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电磁渐进成形的周向分块压边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渐进成形的周向分块压边方法,设置多 个压边分块,多个所述压边分块均匀压住板料周边,每个压边分块受 外界作用对应给板料周边施加不同的压边力。本发明还提供了实现上 述方法的装置。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克服了传统整体压边无法施加不 等压边力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在电磁渐进成形过程中离线圈不同距 离区域所需压边力不同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对交直流混联电网进行电磁暂态仿真的等值建模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交直流混联电网进行电磁暂态仿真的等值 建模方法,包括:(1)确定初始网络、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2) 确定外部等值网络;(3)进行矩阵计算;(4)对节点阻抗矩阵中的 各元素进行筛选;(5)对所述外部等值网络进行建模并校验;(6) 对内部网络除直流部分以外的部分进行建模并校验;(7)对内部网络 的直流部分进行建模并校验。本发明完整的保留了直流输电线路,有 助于更加准确的对交直流混联电网中继电保护装置性能的研究,可以 更加全面的分析交直流混联电网中直流网络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影响、 交流网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电磁波方法浅层地下勘探中目标精确定位和识别
本项目将在目前硬件条件下,通过信号处理手段充分发挥硬件能力提高探地雷达的探测性能,使探地雷达能够高精度确定分层媒质中的层位、层厚及参数,对非层状目标能高精度地确定目标位置、几何形状和尺寸及其电性质,并给出根据目标特征辨识目标。本项目跨电磁学、地学、信号及图像处理等学科,涉及强相干干扰抑制、时域逆散射、图象处理、成象技术及目标识别等,是一项有理论意义并能使探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中学校园科技馆展品,科普展品-电磁加速器
学校根据场地大小和经费等因素选择配备) 序号 仪器名称   一、电磁学系列 01 怒发冲冠 02 雅各布天梯 03 奥运悬浮球 04 魔灯 05 风力发电 06 静电除尘 07 柔和电击 08 仿真雷电 09 传感器应用实验系统 10 数字电路实验系统 11 电磁继电器实验系统 12 电子控制系统实验系统 13 无形的力 14 手蓄电池 15 光电板 16 人体导电 17 发电锚 18 捕捉磁场 19 磁共振 20 电磁锤 21 电压秤 22 电磁加速器 23 交流异步感应电动机 24 电磁起重机 25 脚踏发电机 26 静电花 27 电磁炮(大型) 28 懒惰的管子 29 无线电能传输 30 电流曲线 31 流沙发电 32 水力发电 33 背道而驰 34 磁浪 35 高压带电 36 互感无线通讯 37 静电喷泉 38 磁力转盘 39 无规则摆锤 40 飞轮蓄能 41 磁椅 42 太阳能发电 43 悬浮环 44 懒惰环 45 飞轮储能   二、力学系列 01 往上滚 02 锥体上滚 03 龙卷风 04 漩涡 05 气流飞球 06 气流投篮 07 撬地球 08 吹不开的苹果 09 比腕力 10 风洞戏球 11 风洞模型-1型 12 听话的小球(循环小球) 13 曹冲称象 14 离心现象1 15 离心现象2 16 潜水艇 17 虹吸 18 气浮平台-1型 19 苹果树 20 惯量笆蕾 21 准确通过 22 准确投球 23 欹器 24 过山车 25 水流射程 26 自己拉自己 27 力看得见 28 真空中的物理现象 29 会飞的碗 30 看谁跑得快 31 永动机神话 32 虹吸 33 气压与气球 34 空气粘性飞盘 35 齿轮传动比较 36 平衡球 37 缓慢的气泡 38 压力与压强   三、光学系列 01 光井 02 吃钱的箱子 03 一窗两景 04 多像镜 05 旋转镜像 06 光琴 07 无源之水-1 08 无源之水-2 09 无源之水-3 10 放虎归山 11 光压风车 12 笼中鸟 13 穿针引线 14 电影的原理 15 井底捞月 16 投篮歪手 17 看得见摸不着 18 你我换脸 19 狭缝错觉 20 频闪动画 21 窥视无穷 22 泉水幻影 23 东方明珠塔 24 哈哈镜(一组四个) 25 大瞪小眼 26 穿墙而过 27 腾空而起 28 到底动不动 29 一变多 30 动态立体造型 31 同自己握手 32 神奇的光导 33 潜望镜 34 彩色的影子 35 隐身人(小) 36 隐身人(大) 37 错觉画(5幅) 38 三维错觉画 39 万丈深渊 40 飞翔的大雁 41 摩尔条纹 42 逐行扫描 43 激光炮 44 光纤传声 45 忽明忽暗 46 激光琴 47 爸爸的鼻子 48 菲涅尔透镜 49 环环相扣 50 难以钩抓的柱子 51 光学转盘 52 光纤星空图 53 立体视觉测定 54 光导灯 55 透视墙 56 柱面镜成像 57 倒镜 58 补色立体图 59 画五星 60 错觉画 61 马尾巴的魔术 62 大象穿鼠洞 63 盲点测试 64 梯形窗 65 普氏摆 66 距离测试 67 留影箱   四、声学系列 01 无皮鼓 02 共振鼓 03 喊泉 04 波纹共振 05 共振环 06 鸟语林 07 回音壁原理 08 蛇形摆 09 声悬浮 10 声波看得见 11 秒摆 12 天籁之声 13 雪浪声波 14 克拉尼图形 15 奇妙的音乐 16 双耳变向 17 鹦鹉学舌 20 声波花纹  21 声音的三要素 22 有声有色 23 奇妙的乐器 24 气流音乐转盘 25 木琴   五、生命科学 01 一笔画 02 时间反应测试 03 植物进化系统树 04 动物进化系统树 05 视角仪(眼的余光) 06 老橡树有多少岁 07 记忆力测试 08 补色立体图 09 画五星 10 错觉画 11 马尾巴的魔术 12 大象穿鼠洞 13 盲点测试 14 梯形窗 15 普氏摆 16 距离测试 17 基因柱   六、热学与分子物理学 01 仿真瓦特蒸汽机 02 热气机   七、地震与海啸专题系列 01 地动仪 02 地震防震 03 地震小屋   八、新能源系列 01 自动飞舞的蝴蝶 02 新能源小屋   九、新材料系列 01 双向记忆合金转轮(无动力水车) 02 新型陶瓷 03 硅材料(超导磁悬浮列车) 04 不怕割的材料 05 不怕割的材料 06 拉不断的绳子 07 透气不透水的布 08 光致发光材料 09 留影箱 10 奇妙的液晶玻璃 11 透水砖   十、机械科技系列 01 摩擦及无极变速) 02 涡轮蜗杆升降机 03 槽轮机构 04 棘轮机构 05 机械传动(齿轮)   十一、综合系列 01 大型火箭模型 02 无土栽培 03 温室效应 04 城市供水与排放 05 数字地球仪 06 虚拟高尔夫、乓球、虚拟网球、虚拟排球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邮政编码:210009 地  址: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楼  公司电话:025-83204284 83301983 83302681 公司传真:025-83302681转8009 手  机:13405879778 联 系 人:王经理 网  址:http://www.kczyyjs.com 电子邮件:wangkefang@163.com QQ号码:2269329198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资源研究所 2021-08-23
供应印天电磁交互式电子白板T-85(双笔)
产品详细介绍 产品规格:   型号  尺寸  有效尺寸  画面比例  T-85 85  80  4:3 支持双笔书写,两只笔可在全屏任意区域同时操作,互不干扰。 采用防反光面板,有效保护视力。 可调节拉杆设计,固定方式多样,安装拆卸便捷(可采用壁挂、推拉或支架固定)。
厦门印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供应印天电磁交互式电子白板T-86(双笔)
产品详细介绍 产品规格:   型号  尺寸  有效尺寸  画面比例  T-86 86  82  16:10 支持双笔书写,两只笔可在全屏任意区域同时操作,互不干扰。 采用防反光面板,有效保护视力。 可调节拉杆设计,固定方式多样,安装拆卸便捷(可采用壁挂、推拉或支架固定)。
厦门印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21-08-23
关于远红外表面声子极化激元探测的研究进展
声子极化激元是极性材料中晶格振动与光场之间的强耦合,有望应用在低损耗纳米光学元器件中。相关的理论研究由黄昆先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目前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实验测量表面声子极化激元直到近年才有较大的进展,主要是因为表面声子极化激元的测量同时需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目前测量表面声子极化激元的主要方法为近场光学方法(s-SNOM),该方法可以在中红外和太赫兹区间对声子极化激元进行很好的探测。但在远红外区间,由于目前缺少合适的远红外激光光源和探测器,相关材料体系的表面声子极化激元的研究受到很大限制。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亓瑞时和王任飞利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电子能量损失谱,对ZnO纳米结构中的远红外表面声子极化激元进行了细致的探测。通过在纳米尺度上测量纳米线、纳米片不同空间位置的电子能量损失,探究了表面声子极化激元的性质,得到了表面声子极化激元的色散关系,并研究了其尺寸效应、几何效应等。图1. 左:利用电子束激发和探测纳米线表面声子极化激元。右:测量得到的色散关系。 利用电子显微镜中的电子束来激发和探测声子极化激元具有很多的优点,包括(1)电子显微镜方法具有亚埃的空间分辨率;(2)电子激发具有更高的效率(电子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散射截面更大);(3)电子能激发一些非光学活性的模式;(4)电子能量损失谱能得到高q(波矢)值下的信息;(5)电子能量损失谱具有很宽的激发、测量窗口,原则上可以测量从meV量级的振动谱信号至keV量级的芯电子激发谱信号。因此,电子能量损失谱有望极大地推动包括表面声子极化激元在内的相关实验研究。 该工作于2019年7月19日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Nano Letters(DOI:10.1021/acs.nanolett.9b01350),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亓瑞时、王任飞,指导老师为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和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的高鹏研究员。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等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lett.9b01350
北京大学 2021-04-11
基人工智能的小型水下机器人探测与识别技术
一、项目简介 水下潜水器是海洋立体监测系统的重要移动平台,在深海工程检测、地质勘探、科学考察、环境监测与军事应用等方面有重大需求与发展前景。《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开发水下自航行剖面测量技术,形成近海实时、快速观测能力”的重点任务。目前国内外水下潜水器普遍采用细长或开架结构和螺旋桨驱动,具有推进效率低,转弯半径大和辐射噪声大的弱点,急需在减阻和探测能力上取得突破。本项目围绕水下小型机器人高精度探测与识别重要需求,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水下探测与识别技术,在水声仿生智能探测、目标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上开展技术攻关,并研制样机。海图公司开发多款水下机器人产品,618展示得到重要认可。基于人工智能的小型水下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海洋与内陆,有显著产业化前景。 二、前期研究基础 科研依托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具备开展水声实验的良好设施:嘉庚号科考船、一艘海洋二号实验船、两处岸边实验站、一个大型水声水池、水声换能器、测量放大器、丹麦B&K公司的声学测量仪器谱分析仪等。已研制多款水下仿生机器人并在水池完成测试。研究团队凭借跨学科优势,把仿生声学探测与水下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取得创新成果。本项目实施所需要的实验方法与技术已经具备,并已在以往研究中得到成功应用,从而具备扎实的科研基础。 三、应用技术成果 在仿生探测方面,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水下探测与识别技术。仿生最优能量传输与波束控制、仿生目标探测与人工智能识别可以提高水声探测指向性、抑制混响并具备定向水声通信能力,能够突破现有水下机器人水声探测和通信限制。在基于人工智能的海洋仿生机器人研发方面,利用生物医学成像测量鲸豚流线体形、结构和组织特性,设计仿生机器人具有仿生形态和柔性特性,突破现有水下机器人结构和材料设计理念。研究水声仿生智能探测、目标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提升仿生机器人水下工作能力。在仿生水下机器人样机研制、传感和模式识别等取得应用成果。 四、合作企业 海图志(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准的双创干部苏芃牵头成立,组织了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院校博士专家40余人组成,2015年开始,经过了2-3年的基础理论研究,已经申报和取得相关的专利软著20项。开发过相关的水下装备设备包括水下光学成像摄像机、水下光学镜头、水声定位设备、水下潜器等等,具备一定的开发研究的基础。得到省委于伟国书记、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国家海洋局林山青副局长等等领导的认可。相关的产品取得福建省618青年海洋创新创意成果奖第一名,第六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19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福州市三等奖。海图志(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厦门海峡科创基金的以5000万估值的投资,在厦门设立海洋机器人创业基地。 海图志(厦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小型水下产品在2016年深圳高交会上引起了科技部、云南省科技厅、广西省海洋局等其他省市领导的重视,2017年福建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得到中国工程院院长、福建省省长(现任省委书记)、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福建省副省长、省发改委主任等专家领导的肯定。
厦门大学 2021-04-11
紫外与可见光双波段融合便携式指纹探测器
国内外指纹显现技术,主要有粉末显现法,印染显现法,电化学沉积法等,这些方法需要使用化学试剂,操作复杂,破坏现场,有些试剂对人体有害。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诸多光学方法被用于指纹的无损采集,主要有光学相干层析术、红外光谱分析成像技术以及紫外成像等。 紫外与可见光双波段融合便携式指纹探测器包含紫外探测器和可见光探测器,不仅能够在紫外波段无损地拍摄并提取指纹图像,还可以提供清晰的可见光背景。并且通过图像融合技术将两者融合,直观地定位指纹的位置,提供更有力的犯罪证据。它还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南京理工大学 2021-04-14
高性能红外辐射热成像探测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非冷红外探测系统相较制冷型探测系统具有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性价比高等特点,是国际上第三代凝视型红外探测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本项目攻克了纳米氧化钒薄膜生长调控、大规模小像元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制备、红外辐射热探测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微热目标探测、微热光电转换机制和微弱信号处理三大难题。系统NETD≤50mK,MRTD≤90 mK,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授权发明专利50项(美国专利2项),发表论文114篇;形成了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打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8 29 30
  • ...
  • 38 3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