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生防真菌及菌剂和应用
本发明提出一种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生防真菌及菌剂和应用,其中该菌株F7JX993849的分类命名为绿木霉Trichoderma?viren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3.17613。本发明的绿木霉Trichoderma?virens?F7JX993849对农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组分同时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其次,本发明的绿木霉Trichoderma?virens?F7JX993849可以拮抗植物病源菌入侵,具有生物防治功能。再次,本发明的秸秆还田纤维分解性生防真菌所制成的菌剂,可以解决一般秸秆腐熟剂在应用过程中效果不理想、不稳定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1
聚乳酸直接缩聚工艺及聚乳酸立体复合材料开发
聚乳酸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材料。近?0年来,聚乳酸发展迅速。虽然聚乳酸已吸引了全球的眼球,但聚乳酸的性价比低于石油基树脂是制约聚乳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聚乳酸的耐热性、抗冲击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应用,而居高不下的价格也令市场难以接受。因此应从聚乳酸合成-具有立体复合结构的耐热聚乳酸材料开发-改性应用加工的全技术链角度进行系统的技术改进,以促进聚乳酸产业的发展。本技术以高纯度手性乳酸为基础,开发了熔融缩聚-固相缩聚制备高分子量聚乳酸的工艺;突破了稳定的、分子量可控的手性聚乳酸合成的技术瓶颈,以手性聚乳酸为原料,通过熔融共混、结晶成核控制等方法开发了聚乳酸立体复合材料;针对聚乳酸材料的结构特点和加工流变特性,开发了聚乳酸的改性配方;可开发出一系列耐热性能、机械性能优异的聚乳酸应用制品。已完成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聚乳酸工艺的开发研究,可获得分子量Mw在1~8万可控、高产率的聚乳酸,并公开发明专利1篇。已完成固相缩聚法合成聚乳酸的工艺技术开发研究,已获得高分子量(Mw为40多万)的聚乳酸,为进一步放大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已能合成不同光学纯度和不同分子量的聚L-乳酸和聚D-乳酸,开发的聚乳酸立体复合材料熔点≥210℃,热变形温度≥110℃。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发明专利?项:CN1810878A ;CN101735429;CN101875765A。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功能性耐盐微生物菌剂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
微生物菌肥以其改良土壤、增加产量、提高品质且保护环境等特点而受到人们的追捧。但这些菌剂产品主要是单独或添加到低浓度的有机肥中使用的,无法在高养分复合微生物肥料中使用。这不仅增加了施用成本,还因时间差造成两种肥料都不能发挥最大功效。 针对以上问题,本团队对功能性耐盐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关键技术、与常规化肥的整体成型工艺展开了研究。首先开发出了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侧孢短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等8种功能性耐盐微生物菌剂产品,芽孢率≥98%;并确定了适用于复合肥、有机肥、液体肥的添加工艺,保证菌种在肥料中的高效存活,使有效活菌数符合国标。本技术产品可以有效改善多种连作土壤,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该产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价值。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乳酸乙酯合成技术
项目简介乳酸乙酯具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食品工业广泛用于香料、香料增效剂及酒类添加剂,也可用来调制软饮料和酒类饮料。也是一种具有光学活性的重要工业溶剂,可用作硝化纤维、醋酸纤维、醇酸树脂、贝壳松酯、马尼拉树脂、松香、虫胶、乙烯树脂、油漆等的溶剂,同时还是人造珍珠类的高极溶剂。其它工业还被用做增塑剂,在不对称合成中可用来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羧酸酯,制药中用作压制药片的润滑剂、药物心得静中间体等等。因此在食品、酿酒、化工、医药等行业具有广泛用途。本项目以乳酸铵为原料、以脂肪酶为催化剂合成乳酸乙酯,具有工艺路线短、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二、市场前景由于乳酸乙酯具有无毒、溶解性好、不易挥发、有果香气味等特点,又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因此乳酸乙酯又是极具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的“绿色溶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在工业上使用的溶剂大都是有毒的溶剂,对环境和人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卤代类、醚类、氟氯碳类溶剂等,因此乳酸乙酯作为“绿色溶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三、规模与投资按年产3万吨规模计,总投资约300万元左右四、生产设备主要设备:反应釜、蒸馏釜、精馏塔五、效益分析产品售价:1.5万元/吨,生产成本:1.0万元/吨,利税:0.5万元/吨本项目最好在乳酸发酵生产厂的基础上,作为下游产品的生产效益最好。六、合作方式面议。项目负责人: 高 静联系电话: 022-60204293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广谱性粉红粘帚菌菌剂的产业化
农业生产中许多病害发生、发展严重,目前在生产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田间化学用药次数的提高,病菌已产生明显的抗药性。如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侵染引起的,是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及品质。由于缺乏抗灰霉病的抗原材料,通过常规方法很难育成番茄灰霉病的抗性品种。传统的化学防治不仅高残留、高污染,且对叶围有益微生物区系造成破坏,自然抗病能力进一步减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番茄等果蔬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绿色和有机食品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市场潜力巨大。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下,研发新型生物农药逐步取代化学农药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利用生防微生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有商品化微生物农药产品。目前对于番茄灰霉病的微生物防治研究多数处于实验室和温室阶段,田间应用的极少,多数菌剂在田间应用过程中防效不稳,这是制约微生物菌剂开发应用的一个瓶颈。此外,多数研究只是针对某一种病害,具有广谱抗性的菌株很少。本实验室在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新的粉红粘帚菌(WY-1),初步研究表明,该菌对番茄灰霉病、叶霉病、枯萎病、黄萎病和绵疫病等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已获专利,专利号ZL2009 1 0072862.4)该菌株是可通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抑制数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防菌,能有效的防治番茄、辣椒等多种作物的灰霉病、叶霉病、枯萎病、黄萎病和绵疫病等,同时具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具有一菌多效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包括竞争、重寄生、溶菌、拮抗和诱导抗性等。由于该生物制剂是一种广谱抗性的生防菌剂,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这种以防治番茄灰霉病为主的广谱性生防菌剂,可以有效的控制保护地生产病害的发生,在满足菜篮子需求的基础上,更保证了有机蔬菜的安全生产。
东北农业大学 2021-05-10
苏子生
苏子生,男,1981年10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泉州师范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桐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04年于吉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凝聚态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2006至2007年任香港城市大学超金刚与薄膜研究中心研究助理,2009至2017年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15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2017年至今任泉州师范学院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等其它项目10余项,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Phys. Chem. Lett.、Appl. Phys. Lett.等高水平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H指数25,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人才、泉州市桐江学者特聘教授。 研究方向:有机光电材料和器件,包括有机电致发光、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光探测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方面。
苏子生 2023-03-09
保肝益肾解酒饮料
【项目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风险基金项目。编号:CX201106。【知识产权】已申请专利:一种保肝益肾解酒饮料的制备及其应用。专利申请号:201210174276.2。【类    别】保健食品。【剂 型】饮料。【处方来源】课题根据中医药理论,结合临床疗效及药理实验资料,从古代解酒方“葛根汤”、保肝益肾方“六味地黄丸”中选出5味药,组成标本兼治的解酒方。【保健功能】具保肝益肾,解酒醒酒功能,防止醉酒对身体的伤害。【主要技术指标】   (1)首创性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此种配方的解酒饮料。(2)选方特色①葛花和枳椇子“药对”:葛花可“解酒毒”,枳椇子“能败酒味”, 醒脾解酒毒,适用于酒毒引起的各类病证。实验表明,通过观察对急性酒精中毒动物模型的影响,两者能降低血中乙醇浓度,加速乙醇代谢,对急性酒精性疾病所致的共济失调、学习记忆障碍等多种不良影响均有缓解或消除作用。葛花、枳椇子配伍对慢性肝损伤大鼠的研究结果显示,两者配伍较单味给药组在肝损伤方面有更好的防治作用。②山茱萸和山药“药对”:据文献记载,山茱萸和山药是治疗肾病的最佳药对,具益肾涩精功效。适用于男子肾虚遗精、女子肾虚带下。以不热不燥、补而不滞、能补能涩为特点。肾为奇经八脉之本,因此人的健康依赖于肾的健康,肾的衰老将导致人的衰老。山茱萸和山药是“相须”药对,两者单独使用就有抗衰老的功效,联合配方更能增强作用,并可有效防止酒精摄入过量对肾脏的损害,同时又具有抗衰老功能。③山药配伍茯苓:山药补脾气益胃阴而止泻,茯苓渗湿健脾而止泻。二者合用,为平补缓利之剂,既补益脾胃,又不伤阴留湿,用于治疗久病脾胃气阴不足所致不思饮食,倦怠乏力,腹泻,带下等症。本课题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选用葛花、枳椇子、山茱萸、山药、茯苓5味“药食两用”中药组合成方,将其研制成保肝益肾的解酒食品饮料,药理实验及临床效果显著。(3)制作工艺特色  饮料的制作方法上采用各药的有效提取物进行配制,其它成分精确加料,保证功效的最大化。(4)药食两用,一饮多效,受益人群广泛  由于组方中5味药均为药食两用中药,并且有2个“药对”,每味药各有降血糖、抗衰老等功效。将其制成饮料,在人们解渴的同时,还可达到抗衰老、抗糖尿病、美容养颜等目的。【推广应用前景】少量饮酒能活血通络散寒,如恣饮无度,则成为“酒毒”而伤人肺腑。在美国,酒精性肝硬化是前7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占肝硬化发病率的80%以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及质量不断提高,对酒的消费也不断增长,酗酒和酒精中毒者日益增多。我国解酒制品大多是根据古代的解酒药方,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证实其解酒作用。从总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以解酒药居多,关于解酒保健食品的开发还很少。解酒方剂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研究的深度尚不够。虽品种繁多,但却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疗效不确切的缺点。因此本课题根据中医药理论,结合临床疗效及药理实验资料,从古代解酒方“葛根汤”、保肝益肾方“六味地黄丸”中选出5味药,其中含2个药对(葛花和枳椇子、山药和山茱萸),再佐以茯苓,组成标本兼治的解酒方。另外,方中5味药均为药食两用中药,将其制成易于被大众接受的、安全的保健食品饮料,可以预见该产品上市成熟后,每年可为企业带来很大收益,并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发市场广泛,发展潜力巨大。【进展情况】1、已申请发明专利一项2、已完成保健食品饮料为标准的制作关键技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3
东莞中逸-益和MICROTEST
东莞中逸电子有限公司为电子量测仪器厂商,经营仪器品牌为益和MICROTEST,是台湾一家专注研发制造电子量测仪器益和股份有限公司,深耕于电子高精密测试与自动量测领域已27年,拥有自行研发的仪器与设备,产品包括: LCR Meter, 阻抗分析仪、变压器测试仪/变压器综合测试系统、耐压测试仪、匝间短路测试仪、线材测试仪、马达测试系统、高压线束测试系统、新能源测试系统、自动测试设备……等。不仅提供高品质、高规格之测试设备,产品设计也能针对客户每项测试需求提供完整测试方案与客制化服务,生产技能与品质备受合作厂商的信赖。藉由先进的研发技术能力以及绵密的销售体系和售后服务。 不仅荣获ISO-9001品质认证厂商,更拥有数十项的产品专利,深受各界肯定。为客户提供更质优的产品测试设备与完整的服务。提供即时的支援与服务,业务拓展至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产品行销服务全球。是提供各式电子量测解决方案的领导厂商。     关注微信公众号,看产品视频  
东莞中逸-益和MICROTEST 2022-06-29
用大豆糖蜜生产益生性单细胞蛋白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是用大豆糖蜜生产益生性单细胞蛋白的方法,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中单细胞蛋白的生产方法,这种用大豆糖蜜生产益生性单细胞蛋白的方法利用经扩大培养的热带假丝酵母CGMCC2.587和益生性乳酸菌嗜酸乳杆菌CGMCC1.1854,通过大豆糖蜜的除杂,成分调整,灭菌,两段发酵,经4000~5000r/min离心15~20min,在40℃以下真空干燥,获得益生性单细胞蛋白饲料.本发明充分利用大豆糖蜜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采用较低的大豆糖蜜浓度,生产成本低,菌体生长速度快,单细胞蛋白饲料中的蛋白含量高,经短时间发酵即可获得蛋白质量百分含量50%以上的高蛋白饲料,而且生产的单细胞蛋白饲料中富含活的益生性乳酸菌.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05-04
农作物秸秆原料生产L-乳酸和D-乳酸成套技术
L-乳酸或D-乳酸是重要的多用途精细化学品,目前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可降解塑料-聚乳 酸 (Polymeric Lactic Acid, PLA) 的合成单体,但90%以上的乳酸单体都是由淀粉基或糖基原料发 酵得到。利用丰富的、可再生的玉米秸秆农作物秸秆生产高光学纯度的L-乳酸和D-乳酸,是木 质纤维素生物炼制的重要方向。本技术的产业化实施将对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更新换 代具有重大的提升作用,并大幅减少因秸秆焚烧带来的雾霾等大气污染因素。然而,高额生产 成本严重阻碍了本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目前,秸秆乳酸的生产成本具体表现在过程的高能耗、 大量废水排放、产物浓度低等环节上。 本项目的农作物秸秆原料生产L-乳酸和D-乳酸成套技术采用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干法生物 炼制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干法稀酸预处理、固态生物脱毒、高固体含量糖化与发酵等主要工 序。其中,干法稀酸预处理技术使用新型的螺带搅拌式预处理反应器,实现了过程零废水排 放,新鲜水和蒸汽用量比典型的预处理技术降低80%以上;固态生物脱毒则采用生物降解法脱 除预处理原料中所含的各种有毒物质,实现过程的零水耗和零能耗;高固体含量糖化与发酵 技术则通过自主研发的螺带型反应器处理固含量达40%以上的乳酸发酵,与常规发酵反应器相 比,电耗降低80%以上。通过该成套技术可以得到不低于10% (v/v) 浓度L-乳酸或D-乳酸的发 酵液,纤维素转化率达75%以上。本技术的实施将会大大降低纤维素乳酸单体的生产成本,为 纤维素乳酸的产业化奠定基础。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
  • 999 1000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