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基于相关辨识技术的电法勘探方法
(1)采用相关辨识技术对地下介质进行系统辨识,有效压制电法勘探中的噪声并提高观测效率。(2)通过辨识结果(冲激响应、阶跃响应或频率响应)获得更多的观测参数,实现精细探测。(3)研究地电系统相关辨识的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掌握关键技术,形成观测方案,解决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为最终形成一套实用的勘探方法体系奠定基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1-04-14
重型轮毂电机电动轮相关技术
1. 痛点问题 在电动化时代,轮毂电机是实现重型电驱底盘高效率、轻量化、智能化、线控化的关键技术。然而,现有轮毂电机技术在系统扭矩密度、功率密度、簧下质量、系统可靠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外转子直驱电机扭矩不够大,体积重量大,成本高;二、内转子电机扭矩密度不高,且常规的轮毂电机系统总体构型需要电机壳承受轴荷,机壳变形后影响电机气隙和电磁性能;三、大扭矩电机散热问题难以解决,系统构型复杂度高,可靠性低。 2. 解决方案 本技术是一种“弯扭解耦”的轻量化电动轮构型。技术特点是:优化电动轮的弯扭力学设计,解耦承弯与承扭结构件,一些部件可以采用铝合金,达到结构轻量化目的:采用中高速电机与单级大速比减速器匹配的方案,达到小空间、小质量、大转矩且提高传动效率的效果;充分利用了轮辋内部的径向空间,减小整体轴向尺寸,优化了轮毂轴承的布置;方案接口灵活,对底盘悬架的改动要求最小,基本可完全兼容现有悬架接口,可集成盘式制动器或鼓式制动器。 合作需求 为实现本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主要需求包括: 1.办公资源和生产基地的拓展,以满足规模化、定制化产业生产的需求; 2.引进高水平的电机设计专家、试制团队; 3.在民用轮毂电机领域,已获得1亿元左右的优质订单,迫切需要建设配套保供自动化生产线,需要用到约2亿元的产线建设资金。
清华大学 2022-01-13
低复杂度广义空间调制迭代检测方法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广义空间调制(generalized spatial modulation,GSM)通信系统中的一种信号迭代检测方法。本发明提出一种低复杂度广义空间调制迭代检测方法。对于所有的N种可能的激活天线组合,分别通过B‑MMSE检测得到一组候选符号,最终得到一个N元的候选集,然后进行ML检测,取其中欧氏距离最小的组合作为最终结果。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4-10
一种用于移除相位调制信息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相干通信系统中,移除相位调制信息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方法,解决目前采用传统 M 次方法复杂度高的问题。在相干通信系统中,在做频偏估计和相位估计之前一般需要去除相位调制信息,传统的方法为 M 次方法,即对接收到的复数信号作 M 次幂操作。但该方法需要多次复数乘法,复杂度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方法,采用实数的绝对值操作来实现对相位的 M 倍操作。首先将接收到的复数信号分为实部信号和虚部信号,然后分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一种双模式 SVPWM 过调制方法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模式 SVPWM 过调制方法,包括:根据调 制系数将调制区域划分为线性调制区、过调制 1 区和过调制 2 区,其 中 0<MI<0.9069 为线性调制区,0.9069<MI≤0.9517 为过调制 1 区, 0.9517<MI≤1 为过调制 2 区,MI 为调制系数;在线性调制区采用传 统的 SVPWM 调制方法;在过调制 1 区采用参考角度来控制实际输出 电压矢量的补偿;在过调制 2 区采用实际输出电压矢量在相角为保持角度处跳变,通过跳变来跟随期望输出电压矢量的方式来控制输出电 压矢量的轨迹。相对于传统的双模式控制方法算法简单,避免了繁杂 的运算,易于工程实现;同时相对单模式控制方法,控制精度较高、 输出电压连续性较好。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1
双馈风电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域”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馈风电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域”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双馈风电外送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S2:选取临界阻尼αcri,以风速构成的“风速稳定域”为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对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各个参数进行优化;S3:根据步骤S2优化得到的附加阻尼控制器的各个参数,对风电外送系统进行特征值分析,判断所使用的附加阻尼控制器是否能使得“风速稳定域”最大:如果不满足,则返回步骤S2;如果满足,则结束。本发明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控制器的鲁棒性,且同样适用于其他附加阻尼控制器的设计,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东南大学 2021-04-11
基于片段的 YEATS 结构域抗肿瘤增殖抑制剂
成果创新点 首批针对 YEATS 的抗肿瘤增殖药物先导化合物 技术成熟度 关键技术研发阶段 市场情况 抗癌药物市场巨大 转化计划 专利转让/技术入股 所需支持 1000 万-5000 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4-14
基于片段的 YEATS 结构域抗肿瘤增殖抑制剂
首批针对 YEATS 的抗肿瘤增殖药物先导化合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5-22
中国科大在纳米限域传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力学团队发展了纳米限域传质理论模型,分析了该非对称纳米通道中离子/质子的整流传输现象,揭示了限域空间内金属离子和质子的双向快速整流传输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06-02
中国科大在纳米限域毛细凝聚理论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毛细凝聚是指在限域空间内的气体,不必达到过饱和状态即可发生凝聚从而转变成液体的现象。毛细凝聚普遍发生于颗粒状物料和多孔介质中,可极大地改变固液界面处的吸附、润滑、摩擦和腐蚀等特性。毛细凝聚关联了宏观固液界面润湿和微观分子间力学作用,是纳米限域力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也是当前介尺度科学的国际前沿热点。 早在150年前,著名的英国科学家威廉·汤姆森(William Thomson,后来被册封为开尔文勋爵)从理论上描述了毛细管内弯曲的液气界面引起的蒸气压变化,被称为开尔文方程,这是固液界面润湿领域三大经典理论之一。数十年来,研究者致力于研究开尔文方程在纳米尺度的适用性问题。然而,在极端限域条件下,通道特征尺寸与水分子大小相当,实验观测难度大,经典模型中采用的弯月面曲率、接触角等概念难以准确定义,给理论分析带来极大挑战。 针对该问题,国际合作团队利用二维材料构筑的纳米通道开展了实验,基于通道壁面变形表征了毛细凝聚。我校王奉超教授研究揭示了固液界面能的尺寸效应,修正了经典的开尔文方程,建立了纳米限域毛细凝聚的新理论,对该极限尺度的最新实验结果及其力学机理进行了合理解释,阐述了固液界面力学作用在纳米/亚纳米尺度的毛细凝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明确了经典理论方程中重要参数及边界条件的微观理解是介尺度固液界面科学研究的核心所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01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7 8 9
  • ...
  • 28 29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