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电动银幕
产品详细介绍
深圳市育才科教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柔性驱动机构、包含所述柔性驱动机构的柔性驱动机构组和柔性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单元、力放大单元、控制单元和储能单元。驱动单元通过镶嵌有单向轴承的力放大单元放大输出力作用于储能单元。驱动单元通过不断往复运动将能量输入储能单元中,当储能单元中的弹性能达到所需的要求时,通过通信单元遥控控制单元将储能单元中储存的弹性能一次性释放出来,以实现步行、爬行、滚动、跳跃、突进多种功能以及功能之间的相互切换。本实用新型采用智能软材料作为驱动器,其机电转换效率高,能量密度大,噪音低。并且大部分的结构都可以使用柔性材料进行替代,抗破坏能力强;同时柔性驱动机构通过与不同外壳的组合可以同时实现步行、爬行、滚动、跳跃、突进多种功能,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玩具,能量收集等多方面。
浙江大学 2021-04-13
液流电池用高性能电极
本成果针对全钒液流电池和铁铬液流电池,开发了一种高性能电极,可以实现高催化活性的同时,保持高稳定性,长期运行过程中性能无衰退。 一、项目分类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二、成果简介 双碳背景下,以风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迅速。然而,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等特征是其大规模应用的瓶颈。发展电网级的储能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现有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中,液流电池具有可扩展性好、效率高、安全好、寿命长、易回收等优点,颇具发展潜力。 目前液流电池由于电堆性能较差,功率密度较低,导致制造电堆所需核心材料用量较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提高液流电池电极的催化活性是提升电池性能的关键。本成果针对全钒液流电池和铁铬液流电池,开发了一种高性能电极,可以实现高催化活性的同时,保持高稳定性,长期运行过程中性能无衰退。同时,该高性能电极的生产成本经核算,相较于传统电极未有明显提升。实验室测试数据表明,基于该400cm2高性能电极的全钒液流电池单电池,运行电流密度可达200mAcm2(基于传统电极的电池电流密度仅为120mAcm-2),能量效率超过80%,在1000次充放电循环测试过程中,电极性能无衰退。该成果将有助于液流电池电堆成本降低20-40%,对高性能液流电池的开发起到关键推动作用助力储能产业的发展。
西南交通大学 2022-09-13
15016演示电流电压表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15015交流电流表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电动十四针灸模型十四电动针灸模型
XM-85A电动十四针灸模型   XM-85A电动十四针灸模型(十四电动针灸模型)演示361个穴位及十四经脉起止经过(含经外穴),按下相应的按键,有灯光显示相关穴位。 尺寸:高85cm 材质:玻璃钢
上海欣曼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2021-08-23
量子自动机研究
实现了基于线性光学系统的量子有限状态自动机的研究。该量子自动机使用3个空间状态,即可解决判定输入整数是否为某一质数P的整数倍的问题,而使用经典的自动机解决同样问题至少需要P个空间状态。该工作首次在实验上实现了量子自动机的运行并验证了其相比于经典自动机的空间资源高效性,在该领域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中山大学 2021-04-13
慧星齿轮传动机构
本新技术成果为授权发明专利。项目创新性、先进性及主要技术指标等需要一台实物进行验证。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彗星齿轮传动机构
一种土工离心机试验的模型差异沉降控制装置,其组成为:模型箱箱底的一侧固定有两列支撑墩,两列支撑墩上部支撑有不动板;箱底的另一侧固定有两列升降机,两列升降机上部的法兰盘上固定有升降板;不动板及升降板上填筑路堤模型;升降机通过安装于模型箱箱底的转向箱与步进伺服电机相连,步进伺服电机与土工离心机的外部控制系统电连接。该装置能够在离心机运转状态下实现模型差异沉降的实时精确控制,从而掌握地基不均匀变形在路堤填土中的传递、扩散规律以及对路基面不均匀沉降特性的影响,为完善铁路与公路工程中不同结构物的均匀过渡技术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
西南交通大学 2016-10-20
高压导线直测交流电流
"在高压导线上,每台高压互感器,都是高压、高价设备。故高压线上的测量,直接显示测量值。也就解决了高压设备的价高、精度、难买。 "
厦门大学 2021-04-10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1 12 13
  • ...
  • 74 75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