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领域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
云上高博会服务平台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搜索
搜 索
  • 综合
  • 项目
  • 产品
日期筛选: 一周内 一月内 一年内 不限
真空原位分析表征系统
产品详细介绍真空原位分析表征系统是为红外光谱吸附态表征和催化剂酸性测定设计的专用真空系统,配有石英红外吸收池,可以与Bruker、Nicolet、PE、Shimadzu、Jasco、Varian\Bio-Rad等主要红外光谱仪连接使用,进行氨、吡啶、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甲醇、乙醇等小分子化合物的化学吸附测定。具体应用吸附态研究和催化剂的表征  红外光谱已经广泛应用于催化剂表面性质的研究,其中最有效和广泛应用的是研究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所谓“探针分子”的红外光谱, 如:NO、CO、CO2、NH3、C3H5N等,, 它可以提供在催化剂表面存在的“活性中心”信息。用这种方法可以表征催化剂表面暴露的原子或离子, 更深入地揭示表面结构的信息。与其它方法相比较, 这样的红外研究所获得的信息只限于探针分子(或反应物分子)可以接近或势垒所允许的催化剂工作表面。 CO吸附态研究  由于CO具有电子受授性质,未充满的空轨道很容易同过渡金属相互作用。CO同许多重要的催化反应有密切关系。如羰基合成、水煤气合成、氧化等。并且具有很高的红外消光系数。因此, 在过渡金属表面吸附态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研究课题。 双金属原子簇催化剂的研究(红外光谱方法研究催化剂表面组成和相互作用)利用两种气体混合物吸附在双组元过渡金属催化剂上通过红外光谱侧其吸附在不同组元上吸收带强度的方法可以测定双金属载体催化剂的表面组成。例如:CO和NO混合气吸附在Pt-Ru/SiO2上的红外光谱测定Pt-Ru/SiO2催化剂的表面组成。催化剂红外酸性测定 氧化物表面酸性的测定  酸性中心一般看作是氧化物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在催化裂化、异构化、聚合等反应中烃类分子和表面酸性中心相互作用形成正碳离子, 是反应的中间化合物。正碳离子理论可以成功地解释烃类在氧化物表面上的反应, 也对酸性中心的存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为了进一步表征固体酸性催化剂的性质, 需要测定表面酸性中心的类型(L酸、B酸)、强度和酸量。利用红外光谱研究表面酸性常常利用氨、吡啶、三甲基胺、正丁胺等碱性吸附质, 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吡啶和氨利用红外光谱研究固体酸。 氧化物表面羟基的研究 红外光谱应用于反应于反应动态学研究 催化剂原位表征高真空系统解决的问题  由于红外光谱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利用透射方法研究载体催化剂, 由于大部分载体低于1000cm, 就不透明了,所以很难获得这一范围的许多重要信息。  2) 金属粒子不同的暴露表面边、角、阶梯、相间界面线等,分子吸附在所有这些中心上的光谱都可对测得的光谱有贡献, 因而解释起来有困难。  3) 由于催化反应过程中, 在催化剂表面上反应中间物浓度一般都很低,寿命很短(尤其是反应活性的承担者), 红外光谱的灵敏度和速度不够高。  4) 红外光谱只适用于有红外活性的物质。  随着光谱技术的发展, 这些局限性将通过真空系统克服。系统基本情况  一套用于催化剂原位表征的真空装置及红外原位测量系统,配备红外吸收池统。 提高真空系统的性能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测量需要的中高真空度。主要技术指标  1. 样品处理开始后样品池中真空度应在30 分钟内达到10-5 Torr;  2. 样品测量过程中各样品可同时或分别进行吸附或脱附探针分子;  3. 由于测量所需探针分子为酸性或碱性分子,高硼硅玻璃材质避免了相互污染;  4、真空处理系统由机械泵与玻璃四级扩散泵串联组合抽气,达到客户对测试池中高真空的要求,抽速快,体积小,低噪音,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并且价格适中。  5、低真空部分主要是抽出系统中的高浓度气体或吸附的残余气体。  6、各部分节门选用高硼硅玻璃节门,满足系统高真空的要求,透明性操作,便于调试。  7、真空测量仪使用数显高精密真空计。  8、本系统配备透过式石英红外吸收池,采用透射模式,可对样品进行陪烧、流动氧化还原、抽空脱气、吸附反应等处理过程,可随时移入或移出到红外光谱仪的光路中进行实验,也可利用配备的延长管路进行原位表征和实验。其加热方式可采用程序升温方法控制温度的升降,也可使用调压变压器对温度的升降进行控制,使用温度可以高达450度,标准配置的吸收池窗口为CaF2,工作区间为4000—1200波数之间,用户也可按照需要自性配置其他材料的窗口。  9. 样品测量过程中各样品可同时或分别进行预处理、吸附、脱附探针分子或更换样品。  10. 波纹管更换方便。  11.为满足客户的要求真空系统可做相应改变。配置单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高真空装置 1.1 机械泵 1 1.2 玻璃油扩散泵 1 1.3 真空计 1 1.4 压力规表头 1 1.5 吸附阱、冷却室、管道、真空工作架、玻璃节门、电控标准连接件等 1测量系统 2.1 石英样品池 1 2.2 温控装置 1 2.3 操作手册 1
浙江泛泰仪器有限公司 2021-08-23
暖通空调及人工环境
项目概况 该静态模型提供了一个融建筑平台、空调设备、中央空调系统于一体的、具有自由拼装搭接功能的实时教学环境、产品展示平台。 本项目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要特点 该模型将平台、设备及系统融为一体。具有三大部分: (1)建筑平台。我们认为,建筑平台与中央空调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离开建筑平台谈中央空调,有如无水养鱼,这正是市面上诸多空调模型的弊端所在。 我们提供的建筑平台以建筑的梁、柱、墙体等为基本部件,按建筑模数等比例制作,部件之间采用了拼装结构,可拼出任意种建筑形式。让学生在自由拼装中了解建筑知识。 (2)设备模型。包括了中央空调从主机到末端的各类设备的实体静态模型。各模型均按主流品牌的设备外形等比例制作,效果逼真,接口清晰。 (3)系统搭建。利用上述建筑平台、设备模型,以及配套的管材、配件,学生可自行搭建各类中央空调系统。 系统可用于教学,也可用于产品展示。 技术指标     模型按建筑模数等比例制作,通用接口,观察、搭接方便、实用性强,可反复使用。是一种新颖的教学和产品展示平台。市场前景     近年来在部分教学活动中使用,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
南京工程学院 2021-04-11
中央空调 VRV 温控系统
中央空调 VRV 温控器,除具有节能效率高、环境热污染低、便于维护管理 等优点外,最大优势在于大量节省铜材资源和综合布线的人力资源。传统、常 规中央空调温控器对外连接线 9 根(AC-L、AC-N、高速驱动 H、中速驱动 M、 低速驱动 L、阀开 On、阀关 Off,共 7 根交流 AC220V 电源及控制线,2 根 DC 37 通信线),该专利产品仅为 2 线制 DC5V 的直流载波通信、供电模式,由于操 控面板上没有 AC220,所以也具备较高的用电安全性和防止不法用户的偷电行 为。 我们研发的中央空调 VRV 智能网络温控器是目前国内外性价比最高的一款 产品,采用该发明专利技术,成本降低 6 倍,功能优于国内外系列的 10 倍,且 工程项目安装方便,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线材的费用。
山东大学 2021-04-13
能量回收型新风空调
本成果较传统空调节能65%,技术指标已达欧洲同类产品标准。计划2年内建成投产,5年内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10年内达到20亿元。本成果已产品化。一体机已销售1000多套,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6-27
机房空调加湿器加湿罐
产品详细介绍  机房空调加湿器用加湿罐加湿桶 北京斯普柯林生产的系列加湿桶(加湿罐),采用了原装生产工艺技术,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均达到原装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应用标准。   配套应用:   美国爱克赛(POWERWARE)、意大利海洛斯(HIROSS)、意大利海瑞弗(HiRef)、德国阳光Sonnenschein、法国CITEL、英国威尔信(FG WILSON)、法国西电(SDMO);机房专用空调的品牌有海洛斯(HIROSS)、力博特(LIBERTY)、史图斯(STULZ)、阿特拉斯(ATLAS)、蒙特(MONTAIR)、佳力图(CANTAL)、RC、优力(UNITFLAIR)、菲尼克斯(PHOENIX)、RC、阿尔西,美兰日兰,依米糠等知名品牌的机房专用空调。也可广泛应用于南京天加,广州申菱,广东吉荣等知名空调企业品牌。
北京斯普柯林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制冷与空调电子教材(软件)
产品详细介绍
杭州蒙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制冷与空调电子教材(软件)
产品详细介绍
杭州蒙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08-23
汽车空调冷凝器
山东宇洋汽车尾气净化装置有限公司 2021-08-27
一种可调压式流化反应床实验装置
简介: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压式双层流化反应床实验装置。包括流化床内层和流化床外层,所述流化床内层的一端固定有进料层;所述流化床内层的另一端固定有流化床板;所述流化床外层固定有冷却器;其中,所述进料层的进料口上固定有观察窗;所述进料层周侧的出气口固定有阀门;其中,所述流化床内层的周侧固定有热电偶;其中,所述流化床外层的周侧固定有第一支管、第二支管、第三支管。本发明通过控制阀门和气体流量计来研究不同的压力和气体流速条件下的矿物粉末的流化效果;可以用于矿物粉末流化和失流机理的研究;用于提升实际生产过程中矿物流化的效果。    
安徽工业大学 2021-04-13
一种可调压力摩擦输送对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压力摩擦输送对辊装置,适用于薄膜基材输送。该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摩擦对辊组件、对辊压力调节组件、对辊分离组件和对辊驱动组件。支撑组件为装置提供支持和与设备连接的接口;驱动组件为对辊组件提供旋转动力,以带动薄膜基材的进给;压力调节组件均匀调整对辊组件中驱动辊和浮动辊之间的压力,以适应不同基材进给所需的输送力;对辊分离组件辅助快速分离驱动辊和浮动辊,以方便新的的薄膜基材的换料或重新布料。本发明在薄膜输送系统中,既可以调整对辊两轴之间压力又可以灵活分离两对辊轴,操作简单方便,具有实用性。
华中科技大学 2021-04-14
首页 上一页 1 2
  • ...
  • 10 11 12
  • ...
  • 697 698 下一页 尾页
    热搜推荐:
    1
    云上高博会企业会员招募
    2
    64届高博会于2026年5月在南昌举办
    3
    征集科技创新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版权所有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5号世宁大厦二层 京ICP备20026207号-1