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片材真空拾放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片材真空拾放装置,包括:移动机构、摆动与真空拾取机构(90)和纠姿机构(80),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实现 X 轴、Y 轴和Z 轴三个方向上的直线移动;所述摆动与真空拾取机构安装在 Z 轴移动机构上,用于执行片材的拾取和释放,包括气缸安装座(904)、摆动气缸(903)、旋转轴(908)、固定块(906)、气管接头(905)、真空吸盘(907)以及吸附连接板(909)等;所述纠姿机构用于对摆动与真空拾取机构执行 Z 轴方向上的角度调节,包括执行器安装板(801)、线性执行器(802)、弹簧拉紧元件(807)、连接块(808)以及气缸连接板(810)等。通过本发明,能够实现对片材更为精准的拾取和释放动作,并具备结构紧凑、可靠性高和便于操作等方面的优点。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纤维毡增强热塑性复合片材(GMT)
轻质高强GMT片材,主要用于汽车,已经应用于保险杠横梁,座椅骨架,前端,电池托架等40多种零部件。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可部分取代金属材料,较原金属件减重30%~80%,而且节省模具费用,并有利于多种零件组合,形成模块化生产方式,适应汽车轻量化,节能、环保的主要发展方向。 华东理工大学聚合物加工研究室突破界面、浸渍、连续化三大关键技术,于200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套熔融浸渍法GMT工业装置(与双良集团合作)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一种制备片材的新工艺——预混粉体浸渍法。该方法已获得中国国家专利以及国际专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生产技术。运用此种方法,不仅可以制得GMT材料,而且可以得到轻质热塑性片材等其它种类的复合材料。在对GMT材料制备、性能等进行了全面研究基础上,着重研究了GMT的模压成型工艺,掌握了GMT制品开发的成套技术,与企业合作,开发了一系列的汽车零部件制品。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3
浆水菌素片与浆水合生元胶囊
浆水是一种中国西北传统特色发酵食品,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研究发现浆水不仅具有促进胃蛋白的分泌、降低血清胆固醇、净化胃肠作用,还能使肠道微生物保持微生态平衡,对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消化系统癌症的预防均具有良好地效果。随着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大众对于健康产品的品质与日俱增。益生菌因其对健康人群与亚健康人群均有的保健功能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益生菌制剂与其他的药物不同,它能起到“已病辅治、未病防治、无病保健”的作用。浆水中含有大量益生菌,如乳酸菌及酵母菌等,这些益生菌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提高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力,有利于抵御各种疾病的发生。 我们针对浆水中含有的丰富益生菌,开发了益生菌微生态制剂、浆水合生元及益生菌胶囊等一系列浆水制品,以期达到改善肠道内菌群结构,吸附肠道内的病原菌,对人体起到真正的保健作用的目的。
兰州大学 2021-01-12
43551口腔粘膜细胞装片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生物组织摊烤片机YD-AB
产品功能:                                      该机采用美国ATMEL微处 理器控制技术和新型发热材料,功能齐全可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采用LED低压直流照明系统,透明加热锅加以黑色特氟龙涂层表面处理,操作方便且防划伤,集摊片、烤片于一体,整机造型新颖、结构紧凑、操作简便、性能稳定、体积小、重量轻,该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广泛适用于各医院、医学院校、卫生防疫、动植物科研单位等部门使用,是开展病理研究和教学的理想设备。 主要技术参数 采用新型加热体,加热块,寿命长。节能。 ★采用LED低压直流照明系统,透明加热锅,取片时看的更清晰。 ★采用红外线传感器控温更准确。 ★烤片时间定时及报警功能 特殊材料制造,耐腐抗磨等特点。 具有记忆功能 定时开关机时间 运行后自动保留设置温度。 分别显示实际温度和设置温度。 摊片温度预置:0~99℃任意设置,自动恒温 烤片温度预置:0~99℃任意设置,自动恒温 控温精度:±1℃ 额定功率:300W 外形尺寸:640*390*130mm      
金华市益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2022-07-20
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准固态锂金属电池等
万立骏院士,1957 年 7 月出生于辽宁省新金县,1987 年 6 月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 年 3 月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博士学位,1998 年回国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2009 年 11 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扫描探针显微学、电化学和纳米材料科学的研究。发展了化学环境下的扫描探针技术,在表面分子吸附和组装规律、纳米图案化、表面手性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致力于能源转化和存储器件的表界面化学、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学和材料结构性能的研究,设计制备了系列高性能纳米金属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和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并应用于能源和水处理领域。该工作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凝胶态聚合物电解液(GPEs)中锂离子的沉积/脱嵌过程的电化学行为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低电流密度下,锂离子倾向于在电极表面均匀沉积,成微球状。当电流密度增大时,表面沉积的锂会演变成苔藓状进而形成枝状晶须。此外,作者通过剥离枝晶表面的SEI壳层,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其尺寸,形貌,模量及电导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类原位生长的SEI具有较为优异的理化特性,有希望直接引入固体电解液锂金属电池中对锂枝晶的生长进行有效的抑制。该研究阐释了锂枝晶的结构演变过程,并对其表面SEI层进行了深入的表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锂金属电池的衰降机制。2020 年重要锂电成果有:Angew. Chem. Int. Ed.:通过人工非晶正极电解质界面实现持久电化学界面助力固/液态混合锂金属电池Angew. Chem. Int. Ed.:利用中温转化化学构建空气稳定、锂沉积可调节的石榴石界面Angew. Chem. Int. Ed.:准固态锂金属电池中锂枝晶及其固态电解质界面层的界面演化 J. Am. Chem. Soc.:准固态锂电池中 LiNi 0.5 Co 0.2 Mn 0.3 O 2 表面正极界面层的动态演化J. Am. Chem. Soc.:全固态合金金属电池的微观机理:调节均匀锂沉积和柔性固态电解质界面演变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一种锂空气电池用电解液及相应的电池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空气电池,该锂空气电池包括空气正极、 锂负极以及填充在空气正极与锂负极之间的有机电解液,该有机电解 液中包含非质子有机溶剂、锂盐和可溶性催化剂,其中可溶性催化剂 可选择为酞菁过渡金属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例如酞菁铁、以及羧基化 或磺酸化的酞菁铁等。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锂空气电池用电解液。 通过本发明,能够为锂空气电池内部提供一种溶液相的催化体系,这 样即便有大量固体的氧化锂或过氧化锂形成在空气正极的表面,仍然 能够保证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形成良好的接触,相应地,可以使得锂 空气电池的充电电压降低、放电电压升高,与此同时还能提高电池倍 率性能、增加容量,并改善循环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负极及电池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钠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材料、负极 及电池,属于电化学及电池技术领域,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磷锗化合物, 或/和所述磷锗化合物与单质 P 或/和单质 Ge 所形成的第一复合物,或 /和所述磷锗化合物与导电组元所形成的第二复合物;或/和所述第一复 合物与导电组元所形成的第三复合物。本发明提供的负极包括如上所 述负极活性材料。本发明负极具有比容量高、首次库仑效率高、充放 电电压平台差别小、大电流充放电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提供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及其制备方法,该IGBT包括N型基区、P型基区(28)、背P+阳极区(21)、N+阴极区(26)、栅氧化层(24)、阳极(20)、栅电极(25)和阴极(27),所述的N型基区由依次层叠的N+扩散残留层(29)、N-基区(23)和N+缓冲层(22)组成,所述的N+扩散残留层(29)和N+缓冲层(22)从与N-基区(23)的边界起始向外掺杂浓度逐渐增加。IGBT在N-基区(23)正面设置N+扩散残留层(29),提高了N型正面的离子掺杂浓度,降低了结型场效应晶体管(JEFT)电阻的影响,从而有效降低IGBT的导通压降,同时对IGBT的正向阻断电压(耐压)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浙江大学 2021-04-13
一种高压发光二极管智能路灯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发光二极管智能路灯系统,包括若干路灯和监控中心,还包括若干路灯控制柜和若干室外环境感知器,其中,所述路灯包括能够调光的高压发光二极管灯具和灯具控制终端,其中,所述灯具控制终端设置在路灯的底座上,各所述室外环境感知器,选择性地设置在路灯的支架上,与所述灯具控制终端通信连接,用于感知包含室外自然光照度的室外环境信息,各所述路灯控制柜用于控制一组路灯的市电供电线路的接通或断开,并且作为监控中心与所述若干路灯的通信中继器。本实用新型将灯具、路灯控制柜和监控中心通过通信连接组成一个智能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6 17 18
  • ...
  • 73 74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