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关于基因转录调控相分离新机制的发现
研究揭示了转录抑制子与DNA形成液液相分离的新机制。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在细胞中被紧密组装在不同的染色质结构域中,而如何调控这些染色质结构域的组装,从而控制基因的转录仍然是未解之谜。生物大分子的相分离现象是指蛋白质及核酸等分子通过多价相互作用在细胞中形成无膜包裹的细胞器,在大分子结构组装、功能调控和信号转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工作发现拟南芥转录抑制子VRN1与DNA形成液液相分离,揭示了相变的分子机制,为理解转录抑制子调控染色质结构变化和基因转录调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北京大学 2021-04-11
基于转录调控网络的智善方开发及应用系统
1. 痛点问题 针对重大疾病与复杂性疾病(如肿瘤、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等),目前西药的单靶点疗法治疗效果不佳,且易产生耐药性的行业痛点,开展天然植物、中药的功能研究和中药方剂开发。中药和中药方剂针对复杂性疾病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但是中医是实践医学,中医药虽然临床疗效显著,却无法用世界通行的“语言”,让国外同行也能理解和验证中医原理,所以中医药很难进入国际市场。 因此,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和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本团队在中医药核心思维和理论指导下的,基于现代生命科学的方法,系统解析天然植物和中药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阐释中药配伍理论的科学内涵,以“守正-创新”模式实现高效、快速、精准的智善方(理论指导的、药效完善的方剂简称智善方)开发。 2. 解决方案 本团队开发的高通量靶向转录组筛选技术(high-throughput targeted transcriptome screening, HT3S),可对与特定疾病表型相关的基因进行定量分析,可并行筛选多种天然植物或中药。目前已绘制了7000余种方剂、中药、天然植物和单体的分子功能图谱,形成了分子版“本草纲目”。在此基础上,针对重大疾病与复杂性疾病(如肿瘤、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等),通过数据挖掘和计算分析,评价中药方剂对不同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计算可显著改善疾病失调信号通路的候选中药方剂,并开展体内外验证,开发了一系列药效明确、作用机制清晰的中药智善方。
清华大学 2021-09-16
强电场调控的病毒高效消杀装备
针对病毒可能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及应急医院废水等进行高效消毒意义重大。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能源电工研究所张若兵副研究员团队积极拓展开发基于强场调控的致病微生物消杀关键技术,已初步研制出用于热敏性固体材料表面消毒的高活性宽幅等离子体便携式消杀装备及强脉冲电场调控的医疗废液灭活装备,有助于解决致病微生物消杀装备等资源短缺问题,为疫区医院防疫、含病毒医疗废水高效消毒提供强化消毒装备。 团队正在对系统深入优化,并积极联合深圳大学总医院等合作团队着手开展后续效果评价工作,争取尽早推向应用,助力抗疫工作。 除了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作用以外,宽幅等离子体射流阵列和强脉冲电场技术在新一代精准医疗装备、热敏性材料封装和智能制造等领域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清华大学 2021-04-10
揭示特殊转录激活分子的机制
转录调控是细菌应对环境胁迫和病原菌缓解抗生素压力的重要手段,由细菌的转录核心机器 RNA 聚合酶和一系列转录起始 sigma 因子共同完成。在通常情况下,细菌的看家 sigma 因子(如大肠杆菌的 sigma 70 )负责大多数的基因表达,而在环境胁迫下, sigma S 则快速占据主导,并通过开启特定基因的表达来帮助细菌适应不利环境。与细菌的看家 sigma 因子相比, sigma S 的活性通常较低,其功能的发挥通常需要转录激活因子的协助,而 Crl 正是一种 sigma S 特异的转录激活因子。 此前,对于 Crl 激活转录的分子机制不甚清楚。在该研究中,合作者首先解析了 E. coli Crl 转录激活复合物的 3.8 Å 的冷冻电镜结构,该复合物包括了 E. coli 的 RNA 聚合酶、转录起始因子 sigma S 、 Crl 、以及启动子 DNA 。在该结构中, Crl 主要与 sigmaS 的 domain  2 相互作用,同时也与 RNA 聚合酶的最大亚基 bet a’ 有少许相互作用。与绝大多数传统的转录激活因子不同,电镜结构显示 Crl 并不结合启动子 DNA ,因此单从结构本身较难完全解释 Crl 对于 sigma S -RNAP 的转录促进活性。在此基础上,上科大免化所团队进一步利用氢氘交换质谱( HDX-MS )对该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氢氘交换质谱的结果揭示, Crl 不仅直接结合 sigmaS  的 alpha2-alpha3 螺旋( Figure 1A ),还能够通过变构调节作用稳定 sigmaS 的  alpha4 、 alpha5 等多个结构单元( Figure 1A-C ),而这些结构单元的稳定将能够促进 sigma S 与 DNA 以及 sigma S 与 RNA 聚合酶之间的相互作用( Figure 1D )。基于以上数据,研究人员提出 Crl 通过特异性结合转录起始因子 sigma S ,稳定 sigma S 的活性构象,从而促进 sigmaS 与 RNA 聚合酶以及启动子 DNA 的结合组装,进而激活 sigma S-RNAP 介导的转录。这一机制在后续的功能实验中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该工作呈现了一种新的转录因子与 RNA 聚合酶的结合方式,揭示了一种新的细菌转录激活分子机制。
上海科技大学 2021-04-11
细胞新型自噬受体调控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该研究发现RNA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可诱导表达一种新型自噬受体CCDC50,该自噬受体通过识别K63型泛素化修饰的RNA病毒模式识别受体RIG-I/MDA5(RLR)并介导后者的自噬途径依赖的降解,从而抑制病毒感染诱导的I型干扰素的产生,帮助机体恢复到静息状态,避免过度免疫反应造成的组织损伤和自身炎症。我校博士后侯盼盼为论文第一作者,郭德银教授为通讯作者,我校医学院、附属第七医院为第一作者单位。       天然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免疫反应,它广泛存在于机体的绝大部分细胞,被认为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随着近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对天然免疫系统愈发了解,已经发现并鉴定出天然免疫反应的关键调控因子和信号转导因子,然而某些重要调控因子的结构和功能机制依然不清楚,且这些调控因子的生理和病理作用尚有待于研究。郭德银教授课题组利用CRISPR/Cas9第二代文库在免疫细胞中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大规模无偏差筛选,发现了一系列参与天然免疫反应调控的新型基因。进一步的验证过程中发现CCDC50蛋白在RNA病毒感染下表达量显著增加且其表达模式和RLR的表达模式一致,提示着CCDC50可能参与调控RLR介导的信号通路活性。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观察结果,该课题组构建了CCDC50条件缺失的小鼠模型,攻毒实验结果证明缺失CCDC50后,病毒感染条件下,I型干扰素表达上调,其下游的ISGs表达水平也随之升高,小鼠清除病毒能力增强,肺部组织损伤和炎性浸润减少,且小鼠存活率增加,从而证明CCDC50在机体水平具有生理学功能。       进一步的机制探究中,该课题组发现CCDC50特异性识别K63泛素化修饰的RLR,并促进激活的RLR的自噬途径依赖的降解,此机制不同于以往了解较多的K48泛素化依赖的降解调控。该过程的发生并不依赖于常见的自噬受体p62, 因p62缺失后,CCDC50依然可以促进RLR的降解,但CCDC50可与p62协同作用。刘迎芳教授团队解析了CCDC50分子LIR结构域和LC3复合体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证明CCDC50中存在一段非典型的LIR基序,该基序可以结合位于LC3的LDS结合位点,将K63泛素化修饰的RLR拉进自噬小体。有趣的是,紧邻LIR基序,CCDC50有一段MIU基序,该基序可称为反向UIM基序,体外生化实验证实CCDC50-MIU可以结合在LC3的UDS位点,进而证明CCDC50是一种新型自噬货物受体,可以以两段不同的疏水基序结合在LC3的不同位点。这类自噬货物受体是首次在生物体内被发现
中山大学 2021-04-13
罗云波、朱鸿亮教授团队揭示番茄SlRBP1蛋白在转录本翻译调控水平维持叶绿体功能的重要机制
SlRBP1通过与SleIF4A2翻译起始复合物结合促进靶标RNAs翻译以调节叶绿体功能。该发现阐明了RNA结合蛋白依托细胞器调控番茄生长发育的机制,为番茄增产、品种改良提供了潜在育种价值。
中国农业大学 2022-05-31
生命科学学院韩管助课题组在逆转录病毒基因选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逆转录病毒需要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来完成自身的复制。当逆转录病毒感染宿主生殖细胞时,整合的逆转录病毒便会从亲代传到子代,从而形成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基因中。绝大多数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会积累各种突变,从而在宿主基因组中失活或片段化。宿主有时会利用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来行使自身生物学功能(图1),这个过程在进化生物学中被称为选配(co-option)。例如,抑制多种逆转录病毒复制的限制性因子Fv1以及参与到胚胎发育的Syncytins都是选配的逆转录病毒基因。但目前对脊椎动物中逆转录病毒基因选配事件尚无系统的研究。 韩管助课教授题组在756种脊椎动物基因组中系统地挖掘了逆转录病毒基因选配事件,共发现177个逆转录病毒选配事件。其中,93个选配事件涉及到逆转录病毒gag基因,gag基因选配事件主要发生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84个选配事件涉及到逆转录病毒env基因,env基因选配事件主要发生在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中。通过对选配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分析,发现选配事件的数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多,仅有少数的选配的逆转录病毒基因在长时间尺度上被维持,这些结果表明逆转录病毒基因选配可以在脊椎动物中频繁的发生和丢失。 一般认为,参与到病毒与宿主间进化军备竞赛的宿主基因会受到正选择。该研究通过选择压力分析在很多选配的逆转录病毒基因中发现了正选择的证据,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参与到病毒与宿主间进化军备竞赛中。还有部分选配的逆转录病毒基因的进化主要受到负选择,表明这些基因可能主要参与到非抗病毒的宿主功能之中。选配的逆转录病毒基因受到不同的选择压力表明这些选配的基因可能行使了多种宿主细胞生物学功能。总之,该研究为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逆转录病毒选配事件提供了一幅全景图,对全面理解逆转录病毒和脊椎动物间互作的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京师范大学 2021-02-01
利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解析流感病毒聚合酶调控RNA合成机制
首次系统性地研究了流感病毒聚合酶与不同RNA启动子的相互作用机制,阐明了RNA启动子结合构象在合成不同RNA时所发挥的作用。团队还提出了聚合酶合成RNA起始阶段的工作模型,推动了人们对流感病毒聚合酶调控不同RNA合成机制的理解,为抗病毒药物开发提供了新靶点。 为了深入研究流感病毒聚合酶合成RNA的分子机制,研究人员利用冷冻电镜三维重构技术,解析了D型流感病毒聚合酶与不同RNA启动子结合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新型冠状病毒等病毒的核酸检测方法
2020年1月15日,复旦大学姜世勃等人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 在线发表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tection of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的综述研究,该综述总结了用于检测常见呼吸道病毒【例如流感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冠状病毒,人腺病毒(hAdV)和人鼻病毒(hRV)】的当前可用和新颖的诊断方法。 
复旦大学 2021-04-10
低频神经调控仪
低频神经调控仪是韩济生院士科研成果,应用高科技手段实现了用数字化神经调控治疗仪器代替传统手针。在疼痛,戒毒,孤独症等多种西医没有很好手段的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北京大学 2021-02-01
1 2 3 4 5 6
  • ...
  • 50 5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