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油田伴生气回收技术与装备开发
负责人:彭学院 所在学院:能动学院 一、项目简介 油田伴生气是天然气资源的一种,由于油田伴生气的量一般较小,可利用的压能较低,在过去往往被误认为是没有价值的天然气,常采用直接燃烧的方法处理,这样造成极大浪费,同时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者”。近年来,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日益受到重视,伴生气回收利用已成为迫切的生产需求。油田伴生气回收为我国的油田节能事业开创了一个新思路,这既是一项前景广阔的新兴事业,也为实现我国总体节能目标创造了条件。 针对这一生产需求,凭借在压缩机领域的技术优势,该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专利产品—全封闭喷油涡旋压缩机组,专门用于低压小流量伴生气的增压。涡旋压缩机是目前可靠性最高的一种压缩机机型,广泛应用于制冷、空调及热泵系统中,其设计寿命一般超过10年,而且几乎免维护。美国 Emerson 公司已成功应用于油田伴生气、气井天然气、煤层气、LNG 储罐闪蒸气回收,仅 2003~2006 在北美用于油田伴生气回收的机组就有400多套,机组成本回收周期不超过2年。西安交大压缩机研究所针对油田伴生气及煤层气集气增压中的技术瓶颈,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封闭喷油涡旋压缩机组,专门用于要求可靠性高、免维护的油田伴生气、煤层气集气增压。 WX 系列天然气压缩机组主机采用全封闭结构涡旋压缩机,通过合理的油路设计,解决了压缩腔内部冷却和机械部件润滑的问题。考虑到油井现场的实际条件,全封闭喷油压缩机组已经实现了停开机、排液、排污、进排气超压、油气温度等全部自动控制,并且通过加入远程传输,进行实时监控,做到无人值守,免日常维护的目标。 图1 机组流程图 二、产品性能优势 1.技术优点 1)针对油田伴生气典型气量范围1120-3400m3/d,涡旋压缩机具有独特优势,采用全封闭喷油涡旋压缩机单机或多机并联机组,能够在很宽流量范围内高效可靠工作。 2)涡旋压缩机结构简单,体积小,基本无易损件,可保证机组具有较高可靠性,且易于撬装,以适应油井分散且长期无人职守的需要。 3)通过回收利用伴生气,可大幅提高油井产油量,尤其对于开采后期的油井,效果显著。 4)该技术与装备可推广应用于煤层气回收、油罐气回收、常规气田增产等领域,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和减排意义。 2.设备优点 1)可靠性高、寿命长 易损件少,异常工况的保护完善,可靠性远高于活塞式压缩机;涡旋压缩机设计寿命普遍超过10 年。 2)安全性高 全封闭的压缩机结构,不存在轴封泄漏,按照防爆要求设计;全流程完善的压力、温度、天然气浓度监控系统,杜绝隐患。 3)全自动化 采用西门子 PLC 机组自动化程度高,完全做到无人值守;用户只需执行开机操作,控制系统会自动完成其余工作;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要,调整控制程序。 4)实时远程监控 数据中心随时能够收到各处机组运行中相关实时参数;远程记录和分析运行状态,远程启停机。 5)模块化设计 撬装外观,便于设备在不同场地转移;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多机组串并联组合使用。 6)主要技术参数 吸气压力范围:-0.02~0.4MPaG,可提高到1.0MPaG。 排气压力范围:0.5~2.0MPaG,根据需要,排气压力可达3.0MpaG。 单台机组流量:进气压力为大气压力时,流量600~2000Nm3/d;进气压力为0.4MPa时,流量3000~10000Nm3/d。 工作环境:温度-30~50℃、湿度0~100%的环境下工作,不需要提供冷却水。 防爆等级:ExdIICT4 三、市场前景及应用 1. 油田伴生气回收 油田开采中的凝析气、套管气,通过简单油气水三相分离,除去液态水、油及固体杂质后,可直接进入涡旋压缩机机组增压,然后送入气体管网做进一步处理,也可注入油气混输管网送到处理站集中处理。 青西油田作业区窿103井日产油10.4吨,含水65%,原油由于乳化严重无法改入集输系统进行密闭混输,因此该并前期采取原油进罐,伴生气放空燃烧。该井日产伴生天然气1400m³-1600m³,井口有立式油气分离器,分离器之后带储藏罐,目前的伴生气从储气罐出来后被点火烧掉,造成极大的浪费。 项目实施后预计可回收油气伴生气156.2万Nm³/年,折合标煤为2077吨;设备运行消耗电能为40.93万kWh/年,折合吨标煤为140吨;由此可得出,每年可减少能源折合吨标煤约1937吨。目前设备运行正常,回收达到了预期效果。 2. 气井气回收 机组集气增压后,可送入附近管网,或者将多台机组回收的气体送入集中处理站,并根据流量大小,采用下列措施之一: 1)燃气发电; 2)供作业区采暖; 3)进行轻烃回收后用CNG 压缩,再送到CNG 加气站; 4)进行轻烃回收后液化成LNG,再作为商品销售。 3. 煤层气/页岩气回收 煤层气回收利用中需要用压缩机将气体收集增压到2MPa 以下,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涡旋压缩机是最合适的一种机型。 4. BOG压缩 BOG(闪蒸气)压缩机是LNG系统基本设备,用涡旋压缩机组压缩BOG气体在北美已有成功应用。 四、技术成熟度 □概念验证 □原理样机 £工程样机 R中试 £产业化 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等研究课题的资助下,已在能源高效利用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和技术开发工作。 1)通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研制了油田用两相混输泵,性能稳定; 2)与国内最大的压缩机制造企业沈鼓集团合作,完成了“863”高技术研究项目“加氢站用高压无油氢压缩机的研究与开发”,研制出压力高达40MPa的氢气压缩机,该压缩机也能用于包含天然气等在内的其它介质的压缩与输送。 五、合作方式:面议 (1)独占(设备+技术转让),设备费用50万左右、技术转让费在250万-500万; (2)设备+技术服务,费用在50万左右。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微小型精密零件检测技术与装备(技术/产品)
成果简介:所研制的微小型零件显微视觉检测系统,适用于各种块类、板类微小型零件及小模数微小型直齿轮的任意边缘的微米级精度测量和微结构在线快速测量。 技术指标:X/Y方向测量范围:0.01mm-50mm;Z方向测量范围:0.01mm-100mm;X/Y方向位置检测分辨率:0.05m;X/Y方向测量精度:(1+1000/L)m;可进行模数≤0.2mm微小型模数直齿轮的基本参数、几何尺寸、主要单项误差和综合误差测量。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兵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23~2024年科技与金融结合专项申报指南的通知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强化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省科技厅现发布2023~2024年科技与金融结合专项申报指南。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2023-08-01
科学技术部关于公开征求《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奖励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施行新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进一步完善省部级科技奖励制度,科学技术部在广泛调研、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1999年发布的《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形成了《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科技部 2023-02-14
多功能电力电子变压器关键技术及应用
传统电力变压器过于单一的功能已不能满足电网对新能源柔性接入、电能质量治理等方面的需求。基于完全可控器件的电力电子变压器(Power electronic transformer,PET)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项目陆续提出了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新型拓扑结构、无通讯线数据HUB实现方法、容错设计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了适应不同场合的基于H桥级联型结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型结构以及混合型结构的电力电子变压器。相关产品现已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的检测验证,并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东南大学 2021-04-11
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兼容设计检测评估技术
电子信息系统电磁兼容设计检测评估技术在系统方案论证阶段即进行电磁兼容设计: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功能、布局、结构规划设计的同时,建立基于结构图纸的电磁兼容数字仿真模型;分析电子信息系统内的场-场、场-路、路-路的干扰关联关系;建立基于电磁场方法系统模型、基于分布效应的场路耦合模型、基于路方法的行为级仿真模型,并建立等效干扰模型库;对全系统及分系统的指标进行量化分配,主要包括:频率指配、设备布局、元器件布局、辐射源辐射功率控制、发射带外衰减、接收灵敏度、接收带外抑制、屏蔽性能、电缆布局、电磁环境分布、舱体谐振特性、系统分系统及设备降级状况、设备安全性优先级等;对全系统进行“自顶向下”的电磁兼容预设计。 在工程实施阶段,通过数字仿真、半实物仿真、实物测试交互技术,对进一步暴露出的电磁兼容问题,进行加固方案设计及效果评估,并进行反复迭代,确保工业生产过程的电磁兼容控制;根据系统设计的特殊要求,研究电磁兼容实施标准和测试方法,在电子信息系统工程实施完成后,根据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确认系统电磁兼容状况达到设计指标。该技术可以应用于日用电器及电子电气产品的电磁兼容设计、评估、工程控制和检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电子废物资源化利用的成套技术和工程示范
1 成果简介本项目针对目前我国电子废物规模化的回收处理企业较少、技术储备以及设备设施能力不足,缺乏成套的深度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现状,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废计算机类电子废物破碎分选、分离提纯、产品高值利用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其中,在废计算机类设备的拆解处理、废显示器类资源化处理工艺、废电路板拆解处理和组合资源化工艺以及废电池组合资源化处理工艺等方面均具有突破性进展,并形成了技术和设备的集成;在电路板热冲击破碎预处理技术和破碎设备专用刀具、锥屏分离专用设备等方面的研究达到了较高水平。 其中依托专题研发了废计算机设备类自动化拆解生产线以及专用工具和设备研发,实现规模化和高效率流水线作业模式,材料回收率达到 90%以上,高于欧盟《电子废物回收处理指令》( 2005 年) 要求的 75~80%; CRT 显示器锥屏干法快速分离设备分离效率达 2 分钟/台,相比其他分离技术提高了 2-3 倍。其技术适应强、设备造价低,操作简单; LCD 显示器资源化处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可实现汞灯管无损拆除、液晶的高效分离处理和铟金属的回收;基于改性的废电路板预处理技术和设备,可显著提高解离度达 100%,实现铜金属回收率达到 95%以上。其可有效解决废弃计算机设备的资源化回收利用问题,对环境无害化处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在废电路板、 LCD 显示器、 CRT 显示器和锂电池处理技术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为建立我国电子废物处理技术体系提供了示范。2 应用说明项目研发的废计算机拆解示范线、显示器类(包括 CRT 锥屏分离和资源化技术与设备,LCD 资源化成套回收技术与设备)、废电路板拆解及其金属回收技术方法和设备、以及废锂电池的资源化回收技术方法和设备、相关环保设施等, 在电子废物处理企业中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课题开发的锥玻璃再生利用资源化工艺技术方案与企业开展合作,开发了以 CRT 锥玻璃为原料的室内装饰玻璃工艺品。 ( 1) 废电路板金属、非金属高效解离技术-低温热处理装备的研发(低温真空电阻炉系统)  ( 2) 废电路板专用陶瓷刀具材料及专用涂层刀具的制备  ( 3) 废 CRT 显示器屏、锥玻璃分离设备  ( 4) CRT 玻璃资源化产品  ( 5) LCD 回收处理关键设备  ( 6) 废锂电池处理试验装置 3 效益分析研究成果解决了典型电子废物资源化技术的关键问题以及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为苏州市电子废物的问题提供了创新性和工程化的解决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研究成果建设成为生产设施和设备,并投入使用,取得示范效应,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优势得到验证。4 合作方式转让或者联合推广。5 所属行业领域环境领域。
清华大学 2021-04-13
精细电子陶瓷、光电陶瓷粉体及其应用技术
内容介绍: 采用软化学工艺合成了不同成分,不同配比的精细电子陶瓷、光电陶 瓷粉体,其粒度可控,成份可调,尺寸分布窄,粉体分散性好,可广泛 用于生产压电陶瓷、多层陶瓷电容器、新型光电透明陶瓷的原始粉料, 以及陶瓷换能器、滤波器、谐振器、电容器、变压器、存储器、声表面 波滤波器等方面,也可用于单晶生长原料和多元氧化物功能薄膜靶材, 及供高校、科研单位研究使用。
西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一种智能电子线路软故障检测技术
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子线路软故障检测方法,采用多个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均能够较好的实现对电路故障特征的提取和分析,实现对电子故障器件的精准定位和故障类型识别。 该技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的信号处理技术进行结合,运用STFT技术实现电路信号的表征形式变换,再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深度残差网络学习技术分析模拟电路的性能特征,可以实现对元件故障类型的确定,完成电路的软故障分析和诊断。
上海理工大学 2023-05-15
“室温电子还原”技术提取贵金属取得突破性进展
电子、通讯等行业产生大量含有金、银等贵金属的工业废液,但由于其含金、银浓度低、回收困难大等原因,长期以来并没有被有效回收利用。最近,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课题组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采用“室温电子还原”技术,成功从含金、银等贵金属的离子溶液中高效、环保、可选择性地制备出“漂浮金膜”、“漂浮银膜”,实现从金属废液中提取贵金属。实验中可8分钟之内从铜、铁、锌、金的混合溶液中回收金离子,回收率高达99.96%。“室温电子还原技术”是在室温条件下电离低压气体,形成大量电子或其
天津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8 39 40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