用的“量子光学极限条件”。依据该理论,研究团队精心设计和制备出方形银包金纳米棒结构,实现了将光子局域在71 nm3 的超小模体积内,同时,巧妙地实现了单激子偶联以及小于0.9 nm的超短作用距离的精确控制,最终实现了单个J-aggregate激子与单根纳米方棒之间高达~41.6 meV的耦合作用强度,在室温下成功观测到1-7个激子与单个等离激元纳米方棒的强耦合相互作用。
中山大学 2021-04-13
生化- 物理-化学耦合绿色供水技术
本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生化处理技术旁路脱除有机污染物,采用物化-超强磁耦合技术脱除成垢离子以及微纳米颗粒污染物,同时达到降硬、除浊、杀菌灭藻的目的。合理匹配不同水源水比例,替代软水,降低成本,为水质稳定提供成套 的绿色供水技术,节水降耗。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安全高效磁力耦合软启动技术
针对大型带式输送机的软启动特性,以磁力耦合传动技术为理念,发明了一种可控磁力软启动装置,获得发明专利授权 1 项。该项目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下一阶段将开展可控磁力软启动装置研制工作以及实验研究。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6 7 8
  • ...
  • 556 55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