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OM-886A头戴耳机反复折叠试验机/耳机寿命测试仪
产品详细介绍
欧美奥兰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东莞蓄温式冷热冲击试验机-高低温循环测试箱
产品详细介绍 产品用途 蓄温式冷热冲击试验机-三箱式高低温冷热冲击试验箱--高低温冷热循环试验箱,用来测试材料结构或复合材料,在瞬间下经极高温及极低温的连续  环境下所能忍受的程度, 藉以在最短时间内试验其因热胀冷缩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或物理伤害.适用的  对象包括金属, 塑料, 橡胶, 电子....等材料,可作为其产品改进的依据或参考。 产品特点 蓄温式冷热冲击试验机-三箱式高低温冷热冲击试验箱--高低温冷热循环试验箱规范要求: a.采用铝片验证机台负载能力(非塑料负载) b.传感器放置测试区而非风道口符合实验有效性 a.进行两箱冲击时测试区湿度符合规范要求 b.可扩充待测品表面温度控制驻留时间来缩短试验时间 c.可直接多项国际规范与试验条件 d.可执行低温0度冲击并省电 e.可执行无铅制程的锡须试验 控制系统 * OYO Q8-700 温度控制器(日本原装进口)  高分辨率彩色触摸屏接口 交互式参数输入方式 支持英文,中文 提供内置SMPS的I/O RELAY BOARD-接线简化和节省成本 高精確、高信任度 基于PC的方便监控 方便设定多达33种的输出(内置计时器)方式 支持利用USB存储器-可代替记录器 内置基于先进的PID算法的自动调谐功能 提供强有力的通讯环境和支持99台多分支结构 卓越的Fuzzy功能和ARW启动-抑制超程 標準RS-232C、 RS-485通訊介面 规范条件   蓄温式冷热冲击试验机-三箱式高低温冷热冲击试验箱--高低温冷热循环试验箱规格表(Programmable Thermal Shock Tster) ---- 不符合此规格◎符合此规格★可配增加此功能※可配增加LN2功能   试验规范  驻留温度(℃) (exposure temp.) 驻留温度时间(Min) (exposure time) 覆归时间 (recovery time)  周期 或次数 试验起 始点 备注 适用机台型号 TS-(46/80/150/252/336) 高温 室温 低温 高温/低温 室温 S U L MIL-STD-883E (Method No.1010.7) +85 +10 ---- -55 0 ≧10min ≦15min ---- 含驻留时间& 转换时间≦15min 最少 10次 低温或 高温 Temperature Cycling (转换时间<1min) 实验过程若中断 超过总实验之1/10 次则实验须重做 ◎ ◎ ---- 0 +125 +15 ◎ ◎ ---- 0 -10 +150 +15 ◎ ◎ ---- 0 +150 +15 -65 0 ◎ . ---- 0 -10 MIL-STD-202F (Method No.107G) +83 +3 -25 +10 -55 0 28g以下 15~30 Min 28~136g 30Min 136g~1.36Kg 60Min 1.36~13.6Kg 120Min 13.6~136Kg 240Min Max. 5 Min 5 Min 以内 5 cycle 25 50 100 低温 Transfer time 不超过5 min ◎ ◎ ◎ 0 -3 +125 +3 -65 0 ◎ ◎ ---- 0 -5 -5 +125 +3 -65 0 ◎ ◎ ---- 0 -5 JIS C 0025 IEC 68-2-14 GB 2423.22 +70 +85 +100 +125 ±2 ±2 ±2 ±2 室温 -5 -10 -25 -40 -55 -65 ±3 ±3 ±3 ±3 ±3 ±3 3hr 2hr 1hr 30min 或无定义则 以3hr定义 手动转 移时间 2~3Min 为驻留时间 之1/10 5 cycle 除非有 其它规格 低温 Auto Transfer time 不超过30 sec 小试件 Transfer time 不超过10 sec ★ ★ ★ ◎ ◎ ◎ ◎ ◎ ◎ ◎ ◎ ◎     ◎ ◎ ◎     ◎ ◎ ---- IPC 2.6.7 +70 ±2 ---- 0 +0 15 Min ---- 2 Min 以内 100 cycle 高温 (试验结束 点在高温) Transfer time 不超过2 min ★ ★ ★ -0 -5 +85 +5 -40 +0 ◎ ◎ ◎ -0 -5 +105 +5 -55 +0 ◎ ◎ . -0 -5 +105 +5 -65 +0 . . ---- -0 -5 +105 +5     . . ---- -0 IPC 2.6.6 +85 +3 -25 +10 -55 +0 30 Min 10-15 Min   5 cycle     ◎ ◎ ◎ -0 -5 +125 +3 -5 -65 +0 ◎ ◎ ---- -0 -5 Bellcore GR-1221-CORE +70 ±2 ----   ≧10min ≦15min ---- 含驻留时间 &转换时间≦15min 500 cycle OR 1000cycle     ◎ ◎ ◎   +80 ±2 ◎ ◎ ◎   JESD22 A104-A +125 +10   -40 +0 ≦15min   含驻留时间 &转换时间≦15min 抽10次 可接受; 1000次 合格   Temperature Cycling (转换时间<1min) 实验过程若中断 超过总实验之1/10 次则实验须重做 ◎ ◎ ◎ -0 -10 +85 +10 -55 +0 ◎ ◎ . -0 +125 +10 -0 -10 +150 +10 -0 +150 +10 -65 +0 ◎ . ----     温湿度控制能力范围表 技术规格 Models  TS-50 TS-80 TS-150 TS-252 HTS-480 Inside Dimensions W x D x H cm 36x40x35 50x40x40 60x50x50 70x60x60 80x80x75 Outside Dimensions W x D x H cm 130x150x180 147x161x213 157x189x203 167x202x213 202x215x225 Precool / Preheat Range -10℃ ~ -70℃ /+60℃ ~ +200℃ H.T Shocking +60℃ ~ + 150℃ Time Range 0 hour 1 min ~ 9999 hour 59 min / segment  Resolution 0.01℃ / min  Control Constancy 0.20℃ Micro Controller Q8-700 Touch panel 宏展仪器主营: 紫外光耐气候试验箱;紫外线加速耐候试验机;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机;温湿度检定箱;高低温恒温试验箱;高低温冲击试验箱;蓄温式冷热冲击试验机;步入式环境实验室/试验舱;步入式恒温恒湿试验室;精密烘箱;盐水喷雾试验机;模拟运输试验机;蒸汽老化试验机;跌落试验机;快速温变|应力筛选试验机[ESS];其他环境试验设备 鉴于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和市场的变化,网页所涉及的产品信息和图片仅供参考,如有变更,恕无法另行通知。需了解目前准确的产品情况,欢迎来电咨询索取详细书面资料! 服务热线;0769-82204676 移动服务热线;15876425571曾先生  邮     箱:zhd@hongzhangroup.com 公司网址:www.hongzhangroup.com
东莞市宏展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武汉大学采购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武汉大学采购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项目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阳光招采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网址:http://www.yangguangzhaocai.com/)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06月10日 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武汉大学 2022-05-27
一种强化载氧体氧化再生的化学链燃烧空气反应器
本发明属于流化床和多相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强化载氧体氧化再生的化学链燃烧空气反应器;包括反应室、第一提升管、复合式内构件和第二提升管;所述反应室的侧壁设置给料口,底部设置空气入口;所述反应室和第一提升管之间采用第一渐缩管连接;所述第一提升管与第二提升管之间安装有复合式内构件;所述复合式内构件包括第二渐缩管、环形内构件、导向管、支撑板和倾斜式环形内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提升管内载氧体径向分布不均、氧化再生效率不高的问题,可以有效延长载氧体的停留时间,提高大粒径载氧体的氧化再生效率,从而提高化学链燃烧效率。
东南大学 2021-04-11
内疏水混凝土用化学外加剂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微小紧凑型化学机械系统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
项目经过10年科研攻关,开展了节能高效的微小/紧凑型化工机械的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创新成果有: 1、建立了微小/紧凑型化学机械系统的强度设计理论,包括多因素协同作用的钎焊工艺优化方法、高温蠕变和疲劳强度设立理论。 2、发明了微试样力学性能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微米厚度钎焊接头力学性能参数,为结构完整性评价提供基本参数。 3、发明了微小/紧凑型换热器和反应器,耐腐蚀、耐高温和高压,可拆卸维修,集传热、传质、化学反应于一体,结构微小、紧凑,降低了空间消耗。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北京理工大学在气相团簇化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理工化学与化工学院马嘉璧副教授团队通过质谱实验、阴离子光电子能谱实验和高精度量子化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N2和CO2与NbH2−气相团簇的反应性及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室温下直接偶联N2和CO2形成C−N键,并揭示了一种新的N2活化模式——金属—配体活化(Metal-Ligand Activation,MLA)。
北京理工大学 2022-07-08
一种基于化学和物理交联的双网络纤维素凝胶系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化学和物理交联的双网络纤维素凝胶系材料,该材料包括水凝胶、气凝胶和 生物塑料。在纤维素溶液中加入定量的交联剂并搅拌后先形成部分化学交联的纤维素凝胶,然后将该凝 胶置于纤维素的非溶剂中进行物理交联,经过水洗后得到双网络纤维素水凝胶。由双网络纤维素水凝胶 干燥制备双网络纤维素气凝胶;将双网络纤维素气凝胶在 150?oC 以上热处理后得到碳气凝胶;将双网 络纤维素水凝胶或气凝胶热压制备双网络纤维素生物塑料。本发明制备的双网络纤维素材料具有优良的 力学性能、高的比表面
武汉大学 2021-04-14
环氧衍生精细化学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环氧化合物与脂肪醇开环反应关键技术 开发了活性高选择性好的高氯酸盐固体酸类新型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催化剂体系、连续管式反应器及绿色反应工艺等关键技术,通过催化剂、反应器和原料配比来调控反应选择性,根据市场变化自如调节主副产品比,建立3套万吨级连续管道式二元醇单烷基醚生产装置,实现装置通用化、产品系列化、主副产品综合利用。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项目属化学工程精细化学品领域。项目原料环氧化合物主要为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和环氧氯丙烷(ECH),进行开环加成、直接酯化或闭环反应,制得一系列环氧精细衍生化学品,主导产品包括二元醇单烷基醚、二元醇醚羧酸酯和脂肪族缩水甘油醚等醇醚酯类高级溶剂与环氧树脂活性稀释剂,用途广泛。因原料危险性大、技术含量高、产品品种和品质要求多,高端产品长期依赖进口。通过对其生产关键技术长达20余年的协同创新研究,取得如下自主创新成果: 1、环氧化合物与脂肪醇开环反应关键技术 开发了活性高选择性好的高氯酸盐固体酸类新型环氧化合物开环反应催化剂体系、连续管式反应器及绿色反应工艺等关键技术,通过催化剂、反应器和原料配比来调控反应选择性,根据市场变化自如调节主副产品比,建立3套万吨级连续管道式二元醇单烷基醚生产装置,实现装置通用化、产品系列化、主副产品综合利用。 2、二元醇醚羧酸酯直接酯化法绿色生产新工艺技术 开发了苯并噻唑类离子液体、Ni-Al/离子交换树脂等酯化酸催化剂体系,低毒酯类共沸脱水剂体系,连续固定床预反应串反应精馏酯化工艺。预反应系统提高了反应精馏主反应的效率;催化剂可回收、循环使用,解决了常规中和带来的操作与污染问题;酯类脱水剂低毒、高效、环境友好;GMP自动化无尘包装,产品质量指标达国际电子级要求;建立4套万吨级生产装置,实现清洁生产。 3、氯醇醚高浓度碱闭环制备脂肪族缩水甘油醚清洁生产工艺关键技术 开发了季铵盐型缩水甘油醚阳离子相转移催化剂,催化高浓度NaOH闭环反应,副产固体盐多,并消除了夹带产品问题,通过饱和盐水萃取可低成本精制固体盐;用饱和盐水热泵蒸发析盐,解决高浓度盐水污染问题;建立单、双、多缩水甘油醚等3套万吨级通用型生产装置,产品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基、低氯、水溶及高品质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建成全球产能最大、品种齐全的脂肪族缩水甘油醚生产基地。 4、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开发了开环反应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二元醇醚副产残液与碱、卤代烷进行williamson醚化反应,制得多乙二醇双醚;丙二醇醚副产残液通过中和、脱色等精制得多丙二醇单醚,用作脱硫脱碳溶剂或制动液原料。 5、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系统开发了脂肪族缩水甘油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固体盐精制得工业盐,用作水泥磨料、制砖防冻剂等;盐水蒸发析盐过程中回收多羟基有机物制备环氧树脂增韧聚酯;减压精馏前馏分精制处理出原料和产品;精馏残液通过环氧基改性后可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这些技术开发,解决了废弃物出路问题,实现了清洁生产。
南京林业大学 2022-08-15
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运输车路径优化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的运输车路径优化方法,该方法涉及智能优化技术领域,  我国AGV每年新增装机量自2010年起迅速增长,自2013年起年同比增速维持在50%以上。目前AGV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产品功能比较单一。而一些大型汽车、家电企业希望通过获得AGV系统和整机产品的相关技术,自己实现AGV产品的定制化生产。在此背景下,从AGV制造商的角度来说,要从国内严重同质化的中低端AGV产品中脱颖而出,从软件系统上提供先进的路径规划方法,并且在未来不断升级,未尝不是一种提升产品服务质量、赢得客户青睐的做法。随着硬件性能的提高和计算技术的发展,系统仿真得以在越来越短的时间之内完成,以每辆AGV为单位进行微观系统仿真可以更好地反映AGV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强化学习方法作为一种利用交互和反馈进行策略优化的机器学习方法,正好可以利用AGV交互的数据为每辆AGV规划路径,使总的生产效率或搬运效率最高,从而降低物料搬运的成本。
青岛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84 85 86
  • ...
  • 99 1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