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综合
项目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一种促进滨海
盐碱地
水稻种子快速萌发及抗盐能力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滨海盐碱地水稻种子快速萌发及抗盐能力的方法。首先用质量分数10~15%的过氧化氢水溶液浸泡水稻种子20~30分钟,然后水稻种子用水浸泡8~10小时,再用2~5mmol/L?NaCl水溶液对水浸后的水稻种子浸种15~30分钟,然后用含有20~45mmol/L脯氨酸、0.5~2mmol/L磺基水杨酸的水溶液浸泡水稻种子1~2小时,再用70-200mg/L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水稻种子1~2小时,然后将浸种后的水稻种子进行萌发,萌发后的水稻种子播种到滨海盐碱地的大田中。本发明通过水稻种子盐激处理后,再使用脯氨酸与磺基水杨酸配制的混合液以及赤霉素浸种后快速提高了水稻种子的萌发及抗盐能力,解决了滨海盐碱地水稻直播种子出苗率低的瓶颈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苏打
盐碱地
大规模以稻治碱改土增粮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CAS IR GRID)以发展机构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为目标,快速实现对本机构知识资产的收集,长期保存,合理传播利用,积极建设对知识内容进行捕获,转化,传播,利用和审计的能力,逐步建设包括知识内容分析,关系分析和能力审计在内的知识服务能力,开展综合知识管理.
吉林农业大学
2021-05-04
一种提高滨海
盐碱地
土壤磷素利用效率的生物炭肥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滨海盐碱地土壤磷素利用效率的生物炭肥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其是将木醋与生物炭按照体积/重量比=0.5~2.5ml/1g的比例混合,然后再按照生物炭与硫酸钙质量比5~10:1的比例添加硫酸钙,混合均匀,得到提高滨海盐碱地土壤磷素利用效率的生物炭肥。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盐碱地土壤pH,降低盐碱地土壤对农作物的伤害,提高土壤磷素的利用效率,不但解决了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且解决了滨海盐碱地农业生产中作物抗盐及其磷肥利用效率的问题,同时提高盐碱地高效利用,革新了滨海盐碱地土壤在农业上的利用途径。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可广泛用于盐碱地土壤的农业生产。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4-13
微生物、植物耦合的水体治理与
盐碱
化湿地
修复
综合技术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少、耗能低、效果好的生物-生态新技术,即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降解、富集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生长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水体中藻类数量降低,提高水体透明度,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的目的,实现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污染,从现场环境中筛选和构建具有高效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和对原有生态环境没有威胁等优点。
北京大学
2021-02-01
微生物、植物耦合的水体治理与
盐碱
化湿地
修复
综合技术
项目简介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少、耗能低、效果好的生物-生态新技术,即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降解、富集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生长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水体中藻类数量降低,提高水体透明度,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的目的,实现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污染,从现场环境中筛选和构建具有高效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和对原有生态环境没有威胁等优点。应用范围北京大学工学院从选育耐盐碱性植物新品种入手,研究并优化不同盐碱程度下植物组合、配伍模式,构建盐碱环境植被快速恢复技术。筛选高效耐盐功能菌,利用耐盐功能菌接种技术,进一步发挥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作用,加快盐碱环境改良进程。形成以生物为主,盐碱环境改良与污水治理同步进行,实现盐碱改良—污染治理—生态重建系统综合技术的集成的盐碱化湿地的修复与改良综合技术体系。项目阶段北京大学工学院以多年对微生物的研究积累,将微生物与水体植物相结合,已经完成难降解有机磷化合物微生物——植物耦合净化体系理论模型构建,建立了对有机磷农药和难降解有机物(壬基酚等)具有高效分解能力的微生物菌群(同时可以作为微生物菌剂应用在水环境以外的如土壤环境的修复中)筛选、培育,开发了从相应污染环境筛选具有有机物吸收或降解功能的水生植物的技术。微生物-植物耦合水体污染治理技术比原有单一的微生物净化方式提高70% 的效率。同样,用生物的方式治理土壤的盐碱化,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调节土壤中的水气温状况,改变土壤结构与特性,改善有益微生物生存繁衍的环境。通过生物措施改良的盐碱地脱盐持久、稳定,且有利于水土保持以及维持生态平衡。
北京大学
2021-04-11
微生物、植物耦合的水体治理与
盐碱
化湿地
修复
综合技术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成本少、耗能低、效果好的生物-生态新技术,即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作用,富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降解、富集其它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时由于水生植物生长对藻类的抑制作用,使水体中藻类数量降低,提高水体透明度,达到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的目的,实现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污染,从现场环境中筛选和构建具有高效污染修复的水生植物- 微生物群落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强、适应性强、效率高、成本低和对原有生态环境没有威胁等优点。
北京大学
2021-01-12
抗旱耐
盐碱
小麦“青麦 6 号”
半冬性小麦品种,越冬性强,熟期较早;具有极强的抗旱性、抗病性和耐盐性。株型较紧凑,较抗倒伏,熟相好;亩最大分蘖 89.5 万,亩有效穗 36.5万,分蘖成穗率 40.7%;株高 76.1 厘米,生育期在 233 天左右。分别在 2010 年和 2012 年创出旱地全生育期无浇水情况下千亩方和百亩方平均亩产 620.7 公斤和 703.5 公斤的高产纪录。2013 年~2015 年连续三年创造盐碱地小麦高产纪录,其中 2014 年东
青岛农业大学
2021-01-12
封闭海湾典型生境物理
修复
和生物
修复
针对我国沿岸封闭海湾自净能力弱和滩涂、水体等典型生境退化严重的实际,建立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 DPSIR)”框架模型的封闭海湾生境退化综合诊断技术,确定其生境退化的主导因素;开发基于有限元技术的浅海水动力模型(SHYFEM)、充分利用潮、余流的稀释、输运能力降低湾内污染物积累的物理修复关键技术和综合利用盐土植物、大型藻类、贝类和多毛类改善水质和滩涂底质的生物修复关键技术,建立“海岸-滩涂-浅海”一体化的生境修复示范区,编制相关技术标准;以 DPSIR 框架模型为指导,提出封闭海湾典型退化生境的修复策略和对目标海湾(三沙湾)生境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修复技术方案,重点解决封闭海湾因积累性污染引起的生境退化问题。为提高我国封闭海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保障沿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咨询。
厦门大学
2021-04-10
自
修复
混凝土
模仿生物组织损伤愈合机能,基于“开裂→O2/CO2 扩散驱动→微生物萌发矿化→裂缝封闭”自修复策略,在混凝土中添加微生物自修复剂,形成智能型混凝土自修复系统。 一、微生物自修复性能 及时、有效地避免了水泥基材料早期和后期开裂产生的耐久性、安全性和防水等使用功能下降的危害。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掺加微生物自修复剂的自修复混凝土,修复裂缝后的抗水渗透性、抗氯离子渗透 性和护筋性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二、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应用方法 微生物自修复剂用量取决于混凝土配比,拌和过程中与水混合均匀后加入混凝土即可。 三、适用范围 可广泛应用于地下防水混凝土结构、水工混凝土结构、海洋混凝土结构、各种工业、民用建筑的外墙面、 道路及桥梁混凝土等。
东南大学
2021-04-11
龋齿
修复
材料
浙江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
17
1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