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轻量化超高压压力容器结构技术
针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储罐、LNG槽车等超高压、高压压力容器对轻量化结构技术的迫切需求,结合现有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超高压无缝连接复合材料压力容器轻量化结构构型设计以及制备工艺方法。制备的无缝连接复合材料压力容器通过设计优化缠绕工艺及内部封头与筒体连接结构,有效提高了其承压能力,可实现超高压介质存储需求。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高效竹活性炭的研制开发及应用前景
 活性炭是利用富碳的原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经炭化活化制得的产品。制造活性炭的原料包括各种煤炭(约占52%)、木材(约33%)、椰子壳和各种坚果壳、果核(10%)、以及其它农林副产品(少于5%)。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特别是在我国的煤炭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用煤炭生产活性炭成本较高。近年来,由於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国内木材产量锐减,扩大木质活性炭生产规模也受到限制。而另一方面,国际市场上商业活性炭的价格持续下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寻找价格低廉且资源丰富的活性炭生产原料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竹材,是一种可再生的林业产品,它的化学组成与木材基本相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等),作为活性炭的生产原料有着广阔的前景。采用竹材生产活性炭不仅能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又能促进竹类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与提升。研究中的有关成果(例如表面化学特性与相吸附能力的关系、一步法制备高效活性炭工艺、炭化过程的两步连续反应数学模型、和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及其化学吸附机理的研究等)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纷纷来信索取论文单行本,并通过电子邮件深入讨论。正是基于创造性地利用农业废弃物转换成高效的环保产品,2001年10月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赖奕章(Lua Aik Chong)教授共享由Asian Economic Review 主办的2001年亚洲发明大奖(Asian Innovation Award 2001)。本人愿为我国竹材资源的合理利用、高效低价活性炭的开发生产、吸附分离理论体系的完善、以及开发活性炭的应用新领域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武汉工程大学 2021-04-11
一种利用餐厨垃圾制备生物炭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餐厨垃圾制备生物炭的方法,将餐厨垃圾晾晒至含水率降到10%以下后粉碎的颗粒投入碳化炉内,通入氮气加热,以2-10℃/min升温至200~300℃恒温30~60min;以5~20℃/min升温至350~500℃恒温1~4h;然后在缺氧条件下降温至80℃出料;粉碎后过100目筛获得生物炭。本发明操作简单,制备出的生物炭比表面积大,应用于农田可改良土壤的性质,提高土壤肥力,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修复受污染土壤;减少了餐厨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为餐厨垃圾处置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引领餐厨垃圾产业向低碳、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铁炭微电解处理双甘膦废水技术及装备
项目简介 双甘膦是农药草甘膦的中间体,草甘膦是一种高效、低毒、光谱、安全的除草剂, 具有良好的内吸、传导性能,是目前除草剂产量最大的品种。双甘膦产生的废水不仅量 大且污染负荷高,很难处理。根据本项目利用铁炭微电解方法处理双甘膦生产产生废水, 不仅成本低、以废治废,已开发成套处理装备,处理效果显著,相类似的化工废水处理 可采取类似工艺和装备。 产品性能、指标 采用铁炭微电解为主要工艺处理双甘膦
江苏大学 2021-04-14
基于THEIC的大分子成炭剂TT4
传统的无卤膨胀型阻燃剂 (IFR) 是由酸源聚磷酸铵 (APP) 、炭源季戊四醇 (PER) 和气源三聚氰胺 (MA) 所组成,季戊四醇虽然具有较好的成炭性,但由于其分子量低,与材料相容性差、热稳定性和耐水性差,在与树脂的高温复合加工过程以及所制备的阻燃材料在潮湿环境中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该成炭剂TT4与聚磷酸铵APP按TT4 : APP=1 : 2的配比,在聚合物中IFR重量配比30%时,阻燃氧指数达到35以上,同时达到UL-94 V0级别,无溶滴现象,比传统的三嗪类成炭剂的综合成炭效率高,可广泛应用于聚烯烃、聚苯乙烯类树脂 (ABS和HIPS等) 、PBT、PET、尼龙、环氧树脂、不饱和树脂、聚氨酯、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弹性体等多种场合。该成炭剂具有THEIC的超支化结构,具有优异的成炭能力,可以形成致密的炭层厚度和坚韧的炭层强度,与聚磷酸铵等P-N系无卤阻燃剂配合,具有十分理想的协同效应,赋予材料卓越的阻燃性能,是十分理想的。 目前市场上三嗪类成炭剂均采用三聚氯氰为起始反应物,涉及溶剂后处理和氯化氢尾气处理问题,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且生产成本高。本项目以THEIC为主要原料,通过固相熔融反应,反应过程中无溶剂,产品质量稳定。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低温烧结系列化NiCuZn铁氧体材料及在片式电感中的应用
成果描述:本成果研发了系列化的低温烧结NiCuZn铁氧体材料,并解决了材料流延浆料配置及制作片式电感的工艺问题,其烧结温度为900度,磁导率从15~500可调。市场前景分析:本项目研发的系列化低温烧结NiCuZn铁氧体材料,磁导率覆盖范围宽,并且解决了后端在片式电感中应用的工艺问题,可满足各种体系低温烧结片式电感研发的需要与同类成果相比的优势分析:本成果研发的系列化低温烧结NiCuZn铁氧体材料,其磁导率覆盖范围广,成本低廉,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有系列化的低温烧结铁氧体材料产品问世,技术优势明显。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及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是由有机相变材料(如石蜡)和高分子支撑和封装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通过有机相变材料的固-液相变储存或释放热量。由于高分子材料的微封装和支撑作用,使得分散于其中的有机相变材料发生固液相变时仍能保持原有形状。该类材料有以下特点:  无需外部封装,可直接使用;  相变前后材料能保持其形状和强度;  材料的导热系数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对外界温度变化响应及时;  材料具有良好的阻燃特性。  应用前景广阔,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储存、建筑节能、冷热防护、电子元器件温度管理、低温储存、电力调峰、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智能服装等领域 本课题组还开发了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的连续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已实现小批量连 续示范生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面积增长迅速,相应地,建筑能耗也大幅度增长,到 2020 年预计将占社会总能耗的 1/3。因此,在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中,节能的绿色建筑已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本项目开发的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和谷电等自然和低价能源,通过光热转换和电热转换来实现建筑采暖。太阳能具有不连续和不稳定的问题,存在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可以将太阳能蓄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从而解决这些问题。在采用分时电价的地区,还可以利用有机相变蓄能复合材料进行谷电蓄能采暖,平抑峰谷差。通过充分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运行能耗,节省运行开支,减少环境负担
清华大学 2021-04-11
药用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本项目的开发是将上述材料实现规模化生产,为制药行业提供所需的树脂,特别是为中药现代化提供高选择性的吸附树脂及相应的中药成分分离技术。南开大学开发的天然产物的树脂吸附法提取工艺和针对甜菊甙、人参皂甙、绞股蓝皂甙等研制出的吸附树脂和脱色树脂,都已实现产业化,并在其它天然成分的分离中也显示出良好性能。90年代,针对多酚类研制出ADS系列吸附树脂,完成了银杏叶、沙棘叶、苦荞、山楂、白芍、喜树果、穿心莲等药材的树脂吸附提取工艺研究,这些中药材含黄酮类、皂甙类、生物碱类、酯类等典型成分,因而可推广到其它许多中药的提取。树脂吸附提取工艺和ADS吸附树脂已在十多个厂家(包括天津、上海、山东、浙江、云南、湖北等地的厂家)使用。近年来研制的固相有机合成载体树脂,已小批量生产,除少量提供给国内研究单位使用外,大部分产品出口到欧、美等国家。/line南开大学针对中药成分的复杂性,研究出多种具有原始创新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吸附树脂,包括给体型、受体型和混合型氢键吸附剂、凝胶型吸附树脂、分子筛吸附树脂等。这些树脂在原料、结构、吸附机理和性能上均不相同,分别对中药的不同主要成分具有选择性,因而能得到高质量的提取物。在常规条件下,用普通吸附树脂从银杏叶中提取黄酮类成分,其含量只能达到20%左右;但用氢键吸附树脂提取,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可达到35%。/line南开大学研制的新型吸附分离树脂新品种有氢键吸附树脂ADS-17、21,   凝胶吸附树脂ADS-F8,络合吸附树脂(尚未命名)和分子筛吸附树脂(尚未命名)等,国内外尚无此类产品。 固相有机合成载体是南开大学近年开发的另一类反应性高分子材料,南开大学研制的系列固相有机合成载体有氯甲基树脂、氨甲基树脂、苄醇基树脂、王树脂、三苯基树脂、磺酰肼树脂和磺酰胺树脂等。随着基因组工程的完成,生命科学的下一个重点将是蛋白组工程,在蛋白组工程中,固相多肽合成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固相合成载体的市场近几年来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将来的用量会越来越大。据欧、美几届展览会了解,仅匈牙利有这种产品出售。
南开大学 2021-04-10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制备纳米复合材料
近年来,材料的高性能化、多功能化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而采用蒙托土(MMT)改性聚合物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热点。这其中,两相熔融插层复合法因为其环境友好以及与现行聚合物加工技术相容已成为最主要的聚合物基/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之一,但加工过程中的高温熔融易诱发基体大分子降解是该法存在的主要缺陷; 另外,已有大量研究工作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聚合物基/MMT纳米复合材料,但MMT含量高于3%时,常导致MMT的插层效果不均匀,体系中同时出现未插层、插层与剥离的情况,从而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本项目提出了一种制备这类纳米复合材料的新方法:以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作为介质,原位分散聚合制备聚合物基/MMT纳米复合材料。该全新聚合工艺有如下特点:反应温度较低(60℃左右),可避免加工过程中因高温熔融使大分子链降解的弊病;另外,由于SCCO2的粘度低、传质快,易于制得MMT含量高、且插层效果均匀的聚合物基/MMT纳米复合材料;SCCO2不燃、无毒、价廉,能替代众多有机溶剂,避免环境污染;SCCO2对单体和聚合物的溶解能力可以通过温度和压力进行调节,故通过减压即可实现反应-分离一体化,省却了高能耗的脱溶剂过程,因此使用SCCO2作为聚合反应的介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在拓扑材料ZrTe5中观察到的spin zero现象
通过研究三维狄拉克半金属材料ZrTe5中量子振荡随磁场倾角的演化,发现在特定角度电阻的量子振荡会突然消失,并伴随出现振荡相位的反转。分析表明这是所谓的spin zero现象,这也是第一次在拓扑材料中观察到该现象。更重要的是,这一现象带来的振荡相位反转,表明广泛使用的确定贝里相的实验方法,在某些条件下会得出错误结论。 拓扑材料在强磁场下由于轨道作用和自旋塞曼劈裂,可能演化出不同的拓扑态,从而为研究这些态之间的转化,即拓扑相变,提供了理想的平台。Spin zero现象是由于朗道能级发生塞曼劈裂,两套劈裂的朗道能级的量子振荡相互叠加干涉引起的,因此可以提取出自旋相关的信息。ZrTe5中spin zero现象的出现,暗示当磁场沿a轴或c轴附近时,ZrTe5的狄拉克能带磁场作用下变成线节点拓扑半金属,而非外尔半金属。所以,spin zero的出现,也可以用于帮助判定拓扑态的类别。图表1:ZrTe5中量子振荡的振幅和相位随磁场角度的变化。
北京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8 19 20
  • ...
  • 315 3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