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南方型杨树人工林高效培育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南方型杨树不同培育目标的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模式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围绕我国木材资源短缺的现状,根据黄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的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条件,针对南方型杨树人工林培育中存在的产量和质量问题,从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两方面系统开展了南方型杨树新品种创制、可持续经营的养分机制及地力维护技术、插干造林技术、修枝技术体系、林分结构构建与调控及计算机经营模拟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等研究,优化组装出了南方型杨树不同培育目标的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模式,是一项关键技术集成的创新成果。 1)创制了产量高、质量优、抗性强的南方型杨树新品种和良种各8个,杨树人工林产量和木材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为黄淮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杨树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种质。特别是所创制的雄性不育泗杨1号新品种(良种),解决了杨树人工林“飘絮”等环境问题。 2)创新研发了特殊立地的土壤改良技术。首次针对退耕还林地等特殊立地,研究了不同覆盖植被种类的养分含量与养分释放规律,阐明了生物覆盖对杨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机理,提出有利于提高退耕还林地杨树人工林生产力的优化生物覆盖技术措施;首次探索了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脱水污泥在杨树人工林上的应用,证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在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的林地施用具有很大潜力;针对盐碱土杨树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提出了有利于杨树成林的有效措施。 3)针对杨树短轮伐期经营和纯林连作造成地力衰退的现象,系统研究了杨树人工林经营的养分调控机制,阐明了杨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凋落物种类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关系,揭示了多代连作杨树人工林土壤退化的原因,丰富了森林培育学理论,为南方型杨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及地力维护技术提供了依据。 4)针对不同培育目标(特别是大径材培育),在国内首次提出了采用2-3干大苗插干造林, 配合保水剂应用的造林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杨树修枝方法(年龄轮生枝法)技术体系;优化了南方型杨树优质大径材的林分结构构建和调控技术;筛选出了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杨树林地链式复合经营技术体系,实现了杨树人工林优质、丰产和高效之经营目标。 5)以南方型杨树为研究对象,采用长期定位研究与野外大量典型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集经营模拟、经济效益评价、优化决策于一体的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型系统,开发了南方型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型系统软件,为南方型杨树模式化定向培育理论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工具。 该成果机理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统一,体现出了技术含量高,又能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的技术特点。成果创制杨树新品种和良种各8个;获授权专利6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件,申请发明专利1件;制定行业和地方标准共6项;出版著作2部,公开发表论文102篇(其中SCI收录25篇)。成果先后在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南京林业大学 2022-08-15
一种人工智能扫描内窥影像样本库管理系统
项目成果/简介:医疗内窥镜是目前常用的一种临床诊断工具,尤其对于消化科的医生而言,他们通过内窥镜能直接观察到人体消化器官内部的病变情况,如溃疡、肿瘤等,甚至还可以利用内窥镜进行微创的外科手术,在医学界应用广泛。与放射科的阅片相比,消化内镜是消化道病变筛查和诊断的金标准,也是微创和无创治疗的主要手段。由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尔
武汉大学 2021-01-12
气动人工肌肉在仿生机器人中的应用技术(技术)
成果简介:气动人工肌肉驱动器具有较强的柔性及仿生性,其高功率/质量 比的特点使之在仿人机器人技术领域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气动人工肌 肉的静、动态特性深入进行了建模与实验研究,进行了气动人工肌肉驱动的关节特性分析及位置控制研究。分别研制出气动人工肌肉驱动的仿人灵巧手,以及十四自由度双臂机器人,通过简单的材料制作出性能优异的气动人 工肌肉,辅之模糊自适应控制、协调控制等高精度气动伺服控制技术,实现 了灵巧手基于数据手套的主从抓持操作、机械臂自动驾驶方向盘等动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中软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揭牌成立
6月17日,由中软国际教育科技集团与兰州信息科技学院联合共建的中软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和校外实训基地成立暨揭牌仪式在学院顺利举行
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6-28
MKRB-Y5打磨抛光机器人工作站
该设备是一套由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柔性砂带机、料台,卡抓、快换装置及安全防护系统组成,可适用干有色金属、塑料制品的自动化打磨、抛光。 本工作站按照企业应用标准模块化设计,通过学习抛光机器人工作站结构,配置选型,控制原理、以及系统之间的通讯、打磨工艺分析、打磨抛光工装设计原则、安全防护、I/O通讯、程序数据、程序编写、硬件连接、通讯方式设定。掌握机器人编程操作、打磨抛光应用、工装设计基础以及抛光工作站的解决方案实施、产品打样与工艺验证。
宁波摩科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22-11-07
郑州电子商务职业学院
(null)
郑州电子商务职业学院 2021-02-01
双电子注同轴腔回旋管
主要功能:实现单频和双频的大功率太赫兹波输出。 ? 应用领域:在主动探测、雷达、通信、材料的线性和非线性特性、高密度等离子体特性研究、增强核磁共振技术和放射性材料遥测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应用前景。 ? 特色及先进性:在双电子注同轴腔回旋管中,一根电子注工作在基波,另外一根电子注工作在高次谐波,利用两个电子注与电磁波间的非线性耦合,实现双频大功率太赫兹波输出。 ? 技术指标:工作频率110/220GHz;输出功率:20kW。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省教育厅共同领导和管理。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矢志不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化思政育人和课程思政建设,实施“青马工程”,坚持不懈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青年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职业道德元素、文化元素,扶正学生思想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积极构建特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在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网络育人、资助育人等方面深入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推动。进一步健全文化育人体系,深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校本特色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举旗定向、精神传承、价值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师生的精、气、神,凝聚全体师生的共同奋斗目标和美好愿景,形成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最基本、最深刻、最持久的力量。学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是国家“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现有章丘、和平两个校区,占地1045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068.25万元,馆藏纸质图书57.6万册,电子图书17572GB,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32个,校外实习实训场所229个。建有千兆骨干校园网,网络全覆盖,是山东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建设单位。学校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9381人。校内专任教师448人,其中博士1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专任教师占75.75%,高级职称专任教师占30.76%,“双师素质”教师占92.25%;建有500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师资队伍数量适足、结构合理,生师比15.12:1;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1个,省级教学团队和先进集体7个,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青年技能名师10人;全国、全省教育教学专家库专家和行指委、专指委专家委员15人;近三年教师在全国、全省教育教学竞赛和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0项、二等奖27项,其中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国赛二等奖2项、省赛一等奖2项,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师资队伍建设保持全省领先,教师综合素质、实践技能水平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强。学校以“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为核心,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道路。出台《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竞赛管理体制,每年5月举办技能竞赛月活动,参与学生2000育人。近年来,学生技能竞赛成绩斐然,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9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5项;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6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19项,是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唯一获得两次特等奖的高校;2019年首次获得全国大学生软件测试大赛特等奖。学校坚持服务于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办学定位,贯彻“以信息技术为主体、以机电技术和现代服务技术为两翼”的专业建设思路。设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系、智能制造工程系、商务管理系、财经金融系、数字媒体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开设全日制高职专业42个,其中信息技术类专业占80%,与行业、区域经济发展高度吻合。在全省职业院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领先,专业集群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学校牵头组建山东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电子信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现有央财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群2个;建立了“中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开办中职高职“三二连读”专业13个、高职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1个。牵头开发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2项,主持开发山东省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7个、课程标准1个;建有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36门、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4个;获得省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主编出版国家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13种。在全省职业院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综合实力领先,引领全省同类专业发展。多年来,学校秉承“求真达善 致知力行”的校训、“和谐 自强 严谨 创新”的校风和“勤学勤练 动脑动手”的学风,深度对接电子信息产业,坚持内涵发展,突出办学特色,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赢得了良好社会赞誉,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创先进工作单位”“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山东省资助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院校”等表彰和荣誉,连续16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学信息技术、到山东电院”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 2021-02-01
散料电子流量计
散料电子流量计是用于称量散料流量的称量系统,它可以实时地计算散料的流量及重量。它首先将散料作自由落体运动,经传感器测量,将重量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再经过信号采样,检测系统测量其流量(或重量),同时测出其与设定值的误差,通过控制器调整步进电机,由步进电机去调节进料阀门,从而使流量保持一稳定值。该项目已在现场应用,并用来测量粮食流量,效果很好,已经申请了专利。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1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管的全日制高等学校,是苏北地区唯一的信息类职业技术学院,肇建于1978年,前身为淮阴电子工业学校。2005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江苏省首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定为“优秀”院校;2007年,被遴选为江苏省首批十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11年,圆满通过教育部第二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毕业生就业层次高、就业质量好、发展后劲足,连续七次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跻身江苏省公办高职院校六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江苏乃至全国一直享有较高的美誉度。 学校占地1080亩,坐落在风景秀美、充满人文底蕴和现代气息,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淮安高教园区,校园规划科学,设计精致,环境优雅,景致宜人、交通便捷。设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装饰与艺术设计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部和社政部等教学单位,现有在校生11000余人,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7.2亿多元,图书馆藏书76.9万册和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等十余个大型专业数据库,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 学校遵循“依托行业办学校,依托市场设专业,依托岗位定方案,依托基地训技能”的办学理念,紧扣电子信息产业链设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通信技术等40个多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通信技术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软件技术专业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商务、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9个为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建成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00多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64%;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86%;现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2名、校级教学名师6名、“333工程培养对象”人选12名、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资助人选5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3名、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1名。教师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在全国微课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学校荣获“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并蝉联“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84个、校外实训基地115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各类职业技能鉴定站(所)31个,可开展74个工种技能鉴定。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集成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工程实训基地”、“电子精密模具制造实训基地”、“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基地”为江苏省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基础实验实训中心”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性中心。 学校工学结合紧密,实训体系完备。2007年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同投资建成了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校内单体生产性实训基地;各主干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分别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115个,是教育部、工信部等六部委确定的“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与联想、华为、富士康、夏普电子、三星电子、丰田(常熟)、中兴科技、臻鼎科技、中电熊猫、敏实集团、西子奥的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118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了联想学院、西子奥的斯学院、苏宁云商学院、臻鼎学院等4个联合学院和2个校企合作事业部,为契合特色小镇建设的人才需求,与昆山锦溪、吴江震泽政府联合成立了锦溪制造学院、震泽装备学院,与微软、江苏邮电、中兴集团等企业有着长期的订单式培养合作,设立了三星电子班、富誉自动化班、富准模具班、臻鼎学徒班、联想阳光服务班、高通通信班、西子奥的斯电梯班、联通3G班等30多个企业订单班及企业奖学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基地。 学校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率先在全国推进人生导师制,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生职业技能显著增强,在2009至2018年连续十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团体一等奖22个,实现了“十连冠”,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均名列前茅。 学校科技工作领先,社会服务机制健全。目前已建成了“江苏省淮安教学具产业数字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淮安设施农业智能化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10个省级和9个市级技术开发应用与服务机构。近些年来,先后承担了纵向科研项目及相关横向课题600多项,科研经费到账4000多万元,获技术专利(技术发明)500多项,学校跻身“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淮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及其他各类省市级以上科研奖励600多项。 学校努力探索一条集质量、特色、品牌为一体的高职教育科学发展之路,以令人瞩目的办学实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先后多次被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等部门授予“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教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江苏省科技富民突出贡献单位”和“江苏省园林单位”等荣誉称号。面向未来,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精神,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依托有朝阳产业美誉的电子信息产业,乘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强劲东风,向国内一流、高水平特色化创新型高职名校的目标奋力迈进。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6 37 38
  • ...
  • 110 11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