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用于多轴磁悬浮轴承的电流相反的电力电子控制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轴磁悬浮轴承的电流相反的电力电子 控制器,包括:2N 个绕组桥臂及一个共用桥臂,其中,N 为多轴磁悬 浮轴承自由度数,2N 个绕组桥臂分为 N 个 A 组绕组桥臂以及 N 个 B 组绕组桥臂,每一个绕组桥臂设置一个可控开关,共用桥臂设置 2 个 可控开关,通过改变可控开关的导通时间控制通过每个绕组的电流, 实现对多轴磁悬浮轴承中电磁力的控制。本发明的各绕组励磁电流在 公共接点处相互抵消,改变了以往结构共用桥臂电流为各绕组桥臂之 和,显著减小了流过共用桥臂可控开关的电流,降低了开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双路电流平衡及隧道掘进机的地质超前探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路电流平衡及隧道掘进机的地质超前探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位于待测地质体内的隧道掘进机及光纤电流传感器,所述隧道掘进机包括护盾、刀盘及连接所述护盾及所述刀盘的主驱动轴承;所述光纤电流传感器缠绕在所述主驱动轴承上,其用于测量流经所述主驱动轴承的电流值;(2)提供双路恒流源,所述双路恒流源的两路电流同时分别施加于所述护盾及所述刀盘;(3)调节两路电流的大小,使所述光纤电流传感器的示数保持为0;(4)根据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分别计算出所述隧道掘进机的侧向地质体及前方地质体的视电阻率,进而依据计算结果分别分析所述侧向地质体及所述前方地质体的地质状况。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适用于中压直流断路器的电流转移电路及方法
目前在中压直流配电网领域研究的大容量直流开断设备,需考虑体积、成本等问题。该成果适用于中压直流配电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中压直流断路器的电流转移电路及方法,基于混合式直流断路器,提供一种适用于中压场合的电流转移电路及方法,通过配置辅助换流单元,对储能电容器预先充以适量电压,实现对故障电流的转移,满足中压直流配电网对故障快速切除需求。 该成果提出一种中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电流转移电路及方法,使故障电流转移与关断功能集成化,又能兼顾中压直流配网对断路器设备的体积、成本以及工作可靠性等要求,对扩大直流断路器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工程意义。
华北电力大学 2022-07-21
一种抑制系统高频振荡的并网变换器电流自适应控制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系统高频振荡的自适应电流控制系统; 包括常规的旋转坐标下的双 PI 控制、谐波在线检测环节、电流环特定 频段增益调节控制等三个主要部分。该方法通过实时检测运行中并网 变流器滤波电容电流波形,对波形中的谐波成份进行分析,得到谐波 分量的幅值;当检测到的谐波分量幅值大于设定阈值,则通过调整电 流控制器输出端相应的陷波器以抑制电流控制器在该谐波频率处的增 益,从而防止并网变流器在该频率点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放大该谐波。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可实现不同电网谐振环境下,电流控制器 在谐振频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降阶电流环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动惯量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降阶电流环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动惯量识别方法,基于电流环PI控制器,根据电机电磁参数进行电流环降阶,使电流环成为一阶响应系统;通过测量系统在一个正弦叠加直流偏置的参考转矩激励下的频率响应,获得电机机械惯量参数。本发明只需要使用通用变频器,算法可以集成进电机控制器程序,降低转动惯量测试复杂度,简便易行,容易工程实现,对于设计智能电机控制器具有重要意义。
东南大学 2021-04-14
基于电流检测及压电介质的宽频空间电场探测头、其检测电路及其探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流检测及压电介质的宽频空间电场探测头、其检测电路及其探测方法,涉及电场探测技术领域。探测头包括压电介质,配置在压电介质上下表面的上电极板和下电极板,设置在上电极板上方的半圆形电极;半圆形电极与上电极板通过导电介质连接,半圆形电极与下电极板通过绝缘介质支撑相连;上下电极板各自设有一个可变电容基板,两个可变电容基板在压电介质的一侧弯折后表面附有导电层;两个导电层在一侧以预定间隙平行排布,其投影面的重叠面积可在预定范围内变化,形成一个可变电容,可变电容连接外部的检测电路。本发明利用压电介质形变产生可变电容,利用双电流差分回路进行检测,从而反映空间电场大小,功耗低、适用性好。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1-12
一种树径生长量的自动测量装置
一种树径生长量的自动测量装置,通过无线网络节点远程监测装置实现实时监测树径的实时生长量和生长状态;包括装置固定模块和测量模块;装置固定模块将测量模块固定于树干上需要测量树径变化量的位置上;测量模块包括带有弹簧的直线位移传感器、测头端滑轮、转向滑轮、导向滑轮、无弹性细钢丝绳、卡头和测头端滑轮与带有弹簧的直线位移传感器的连接部分;无弹性细钢丝绳通过转向滑轮、导向滑轮和测头端滑轮后,无弹性细钢丝绳环抱于需要测量树径的位置上,通过卡头将无弹性细钢丝绳两端卡紧;根据带有弹簧的直线位移传感器的位移量来确定树径生长的变化量。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2-01
激光多模式跟踪机器人误差测量系统研究
工业机器人定位精度是机器人技术研究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作业精度和应用水平。本项目瞄准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中的关键问题,原创性的将级联棱镜多模式跟踪方法引入机器人动态测量中,结合单站双视场三维重建方案,不仅可以实现粗精顺序跟踪、时变跟踪和连续跟踪等动态测量要求,而且能够产生直线形和圆弧形等多种跟踪样式,同时满足大视场、高分辨率成像和大范围、高精度定向的动态多自由度测量要求。研究内容包括:建立级联棱镜粗精耦合跟踪和双视场成像联控的测量方案和数学模型;研究粗精跟踪和双视场成像的参数匹配、模式转换、测量信息提取与图像处理方法;根据测量要求,建立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的理论模型、误差模型和实验方案,并实现测量系统的精确标定;通过机器人动态误差的测量实验,为机器人误差测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测量精度进行评定。本项目提出的单站多模式跟踪测量方法具有独创性和可行性,旨在攻克激光多模式跟踪机器人误差测量系统中的关键问题,开展测量系统的原理样机实验和应用示范研究,有望为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提供全新的解决途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近二三十年来,激光跟踪技术发展迅速,在机器人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据ElectroniCastConsultants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对光电跟踪行业的全球消费量进行了调查分析。2010年,光电跟踪设备的全球消费价值为5.95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该行业的消费价值将以9.83%的平均年增长率在成长,2016年将达到9.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96亿元。本项目提出的测量系统以其结构紧凑、准确性高、速度快、偏转角度大、动态性能好、环境适应性好等优点,是一种颇具潜力的测量新技术,可以广泛用机器人动态误差测量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我国需要努力提升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而测量技术是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高端光学测量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国外对其关键技术严密封锁。国外每台激光跟踪仪的售价高达百万元,严重制约一些我国中小心型企业的购买。因此本项目研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而可以推动先进装备制造的产业化进程,对促进我国自主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项目研发中的创新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将极大提升机器人作业的技术含量。合作单位江阴纳尔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机器人产业联盟第一届理事单位,具有雄厚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实力。该项目在研究实验阶段,就可以将成果应用到现有产品的开发中;项目完成后除了该公司以外,研究成果还可以应用到其他自动化机器人装备企业的产品开发中。尤其通过产学研结合,将会极大的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并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前实现批量化市场销售,有望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济大学 2021-04-11
一种树径生长量的自动测量装置
项目成果/简介:一种树径生长量的自动测量装置,通过无线网络节点远程监测装置实现实时监测树径的实时生长量和生长状态;包括装置固定模块和测量模块;装置固定模块将测量模块固定于树干上需要测量树径变化量的位置上;测量模块包括带有弹簧的直线位移传感器、测头端滑轮、转向滑轮、导向滑轮、无弹性细钢丝绳、卡头和测头端滑轮与带有弹簧的直线位移传感器的连接部分;无弹性细钢丝绳通过转向滑轮、导向滑轮和测头端滑轮后,无弹性细钢丝绳环抱于需要测量树径的位置上,通过卡头将无弹性细钢丝绳两端卡紧;根据带有弹簧的直线位移传感器的位移量来确定树径生长的变化量。
北京林业大学 2021-04-11
用于非球面测量的波长扫描干涉仪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非球面测量的波长扫描干涉仪及方法,包括一套可调谐激光器作为光源,一个泰曼—格林干涉仪用于产生干涉条纹,一个平移台用于沿光轴扫描光程差,一个用于将干涉数据转为数字信号并传入计算机的图像卡,以及一个用于同步CCD相机和平移台动作的数据卡。与传统非球面测量方法不同的是,本干涉仪适用范围广,可以测量大非球面度的表面或波前,且无需补偿零位镜。另外,该方法无需复杂且通常较为昂贵的多维运动平台。
浙江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5 46 47
  • ...
  • 71 72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