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海洋结构物重量控制技术分析软件系统
重量控制技术作为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在建造过程中通过准确的统计计算和严格的控制,以期望在设计初期设定的承受可变载荷能力能在完工后得到保证。此要求在业主与船厂关于海洋工程的招标文件、建造合同以及技术规范中均提出。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使船厂在建造的海洋结构物的重量控制精度上达到数据化和程序化,满足并提高海洋结构物的制造水平,为实现造船全过程的精度控制创造有利条件,全面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奠定基础。通过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版权的海洋结构物重量控制计算软件系统(单机版),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进一步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要求和网络功能方面的扩充需要,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结构物重量控制计算软件系统(网络版)。该成果已经在船厂的实际工程项目上应用多年,完全达到了推广应用的技术要求和技术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暖通空调系统模糊智能监测控制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效果的优劣与建筑使用状况、天气等因素密切相关,现有中央空调系统中90%以上没有控制调节功能,导致系统运行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40~60%,节能潜力巨大。我国北方集中供热系统管理粗放,缺乏科学有效的供热调节手段,热力失调严重,局部过热、局部过冷问题突出,循环水泵消耗巨大,初期设计也不尽合理,导致供热能源消耗巨大,单栋建筑采暖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30~50%应用范围。 为此,我们针对中央空调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提出了系列化的节能集成控制技术,包括:中央空调水系统变水量变温度模糊智能节能集控技术;中央空调风系统变风量变温度模糊智能节能集控技术;新风、排风与建筑正压模糊智能协同集控技术;既有集中供热系统的运行效果检测、评价和节能改造方案;既有集中供热系统的管网热平衡与供热量计量;集中供热锅炉房、换热站、供热管网的模糊智能节能集控技术;中央空调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规划与施工图设计。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4-13
系统故障诊断与自动控制技术
主要进行水泵机组实时动态运行优化及泵的在线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建立实用的 专家系统,从而可以对大中型泵站、船阀等进行自动化运行和监控管理,并可对泵的运 行状况进行自动故障诊断分析。系统故障诊断与自动控制 合作方式 技术转让,技术交易额面议。 
江苏大学 2021-04-14
连铸坯质量控制和提升技术
随着钢铁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外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提升钢产品的质量成了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连铸坯的生产是钢材生产的关键,其连铸坯的质量对后续产品的生产及最终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热轧板带表面缺陷大部分是连铸坯表面缺陷遗传而来。高质量铸坯的生产成了连铸生产企业和连铸工作者的主要目标。高温钢液在连铸过程中凝固成型,连铸坯的偏析、裂纹、疏松、夹杂物等质量问题基本上都产生于或源自连铸凝固过程。要实现高质量铸坯的连铸生产,必须减少甚至消除这些质量缺陷。 (1)连铸坯凝固缺陷研究:针对连铸坯偏析、疏松、缩孔、裂纹开展相关调研,探究凝固缺陷产生机理,分析连铸工艺对连铸坯缺陷的影响规律。通过调整结晶器一冷强度、二次冷强度、电磁搅拌、机械压下等技术参数,改善连铸坯凝固缺陷。 (2)中间包研究:模拟中间包内钢液流动过程,分析钢液流动的合理性;主要研究中间包内控流装置位置分布、高度设置、不同装置间的配合使用是否达到最优。具体工作:模拟中间包内钢液流动传热行为,分析钢液温度的变化情况;模拟钢液液面的波动,分析和了解渣-钢界面间的相互作用;模拟中间包内钢水的传质现象,分析钢水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中间包内的活塞流、全混流以及死区等等。模拟中间包内底吹气体的作用过程,分析和了解吹气对钢液流动特性的影响。 (3)结晶器研究:1)结晶器内流场:确定结晶器类型,改变水口类型,水口浸入深度,拉速,结晶器锥度等工艺参数,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结晶器内流场的影响规律,得到液面波动和表面流速量化结果,为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科学依据。2)结晶器卷渣和夹杂物去除的研究:改变水口结构参数(不同水口类型、水口侧孔数、水口倾角、水口底部结构和水口浸入深度等)以及浇铸工艺参数(拉速,浇铸断面,电磁等)会对结晶器内的流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结晶器冷却制度、液面波动、水口开口度等参数。所以本部分内容通过水力学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不同水口结构参数和工艺参数对流场的影响,进而优化水口结构和浇铸工艺参数。 (4)连铸一冷研究:对结晶器传热过程进行机理分析,并将结晶器铜板和凝固壳之间的保护渣的润滑和摩擦模型、传热模型相结合,开发出结晶器一冷传热计算软件。针对不同铸坯尺寸、拉速的操作条件下,为结晶器一冷提供合理的配水量水表。 (5)连铸二冷研究:细化连铸传热边界条件,建立全面的连铸凝固传热模型,研究连铸坯宏观凝固凝固结构与铸坯质量的关系,提出相应的优化改善新方法,对连铸宏观凝固结构进行优化改善,从而提高连铸坯质量,提高连铸生产率。模拟研究连铸微观凝固结构,并讨论微观凝固结构与夹杂、裂纹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连铸坯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6)连铸坯凝固组织研究:从现场采集相关所需数据,运用商业软件 Procast先对连铸过程温度场进行计算,以计算所得的温度场为基础,计算铸坯的凝固组织形貌,如柱状晶区、等轴晶区以及两者分别所占比例、晶粒尺寸等,并分析一次枝晶间距、二次枝晶间距。分析元素成分、连铸工艺条件如拉速、过热度、二冷强度等对上述研究对象的影响情况,优化成分、连铸工艺参数以获得较好的铸坯凝固组织,为现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7)连铸坯宏观偏析研究:根据连铸工艺参数,基于体积平均方法,建立连铸多相多尺度凝固凝固模型,研究热溶质浮力、晶粒沉淀、体积收缩作用下连铸坯凝固两相区液相流动与溶质传输行为。耦合电磁搅拌、机械压下模型,分析电磁搅拌强度、搅拌位置、机械压下区间、压下量、压下模式对连铸坯中心偏析的影响规律,优化结晶器与凝固末端电磁搅拌参数、机械压下参数,为连铸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8)铸坯质量智能设计和判定:1)现场连铸数据采集及热塑性曲线测试:现场调研连铸工艺,记录现场工艺参数。采集不同钢种偏析、疏松、缩孔等质量要求,测试不同钢种的热塑性曲线。2)现场连铸数据采集及热塑性曲线测试:现场调研连铸工艺,记录现场工艺参数。采集不同钢种偏析、疏松、缩孔等质量要求,测试不同钢种的热塑性曲线。3)连铸智能判定和设计模型:建立连铸一冷、二冷动态优化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铸坯固相率、角部温度、铸坯偏析、中心疏松缩孔、冶金长度等进行预测,通过大量数值计算,建立钢水初始条件、连铸工艺参数与铸坯质量的数据库,指导现场生产。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4-13
一种配电网节点导纳矩阵的辨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节点导纳矩阵的辨识方法,基于总线注入模型,对于不存在隐藏节点的电网系统,从对应于不同稳态的复电压和电流测量的序列中唯一地辨识导纳矩阵;对于存在隐藏节点的星状电网系统,则采用基于图分解的图理论方法以及最大集合的搜索和组合辨识出退化的导纳矩阵;对于存在隐藏节点的网格电网系统,则采用基于低秩和稀疏矩阵分解的方法辨识出退化的导纳矩阵;所辨·724·识出的导纳矩阵可应用于电网故障诊断。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联络线相角差的电网等值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联络线相角差的电网等值方法,具体包 括:首先将电网分成多个子电网,利用直流潮流法得到电网的近似潮 流解,进而在该近似潮流解的基础上计算各子电网间联络线上的线路 功率,最后将线路功率以注入功率的形式等值到要保留网络的边界节 点上。本发明采用的直流潮流法能够保证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得到电网 的近似潮流解;所提出的等值方案不依赖于电网的准确潮流结果,因 此可以在电网潮流计算不收敛的情况下实现近似的静态等值;所建立 的等值模型有较好的等值精度。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基于动态电价的微电网运行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电价的微电网运行优化方法,其特点是将配电网对微电网下达的参考计划交换功率曲线与微电网的计划交换功率曲线进行模糊化,计算二者的欧几里得贴近度来实现电价的动态化,建立考虑动态电价、运行维护成本和排污处理成本目标函数,采用粒子群算法求取微电网经济优化运行方案。使得微电网在运行优化过程中能够协调配电网运行,减轻微电网接入对配电网带来的影响。
四川大学 2016-10-25
一种考虑负荷影响的电网短路电流获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负荷影响的电网短路电流获取方法,包 括 步 骤 (1) 建 立 负 荷 模 型 Ua、 Ub、Uc 分别为电网节点的三相电压,za、zb、zc 分别为负荷的三相阻 抗,Ia、Ib、Ic 分别为流入负荷的三相电流;(2)根据负荷模型并采用 补偿法获得电压变化量指标和电流变化量指标;(3)当电压变化量指标 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或者当电流变化量指标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时, 考 虑 负 荷 对 电 网 的 影 响 并 获 得 电 网 短 路 电 流。本发 明提出的电压、电流变化量指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非常规平面信号交叉口优化控制技术
非常规交叉口的通行模式是在交叉口上游设置预信号,组织左转和直行车流交替使用进口道来提高通行能力,是一种对策交叉口拥堵的新思路。其虽已在我国数个城市有过实际应用案例,但多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而不得不以失败告终。本团队将基于自身既有的非常规交叉口理论研究成果,构建非常规交叉口的失效概率模型,建立预防死锁、动态启用和动态控制的机制与优化方法;此外,基于驾驶行为和选择偏好研究,设计综合考虑驾驶员适应性和车道排队均衡的动静态交通语言系统。本项目研究前期已经发表8篇相关论文,取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1项软件著作权,在此基础上将通过与优秀的企业、单位合作,以面向应用为目的,一方面继续深化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实现成果的推广应用,为研究机构,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领域提供新的技术支撑,为预防和缓解交通拥堵提供有效的应用系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同时,服务于整体交通系统品质的提升。 在资源、环境等多约束下,相对于道路拓宽等传统手段,非常规交叉口方案是更具可持续性、更有前景的交通拥挤对策手段。本项目研究成果既能够为是否选择非常规交叉口通行模式提供理论支持,也能为非常规交叉口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因而成果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和拥挤管理之中。研究成果还可以为起草考虑非常规交叉口通行模式的交叉口规划设计规范,为缓解交通阻塞,提高交通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进一步,设计的软件可以直接应用于非常规交叉信号设计方案的制定。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交叉口交通流分析、实验和优化技术,对于研究复杂交通系统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效果。  图1 非常规交叉口通行模式示意图    A: 预信号控制                           B: 主信号控制图2 上海共和新路临沂路非常规交叉口   本研究的内容是交通工程领域里出现的新问题,以非常规交叉口的适应条件和优化方法为重点,以预防和缓解交通拥挤、提高通行能力和节能减排等应用为理论研究的导向。项目研究所转化的成果具有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包括: 1)成果可服务于研究机构:促进对交叉口新型通行模式的探索及其适应性分析、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2)成果可服务于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领域:成果将为非常规交叉口的规划设计规范奠定基础;为非常规交叉口交通设计、管理实践提供新的技术支持,并在交通拥挤管理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3)成果可服务于系统开发与咨询机构:为基于新模式的交通控制、交通设计咨询和辅助系统开发提供技术指引。
同济大学 2021-04-11
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光标控制系统
发展了基于头表脑电技术的光标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对残疾人的大脑信息进行解码,然后对其意图进行识别,然后将识别结果作为控制命令输出,达到对计算机光标或者外界轮椅的控制,建立残疾人和外界的一条通道,为残疾人和外界的交流以及运动的辅助提供了帮助。该系统融合了多种信号模式,可以针对不同的被试及应用目的提供相应的控制方式。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4 15 16
  • ...
  • 782 783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