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全自动络筒
机智能
控制系统
1、改变卷装,增加纱线卷装的容纱量: 通过络筒将容量较少的管纱(或绞纱)连接起来,做成容量较大的筒子,一只筒子的容量相当于二十多只管纱。筒子可用于整经,并捻,卷纬,染色,无梭织机上的纬纱以及针织用纱等。这些工序如果直接使用管纱会造成停台时间过多,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所以增加卷装容量是提高后道工序生产率和质量的必要条件。 2、清除纱线上的疵点,改善纱线品质: 棉纺厂生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专家报告荟萃㉓ | 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马骊:深入数字
化
建设 推进
智能化
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研发与建设经验,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构建了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新一代综合教务系统、爱课教学支持系统、自主实习服务平台以及全域全员实时闭环的教学评价系统等。面对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确立了“深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智能化应用”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优势。
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2025-02-11
大型电力变压器
智能化
关键技术及应用
电力变压器是电网能量传输的枢纽和核心,其安全运行是保障电网安全 的第一道防御系统。本项目针对电力变压器运行安全持续开展变压器智能化关 键技术反应用研究: (1) 深入研究并揭示了电力变压器运行故障机理及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了 新的电力变压器故障智能检测及诊断方法,形成了电力变压器智能化系统架构, 发明了变压器智能化系统核心的一体化智能监测技术及分布式诊断方法,研 发出感知运行状态信息的变压器传感网络,解决了变压器信息感知、数据传输、 信号处理、故障诊断等硬件的一体化设计技术难题。 (2) 提出了变压器多种信息智能感知新方法,研制了局部放电超高频信号、 油中溶解气体、绕组暂态电压与套管绝缘参数等多种状态参数的无线智能传感 器。发明了变压器冷却与滤油系统的在线智能控制技术。 (3) 提出了提高变压器状态信息可信度的方法,开发了融合状态信息、统 计数据和老化程度等多源信息的电力变压器健康指数综合评估系统,如电气设 备状态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分析系统、电气设备绝缘综合在线监测系统、电 力设备智能综合处理装置等,解决了多源信息无法进行关联分析和融合评估的 技术难题,提高了运行变压器状态准确评估的可靠性、有效性及实用性。市场及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研发的智能变压器监测参量全面,同时具有冷却系统、在线滤油 系统智能控制和负荷调度辅助决策功能,系统维护工作量小。同类技术对比 结果如表4所示。相关统计表明:中国境内已安装1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 压器近5万台套,市场需求巨大。团队介绍: 自2003年至2017年,重庆大学采用“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攻关" 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变压器智能化面临的监测传感器不具智能化处理能 力和一体化水平低、缺乏融合多源信息的状态评估统一建模方法、变压器状 态评估无法支撑变压器运行控制等三方面复杂科学技术难题、尚不存在稳定 可靠的智能化变压器的现状,经过13年的研究,实现了变压器智能化4项 关键技术的突破,研制了智能化变压器及其状态监测装置与故障诊断系统。 团队由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讲师等构成,年龄结构合理,具 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成果转换能力,发展潜力较大。
重庆大学
2021-04-11
基于机器视觉的材料与结构损伤
智能化
检测技术
高速公路、城市高架等桥梁、地铁隧道、大坝、房屋建筑等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在施工或长期运营期间会出现裂纹或其他缺陷,进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针对此情况,提出了混凝土、钢结构表观损伤远程非接触测量理论,研发出结构表观损伤的非接触检测仪与分布式监测系统。已经在国内外数十座桥梁、隧道与建筑上得到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一种液化天然气渔船
智能化
控制装置
本成果针对液化天然气渔船的特殊使用条件,基于经济角度考虑,智能、高效的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通过内置的LNG压力/温度控制模块、发动机燃料供应监测模块、发动机检测与安全保护模块和渔船导航模块之间相互电信息通信连接并共同组成检测控制导航系统,LNG储罐、-100℃冰鲜库、-60℃冰鲜库、-18℃冰鲜库和冷海水制备库之间相互电信息通信连接并共同组成LNG冷能利用系统,计算机、打印机、控制导航系统、L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柴油油箱、LNG冷能利用系统之间相互电气信息相连接并共同组成LNG渔船智能化控制装置,实现利用能量的自动化控制。本成果实现液化天然气冷能智能梯次利用的有效控制,保证液化天然气渔船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结构简单,操作界面友好,性能安全稳定,易于推广应用。随着海洋、江河湖泊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渔船使用液化天然气清洁能源已经大势所趋.本成果通过检测控制导航系统、LNG冷能利用系统、LNG渔船智能化控制装置等实现了液化天然气冷能智能梯次利用的有效控制,不但有效提高了液化天然气渔船的经济收益,而且大大降低了液化天然气渔船的运营成本,其结构简单,操作界面友好,性能安全稳定,易于推广应用。
青岛大学
2021-04-13
海上风电
智能化
腐蚀监测与风险评估管理系统
本技术采用电化学技术实时监测钢管桩涂层老化度和阴极保护效率;同时采用膜电阻探针技术监测电子电气系统的大气腐蚀速率,以及风电舱室内的盐雾沉积量,结合远程网络和云服务技术,实现电气装备腐蚀速率、牺牲阳极保护效率和涂层老化状态的长期在线监测,及早发现腐蚀隐患并预警,通过预防性维修和养护,将海上风电腐蚀灾难降低到最低值,提高海上风电基础和电气装备的防腐蚀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随着我国海上风电的快速发展和投运,部分海上风电基础生命期已经步入服役中期,海洋环境腐蚀带来的检测、评估、修复问题日益显著,并且随着海上风电场址选择的深远化、技术经济的精益化,对海上风电基础和高、低压电气装备的腐蚀与防护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技术采用电化学技术实时监测钢管桩涂层老化度和阴极保护效率;同时采用膜电阻探针技术监测电子电气系统的大气腐蚀速率,以及风电舱室内的盐雾沉积量,结合远程网络和云服务技术,实现电气装备腐蚀速率、牺牲阳极保护效率和涂层老化状态的长期在线监测,及早发现腐蚀隐患并预警,通过预防性维修和养护,将海上风电腐蚀灾难降低到最低值,提高海上风电基础和电气装备的防腐蚀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华中科技大学
2022-07-27
面向复杂曲面工件的
智能化
喷涂/喷砂作业编程技术
针对大型复杂曲面工件的喷砂/喷涂工艺算法研发和软件开发,采用去示教+在线编程方式,通过前端智能传感装置(主要是低成本激光或立体视觉系统)获取工件数模,然后后端采用自动编程方式优化生成最优的喷涂工作路径,以适合目前喷砂/喷涂工艺所面对的小批量、多品种、非标准产品的生产需要,提高机器人喷涂/喷砂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编程水平。具体技术指标: (1) 研发实现了一种基于激光或立体视觉扫描的喷涂/喷砂工件快速建模方法,实现了对复杂喷涂/喷砂工件表面的在线感知和高精度建模(表面建模精度0.1mm以内),以引导自动编程; (2) 针对大面积、大曲率、多孔洞等复杂工件曲面,研究实现了一种表面分割分层处理的自动化喷涂/喷砂轨迹生成方法,无需进行人工示教,可根据喷枪模型和曲面数模自动生成表面优化作业轨迹,且涂层加工精度在正负10%以内,表面覆盖率在90%以上; (3) 研发了一套面向复杂喷涂/喷砂作业的多机器人在线智能编程系统软件,并进行了初步应用验证,且可对覆盖率、作业时间等喷涂性能进行实时评估,从而为产业化提供了工程基础。
东南大学
2021-04-11
智能化
嵌入式软件随机故障分析再现与诊断技术
针对特定的故障现象(尤其是随机故障、间歇性故障等),通过综合贝叶斯网络、FMEA、FTA等多种故障分析方法、融合多元故障相关信息(故障现象、故障案例、专家经验、故障模型等),进行系统深入的故障分析、找出可能的故障原因;利用智能化的方法(如遗传算法、群智能算法等),结合强度和异常等测试理念,自动生成满足多目标(如各种覆盖率、故障现象的匹配度等)的测试用例,借助自主构建的通用嵌入式软件仿真测试环境,实现故障的快速再现和基于贝叶斯的动态故障定位。 通过智能化的嵌入式软件随机故障分析再现与诊断,可以在故障分析、故障再现、故障定位等方面,利用智能化方法进行系统性、启发式的故障诊断研究,形成一系列的智能故障诊断分析工具包、进而形成嵌入式软件故障诊断分析专家系统,可有效提高故障诊断与定位分析的效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3
通用机械
智能化
自适应自动变速电驱动系统
西南大学
2021-04-13
微弱扰动改善富营养
化
水体品质技术及
智能化
装备
项目简介 面向水环境保护领域,产品主要用于湖泊、水库、城市景观水面富营养化治理。利 用水体动力学原理,给与水体微弱扰动,可打破气膜和液膜间的阻隔,将溶氧输送到水 体深处,促进微生物对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消耗,实现微生物、浮游 生物、鱼虾等动物的自然平衡,达到水质稳定或改善的目的。本项目产品的最大特点是124 能耗低,约为 3w/亩,可以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很方便的安装到电力无法供 应的水面中。通过基于 FCS 的嵌入式控制系统技术,对包括水体溶氧、pH、温度、气压
江苏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6
7
8
...
382
38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