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相变储能材料
项目简介相变储能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是一类利用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发生物理相态变化以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的储能材料,一般有固- 液、液-气和固- 固相变三种形式。目前固- 液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最为广泛,其工作原理为:当环境温度高于相变温度时,材料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并吸收热量;而当环境温度低于相变点时,材料由液态转变为固态释放热量,从而维持环境温度在适宜水平。在相变过程中材料吸收或释放的热量,是材料单一相态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热量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相变储能材料储能原理应用范围 相变储能材料响应温度变化所吸收和释放的是热能,在能源高效利用和节能保温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如在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电力调峰、可再生能源消纳、工业余热回收、纺织品、冷链运输、医疗健康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阶段目前主要的有机相变储能材料产品来源于石油工业的副产物,具有毒性,同时因其不会被生物降解,所以会持续产生污染。研发团队以国家“973”计划—“节能领域纳米材料机敏特性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制备出基于天然可再生油脂的相变储能材料,具有绿色无毒、可降解、储能密度高等优点。通过对相变储能材料进行功能化处理,使其进一步具备了高光热转换效率及良好的储热特性,可高效利用太阳能及环境余热。知识产权已申请相关专利。调配出的不同温度的相变材料合作方式1. 可根据实际情况研制具有不同相变温度的相变储能材料,满足各类需求。2. 完成建筑用相变储能材料产品的中试生产,实现了相变储能产品的规模化制备,如相变储能地板产品、相变储能板材产品、相变储能粉体(60-80 目)与颗粒产品(5-8mm)等。其中,地板和板材产品可用于室内装修,粉体和颗粒产品可作为其他建材,如涂料、砂浆、水泥、混凝土等的添加物。3. 将制备的相变储能板材应用于实际建筑中,取得了很好的控温节能效果:在北京冬季时,白天室内最多可少升温6-7℃,且温度峰值延后近2 小时;夜晚温度降低时间最多可延迟近6 小时(以降至18℃为限),有效减小了室内温度波动,并减少约18% 的采暖电能能耗。4. 研制了一套相变蓄热供暖系统,该系统可将谷电期间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存储于相变储能材料内,在非谷电期间则利用所存储的热能实现用户供暖。该系统有助于电力系统的蓄热调峰,也可有效降低终端用户的采暖成本,同时还具有体积小、效率高、节能环保、无噪音、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该系统实际的供暖试验结果表明,峰电期间仅利用存储的热量进行供暖,可使用户室内平均温度达到20℃,与市政集中供暖相比,采暖费用可降低约20%。
北京大学 2021-04-11
潮流能发电装置
轴流式潮流能发电装置是针对我国潮流能资源区潮流流速偏低的状况专门开发研制的,具有启动流速低、转换效率高等特点。机组采用半直驱变桨距控制的水平轴水轮机,利用变桨距机构,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实现最大能量捕获、低速启动和换向;水下实时监控系统实现了机组的运行状况监测和变桨距控制,同时保证了机组安全运行;基于GPRS技术实现了装置的远程数据采集与控制;机组的支撑结构采用了浮潜式载体专利技术,可通过注排水实现升沉,便于机组的拖航、移址、回收及机组的维护保养。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5-09
电池储能技术
电池储能技术课题组隶属于上海市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和上海电力能源转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课题组主要开展电池性能状态评估、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储能应用规划及技术经济性分析,承担了教育部、上海市科委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上汽集团、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等的横纵向项目20多项。实验室拥有单体电池检测设备Arbin BT2000 4-200-5一台,Arbin BT2000 4-100-5 三台,Bitrode MCV 2-200-5二台,模块电池检测设备Bitrode FTV 1-300-100四台,一套光伏微网系统,Autolab电化学工作站,PARC 2273型电化学工作站,SU-15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LabRAM HR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仪,德国布鲁克X-射线衍射仪,FTIR-8400S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上海电力大学 2021-04-29
智 能 温 室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已有1000万亩,其中,温室250万亩,塑料大棚200万亩,中、小棚500万亩,地膜覆盖9600万亩,为世界之最。目前,我国农村以塑料膜覆盖为主的园艺设施,每平方米的投入一般在50%以上。高效节能温室增产效果在80%以上,加上产品质量高,又多在淡季上市,每亩增收在5000元以上,半年到一年就可以收回建温室的投资。与此同时,为
西安交通大学 2021-01-12
51010机械能
宁波华茂文教股份有限公司 2021-08-23
真空断路器触头磨损无线检测系统
一、 项目简介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触头磨损检测系统。该系统由多台从机与一台主机组成,从机安装在被检测的断路器上,主机由主机适配器和控制室里的电脑组成。系统的从机可以实时收集断路器上各个触头的磨损数据,并通过与主机联网,将数据上报给主机。同时该系统的从机还可以与手机进行通信,当从机检测的断路器出现磨损超标时,从机将发送报警短信。在从机工作时,检测员也可以通过向从机发送手机短信查询当前该从机检测到的断路器磨损数据。二、 项目技术成熟程度项目可以投入使用。三、 技术指标(包括鉴定、知识产权专利、获奖等情况)系统的检测误差低于1.11%。四、 市场前景(应用领域、市场分析等)  真空断路器的灭弧室触头是断路器实现分闸、合闸动作的关键部件,需定期检查。可广泛应用在真空断路器上 ,有一定的市场前景。五、 规模与投资需求(资金需求、场地规模、人员等需求)成本低,需要场地小,人员少。六、 效益分析它是断路器的辅助产品,加入它能使断路器价值大增,更加有市场。七、 合作方式 可以洽谈八、 项目具体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包括电子邮箱)杨帆 电话 13102107038 yangfan@hebut.edu.cn九、高清成果图片2-3张            
河北工业大学 2021-04-11
利用真空法制备益生菌鲜切水果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真空法制备益生菌鲜切水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活化后的益生菌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直至所得的益生菌培养液中的活菌数≥108CFU/ml;2)、将洗净去皮后的水果进行切割,得水果切块;3)、先调节步骤1)所得的益生菌培养液的糖度与步骤2)中的水果糖度相等,然后加入抗氧化剂,得渗透液;4)、将步骤2)所得的水果切块放入步骤3)所得的渗透液中,进行真空处理;5)、取出步骤4)真空处理后所得的水果切块,沥干后,用氮气充气包装,并在2~8℃的低温下保存。该方法不但能延长益生菌的寿命,且能使处理后的益生果鲜切水果可保持6-10天的货架期。
浙江大学 2021-04-13
微/纳米纤维制造及其高效真空绝热复合技术
目前我国钢铁、石化、核工业等高温设备和管道保温材料,如玻璃棉、岩/矿棉、陶瓷纤维毡等无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高(0.037~0.05W/(m•K))、保温节能效果差;我国建筑和交通运输领域使用的聚苯乙烯、聚氨酯等有机保温材料(导热系数0.024~0.03W/(m•K)),耐温阻燃性能差,严重火灾频繁发生,安全隐患突出。针对钢铁、石化、核反应堆等高温工业领域对高性能保温绝热材料及其结构功能一体化的迫切需求。已提出微纳米纤维玻璃棉/低气体渗透膜材真空绝热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及制备工艺方法,研发高速离心喷吹技术制备微纳米纤维玻璃棉芯材,并将芯材和HDPE/PET/Al/PA复合膜材真空封装。
南京工业大学 2021-01-12
实验室真空均质分散乳化机
JSL系列真空分散均质乳化机(真空反应釜)是在真空的条件下对物料进行搅拌、分散、均质、乳化的实验室设备,本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均质乳化效果好、对物料零污染等众多优点。不同规格搅拌桨、工作均质乳化头配置,能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而设计,覆盖了一个广阔的应用面——粉碎、乳化、均质、分散、聚合、悬浮、溶解和搅拌等。 型号:JSL 与物料接触材质:SUS304/316L                 最小允许搅拌量:300ml 最小允许乳化量:500ml 最大允许工作量:1000ml 可达到真空度:-0.08 Mpa 允许环境温度:5-40℃ 允许相对湿度:80% 重量:≈50KG
扬州均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2021-12-17
DVP系列高速直联旋片式真空泵
        DVP系列泵是为高转速直联旋片式真空泵,以零件少、高可靠性、静音和极高极限真空度的稳定性为设计定位,通过采用世界先进的整体式泵体结构,强制油泵润滑控制系统,全方位的排气系统,配制特殊气镇阀作用来达到真空泵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可靠性能。 特点: 极高的极限真空度; 具有独特的排气装置; 设计特殊的气镇阀,加速抽除蒸汽而不致污染油质; 完善的内置进气口止回阀系统,在停止工作时保护真空系统和免受油的污染; 恒定的压力油循环供油系统保护; 零部件数量少,便于维修和保养; 极低的噪音。
临海市永昊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2021-12-13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36 37 38
  • ...
  • 80 81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