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过模拟生物受体的空腔特征,合成了一对空腔内具有氢键位点的手性大环主体
手性分子识别是生命功能的基础,这源于生物受体对手性底物的高选择性识别。但对于合成受体来说,水相手性识别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该课题组通过模拟生物受体的空腔特征,合成了一对空腔内具有氢键位点的手性大环主体(图1)。该大环主体在水中实现了手性分子的选择性识别。同时,该大环主体也可用于非手性环境污染物—二恶烷的光谱检测和手性化合物ee值的光谱测定。
南方科技大学 2021-04-14
燕山站/资环学院肖康团队在污水处理工艺的技术经济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该研究采用污水处理厂改造前后的运行数据,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和膜生物反应器(MBR)两种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技术经济上的严格配对比较研究,对比分析污水处理厂采用两种工艺时的成本能耗、净利润和技术效率,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为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和应用提供技术经济方面的理性参考。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06-01
一种具有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的环己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以下通式I表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解析的对映异构体与纯化的非对映体,其中:R1是H或C1-12烷基;R2是H,-C(O)R1a,-C(O)OR1a或-S(O)2R1b,其中R1a是H或C1-6烷基,R1b是选自H或C1-6烷基,卤代烷烃,苯基或芳基的基团;R3是可选被C1-4烷基取代的氨基,卤素,羟基,巯基,胍基,硝基或氰基;以及R4是-(CH2)nCO2H,-(CH2)nP(O)(OH)2,-(CH2)nCO2R1a,-(CH2)nP(O)(OR1a)2,其中R1a是H或C1-6烷基,n是0到4的整数,或以上基团的盐。本发明还提供了新的通式I表示的环己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它们作为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流感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中山大学 2021-04-11
维生素B6通过PKM2/Nrf2通路促进谷胱甘肽合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帕金森病“长线用药”存在着副作用多、几年后疗效减退的难题。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胡刚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维生素B6通过PKM2/Nrf2通路促进谷胱甘肽合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为帕金森病临床治疗的突破及研发理想治疗药物提供了新靶标。前不久,该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一流刊物《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 谷胱甘肽作为细胞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物质,能够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应激损伤。帕金森患者脑内普遍存在谷胱甘肽水平降低问题,导致神经元抗氧化损伤能力减弱,加剧病理进程。因此,亟需阐明脑内谷胱甘肽水平下降的分子病理机制,并通过外源性药物恢复脑内谷胱甘肽水平,为临床治疗的突破及研发理想治疗药物提供新靶标。 南京中医药大学胡刚教授团队的研究新成果,首次报道了星形胶质细胞多巴胺D2受体激活后促进谷胱甘肽合成的具体分子机制,并发现小分子化合物吡哆醇可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谷胱甘肽的合成,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星形胶质细胞D2型多巴胺受体激动后,通过下游非经典G蛋白β-arrestin2信号通路,直接结合并二聚化M2型丙酮酸激酶。”研究团队专家介绍,后者作为转录共激活因子增强Nrf2的转录活性,导致Nrf2与Gclc、Gclm基因启动子结合能力增强,最终促进谷胱甘肽合成。研究团队还通过对源于天然产物的小分子库筛选,找到了一种能促进谷胱甘肽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吡哆醇,该化合物能二聚化PKM2从而促进其对Nrf2的转录激活作用,进而提高脑内谷胱甘肽水平,保护神经。 帕金森是全球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65岁以上人口患病率为2%,70岁以上患病率约为3%-5%。“现在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的一线药物,多是作用于脑内多巴胺受体的。”研究团队成员之一、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整合医学学院青年教师伟尧博士介绍,激活多巴胺受体可以较好地缓解帕金森症状,但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会有恶心、嗜睡、低血压、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二是长期服用会产生受体脱敏现象,导致服药3-5年后疗效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业界专家学者们探究的课题。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4-11
重载机械装备多缸协同控制液压伺服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大型重载机械装备是是我国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和国防建设急需的重大技术装备。这类装备具有重承载、强冲击和极端环境运行的特点,液力驱动工作中大功率传递和液-固耦合现象极为突出。 基于电液控制发明了阀控缸液压伺服系统的位置和压力主从控制方法,解决重载机械装备运行过程中位置和压力耦合干扰问题,实现多缸液压伺服系统位置和压力的精确控制。同时发明了液压滚切式金属板剪切机的液压系统,通过建立多变量解耦矩阵和多缸运动方程以及无节流损失的压力和位置双向精确控制方程,实现了液压泵、蓄能器组和伺服阀的同步控制,提高了阀控缸液压伺服系统的运动平稳性和可控性。提出多缸液压系统失稳判定方法,得到液压伺服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提高大型重载设备的稳定性。
太原科技大学 2021-05-04
多官能度低粘度丙烯酸酯UV稀释剂生产技术
光固化技术,具有固化速度快、污染少、节能和固化产物性能优异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胶粘剂、成像、微电子、齿科修复和生物材料等领域。多官能团单体通常是指含有2个或2个以上的光活性基团的化合物,具有固化速度快、挥发性低、可以赋予固化膜交联结构等优点。本技术采用环状碳酸酯与仲胺的开环反应,合成了两种多官能度的低粘度氨酯丙烯酸酯单体,该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粘度低(<50mPa.s)、固化速率快,即可作为紫外光固化的单体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稀释剂用于紫外光固化体系中。本技术生产简单,产品产率高,该丙烯酸酯单体稀释剂可以用于UV油漆、涂料、油墨等领域。外观:淡黄色透明液体;粘度(cps/25℃):12~35mPa•s;官能度:3~4。该产品是多官能团活性稀释剂,具有低粘度、高反应活性和极强的稀释性,可广泛应用在UV涂料、胶粘剂、微电子和油墨等领域。以丙烯酸、仲胺、碳酸乙烯酯、多元醇等为主要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溶剂可以重复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主要生产设备是反应釜。若生产规模为100吨/年,设备投资约50万元,厂房面积需50m2,动力5KW,操作人员约2~5人。产品综合成本约25000~35000元/吨,市场平均售价约50000~60000元/吨,年利润约500~1000万元,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北京化工大学 2021-02-01
曲面光学结构的多电荷耦合器件组自适应成像仪
本实用新型的曲面光学结构的多电荷耦合器件组自适应成像仪,属于图像信息获取和处理领域。其结 构为:3个CCD构成仿复眼的曲面结构,再分别连接到3个可编程视频信号处理芯片的模拟信号输入端;可编 程视频信号处理芯片的状态信息输出到复杂可编程逻辑电路(CLPC)中作为控制信号,而数据信号则经过上 述3个电可擦存储芯片分别输入到3个第一类DSP数字信号处理芯中,3个第一类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控制 信号输入到1个第二类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做为片选信号和使能信号。该成像仪具有随光照条件改变自动 调节融合模式的成像功能,它不仅可以在正常光照条件下获取高对比度的图像,还可以在较弱光照条件下 获取高亮度敏感性的图像。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同时具有水平与俯仰多视场的全景空间三维显示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具有水平与俯仰多视场的全景空间三维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高速投影机、选择性透射式定向散射屏、反射镜系统和转动装置。选择性透射式定向散射屏可控制出射光在不同方向上的发散角度,使得观察者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不同位置均能看到不同视角的双目视差图像,实现三维物体在全景空间上的三维显示。本发明提出的同时具有水平与俯仰多视场的全景空间三维显示装置可显示出三维场景的360°水平周视图像,同时在俯仰方向也能提供多环带视场的图像,实现三维显示。基于本发明的三维显示系统,可以实现真实的供多人360°环绕裸眼观看且具有空间消隐功能的空间三维的完美显示。
浙江大学 2021-04-11
基于组合屏幕的俯仰多视角悬浮式全景空间三维显示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组合屏幕的俯仰多视角悬浮式全景空间三维显示装置,包括:组合式偏折型散射屏、高速投影机、图像控制模块、转动检测模块、电机和传动机构。高速投影机把三维物体不同俯仰视角的水平360°视场组合图像同时投影到组合式偏折型散射屏上的不同区域。组合式偏折型散射屏的每个区域均可控制不同角度入射光线的垂直偏折及发散角度和水平发散角度,保证围绕观看的不同高度的观察者的双眼都能观察到与其视点位置相符合的立体图像,实现再现的三维场景悬浮于组合式偏折型散射屏的上方。本发明中俯仰多视角悬浮式全景空间三维显示具有供多人俯仰多视角、水平360°全视场裸眼同时观看、空间遮挡消隐、可探入触摸交互等特点。
浙江大学 2021-04-11
一种基于半双工多径协作系统的虚拟全双工中继传输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半双工多径协作系统的虚拟全双工中继 传输方法,属于无线协作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通过在信源 S 和信宿 D 之间加入 N 个中继节点建立多径中继信道,在所有能够成功 解码源信号的中继节点中,通过相应算法选择一个信道条件最好的中 继节点对解码后的信号进行转发,同时,信源产生新的信号,并将其 传输给剩余的中继节点。这样,在每一个时隙,信源都能够传输一个 新信号,而无需等到上一时隙的信号被中继转发,从而实现了虚拟的 全双工中继传输。本发明通过对中断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与传统的多 径中继信道相比,本发明在保证了分集增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多径中 继信道的频谱利用率,从而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性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99 100 101
  • ...
  • 115 116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