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灭活新冠
病毒
真实形貌研究
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联合,从临床新冠肺炎病例获取生物样本,首次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真实形貌,为新冠病毒的识别、鉴定和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础。该成果于当地时间2020年3月5日发布在生物领域最大的预印本发行服务BioRxiv上。自从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镜中心与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等成立联合研究团队,启动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以及新冠病毒分离、培养、鉴定及结构解析等系统性研究分析。联合研究团队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生物安全III级实验室条件,在2020年1月27日从1名新冠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出病毒株,并迅速完成基因组测序和鉴定,及时向全球流感信息共享平台(GISAID注册编号:EPI_ISL_406594)注册共享信息,把其命名为“BetaCoV/Shenzhen/SZTH-003/2020”的新冠毒株。随后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病毒扩增、纯化及灭活技术,并综合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基因组序列与谱系分析多种方案核实和确认灭活的新冠病毒。随后南方科技大学冷冻电子显微镜中心专家,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不仅首次观察到了真实的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形貌,并且捕捉到了该病毒侵染宿主细胞中的一个重要中间状态。此时病毒正处于识别和附着宿主细胞后,准备与细胞发生融合的时期。经国内外文献检索,这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科研工作者首次在冷冻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新冠病毒全病毒的真实形貌。冷冻电子显微镜避免了常温电子显微镜对生物样品的脱水、染色等破坏作用,最大限度地保持了生物样品生理状态下的真实形貌。联合研究团队现正在进一步揭示新冠病毒超微结构、病毒侵染人类宿主细胞的特性、与新冠肺炎临床预后关系。在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联合研究团队正在打造高等级生物安全临床冷冻电子显微镜研究平台,全力推进新冠病毒以及其他致命性病毒的超微结构生物学研究,为传染病病原鉴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和潜在的抗体、疫苗和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0
新型冠状
病毒
肺炎中医诊疗手册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琦国医大师、温病学专业谷晓红教授主导的编写团队与奔赴武汉一线的北京中医医院刘清泉院长等医务人员密切合作,编写完成面向一线临床医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并于2020年2月11日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正式推出。 《手册》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专家组顾问、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医学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领衔,与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医学专家组组长谷晓红教授,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刘清泉教授共同担任主编,并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战斗在武汉抗疫一线的张耀圣、王彤、梁腾霄、孟捷、王玉光、齐文升、苗青等专家共同参加编写。 全书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指导思想,从历代中医对瘟疫的主要学术观点到本次疫病发病特点的分析,从中医病证结合到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发挥,经典理论联系临床实际,为临床诊疗提供了病情演变过程中病证结合的思维方法和应用方药,为认识本病的复杂多样性提供指导和实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0
新冠
病毒
感染国际诊疗规范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对孕妇造成的后果尚不确定,至今没有证据表明会对母亲和婴儿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可能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近期寨卡病毒的防治经验也表明,当新的病原体出现时,医疗界应做好最坏的准备。因此,迫切需要对面临SARS-CoV-2感染风险的孕妇提出临床管理规范。来自瑞士、中国、美国和法国的专家联合制定的诊疗规范可协助一线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管理,本规范于2020年3月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传染病学顶尖期刊《柳叶刀·传染病》。 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冠状病毒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妊娠结局,例如流产,早产,子宫内生长受限和产妇死亡。病毒的垂直传播尚未在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中发现,但怀疑其中1例是围产期传播。妊娠期间感染SARS-CoV-2的后果尚不确定,到目前为止,尚无证据表明母婴严重结局。然而,应该考虑这种可能性。寨卡病毒的最新经验表明,当出现新病原体时,医疗界应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因此,对有SARSCoV-2风险的孕妇的管理建议迫切需要感染。为此,该兰州大学文章提出了针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详细管理方法。 在准则中,我们建议在过去14天内曾在受SARS-CoV-2感染的国家中旅行过或与确诊SARS-CoV-2感染的患者密切接触的任何孕妇均应接受 SARS-CoV-2核酸扩增试验,即使无症状。实验室确认无症状的SARS-CoV-2感染孕妇应在家中自我监测COVID-19的临床特征至少14天。 由于宫内生长受限的潜在风险,应每两个月用胎儿生长超声检查和多普勒评估对这些患者。患有COVID-19肺炎的孕妇应由三级护理中心的多学科团队进行管理。当符合败血症相关的器官衰竭评估标准时,应将患者转移到重症监护病房。对于已确诊感染的孕妇,分娩时机的选择应根据妊娠周以及母体,胎儿和分娩条件而定。 只要有可能,应主张通过引产进行阴道分娩,以避免患者不必要的手术并发症。败血性休克,急性器官衰竭或胎儿窘迫应促使紧急剖宫产。应对SARS-CoV-2阳性的母亲的新生儿隔离至少14天,或者直到病毒清除为止,在此期间,不建议直接母乳喂养。这些建议应适应当地的卫生保健机构,以及SARS-CoV-2和COVID-19的任何进一步更新。
兰州大学
2021-04-10
发现新的
病毒
dsRNA识别受体
该研究首次鉴定到定位于线粒体的dsRNA受体ZNFX1,发现其通过与线粒体上的接头分子MAVS相互作用,在病毒感染的早期诱导I型干扰素(type I IFN)等ISGs的产生,从而正调控RIG-I介导的抗病毒免疫应答。该研究不仅为抗病毒免疫复杂性的理解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新的分子靶点。另外,由于ZNFX1属于RNA解旋酶SF1家族的分子,该研究有望开启对SF1家族分子天然免疫功能的全面探索。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对IVT-SAPAS的测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并利用siRNA筛选了数十个在病毒感染后发生表达量显著变化的基因,发现RNA解旋酶SF1家族成员ZNFX1具有显著抑制RNA病毒复制的功能。进一步功能分析表明,ZNFX1是一个干扰素诱导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 ISG),定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病毒感染后,ZNFX1通过ARM和P-loop结构域结合病毒的dsRNA,并与定于线粒体的接头分子MAVS相互作用,激活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发挥抑制RNA病毒复制的功能。由于在静息状态下,ZNFX1具有较高本底蛋白表达,提示ZNFX1在RNA病毒感染早期阶段,即可通过诱导IFNs和ISGs表达形成对RLRs信号通路的正反馈调节。 值得一提的是,徐安龙教授课题组本年度还通过文昌鱼免疫学研究,发现了另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dsRNA识别受体DDX23。通过回溯到哺乳动物中开展比较免疫学研究,发现DDX23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在病毒感染早期,DDX23可从细胞核转位到细胞质,通过识别病毒来源的dsRNA并激活type I IFN等ISGs的表达,正反馈调节RIG-I介导的抗病毒信号通路。
中山大学
2021-04-13
新型冠状
病毒
肺炎影像学诊断
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全书共15.5万字,从几百个临床病例中精心挑选了590幅图,其中与新冠肺炎进行鉴别的疾病有29种之多,图文并茂,生动详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一书在中华放射学会主任委员金征宇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刘士远教授倡导下,在全国诊疗新冠肺炎影像专家组指导下重磅推出。另有近30多位来自武汉及其他地区战“疫”一线的影像学专家参与。 依据2020年2月5日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该书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像学基本征象、临床分期分型与诊断要点,帮助一线医务工作者提高对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识别、诊断和鉴别能力,避免误诊和漏诊,具有专业的临床指导意义。 该书的核心内容紧紧围绕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诊断,涵盖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命名、影像学检查与防护、影像学检查方法、影像学基本征象、临床分型与诊断、影像学分期、影像学转归和影像学鉴别诊断等,可以很好地使一线医务工作者提高其新型冠状肺炎的影像学识别、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避免误诊和漏诊。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新型冠状
病毒
肺炎校园防护手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校园防护手册》分为基础篇、防护篇、出行篇及校园篇四个篇章,主要针对师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出行、校园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场景,分析说明不同场景下师生的防疫要点。该手册既可作为师生的防疫科普读物,又可作为校园防疫相关人员的参考读物,为有效提升校园防护能力发挥作用。 针对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趋势,英文部分能更好地让广大留学生正确认识病情,积极参与到防护工作中。同时,本书也是对教育部指出的要统筹谋划高校开学工作的积极响应,提前保障好校园的防控条件,以更好的应对疫情得到控制后,广大师生集中返校面临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4-11
新冠
病毒
重组疫苗动物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已开展动物实验,该实验室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联合浙江特瑞斯药业、成都国家GLP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以及国药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协同攻关。 该疫苗的研发得到了四川省、教育部与科技部以及成都市等方面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研究团队力争在3-4个月内,通过小鼠、兔与猴等动物实验与一系列的研究,证明该疫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向国家进一步申报人体临床试验。 新冠病毒重组疫苗动物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
2021-04-11
新型冠状
病毒
大众心理防护手册
1月31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合作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电子版正式上线发布,免费提供给广大民众阅读。这是全国第一本针对本次疫情推出的心理防护读物。这本图书从策划、编辑到上线仅仅用了两天多的时间。《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策划组织,四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干预工作组编写,同时还得到了四川省心理学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四川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危机心理援助与创伤心理治疗专委会的大力支持。
四川大学
2021-04-11
人乳头瘤
病毒
预防性疫苗
HPV16与人的子宫颈癌及其它多种癌瘤关系密切,HPV16感染在人群中呈明显上升趋势。预防HPV16感染可能预防人子宫颈癌及其它多种肿瘤。但因HPV16不能在体外及动物体内生长,很难得到足够病毒颗粒,因而无法进行疫苗研制。本实验室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分离HPV16 L1基因,并将它重组入杆状病毒载体,使之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目前已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新型抗
病毒
和抗菌新材料
已有样品/n可特异性吸附细菌、蛋白、病毒的系列仿生材料,这些材料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制备成相应的抗病毒或抗菌产品。例如,特异性吸附病毒的仿生材料,可用于制备具有抗病毒性能的敷料等,在临床、军事等方面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前我们已经成功制备的新型抗病毒材料,可选择性抑制靶病毒的感染,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毒性低。在抑制病毒感染方面有很好的效果,有望向抗病毒药物或抗病毒敷料等抗病毒材料转化。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1-12
首页
上一页
1
2
...
5
6
7
...
27
2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第62届高博会将于2024年11月重庆举办
2
2024年云上高博会产品征集
3
征集高校科技成果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