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毒性
化学
品安全
存储
柜
多数有害气体的密度都比空气大,高浓度时甚至危及生命。在化学工业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频发的当下,乐普乐吉适时推出了毒性化学品安全存储柜。 严格的密闭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最可信赖的安心。 FM认证,符合FM6050标准
乐普乐吉安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021-02-01
用于研究熔融电解质中电活性氧化物
电化学
行为的电解池
小试阶段/n本成果采用ZrO2固体电解质管构建电解池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首先,ZrO2管作为一种优良的耐火材料,具有较强的抗侵蚀能力,不仅能直接作为盛放熔融电解质的容器;更重要的是:ZrO2管一方面可作为将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与电解池容器集成在一起的基体材料,另一方面又作为将辅助电极与熔融电解质中的固态工作电极分开的隔离膜,不仅能有效避免辅助电极与固态工作电极之间可能产生的电子直接短路,而且能防止辅助电极上的反应参与物对固态工作电极的不利影响。可见,ZrO2管的采用,不仅使电解池的结构简单,且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12
解释了在钌基催化剂表面
电化学
合成氨的过电位很低的
在金属钌表面,另一种不稳定的中间产物*N 2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检测CP4-EPSPS蛋白的
电化学
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CP4?EPSPS蛋白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基底电极表面依次经AuNPs?CMK?3分散液修饰,EDC和NHS的混合溶液活化,CP4?EPSPS抗体和硫堇的混合溶液共价结合处理。所述基底电极为玻碳电极,所述CP4?EPSPS抗体为纳米抗体。本发明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仪器轻便易携带等明显优势,可以在生物大分子的检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东南大学
2021-04-11
利用新型介孔二氧化钛晶体的钌原子单分散以及
电化学
高效析氢
一种独特的仿生矿化刻蚀法,合成钌原子单分散的介孔单晶TiO 2 ,析氢性能极其优异。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与元素面扫描测试结果表明,单个钌原子的均匀分散在具有介孔结构的TiO 2 晶体中。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电子顺磁共振测试结果,首次证实,钌表现出异常的+5高价态而非+4价,而晶格中的部分钛原子接收来自钌的电子形成Ti 3+ 。在0.1 M KOH电解液中,Ru-TiO 2 的起始过电势仅为82 mV,通过铝还原调节样品的电子结构,其析氢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起始过电势降低至45 mV,10 mA/cm 2 的电流密度下过电势仅为150 mV。通过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计算证明,Ru 5+ 与Ti 3+ 协同作用降低了氢吸附能,使得其与氢吸附火山顶更为接近,从而获得优异的电化学析氢性能。
北京大学
2021-04-11
揭示了氮气在金表面的
电化学
还原反应路径,并对高效氮气还原催化剂的合成
氨是一种无碳的氢能载体,具有高能量密度(4.32 kWh L -1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太阳能驱动生物
电化学
强化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技术及应用
成果简介: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疏水性、蓄积性和环境持久性,普通厌氧和好氧生物降解难以发生。本技术以生物电化学(BES)耦合生物共代谢强化厌氧生物过程,成功实现沉积物、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的高效降解,大大缩短环境半衰期。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生物
转化
甲烷气体联产细胞蛋白
和
多糖
针对我国蛋白饲料和多糖产品的巨大市场空间,团队借助专有的合成生物学技术平台自主研发了甲烷气体高值化生物转化技术,拥有我国行业内首个专利授权。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将页岩气、沼气等甲烷气体通过微生物高效转化为细胞蛋白和多糖。 所产甲烷基细胞蛋白富含包括全部必需氨基酸的 18 种氨基酸,菌体粗蛋白含量大于 60%,其中 9 种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占比达 30%,其在总氨基酸含量、限制性氨基酸含量等参数水平上明显优于豆粕蛋白,并与鱼粉蛋白相似。 所产多糖经权威机构鉴定,其结构与保湿霜类护肤品添加剂海藻多糖结构相似度达97%,具有保湿、修复等功能,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美产品添加剂与化妆品添加剂。 本项目具有生产成本低、制备工艺简洁高效和制备过程环保无污染的优势。通过前期建立甲烷生物制造的全链条研发平台,该技术已完成从实验室向产业化的推进。
西安交通大学
2025-02-08
一种基于
电化学
各向同性刻蚀轮廓包络原理的金属材料普适性抛光加工技术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助理教授邓辉研究团队在机械制造领域顶级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化学各向同性刻蚀轮廓包络原理的金属材料普适性抛光加工技术。邓辉介绍,此项研究所提出的刻蚀轮廓包络抛光技术避免了使用传统抛光工艺所不可或缺的刚性工具,因此该技术不存在“刀具干涉”问题,可以加工具有复杂外形和内腔结构的金属零件,加工效率高且加工后表面无残余应力。此外,由该技术的加工原理可知,这一技术适用于绝大部分的金属材料,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未来,这一技术有望在航空航天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投入应用,也可解决3D打印金属零件的后处理难题。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1
51009能量、能量的
转化
和
转移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首页
上一页
1
2
...
6
7
8
...
275
27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