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安全改性锂
电池
崔立峰教授团队发明了一种具有自我修复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用作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粘结剂可有效缓解电池老化造成的正负极材料的粉化以及活性物质和集流箔片的脱离造成的容量衰减。经过长时间的充放电使用,金属锂很容易沉积在负极的表面并长成枝晶状结构,这些锂枝晶容易刺穿锂电池隔膜造成内部短 路,进而造成安全隐患。经过大量实验发现以该自修复高分子作为粘结剂还可以阻止锂电池负极上锂枝晶的形成,大大提高了老旧锂电池的安全性。
上海理工大学
2021-01-12
蓄
电池
管理系统
蓄电池管理系统是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蓄电池是制约电动汽车推广以及产业化的最严重的制约因素。主要原因在于: (1)蓄电池在制造过程中,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别,即使同一批次的电池,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差异,即容量上的差异。在充电过程中,容量小的电池电压上升比较快,当其它电池尚未充满时,该电池已经充满,继续充电将造成容量小的电池处于过充电状态。在放电过程中该电池经常处于过放状态,致使其寿命明显缩短,进而带来整组蓄电池寿命降低。 (2)蓄电池组在运用过程中,如果出现单只电池损坏而未能及时发现的情况,其它蓄电池的性能将受到严重影响,致使蓄电池组的寿命远远小于单体电池的寿命。因此必须对蓄电池组中单体电池可能存在的故障情况做出早期预测与报警。 (3)蓄电池的实际容量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不仅与制造工艺有关,而且与使用状况关系密切。实时监测蓄电池组的使用状况,动态监测蓄电池组的剩余电量,对于延长电池组寿命,优化电池组的使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系统主要功能: 1、单体电池故障早期预测和报警 管理系统为适应不同应用场合,采用集中式或者分布式测量单只电池的电压和温度,采用专家系统,通过单体端电压,温度、不同充放电电流下的电池电压变化率以及温度变化率对故障电池作出准确判断,同时对于落后电池作出早期预警,及时通知维护人员更换或者检修,从而延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2、剩余容量(SOC)预测 在对蓄电池剩余容量有严格要求的场合,如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管理系统采用高精度、高采样频率的测量系统对电池组的充放电电流进行数字积分,同时针对不同电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补偿,满足SOC预测精度的要求。如对铅酸电池,在静止一段时间后,利用端电压进行修正,而针对镍氢电池,则利用端电压、温度、自放电进行补偿,从而获得较高的SOC预测精度。 3、远程监控接口和数据记录功能 系统带有RS-232通讯接口,上位PC机可以利用监控软件实现远程实时监控、通过RS-485和CAN通信接口,系统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讯。内置大容量EEPROM,实时记录单体电池数据,便于事后分析电池状况。 4、高可靠、高精度的电压检测电路 系统采用精密测量电路,分时采集每节电池的单体电压,有效地克服了用电设备尤其是高频开关器件引起的电磁骚扰,电压测量精度优于1‰,系统采用高速开关器件,既克服了继电器方案的慢速以及由于粘连有可能引起的短路问题。系统采用独特的预采样技术,即使电池组断路或者反接,也可以有效地保证检测电路的安全性。 5、高可靠性 系统在软件和硬件设计中采取了包括多项抗干扰措施以及冗余措施,同时系统有较完善的自检功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锂离子
电池
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原位碳包覆硼酸锰锂碳复合材料,是 将锂源、锰源、硼源和碳源按比例在分散溶剂中研磨混合均匀,烘干得粉体,再 于管式炉中将煅烧得到六方或单斜相的硼酸锰锂与碳的复合材料。将所得产品 制备成锂离子电池极片组装成电池,有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采用固相方法,耗能少,可批量工业化生产,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山东大学
2021-04-13
高效钙钛矿
电池
通过在阴极界面处引入高稳定性系列金属乙酰丙酮化合物能够有效增强电子抽取能力。通过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凯尔文探针(SKPM)、荧光淬灭谱(PL)等一系列表征手段,验证了金属乙酰丙酮化合物能起到很好的界面能带弯曲和金属表面功函调节功能,从而促进电子的高效转移。电池效率由12%提高到18%,小面积冠军电池效率达到18.69%,而且无明显回滞现象。该效率值在平面结钙钛矿电池中极具竞争力。同时区别于之前报道的界面层材料,金属乙酰丙酮化合物成本低,且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因此在电池制造工艺和后续电池应用环境中非常稳定。这不仅显著增强电池自身的稳定性而且大大拓展了钙钛矿电池的工艺窗口,对钙钛矿电池大面积生产至关重要。基于这一点,制备的大面积电池效率达到了16.01%。值得一提的是,电池所有制备工艺都是简单溶液法,而且温度都低于100oC,这也为钙钛矿柔性电池技术的开发打下基础。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3
绿色二次
电池
吴锋是我国绿色二次电池(二次电池: 可充电电池)与相关材料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新型二次电池与相关能源材料的研究开发,率先提出采用轻元素、多电子、多离子反应体系,实现电池能量密度跨越式提升的学术思想,研发出高比能二次电池新体系与关键材料,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为我国新能源材料和新型二次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 1 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多项;还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四项国际奖。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被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4-13
高性能锌溴
电池
锌溴电池属于新型储能电池。锌溴电池的活性物质存在于电解液中而不是在极板上,这可使它具有更高的能量,而且不必担心由于极板损坏而导致整个电池报废。从这个角度来讲,锌溴电池的寿命几乎是无限的。另外锌溴电池的用料也比较便宜,电池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推广使用。电池的比能量现已达到150Wh/kg,是目前常用铅酸电池的5倍,而费用却和铅酸电池相当,已具备深入开发和应用的可行性。传统的锌溴电池,溴分子在电池存放过程中,会扩散到阴极,与金属锌反应生成溴化锌。这个过程就是放电过程,也即是在存放过程电池自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4
动力锂离子
电池
研究背景及内容 :新能源汽车未来逐渐替代传统汽油车已成为各国发 展汽车产业的共识,作为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则更被企业和投资者看好。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混合动力汽车是目前最佳的过渡产 品,但纯动力电池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核心技术在电池技术上的突破。 当前许多知名的汽车制造商都致力于开发动力电池的电动汽车, 如美国福 特、克莱斯勒, 日本丰田、三菱、日产、韩国现代、 法国 Courreges、Ventury
南昌大学
2021-04-14
镍氢动力蓄
电池
镍氢电池由于其具有重量轻、寿命长、能量密度高、无环境污染、充放电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竟相研制和开发的新能源。但是传统的铅酸蓄电池已难以满足要求。由于镍氢蓄电池的容量比铅酸蓄电池大一倍,同时它具有大电流冲放,无记忆效果等一系列优点,镍氢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负极材。国内近几年来在负极材料方面进行了研究。从已公布的实验结果看,主要研究集中在LaNi5系,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锂离子
电池
正负极材料、准固态锂金属
电池
等
万立骏院士,1957 年 7 月出生于辽宁省新金县,1987 年 6 月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 年 3 月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1998 年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2009 年 11 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扫描探针显微学、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科学的研究。发展了化学环境下的扫描探针技术,在表面分子吸附和组装规律、纳米图案化、表面手性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致力于能源转化和存储器件的表界面化学、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学和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设计制备了系列高性能纳米金属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并应用于能源和水处理领域。该工作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凝胶态聚合物电解液(GPEs)中锂离子的沉积/脱嵌过程的电化学行为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低电流密度下,锂离子倾向于在电极表面均匀沉积,成微球状。当电流密度增大时,表面沉积的锂会演变成苔藓状进而形成枝状晶须。此外,作者通过剥离枝晶表面的SEI壳层,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其尺寸,形貌,模量及电导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类原位生长的SEI具有较为优异的理化特性,有希望直接引入固体电解液锂金属电池中对锂枝晶的生长进行有效的抑制。该研究阐释了锂枝晶的结构演变过程,并对其表面SEI层进行了深入的表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锂金属电池的衰降机制。2020 年重要锂电成果有:Angew. Chem. Int. Ed.:通过人工非晶正极电解质界面实现持久电化学界面助力固/液态混合锂金属电池Angew. Chem. Int. Ed.:利用中温转化化学构建空气稳定、锂沉积可调节的石榴石界面Angew. Chem. Int. Ed.:准固态锂金属电池中锂枝晶及其固态电解质界面层的界面演化 J. Am. Chem. Soc.:准固态锂电池中 LiNi 0.5 Co 0.2 Mn 0.3 O 2 表面正极界面层的动态演化J. Am. Chem. Soc.:全固态合金金属电池的微观机理:调节均匀锂沉积和柔性固态电解质界面演变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真双
极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站级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真双极系统的站级控制策略,换流站正、负两极换流器独立控制、运行,提高直流输电系统灵活性和可靠性,彻底解决原有系统中换流站与无源网络或孤岛新能源交流网络相连时失去有功功率调节能力、换流站与有源交流网络相连时正、负极电网间潮流不可调等问题。换流站与无源网络相连时,具有调节正、负极直流线路功率的能力;换流站与孤岛新能源交流网络相连时,具有调节正、负极直流线路功率的能力;换流站与有源交流网络相连时,通过换流站调节正、负极电网间潮流。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10
11
12
...
63
6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