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新型冠状
病毒
肺炎影像学诊断
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全书共15.5万字,从几百个临床病例中精心挑选了590幅图,其中与新冠肺炎进行鉴别的疾病有29种之多,图文并茂,生动详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一书在中华放射学会主任委员金征宇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刘士远教授倡导下,在全国诊疗新冠肺炎影像专家组指导下重磅推出。另有近30多位来自武汉及其他地区战“疫”一线的影像学专家参与。 依据2020年2月5日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该书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像学基本征象、临床分期分型与诊断要点,帮助一线医务工作者提高对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识别、诊断和鉴别能力,避免误诊和漏诊,具有专业的临床指导意义。 该书的核心内容紧紧围绕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诊断,涵盖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命名、影像学检查与防护、影像学检查方法、影像学基本征象、临床分型与诊断、影像学分期、影像学转归和影像学鉴别诊断等,可以很好地使一线医务工作者提高其新型冠状肺炎的影像学识别、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和漏诊。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新型冠状
病毒
肺炎校园防护手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校园防护手册》分为基础篇、防护篇、出行篇及校园篇四个篇章,主要针对师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出行、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场景,分析说明不同场景下师生的防疫要点。该手册既可作为师生的防疫科普读物,又可作为校园防疫相关人员的参考读物,为有效提升校园防护能力发挥作用。 针对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趋势,英文部分能更好地让广大留学生正确认识病情,积极参与到防护工作中。同时,本书也是对教育部指出的要统筹谋划高校开学工作的积极响应,提前保障好校园的防控条件,以更好的应对疫情得到控制后,广大师生集中返校面临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新冠
病毒
重组疫苗动物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已开展动物实验,该实验室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联合浙江特瑞斯药业、成都国家GLP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以及国药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协同攻关。 该疫苗的研发得到了四川省、教育部与科技部以及成都市等方面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研究团队力争在3-4个月内,通过小鼠、兔与猴等动物实验与一系列的研究,证明该疫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向国家进一步申报人体临床试验。 新冠病毒重组疫苗动物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
2021-04-11
新型冠状
病毒
大众心理防护手册
1月31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电子版正式上线发布,免费提供给广大民众阅读。这是全国第一本针对本次疫情推出的心理防护读物。这本图书从策划、编辑到上线仅仅用了两天多的时间。《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策划组织,四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干预工作组编写,同时还得到了四川省心理学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危机心理援助与创伤心理治疗专委会的大力支持。
四川大学
2021-04-11
人乳头瘤
病毒
预防性疫苗
HPV16与人的子宫颈癌及其它多种癌瘤关系密切,HPV16感染在人群中呈明显上升趋势。预防HPV16感染可能预防人子宫颈癌及其它多种肿瘤。但因HPV16不能在体外及动物体内生长,很难得到足够病毒颗粒,因而无法进行疫苗研制。本实验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离HPV16 L1基因,并将它重组入杆状病毒载体,使之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目前已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新型抗
病毒
和抗菌新材料
已有样品/n可特异性吸附细菌、蛋白、病毒的系列仿生材料,这些材料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备成相应的抗病毒或抗菌产品。例如,特异性吸附病毒的仿生材料,可用于制备具有抗病毒性能的敷料等,在临床、军事等方面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前我们已经成功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材料,可选择性抑制靶病毒的感染,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毒性低。在抑制病毒感染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有望向抗病毒药物或抗病毒敷料等抗病毒材料转化。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冠状
病毒
深紫外LED消毒设备
北京工业大学
2021-04-14
猪圆环
病毒
2型合成肽疫苗
通过研究PCV2免疫保护抗原和抗原表位,设计并筛选出两个50-5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序列,建立了多肽固相载体合成法和纯化工艺,制定了疫苗制造规程和质量标准,创制成功合成肽疫苗。 一、项目分类 显著效益成果转化 二、技术分析 国际首创,引领了国际该病疫苗的研发。通过研究PCV2免疫保护抗原和抗原表位,设计并筛选出两个50-5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序列,建立了多肽固相载体合成法和纯化工艺,制定了疫苗制造规程和质量标准,创制成功合成肽疫苗。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危害世界养猪业的重要病原,给我国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该病的最重要手段。针对该病毒培养和疫苗抗原制备工艺技术难题,我校姜平教授团队深入研究挖掘该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致病和免疫机制,成功创制成功合成肽疫苗,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疫苗安全有效,免疫保护效力100%,免疫持续期4个月,疫苗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于2021年获得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
南京农业大学
2022-07-25
沈其荣教授团队揭示真菌孢子
传播
和进化权衡分子机制
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沈其荣教授团队以木霉菌为研究材料,通过生态遗传学方法,解析了一类表面活性小分子蛋白Hydrophobin(HFB)参与真菌分生孢子传播,进而影响其环境适应性与物种分化的分子机制, 真菌进化生物学由于化石证据的缺乏、群体间生活史迥异以及同时具有无性和有性生殖现象等问题而发展相对缓慢;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这些独有的特性,真菌具有高度生态可塑性,因而可作为进化生物学研究的极佳对象。高等丝状真菌通过在分生孢子表面“涂”上一层由表面活性小分子蛋白HFB组成的“疏水涂层”而实现孢子的风媒传播等功能。研究人员针对姐妹种木霉T. harzianum(Th)和T. guizhouense(Tg)的高表达hfb基因(hfb4和hfb10)构建了基因敲除突变体库,并分别对突变体进行了风媒和水媒的传播模拟试验,发现不同菌种有各自偏好的传播方式。研究人员对突变子进行抗逆性、生长和繁殖能力测试,发现HFB4的移除不仅显著影响真菌的生态适应性(Fitness),且同一HFB对真菌适应性的贡献力即便在遗传背景相近的菌株间也差异显著。基于此,研究人员分别对两个种群的hfb4(及hfb10)进行了自然选择压力计算,发现来自Th的hfb4受到强正向选择压力驱使。结合其生理生态习性(图1),研究人员猜测,Tg可能起源于水生环境,其孢子为脱离亲代生境,需要通过风媒传播至别处,且在高空中传播要求其孢子可以耐低温和UV照射,Tg具有上述特征;而Th则更偏向于利用雨水或昆虫进行传播,其确切的传播偏好有待进一步研究。在整个进化历程中,hfb4对菌株生态适应性的净贡献率是物种多个指标或特性进化权衡(compromise)的结果,例如hfb4的存在可提高Tg孢子的风媒传播能力,但却会相应“牺牲”掉一些耐低温特性。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结合人工智能(AI)技术开发了一套可高通量监测丝状真菌生长和繁殖能力的技术集合——REPAINT。REPAINT技术不仅扩充了真菌环境适应性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使基于纯培养方式的数据采集实现高通量智能化和标准化,而且允许针对不同真菌类群实行定制化调整。
南京农业大学
2021-02-01
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及
传播
动力学的研究
有效再生
复旦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7
8
9
...
29
3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高校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平台
2
云上展厅已成功吸引1万余家企业入驻!
3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约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