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磁共振用鼠标及其制作方法和信号传输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磁共振用鼠标,包括上外壳、下外壳、轨迹球、电路板和电缆,上外壳、下外壳的内表面涂覆有银铜导电漆层,银铜导电漆的浓度为13%-17%;本发明还公开了磁共振用鼠标的制作方法和信号传输装置。本发明能够满足功能磁共振的临床使用,避免信号干扰,保证远端计算机准确接收到受试者的响应。
四川大学 2016-10-08
一种基于 MIC 接口的低频传感器信号传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 MIC 接口的低频传感器信号传输装置,装置包括:传感器信号输出模块,用于输出原始低频传感器信号;频率调制模块,用于对原始低频传感器信号进行频率调制,使其频谱搬移到音频范围内,调制后输出标准方波信号;MIC 声卡采集模块,用于将方波信号通过 MIC 接口接入智能终端声卡,通过声卡对方波信号进行不失真的采样,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解调模块,用于对数字信号进行频率解调,得到低频数字信号;显示分析模块,用于对解调得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显示。实施本实用新型可将外部传感器的低频信号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用于光纤与芯片间光信号传输的水平耦合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光纤与芯片间光信号传输的水平耦合器 件,包括第一采集模块,用于引导和收集一阶线偏振模式中第一模斑, 第二采集模块,用于引导和收集一阶线偏振模式中第二模斑,耦合模 块,设有第一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和主通道,第一传输通道接收 第一模斑,第二传输通道接收第二模斑,并通过模场的空间叠加实现 从耦合模块的主传输通道输出一阶横电模。本发明实现了将光纤中一 阶线偏振模式转化为芯片中的一阶横电模同时也保证了基模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 FPGA 的模拟位同步时钟信号传输及提取电路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工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 FPGA 的模拟位同步时钟信号传输及提取电路系 统,包括 CLK 时钟信号,还包括 m 序列信号产生系统,模拟信道传输系统,位同步时钟提取系统;所 述 m 序列信号产生系统接 CLK 时钟信号,所述 m 序列信号产生系统、模拟信道传输系统和位同步时钟 提取系统依次连接。该提取电路系统适用时钟频率范围 1Hz~1MHz,频率精确度达到 10-5 数量级,检测 速度快(小于 3 秒),运行稳定,人机交互
武汉大学 2021-04-14
一种无人机电磁信号管理和调制方式识别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电磁信号管理和调制方式识别方法,属于电磁信号存储和识别技术领域。所述识别方法首先获取无人机电磁信号详细信息并存储,然后构建调制方式识别模型,输入电磁信号波形和调制方式数据迭代训练调制方式识别模型参数,实现对未知无人机电磁信号波形的调制方式识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04-10
海嘉船舶数据传输系统
海嘉船舶数据传输系统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与数据处理手段,系统利用高带宽卫星通信和5G网络,提供了更快速、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其整合物联网技术,能够从多种传感器源头实时获取船舶多维数据。创新的数据压缩和加密算法确保了数据传输的高效率和安全性。同时,系统对海上数据流量进行智能化管理,提升了传输的稳定性。
厦门大学 2025-02-07
电磁生物效应与电磁仿生
一、 项目简介电磁生物效应主要研究生物体在电磁场下所产生的与生命现象有关的响应。实验室建立了工频电磁场环境、特高压输电环境等电磁生物效应研究平台,开展了工频强磁场对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作用影响、特高压输电对生物体的作用研究,进行动物实验,研究电磁场对生物体细胞和组织器官的影响。实验室开展了人体植入器件无接触能量传输研究,建立了小型无线传能实验系统,实现了系统的微型化,并对系统工作时对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进行了研究。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电磁仿生属于功能仿生,集电路设计、电磁兼容与防护、电磁生物效应、仿生技术于一身,研究和模拟生物体的结构、功能、行为及其调控机制,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理念、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实验室开展了基于仿生原理的电磁防护自修复技术的攻关研究。通过研究生物体电磁信息传递及抗扰机理,建立电磁仿生防护模型,探寻从模型到电路设计的领域转换方法,为实现复杂电磁环境下电子系统的仿生防护奠定基础,该研究获得总装备部“十二五”预研项目“XXXXX”资助。三、 技术指标(包括鉴定、知识产权专利、获奖等情况)近年来完成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其它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大部分被SCI、EI检索,申请专利2项,已批准1项。四、 高清成果图片3-4张小型无线传能系统实验平台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智能分组传输
产品详细介绍    提高网上教室摄像机图像和声音数据传输能力。
哈工大金辰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电磁发射与电磁灵敏度测量软件
该软件与当前一些单位使用的软件相比有如下特点: 1、人机界面友好; 2、扩展功能与修改比较方便; 3、直接打印测试报告; 4、除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测量外,对操作人员自选的测量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 5、根据用户的不同仪器修改比较方便。 该软件适用于电磁兼容检测中心与电磁兼容试验室。在国内自己开发的电磁兼容测试软件中,未见同类产品或类似报导。该软件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无线电处和电子工业部第四研究所电磁容室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并已提供给机械部上海电气科研所使用。反映良好。 应用范围: 该软件是在 Windows 环境下,BolandC++ 语言开发的。包括电磁发射(EMI)与电磁敏感度(EMS)测量功能。通过微机控制多台测量仪器及天线塔与转台。 接受该软件的硬件条件: 1、各个受控仪器包括天线塔与转台都可四IEEE488总线控制; 2、对微机的配置要求:硬盘>300M。内存>8M。配有鼠标器及标准IEEE488接口板(接口板也可同时提供)。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3
人工电磁材料
人工超材料是指亚波长尺度单元按一定的宏观排列方式形成的人工复合电磁结构。由于其基本单元和排列方式都可任意设计,因此能构造出传统材料与传统技术不能实现的超常规媒质参数,进而对电磁波进行高效灵活调控,实现一系列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奇物理特性和应用。然而,传统的电磁超材料和超表面都是基于连续变化的媒质参数,很难实时地操控电磁波。 以程强教授为核心团队的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数字编码与可编程超材料”,提出用二进制数字编码来表征超材料的思想,通过改变数字编码单元“0”和“1”的空间排布来控制电磁波。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简化了超材料的设计难度和优化流程,构建了超材料由物理空间通往数字空间的桥梁,使人们能够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探索超材料。更重要地是,超材料的数字化编码表征方式非常有利于结合一些有源器件(例如二极管和MEMS开关等),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电路系统的控制下实时地数字化调控电磁波,动态地实现多种完全不同的功能。 在该工作中,作者利用优化算法,设计相应的时空三维编码矩阵,超表面将入射波能量分散到空间任意方向和任意谐波频谱上,这一特性很好地缩减了雷达散射截面(RCS),未来有望应用于新型的计算成像系统。更重要的是,引入时间维度的编码之后,可以扩展传统的空间编码比特数,降低了实现高比特可编程超表面的系统复杂度。例如,一款2比特的可编程超表面,只要设计相应的时空编码矩阵,就可以在中心频率和谐波频率实现等效的360度相位覆盖,这是传统可编程超表面无法实现的,可用于实现波束塑形等一系列实用功能。 本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微波毫米波数字编码和现场可编程超构材料的理论体系与关键技术”,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相关实验测试工作在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东南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62 6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