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全自动化电输运性质测试系统霍尔效应磁阻测试
产品特点: 可以进行霍尔效应、R-H特性、R-T特性和I-V特性的测量,可得出参数:方块电阻、电阻率、霍尔系数、霍尔迁移率、载流子浓度和导电类型,可绘制以上参数随温度或磁场的变化曲线,以及I-V特性——不同磁场和不同温度下的I-V特性曲线,R-H特性——固定温度,电阻随着磁场变化的特性曲线,R-T特性——固定磁场,电阻随着温度变化的特性曲线。 您也可以在淘宝网首页搜索“锦正茂科技”,就能看到我们的企业店铺,联系更加方便快速! 产品功能: 1·电阻率、霍尔系数及霍尔迁移率测试遵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F76标准 2·电阻测量范围宽:100nΩ(低电阻选件)~ 100GΩ(高阻系统); 3·使用插入式样品卡,样品安装方便,同时提供四探针卡,免去制作电极的麻烦 4·标准系统一次可以同时测量2个样品,增加选件可同时测量4个样品; 5·测量和计算过程由软件自动执行,3分钟即可得到一个霍尔效应数据; 6·提供长时间高稳定性的磁场,24小时稳定性<±0.5G,并且磁场能够平滑过零 7·电磁铁电源内置高斯计,磁场从0到1kG只需20S即可控制在0.1G以内; 8·选择温度选件,可以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霍尔效应和电阻的测量。 您也可以在淘宝网首页搜索“锦正茂科技”,就能看到我们的企业店铺,联系更加方便快速!
北京锦正茂科技有限公司 2022-03-05
全自动化电输运性质测试系统磁阻测试仪器
产品特点: 可以进行霍尔效应、R-H特性、R-T特性和I-V特性的测量,可得出参数:方块电阻、电阻率、霍尔系数、霍尔迁移率、载流子浓度和导电类型,可绘制以上参数随温度或磁场的变化曲线,以及I-V特性——不同磁场和不同温度下的I-V特性曲线,R-H特性——固定温度,电阻随着磁场变化的特性曲线,R-T特性——固定磁场,电阻随着温度变化的特性曲线。   您也可以在淘宝网首页搜索“锦正茂科技”,就能看到我们的企业店铺,联系更加方便快速! 全自动化电输运性质测试系统磁阻测试仪器 产品功能: 1·电阻率、霍尔系数及霍尔迁移率测试遵从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F76标准 2·电阻测量范围宽:100nΩ(低电阻选件)~ 100GΩ(高阻系统); 3·使用插入式样品卡,样品安装方便,同时提供四探针卡,免去制作电极的麻烦 4·标准系统一次可以同时测量2个样品,增加选件可同时测量4个样品; 5·测量和计算过程由软件自动执行,3分钟即可得到一个霍尔效应数据; 6·提供长时间高稳定性的磁场,24小时稳定性<±0.5G,并且磁场能够平滑过零 7·电磁铁电源内置高斯计,磁场从0到1kG只需20S即可控制在0.1G以内; 8·选择温度选件,可以进行不同温度下的霍尔效应和电阻的测量。 您也可以在淘宝网首页搜索“锦正茂科技”,就能看到我们的企业店铺,联系更加方便快速! 全自动化电输运性质测试系统磁阻测试仪器    
北京锦正茂科技有限公司 2022-08-12
西安交大研究人员在二维材料中发现层间滑移诱发铁电-反铁电相变新机制及其潜在应用
二维铁电材料因其自发的铁电极化和天然的纳米厚度,在微纳尺度的铁电功能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非共价的层间范德华力使得二维材料能够较为容易地滑移和旋转,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新奇的物理现象,为其铁电性质提供了新的调控维度。
西安交通大学 2022-03-25
一种优化风电消纳的电力系统调度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风电消纳的电力系统调度方法,步骤为一、采集分钟级风电历史功率数据和数值天气预报数据,建立分钟级风电功率预测模型;二、针对分钟级风电功率预测误差进行建模和补偿;三、在预测误差修正风电功率值的基础上,建立风电消纳电量最大化和系统调峰能力最强的目标函数,并且仅执行下一分钟的调度优化指令;四、在目标函数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完成所有时刻的优化,若完成则结束优化,否则下一时刻更新所有输入信息并从第一步依次滚动进行。该方法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优化时域,以风电消纳电量最大和系统调峰影响最小为目标函数,保证了在电力系统安全的情况之下合理地消纳风电,并积极地应对电力系统调峰。
中国农业大学 2021-04-11
电沉积低温烧结制备氧化物薄膜和微叠层技术
本技术可以获取各种单一氧化物和多元氧化物纳米薄膜,以及叠层氧化物纳米薄膜。可用于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能以及获得多种特殊功能,如铁电性能、磁性能、电致变色、化学催化、超导、光电转换等。 本技术可以获得Mg、Ca、Sr、Ba、Y、La、Ce、Yb、Ti、Zr、Hf、Ta、Cr、W、Mo、Mn、Fe、Co、Ni、Ir、Pd、Cu、Zn、Cd、Al、In、Si、Sn、Pb等元素的单一氧化物或它们的多元氧化物纳米薄膜,厚度<0.2um。氧化物薄膜质量优于溶胶凝胶法,厚度均匀,根据需要可以控制厚度膜。先后沉积不同的氧化物薄膜可以获得叠层氧化物纳米薄膜。制备过程简单,重现性好是本技术的优势。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Ag/La1-xSrxCoO3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制备,旨在提供一种Ag/La1-xSrxCoO3电接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a1-xSrxCoO3体系导电陶瓷微纳粉体;将上述La1-xSrxCoO3微纳粉体与银粉在V型混粉器中混合均匀,La1-xSrxCoO3粉体占混合粉体总质量的8%~20%;将混合均匀后的粉体通过等静压压制成坯体,然后依次经过烧结、复压、复烧工艺,最后热挤压成型获得Ag/La1-xSrxCoO3电接触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得Ag/La1-xSrxCoO3电接触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相La1-xSrxCoO3为纳米级粉末,其高比表面活性可改善电弧作用下电接触材料表面微熔池中的熔体粘度,综合提高电接触材料的电导率、机械强度、耐磨性、抗电弧烧蚀等性能,同时不存在加工、成型困难的问题。
浙江大学 2021-04-11
用于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被动式接收机检测
本发明基于CT和PR的位置关系,提出假设和将CT在PR所使用频段的中监听到的信号强度E作为判决统计量,根据概率统计,计算E在假设和下的累积分布函数;根据假设和下的能量E的分布情况,确定判决事实,设计双门限检测器,在允许的干扰概率下计算门限ηL和ηH的最佳值。与传统能量检测法相比,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通过设定的双门限,在一定的干扰概率下,提高约100%到300%的接入机会。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适用于认知无线电环境的准完美序列设计方法
采用本发明得到的准完美序列组,具有接近完美的相关特性,即绝大部分自相关函数取值为零,并且绝大部份互相关函数取值为零。本发明所得到的准完美序列组,可以广泛应用于认知无线电系统,如信号同步、信道估计、多用户扩频等方面。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基于公用无线通讯网心电远程监护系统研究
项目研究的背景及用途:通过无线网络建立社区保健网是适合我国国情 的,首先,我国的服务业是尚待开发的国家,特别是医疗保健工作目前还很难做 到服务到家庭。而在家庭中,保健工作又是十分重要的,如老人的日常护理、孕 妇、胎儿、婴儿、幼儿的保健及健康咨询,长期需要护理慢性病患者。 系统的建立,可使疾病的诊断的触角伸向家庭。在一定意义可以说,在 家里得到了与医院一样的诊断。“网络”的运行,可加速慢性病防治的信息化监 测、管理;可有效地实施慢性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家庭医疗监护、 防治指导及其急性发病(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等)的预测,发现和施救:促进意在 提高基层医疗水平的会诊、教学和电子病历系统的形成;加速实现世界卫生组织 提出的“家庭健康保健目标”。 技术原理及流程:该系统以专家诊疗系统为中心,一端为家庭终端,该 终端应设计成包括生理信息接收、存储、发送-接收装置。另一端为社区医疗站 或卫生院(地段医院)系统,它是基于小型计算机的接收系统,中间通过无线公用 通讯网传输,并可与市(区)级医院-网络中心链接,进行信息交换。 市场分析及效益预测:本项目完成时,由于它直接面对家庭,因此有很 大的市场,按每台纯利润 1000 元计算,年产 1 万台计,可产生的效益是可观的。 社会效益:随着人类进步和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广泛用于社会与家 庭的日常疾病预防、生理指标监测,功能恢复等简易、准确、轻便的仪器将是替 代家政服务,减少社会压力的重要手段。 
天津大学 2021-04-11
一种非接触式金属电迁移测量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金属互连线电迁移测量方法,具体为:使用平行光照射标定用金属互联线,同时采用四探针检测标定用金属互联线的电阻;建立四探针检测到的标定用金属互联线的电阻与标定用金属互联线的表面反射光强的对应关系;使用平行光照射待测金属互联线;实时检测待测金属互联线表面反射光的强度;依据建立的电阻与反射光强的对应关系获取待测金属互联线在某反射光强下对应的电阻值。本发明还提供了测量装置,主要包括四探针、平行光光源、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本发明不接触试样的情况下对试样上的较大范围金属互连线电迁移同时进行实时检测,与普通的四探针检测方法相比,检测范围更大,时间更快、成本更低。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7 28 29
  • ...
  • 39 4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