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电流传感器
规格:6个操作键,内置锂电,具有LCD显示、数据储存功能,能脱离计算机进行采集、显示、记录数据。与计算机的连接支持两种方式:(1)通过数据采集线直接与计算机USB相连;(2)通过蓝牙与计算机相连。 测量范围1:-3.0A~+3.0A,分辨率:0.002 A 测量范围2:-1.0A~+1.0A,分辨率:0.001A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2021-08-23
电流传感器
产品详细介绍
江苏六鑫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电流传感器
量程1:-2A~2A,分辨率:0.002A;量程2:-1A~1A,分辨率:0.001A;用于测量任意环路中的电流大小和方向,可测交流电的电流波形,与电压传感器一起使用,可以同时测量电流、电压和功率;具有电流、电压过负荷保护功能。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15010灵敏电流表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24006电流磁场演示器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无衍射非线性贝塞尔谐波声场的研究
本项目属于非线性声学和超声学。主要研究了无衍射贝塞尔(Bessel)声束在非线性媒质中谐波传播性质、超声谐波成像和声场分布计算等理论问题。研究目标在于拓展Bessel波束的应用范围,探索将这种无衍束应用于医学超声谐波成像或测量,为获得更高质量的超声图像提供一种新方法。    无衍射Bessel波束于1987年发现,其显著特点在于它的无衍射性质。近年来,非线性声学和超声在媒质中(特别是生物组织)非线性效应的研究也受到重视。首先研究了无限大孔径(一种理想情形)零阶Bessel(J0)束在非线性媒质中二次谐波传播,分析了它的主要物理特性;研究了高阶(n阶)无衍射Bessel(Jn)束的二次谐波传播规律,以及零阶Bessel(J0)束的非线性高次谐波性质;考虑到实际情况即物理上可实现的声源尺寸总是有限的性质以及真实媒质总有声吸收(衰减),研究了Bessel-Gauss束二次谐波声场和Bessel二次谐波在衰减媒质中的传播性质。研究了Bessel束应用于材料的非线性参量测量和成像以及超声谐波成像问题。
东南大学 2021-04-10
一种供用电系统谐波隔离方法及其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用电系统谐波隔离方法及装置,基于一种谐波治理技术。本方法包括:设置可变 电抗器和电容器串并联组件并接入谐波源入口;实时检测组件接入两端谐波含量和供用电工况;根据检 测的谐波含量,动态控制串并联可变电抗器和电容器的参数,实现谐波有效隔离和在谐波源侧流动;根 据供用电工况,动态调整串并可变电抗器和电容器的参数,实现供用电系统滤波指标达标和功率因数提 高。本装置包括可变电抗器和电容器串并联单元、谐波隔离检测单元、谐波隔离控制单元、谐波
武汉大学 2021-04-14
机器人关节些谐波减速器产业化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电流复用相控阵接收机
本发明公开的电流复用相控阵接收机,根据移相功能实现所处频段不同分为射频移相和中频移相电流复用相控阵接收机。在射频移相电流复用相控阵接收机中,电源提供的直流电流由电源正端流经电流转电压模块、混频器模块、可变增益放大器模块、正交产生电路模块、低噪声放大器模块最后到地,在各个模块中进行了复用;在中频移相电流复用相控阵接收机中,直流电流在电流转电压模块、可变增益放大器模块、混频器模块和低噪声放大器模块中进行了复用。本发明通过在多通道相控阵接收机中进行电流复用,减少跨导、跨阻单元的使用,简化了电路结构,降低了接收机的复杂度;此外,各个模块没有独立的静态电流,因此功耗低,随着通道数量的增加,优势愈加明显。
东南大学 2021-04-11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
可以量产/n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是由光电子器件组成的光干涉仪系统,高低压端之间仅有光纤相连,测量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磁光效应,且采用了互易性结构,抑制了共模误差。具有一系列优点,如:体积小、重量轻、不易受电磁干扰、测量动态范围大、寿命长、潜在的成本低、加工简单。这些优点是其它电流互感器不能比拟的。随着电力系统中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容量不断增加,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逐渐暴露出了严重的缺陷,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的要求,全光纤光纤式电流互感器必然代替传统电流互感器,成为电力系统电能计量保护控制和系统诊断与监测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16 17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