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养殖环境微生物监测及其传染效果与气溶胶的发生、传播和感染机制
针对规模化畜禽生产中动物健康、环境卫生和牧场的废气排放造成的社区环境污染,以及动物源人兽共患病的流行和“超级细菌”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受17个国家、省部和国际合作项目资助,申请人系统地对畜禽场舍内外环境微生物监测,在国内首次阐明密集的畜禽饲养使微生物气溶胶的含量升高、环境质量变坏、并向场舍外扩散;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病毒气溶胶传染模型,揭示了禽流感等4种病毒气溶胶的发生、传播及感染机制,认识了疫病气源性传染的过程与规律,丰富了流行病学理论。 从事该领域工作20余年,37名博、硕研究生参与,发表SCI论文35篇,总影响因子116,他人引用536次;检测技术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国家国际合作项目验收为优秀。 (1)确认了畜禽场舍的微生物气溶胶的来源及其传播。即对养鸡猪牛兔等场舍(共126个场)及场舍外不同距离的气载需氧菌、厌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内毒素、真菌及真菌毒素监测,获得了其含量及不同菌群的构成成分;揭示了养殖环境微生物气溶胶向场舍外包括社区居民环境的扩散,在200m之内污染严重。借此,评估了畜禽舍环境卫生和疫病流行风险及对从业人员的传染危害,制定了防控措施;创立了规模化生产“环境性疫病学说”;提出了舍微生物气溶胶既是环境质量指征,又是病原传播感染媒介的学说。 (2)阐明了源于畜禽舍的微生物气溶胶向场舍外扩散,在国际上首次把基因组学技术应用于畜禽舍的微生物气溶胶溯源鉴定。采用PFGE、ERIC和REP-PCR对牧场舍内外环境中分离的指示细菌溯源发现,从牧场舍外下风方向(10-200m)分离的多数微生物来源于舍内空气或粪便(粪便中分离到的与舍内空气中的部分大肠杆菌(鸡舍34.1%、牛栏41.8%)来源相同)。揭示了牧场动物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不仅在畜禽群内扩散,而且能向场舍外环境传播。首次构建了气源性传染病的传播模式,有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意义。 (3)发现了源于动物体携带毒素基因的病原菌气溶胶的发生与传播。对养鸡猪牛场(共33个)舍内、舍外环境分离的380株气载大肠杆菌携带主要毒素基因的解析发现,鸡舍携带LTa基因的菌株最多为53.85%(63/117)、猪舍携带LTa和STb基因的分别35%和30%、牛舍58.74%大肠杆菌携带1至4种毒素基因。探明了畜禽传染病病原的传播过程。 (4)验证了畜禽饲养中“超级细菌”和泛耐药菌的出现及扩散。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对养鸡猪牛场舍内、舍外环境分离的426株肠球菌和149株金葡菌耐药基因鉴定,发现了传统的超级细菌:在养鸡场舍内外8株金葡菌为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并携带耐药基因;36株肠球菌携带耐万古霉素vanA或vanB基因。14.55%(62/426)的肠球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等。揭示了养殖环境耐药菌的产生与传播状况和滥用抗生素导致的危害风险。 (5)确认养殖环境3%-13%气溶胶粒子属于PM2.5。在鸡猪牛舍分别为3.7%、4.9%、13.4%的粒子Dae50<1µm,这些粒子能够到达肺泡,对动物及饲养员的感染危害更大。该结果为养殖环境饲养卫生管理及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丰富了感染理论。 (6)建立了AIV、NDV等病毒气溶胶的发生、传播及感染模型,阐明其气源性传染的机制与风险。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4-23
一种利用闲置养殖棚立体层架的长根菇覆土栽培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闲置养殖棚立体层架的长根菇覆土栽培方法。本发明在现有闲置养殖棚加温、通风和降温设备的基础上,增加喷水雾线,棚内立体层架在双孢菇栽培架的基础上增加了LED照明灯带,提高了养殖棚的空间利用率;菌袋制作采用液体接种方法,缩短了菌袋培养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菌袋培养采用低温后熟的方法,增加了菌丝体的营养积累,出菇管理采用拉大温差变温出菇的方法,提高了长根菇的现蕾率和整齐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中国科学院:恪守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定位
10月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主持会议,交流学习体会并对全院抓好传达学习贯彻提出要求。副院长、党组副书记阴和俊与理论学习中心组其他成员分别作交流发言。
科技日报 2022-10-25
一种基于5G信号的DOA指纹库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5G信号的DOA指纹库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初始区域划分成多个微型小区,并对划分的微型小区中的参考点的角度信息进行估计;然后将各个微型小区参考点的角度信息和相应小区的位置信息保存在指纹库中,每隔固定的时间对指纹库中的角度信息进行更新;使得当有目标在该区域时,通过估计目标的角度信息;与指纹库中的角度信息进行匹配,确定该目标所在的小区,即可得到目标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目标的定位。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无线信息交互的车辆定位完好性监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信息交互的车辆定位完好性监测方法,包括:本车通过卫星定位接收机接收并解析导航卫星观测信息,并通过本车搭载的DSRC传输单元接收并解析车联网的邻车状态信息包,根据所述导航卫星观测信息和所述邻车状态信息包确定本车的全局PL;根据本车的全局PL和车联网的AL评估完好性状态,根据完好性状态的评估结果确定本车定位结构的调整方案。通过将移动邻车节点作为参考目标,扩展了车载卫星定位接收机实施自主完好性监测的观测信息,从而降低了完好性监测对卫星可见性条件的要求。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4-10
一种无需考虑参考卫星变换的紧组合RTK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需考虑参考卫星变换的紧组合RTK定位方法,通过对传统双差模型进行改进,将双差电离层和双差模糊度改写为站间单差的模式,各历元各频率独自选择参考卫星,避免了参考卫星频繁变换对定位解的影响;在分析伪距/载波DISB时变特性的基础上,通过GPS和Galileo系统间重叠频率观测值组成差分观测方程,与常规RTK相比,提供了多余观测,提高观测模型强度,在长基线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成功率和首次固定时间,尤其是在单个系统共视卫星数目极少或卫星数目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实现固定解,提高定位的稳定性与连续性。
东南大学 2021-04-11
一种无线电磁自适应清管器及其定位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电磁自适应清管器及其定位系统,属于清管器无线电磁自适应定位领域,包括清管器、管道内电磁波发射装置、管道外传感器接收装置,清管器内部安装有管道内电磁波发射装置;所述管道外传感器接收装置包括有传感器,传感器为六个,且六个传感器在三个坐标方向上采用对称结构、均匀分布。可实现清管器的自适应三位定位测量跟踪并且定位的精度较高。
江苏师范大学 2021-04-11
一种可溯源白光干涉原子力探针自动定位工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溯源白光干涉原子力探针自动定位工件方 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纳米级位移平台运动之前记录下激光干 涉位移计量系统的初始位移;接着其在垂直方向上快速产生一个适量 的位移,在位移发生后通过零级条纹的移动量是否在阈值范围内来判 断原子力探针是否定位到工件,而如果纳米级垂直位移平台在到达极 限的位移运动时还未定位到工件,记录下其最终位置,并将纳米级垂 直位移平台复位,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定位到工件。按照本发明设定 的自动定位的方法,不受原子力探针与工件之间的距离限制,同时在定位过程中对位移进行计量,可实现可溯源,而采用零级条纹的移动 量来判断探针是否定位到工件具有定位快速和高精度的显著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区域分割和曲面拟合的室内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域分割和曲面拟合的室内定位方法, 包括:在给定目标区域中设置 M 个信号源和 N 个参考点,保证每个参 考点能够接受来自至少一个信号源的信号强度,同时记录每个参考点 的二维坐标信息,对于每个参考点进行信号强度采样,然后对样本取 均值,得到第 i 个参考点的指纹,将给定目标区域划分为 K 个区域, 并根据每个区域内的参考点的指纹,建立相应的区域指纹,并存到指 纹数据库,在每个区域内,针对每一个信号源,利用该区域内参考点 的指纹,建立一个曲面拟合函数来表示该信号源在该区域内的信号强 度分布。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指纹定位技术中,定位性能受参考点粒 度的制约,定位结果只能从有限个参考点中提取,导致定位精度有限 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目标定位光学系统
本成果通过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信号,分析光斑在四象限探测器上的分布获取目标位置信息,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具有位置分辨率高、响应速度快、性价比高、结构紧凑的优点。
长春理工大学 2021-04-26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26 27 28
  • ...
  • 688 68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