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抗病毒、杀细菌及消除PM2.5的新型多功能广谱材料
我校研究所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多功能广谱材料。该材料可有效抑制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是一种集病毒消杀、灭菌、除霾于一身的光动力响应智能高分子材料。此次设计开发的具有光化学治疗功能的共轭聚合物,是利用高分子材料敏化空气中的氧气产生能够杀伤病毒物质的性质,实现对病毒、细菌的杀伤的。”我校生物物理研究所邢成芬教授说,“这种通过光化学方法杀伤病菌的方法,可以从分子水平上避免病毒、细菌产生抗药性。”此外,该材料还能利用高分子材料与PM2.5表面微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的强烈结合作用,实现对PM2.5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4
关于组织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物态调控”等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的通知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态调控”等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现就组织项目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甘肃省科技厅 2023-06-20
一种抑制肿瘤侵袭和扩散的双重调控的超分子组装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抑制肿瘤侵袭和扩散技术,特别是一种抑制肿瘤侵袭和扩散的具有磁场和光照双重调控的超分子组装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分析和存在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并且具有磁场和光照双重调控的超分子组装体,同时提供了该组装体的制备方法。/line本发明中的超分子组装体是一种能够通过光照和磁场诱导的形貌转化的纳米纤维聚集体。这些独特的能力是通过将生物相容性的靶向肽连接在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下与β-环糊精修饰的透明质酸非共价交联来完成的。更重要的是,由于癌细胞的表面的透明质酸受体过度表达,得到地磁定向聚合的多糖为基础的组装体,其可以在纳米纤维网状结构中特定地吸引癌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挽救肿瘤细胞迁移的小鼠。本发明是实现生物超分子组装体对较弱的地磁场精确响应的第一个实例,为减少肿瘤细胞转移造成的死亡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刺激响应性纳米超分子生物材料。
南开大学 2021-04-10
安徽大学葛宏华教授团队在细菌代谢协同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累积严重威胁着环境和人类健康,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可以在植物根际范围生存和繁殖,通过多种作用机制拮抗其他微生物菌群(包括植物病原菌)、促进植物生长,因此PGPR作为生防菌在保护作物、促进生长和改善土壤健康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逐渐凸显。
安徽大学 2022-06-13
东南大学陈佳林/张薇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硬度调控肌腱分化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东南大学医学院陈佳林/张薇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7.521)在线发表题为Material Stiffness in Cooperation with Macrophage Paracrine Signals Determines the Ten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从“材料-细胞”和“细胞-细胞”两个维度综合解析了材料硬度对干细胞腱系分化的直接和间接调控作用,为肌腱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和肌腱再生微环境的多维度调控提供了新思路。
东南大学 2023-05-15
安徽大学葛宏华教授团队在细菌代谢协同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我校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葛宏华教授团队和兰州大学何永兴教授课题组在细菌代谢协同调控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发现了荧光假单胞菌TetR家族的转录调节因子PhlH可以响应假单胞菌和植物信号分子协同调控产生多种次级代谢产物。
安徽大学 2022-06-01
新型猪流行性腹泻-猪德尔塔冠状病毒(vPEDV+PDCoV)二联灭活疫苗研制
腹泻是导致仔猪死亡的头号疾病,每年给我国生猪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导致仔猪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致病原是变异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vPEDV)和新现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无防控vPEDV和PDCoV感染致病的疫苗。 本科技成果是我校动科院预防兽医学以唐玉新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聚焦于猪肠道腹泻病原研究,成功分离出稳定、高滴度的vPEDV和PDCoV为基础成功研制而成。PDCoV是导致仔猪腹泻的新现猪丁型冠状病毒,该团队在我国大陆本土首先发现并进行了系统研究,成果率先在国际SCI源刊物报道,该论文已成为ESI热点论文(2015)和高被引论文(2016),实现了江西农业大学高被引论文零的突破(引自:基于ESI的江西农业大学优势学科评估分析报告(第1期),图书馆信息简报,2017年6月)。vPEDV+PDCoV疫苗创制工作,获得“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资助(2017YFD0500600),目前已经完成实验室阶段等工作,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成果目前已经转让给国内一家疫苗上市公司,转让金额1500万元。本项目研究产品有望成为我国一类新兽药,上市后,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估算,每年可减少仔猪死亡约1000万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亿元,对提高生猪生产效益,降低动物病原对人类的威胁,保障人类健康和动物源食品安全,维持CPI稳定均可起到十分的重要作用。
江西农业大学 2021-05-05
苯骈α-吡喃酮类化合物作为抗γ型人类疱疹病毒药物的应用
本技术成果是以人类II型拓扑异构酶的ATP结合位点为药物设计靶点,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获得 一系列可能具有人类II型拓扑异构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在细胞水平对筛选获得的化合物进行抗KSHV裂解 复制抑制实验,发现其中一类新型苯骈α-吡喃酮类化合物可以有效抑制KSHV的裂解复制,且只有很低的 细胞毒性。此后在同属人类γ疱疹病毒的EBV病毒上对此类化合物进行细胞实验,证实此类化合物对EBV 裂解复制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并保持较低毒性。通过拓扑酶功能抑制实验证实其中部分化合物明确具有人 类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活性。 此类苯骈α-吡喃酮类化合物可用于治疗或预防K SH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如经典型卡波西氏肉 瘤(C l a s s i c-K S)、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氏肉瘤(A ID S-K S)、器官移植相关型卡波西氏肉瘤( p o s t- transplant KS)、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卡斯特莱曼病等,同时亦有望用于治疗或预防EBV感染引起的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和鼻咽癌的疾病。
中山大学 2021-04-10
北京师范大学病毒进化溯源技术服务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二次)
北京师范大学病毒进化溯源技术服务采购项目竞争性磋商
北京师范大学 2022-06-24
一种甲型H1亚型流感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及应用
研发阶段/n一种甲型H1亚型流感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及应用。  成果简介:华中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实验室从2001以来就开展了SI的相关研究,不间断的分离地方流行毒株,从宿主猪上分离到的病毒大多为H1亚行,通过对华中地区多个规模化猪场的近8000份血清的HI检测结果发现,H1亚型猪流感感染的阳性率达到33.3%。由于我国的规模化猪场未注射猪流感疫苗,其阳性率真实的反应了猪群受猪流感污染的程度。因此本研究从分离鉴定的流行毒株中筛选出免疫原性好、增殖滴度高的病毒株作为猪流感疫苗毒株,通过最佳接种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44 45 46
  • ...
  • 50 5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3届高博会于5月23日在长春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