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高性能电机及其健康状态监测系统研发技术
团队具备成熟的高性能电机研发能力,具备瞬态有限元仿真技术、多物理场联合仿真技术、场路耦合仿真技术,能够定制开发有刷/无刷直流、感应电机、电励磁/永磁同步等各类电机,助力多家企业实现核心电机自主化、国产化。 团队研发了基于空间磁场的高性能电机健康状态在线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电机健康状态,即使发现电机微小故障,有效提高电机可靠性。
重庆文理学院 2025-05-19
一种中温太阳能-空气能耦合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温太阳能?空气能耦合系统,包括中温太阳能集热装置、空气源热泵机组、中温水箱、低温水箱、吸收式制冷机组、燃气炉,通过三进一出换向阀和一进三出换向阀,可以切换太阳能供暖、太阳能制冷、太阳能供热水、燃气供暖、燃气制冷、燃气供热水、空气源热泵制冷、空气源热泵供暖、空气源热泵供热水等运行模式,系统结构简单,运行成本低,稳定可靠,节能效益显著。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热泵综合供能系统
成果来源于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该技术将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热泵供热技术有机结合,研发了一体化的高性能太阳能光伏/集热装置,收集热能的同时有效降低光伏组件温度,光电效率可相对提高10[[%]];基于热泵技术对太阳能、空气热能进行高效捕集与复合利用,为建筑提供全年热水与采暖,能效比达4.0以上。 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ZL 200810020840.9等多项发明专利),实现了太阳能热电联供及与空气热能的多能互补,应用前景广阔。曾获江苏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建筑供能系统
一、 项目简介近年来,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地源热泵成为供热空调系统的新宠,各地争相建设。但是,一些地源热泵系统项目由于存在设计考虑不周、施工偷工减料及运行精细化不够等问题,出现了大量的项目运行不理想或失败的案例。尤其是,地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系统需要保持土壤的冷热平衡问题没有引起设计和运行人员的注意。北方地区,在全年的建筑用能上,常常出现用热量远大于用冷量的情况,在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补助热源的设计,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特别实时监测地下温度场的平衡。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HSGSHPS),由地源热泵系统(GSHPS)和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系统(SAGSHPS)组成,可以为建筑供冷、供热及供热水,既解决了夏季空调能耗远低于冬季供热能耗建筑单纯使用地源热泵时出现的地温不平衡问题,同时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如下优点:两个子系统热负荷分配灵活可调,适应负荷计算的不确定性;非供热季太阳能通过跨季节储存与土壤中,既减少了太阳能集热器的需求面积,又可以提高土壤温度,进而提高地源热泵机组COP;太阳能冬季直接供热效率高,提高整个系统供热的COP。本项目的特点是因地制宜根据建筑负荷需要和建筑所在地地质和太阳能资源情况,对供热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平稳运行并使系统初投资和运行成本最低。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本项目技术已在小型别墅建筑和中型办公建筑进行示范运行,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基本达到成熟。三、 技术指标(包括鉴定、知识产权专利、获奖等情况)本项目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天津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完成,获得验收,现有发明专利一项:一种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建筑供能系统(专利号:201110146044.1)。四、 市场前景(应用领域、市场分析等)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地区处于找不到热源的状态,城市集中供热不能到达,燃煤锅炉不允许新建,燃气锅炉供热运行费用太高且燃气气源紧张,传统的供热方式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太阳能耦合地源热泵系统以可再生能源为热源,消耗部分电能可获得3-5倍热量为建筑供热,同时,可以实现建筑的制冷空调,室内舒适度高,运行费用低。本项目技术适用于农村小型建筑、别墅以及中型办公建筑或住宅,应用前景很好。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资金需求、场地规模、人员等需求)以260 m2的别墅建筑为例,建筑供热负荷约15 – 20 kW,供冷负荷约为18 – 25 kW,需配置一台地源热泵机组,太阳能集热器25 – 40 m2,室内布置风机盘管4 – 6台,室外钻孔4 – 5口,孔深110 m。 系统投资10 – 15万元, 系统供暖运行费用15 – 18 元/m2。以5000 m2的办公建筑为例,建筑热负荷约为260kW,冷负荷为360kW。室内末端采用风机盘管,采用地源热泵与太阳能跨季节储热辅助地源热泵系统耦合形式,系统总投资约为300万元,系统运行供暖费用8 – 10元/m2。六、 生产设备本项目所涉及的设备均可通过外购途径获得,企业无需投入相关生产设备。七、 效益分析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形式为用户提供能源服务,或者为用户提供系统设计等形式,对该供热空调系统进行推广,比传统的集中供热节省运行费用30-50%。八、 合作方式专利转让、技术入股均可,面议。九、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联系人:王恩宇电话:1380217895Email: enyuwang@163.com十、 高清成果图片3-4张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太阳能光伏光热复合热泵综合供能系统
成果来源于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该技术将光伏发电、太阳能集热、热泵供热技术有机结合,研发了一体化的高性能太阳能光伏/集热装置,收集热能的同时有效降低光伏组件温度,光电效率可相对提高10%;基于热泵技术对太阳能、空气热能进行高效捕集与复合利用,为建筑提供全年热水与采暖,能效比达4.0以上。 该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ZL 200810020840.9等多项发明专利),实现了太阳能热电联供及与空气热能的多能互补,应用前景广阔。曾获江苏省技术发明二等奖。
东南大学 2021-04-13
纳米氢化镁燃料电池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 2021-04-11
碳纳米管海绵功能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储能应用
碳纳米管海绵材料具有轻质、柔性、抗腐蚀、耐高温等特点。微观上具有三维多孔结构,能够承受大应变的反复压缩而不坍塌,同时,碳纳米管互相搭接形成高导电的三维网络。这种综合的优良力学和电学性能使得碳纳米管海绵在功能复合材料、吸附过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日趋重视,各种能量转换和存储器件的研究如火如荼。
北京大学 2021-02-01
光导聚能高温相变储热零排放室内太阳炉(产品)
成果简介:利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实现民用炊事,是人们多年来的愿望。现虽有直接反射聚焦的太阳灶可用于烹饪方面,但它需要用户直接在阳光下操作,并需要及时跟踪太阳的运动轨迹,否则不能得到聚焦良好的光斑,由此给用户带来的极大不便,限制了此类装置的推广应用。本项目设计的光导聚能高温相变储能室内太阳炉利用经过特殊设计的光漏斗将太阳光收集并导入储能器中,将小通量的太阳光能,经累积产生高温热能,并在储能器中实现高温相变储存,储存温度大于180℃。需要炊事时将所储存的热量传递给储热体盘管内的导热介质,通过导热介质的循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碳纳米管海绵功能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储能应用
碳纳米管海绵材料具有轻质、柔性、抗腐蚀、耐高温等特点。微观上具有三维多孔结构,能够承受大应变的反复压缩而不坍塌,同时,碳纳米管互相搭接形成高导电的三维网络。这种综合的优良力学和电学性能使得碳纳米管海绵在功能复合材料、吸附过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日趋重视,各种能量转换和存储器件的研究如火如荼。
北京大学 2021-01-12
碳纳米管海绵功能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储能应用
碳纳米管海绵材料具有轻质、柔性、抗腐蚀、耐高温等特点。微观上具有三维多孔结构,能够承受大应变的反复压缩而不坍塌,同时,碳纳米管互相搭接形成高导电的三维网络。这种综合的优良力学和电学性能使得碳纳米管海绵在功能复合材料、吸附过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日趋重视,各种能量转换和存储器件的研究如火如荼。
北京大学 2021-04-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623 62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