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人才需求;研发、市场、产品、实习生
1.研发 2.市场 3.产品 4.实习生
山东二五六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2021-06-15
技术需求:金属表面处理的研发、生产
金属表面处理的研发、生产
济宁市鲁环表面处理工业有限公司 2021-08-18
利用天然蚕丝研发防火预警功能离子皮肤
物质学院凌盛杰课题组在国际期刊《ACS Materials Letters》发表了题为“Flame-Retardant and Sustainable Silk Ionotronic Skin for Fire Alarm Systems”的科研成果。该成果由上科大物质学院凌盛杰团队独立完成,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强为第一作者,2016级本科生杨硕为第二作者。
上海科技大学 2021-01-12
有机半导体光电导器件研发及应用
① 酞菁纳米材料制备。使用四苯氧基金属酞菁,采用混合溶剂缓慢挥发的方法,得到一维的酞菁纳米线; ② 器件组装。使用梳状电极,将酞菁纳米线搭在梳状电极两端,形成电路。得到的酞菁器件对 808 nm光敏感,可以迅速产生响应,恢复时间短,课重复响应。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4-13
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轨道交通大功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2021 年 1 月 27 日,由西南交大与中车大同联合研制的我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在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氢能轨道交通技术取得关键突破。该车采用西南交通大学陈维荣教授团队研发的轨道交通大功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突破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集成、系统优化控制以及能量管理等核心技术,电堆采用国际领先、可低温启动的日本丰田金属电堆,这也是燃料电池金属电堆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首次应用。该车设计时速每小时 80 公里,满载氢气可单机连续运行 24.5 小时,平直道最大牵引载重超过 5000 吨,在不用改变任何铁路基础线路条件下,可在各类机务段、车辆段、编组站以及大型工厂、矿山、港口等场所执行运转、调车、救援等多用途任务。 陈维荣教授团队自 2008 年起,在我国率先开展氢燃料电池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开拓了氢能轨道交通研究方向。历时十余年的技术攻关,团队突破了大功率燃料电池优化控制、混合动力系统能量管理、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等关键技术,于 2013 年成功研制我国首辆燃料电池电动机车,并于 2016 年与中车唐山公司联合研制成功世界首列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有轨电车,引领了我国氢能轨道交通技术发展。 
西南交通大学 2021-04-13
一种图案化的组合太阳能电池及其彩色太阳能电池模块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案化的组合太阳能电池及其彩色太阳能电池模块。所述组合太阳能电池由多个彩色太阳能电池模块串联而成,包括第一彩色太阳能电池模块、第二彩色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第 N 彩色太阳能电池模块,N≥3;所述彩色太阳能电池模块依次包括阴极层、光活性层以及阳极层,所述阳极层的厚度为 5nm~500nm,所述阳极层由层数为 1 层~100 层的 PEDOT:PSS 薄膜组成;在所述第一彩色太阳能电池模块至第 N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稀土新材料”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填报的通知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已完成“稀土新材料”重点专项2023年度指南项目预申报受理、形式审查和预评审工作,形审结果和预评审结果已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反馈。现依规则确定进入正式申报环节的申报项目,请收到我中心正式申报通知邮件的项目,按要求填报项目正式申报书(含预算申报)。
科学技术部 2023-06-25
北京大学深研院潘锋团队在调控超结构基元提升锂电池正极材料性能取得重要进展
锂电池已经在手机、电动车和大规模储能广泛应用。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是依赖于价格相对昂贵的钴(Co)和镍(Ni)元素的钴酸锂(LiCoO2)和高镍三元(NCM)正极。
北京大学 2022-07-08
高容量轴对称电池的设计与开发
通过设计动力电池的电芯构造。使电池的正极片、隔膜、负极片,电芯的负极极耳关于正极极耳对称布置,或者正极极耳关于负极极耳对称布置;正极片与负极片交替叠加,且正极片与负极片间垫有隔膜,用铝螺栓将正极片紧固在一起形成正极极耳,用铜螺栓将负极片紧固在一起形成负极极耳。本发明单体电池与常规叠片设计电池相比,温度场分布更加均匀;当放电倍率达到 10C 时,极耳附近电池表面的温度降低了 7~8℃,电池中心温度降低 6~7℃,电池表面整体温度平均降低了 6~8℃。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5-04
电池高性能低铂电催化剂
电池高性能低铂电催化剂研究首先合成含有高指数面的Pt3Fe 多级纳米线,再通过煅烧得到含有两个原子层厚的 Pt-skin结构,并评估了该材料在酸性介质中的氧还原和醇氧化催化性能,最后基于 DFT 理论计算结果证明含有高指数面的 Pt-skin表面对反应中间体的吸附能优化,有利于电催化反应的进行。该工作首次将 Pt-skin和高指数面结合,在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为高性能电催化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指出了新方向。
北京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2 33 34
  • ...
  • 272 27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